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谁教坏了孩子 >

第33章

谁教坏了孩子-第33章

小说: 谁教坏了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班长或者别的班干部,甚至连孩子座的位置都有明确的要求。为了不得罪他们,老师多数照办,对此学生和家长很有意见,老师自己委屈却又无可奈何……    
    这是典型的权利在校园的异化!    
    其实,权力“摆平”学校甚至教育主管部门的事情并不鲜见。    
    据报道:四川某县教育局在上报省级三好生名单时偷梁换柱,用公安局长、纪委副书记、农行副行长的孩子顶替了几个真正的三好生。现在人们对三好生保送制度意见很大,原因就在于此。    
    听我的朋友讲,他以前学校校长的儿子,连平时的学校运动会都不参加,但是高考的时候却成了国家二级运动员,被加了20分,如愿以偿的上了重点大学。    
    我一个当校长的朋友告诉我:每年招生季节是他们最难过的时候,今天是局长的条子、明天是县长的电话、后天是市长的口信……不答应吧,不行!答应吧,也不行!为了不得罪上级,自己干脆玩“失踪”,在承受不住压力的时候,也只能向金钱和权力低头。    
    作为领导尚且如此,作为普通的老师答案当然更加清楚。我清楚记得十年之前,因为自己努力在当时的环境中已小有名气。一次开学后,我所带的班级已经比平行班多了6个学生,有关系的学生还是要往我的班里加。我火了坚决不让插入我班,但是校长却说我必须接收,因为那是教育局领导的亲戚,但是由于过于单纯,不懂人情世故,所以我也顶的很硬。校长见我“不识抬举”便骂我,并且威胁说不听话就不要干了……    
    虽然我未被开除,但是最终那个学生还是进了我的班里,我也因此在学校乃至上级领导的影响中有了“刺头”的“美誉”。而且在以后的很多事情上,还因此事失去了许多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校园本是一方“净土”,但在权力的魔影下,教育公平正受到各种特权越来越多的侵蚀。    
    问题不仅在于学校要承受来自校园外部的各种权力的压力,事实上,在校园内部,也缺乏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使得权利得到了异化。    
    据《中国教工》杂志2004年第3期报道: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河南,每三年进行一次“特级教师”评选。但是,这么些年评出的特级教师几乎全是教育界的当权者:校长、书记、教导主任,甚至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广大教师称这些“特级教师”为“特级领导”、“特级校长”。    
    这是河南的情况。在有的地方“特级教师”的评选办法是:省教育厅将指标分给各市县教育局,各市县教育局将“特级教师”表格送给自己想给的人———多为校长、书记或者其他领导。领导们填好后,返给教育局,教育局报给上级等待批准。如果批准了,这些领导就变成了“特级教师”。广大教师几乎是不知道的,这么评出来的“特级教师”显然很难叫人信服!    
    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不公开,缺乏透明度,群众不知情。其次,“特级教师”评选人治化。由于缺乏一套完善、具体的评选办法,使得这个评选随意性极大,似乎特级教师的帽子戴到谁的头上都合适。真有:“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说你不是你就不是,是也不是”的味道!    
    当然,不是说校长不可以评选“特级教师”,如果校长在一线教学,又有突出的业绩,自然未尝不可以参加竞评。但是这个过程要公正,机会要平等,广大教师也有自己不可侵犯的权利。上级教育部门,不能把“特级教师”指标当人情或者奖赏赐给校级领导们,校级领导也不能把“特级教师”称号截留下来戴在自己头上。    
    这样的以行政职务之便顺手牵羊,或者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做法均为以权谋私之举。    
    还有的学校,领导干部明明七八年都不上课了,却还是“骨干教师”,学校的大小领导成了学校的特殊阶层,在各个方面享受着一般教师所不能享受甚至想也想不到的待遇。    
    南方某市的一所中学,在进行校内“结构工资”分配时,学校领导与普通老师之间距离拉的过大,引起了老师们的不满,从而发生了老师集体罢监考事件。    
    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他以前学校的校长常常把自己定位成学校的主人,把老师定位成奴才,要求老师像对待皇帝一样对待自己。如果那位老师对他稍有不敬,他便会当众破口大骂。在学校评选优秀、先进的时候,也是按个人的好恶为之,结果不但引起了众怒,而且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出现了大滑坡,最后这位校长也灰溜溜地下了台。    
    权力在校园的异化,不但使教育的公平受到各种特权越来越多的侵蚀,而且严重的影响了社会风气的好转,它在无形中教会了学生对权利的崇拜和许多不正当的东西。不仅如此,它还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学校工作陷于瘫痪的边缘,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所以,从维护社会风气的角度,从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从教育本身肩负的责任来看,都必须抵制权力在校园的异化。    
    


第五部分“北航事件”说明了什么?

