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岁月台湾 >

第3章

岁月台湾-第3章

小说: 岁月台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部分:胡适在台北逝世1964 麦克阿瑟公路通车(2)…(图)

各地的来宾和民众参加了麦克阿瑟公路通车典礼  公路建成后,一些新闻报道指出,这条公路的所有设计全由台湾工程师承担,全部以机械施工,工程质量已达国际标准。不过另外也有一些报道直率地指出,这条公路离国际标准的高 速公路相去甚远,公路的管理和民众的教育工作严重不足,存在许多隐忧。《征信新闻报》记 者陆珍年的一篇报道指出许多细节上的问题,她写道:“虽然立体交叉、弯度、坡度都合于国 际标准,但是双线道却不合标准。合于国际标准的快速公路应该是四线道,在公路上行驶的汽 车也都是以时速一百公里为标准的。如果有一辆车子以时速四十公里行驶,你可以从另一条车 道超车,但是双线道不能超车。假如你在路上遇到一部开得像牛一样慢的车子,你必须跟在它 后面牛步而行。”“至于行人禁止在麦帅公路上行走这个问题,几天以来报上说破了嘴,但是昨天在通车典礼的回程路上,就看到乡民十余人扶老携幼,朝基隆方向而 行。我们曾强调斑马线权威,但是在惨案未发生前对‘快车道权’也需要 同样的强调,斑马线权威是以行人的血激荡出来的,希望快车道权威不是 如此。”   报道还说:“记者昨天乘一部小轿车曾请司机以一百公里的速度行 驶,适逢对面一部小轿车也以同样速度驶来,两车相错耳边只听‘嗖’一 声,车内人连呼‘过瘾’。但是我也不难想像,假如因为超车而迎头撞上 这部车子的话,其车祸的惨状必也相当‘过瘾’。”这篇观察细心的报道不 幸预言了通车以后的一连串问题。通车之后的第三天,即有机车骑士硬闯 收费站,冲上麦帅公路过飞车瘾,还告诉管理人员:“这条路完工以后,我 还没走过一次,我非得走一趟不可!”还有沿路的一些乡民为了自己方 便,自行剪断铁网穿过公路,此时麦帅公路管理站也发现他们只有六名警 察,以常常出故障的四辆老爷机车作为巡逻之用。此外他们没有拖吊车、 救护车或无线电通讯设备。


第一部分:胡适在台北逝世1964 麦克阿瑟公路通车(3)…(图)

新完成的麦克阿瑟公路连接台北、基隆两地的交通,给民众带来了莫大的便利


第一部分:胡适在台北逝世1964 麦克阿瑟公路通车(4)…(图)

施工中的麦克阿瑟公路高架工程


第一部分:胡适在台北逝世1964 麦克阿瑟公路通车(5)…(图)

麦克阿瑟公路通车,车队正通过中兴隧道  麦帅公路工程处处长方恩绪也坦承,这条路实际上是赶出来的。他说日本人在建筑这种现代化快速公路时,都是在兴建的时候,先将可能坍方 的山丘移去或者筑墙阻挡,但台湾因为经费不足,无法面面俱到,只有暂 时先将路开好通车。方恩绪又说,在外国,凡做一项大的工程,都有事先充分的准备,同时,他们的工具比较完善,如探测地质与地层的组织情形,外国是用爆炸法, 利用爆炸的震力,用仪器记录地层组织情况,又快又准,台湾此刻仍用钻探法,在时间上、 准确上都不如外国。同时,我们一旦确定某一工程要建,是马上要动工,因此在准备上都 不如外国。   这段话,如实地反映了麦帅公路虽然是建设上的一大成就,但建设过程也带着求功心切的 急迫,在经费条件不足、准备不充裕之下,兴建出来的公路必然暴露许多问题。两线道的公路 中间没有护栏或区隔,却容许车辆以近一百公里的速度行驶,如此几乎是注定车祸惨剧不断。 同年6月,行驶麦帅公路的金马号就曾经发生两次互接事件,随后的两年间车祸统计竟高达五 十一次,伤亡二百七十三人,公路路面也变得满目疮痍,只好分段翻新。   另一方面,随着台湾经济实力的增强、工程技术的提高,麦帅公路的质量亦逐年修补改 善,车祸事件开始得到控制。1979年,真正符合国际标准的南北中山高速公路通车,麦帅公 路功能逐渐不再为人提及。接着中山高速公路再延长至基隆,等到十八标工程以及北二高等大 台北地区的公路网完成后,麦帅公路的功能已完全被取代,成为一条普通的公路。   尽管麦帅公路已褪去昔日的光彩,但这条公路的存在意义,不论是正面或是负面的,都是 台湾重要的时代记忆。


第一部分:胡适在台北逝世1964 对山东半岛的突击行动(1)…(图)

突击队员在进行攀岩训练  在国民党迁台初期,两岸军事冲突持续不