    [资料]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做了广西一考生考上北航遭索10万元的报道后,在全社会立即引起轰动,人们在质疑高考录取的公平性……    
    这是一起典型的教育腐败现象,也是家长们倾诉不完的又一个话题。具体说来应该是招生背后的腐败。类似“北航事件”的事情还有没有?以“北航事件”为代表的招生事件说明了什么?“北航事件”引起的后果是什么?如何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这些问题是我们进行教育反思时所必须正视的问题。    
    A、类似“北航事件”的事情还有没有?    
    除了上面资料中所讲的“北航事件”外,西安音乐学院向每个被录取的学生收取3万元的“教育基金”,还要让家长写上是“自愿捐助”,否则就不给学生发放录取通知书事件也在多家媒体上暴光。    
    还有2003年8月,海南某大学艺术学院的一桩丑闻引起了全国的关注:该学院两名基本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却以2002级美术系高考专业课第一名、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后经专门测试,这两名学生最高得分仅为30多分,最低分为7分。    
    所以,北航招生丑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北航事件”仅仅是高校招生黑幕的一角。高校在招生中的违规行为还有许多,限于篇幅问题不再赘述。    
    B、以“北航事件”为代表的招生事件说明了什么?    
    北航校长李未在接受《焦点访谈》采访时向考生以及社会表示道歉,承认在招生过程中管理工作出现了重大失误。李校长说:“他们泯灭了社会良心,去干这些违法的事情,我本人我觉得非常气愤,而且我感到很羞耻。在北航这样的一个名校,出了这样的人,我感到很羞耻,尤其他们还有两个是教授,都是党员,受党多年教育,在市场经济的这种情况下,最后堕落到这个样子。这件事情本身,对于整个高等学校的招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这仅仅是招生过程中管理工作出现的重大失误?仅仅是对于整个高等学校的招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吗?不!它所说明的是现实社会中“拜金主义”在教育行为上的表现,是高考招生腐败的典型案例。    
    《焦点访谈》主持人说:“之所以出现考生家长被索取巨款一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本该由学校寄给考生和家长的通知书却由录取工作人员庞宏冰自己带到了广西,以至于他有机可乘”。    
    除此之外,高校招生信息不透明,录取环节中的“暗箱操作”也给类似庞宏冰这样的人以机会,使得他们能浑水摸鱼。    
    造成“北航事件”的另一个原因是:教育资源的短缺带来的危害。“北航事件”是中国教育资源短缺的产物,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金钱的交换。    
    C、“北航事件”引起的后果是什么?    
    “北航事件”引起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高考曾让无数有志青年实现了自己的求学梦,高考也因为其公正性受人们称道、让人们放心。可是,当考生要花钱去换取那张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录取通知书时,高考的公正性又从何谈起?不难设想,这些考生如果因为交不出那一笔钱而落榜,他们的人生和对社会的看法将因此改变。而那些分数不达标的考生,如果仅仅交了一笔钱,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迈进大学的门槛,那么以选拔人才为目的的高考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老百姓谁还相信党的政策,相信高考的公平、公正?    
    所以,“北航事件”引起的后果是对社会公平、公正的嘲弄,其行为本身就是对社会公平的挑战,其现象若不加以制止,势必影响社会的公平体系,势必影响党在老百姓中的威信?    
    D、如何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高考录取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要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首先要从制度上抓起,教育部就此发出紧急通知,严禁任何单位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向考生收取任何费用,绝不允许将发放录取通知书与收费挂钩,确保高考的公正性。    
    其次,要从具体的操作环节上抓起,本该由学校寄给考生和家长的通知书就不能有招生人员自己携带,堵塞招生工作中管理上的漏洞,不给工作人员有可乘之机。    
    第三,增加高校招生信息的透明度,取消录取环节中的“暗箱操作”,加大社会监督力度,不给类似庞宏冰这样的人以机会,使得他们不能浑水摸鱼。    
    第四,希望有更多的家长和考生勇敢地站出来,将类似事件予以揭露,通过大家的一起努力,刹住借招生捞钱之歪风,切实维护高考的公正性和广大考生的正当权益。


第五部分高考作弊为何屡禁不止?(1)

    [资料]    
    2004年高考前,河南省、濮阳县第三中学田春山等7名教师商议后,让单纯要求监考教师提供“宽松”作弊环境的考生每场缴纳600元钱,要求监考教师传送答案的考生每场缴纳1200元钱,又以每场200元至400元不等的好处费为报酬,分别联系了外校近百名监考老师,为103名考生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宽松”的考试环境;此外,他们还组织工作窃取部分试题,组织任教老师参与答题。6月8日下午综合考试时,他们联合一名考生李某,由李用数码相机偷拍部分试题后,假装肚子疼,利用去医务室的时候把试题带出考场,交给事先联系好的专门做题的该校教师,再将答案与他人交换得到其他试题答案,用手机发短信息或直接打电话的方式将答案发送给有作弊要求并交过钱的考生,酿成了轰动一时的濮阳高考舞弊案。    
    高考是国家选拔鉴别人才、学生个人前途设计第一步的方式。既然涉及到国家利益和个人人生,当然必须维护它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高考作弊使高考的严肃性和公平性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引起的社会反响极大。我们在进行教育反思的时候,就必须关注这一现象。分析高考作弊现象多还是少?高考作弊的原因是什么?高考作弊为什么屡禁不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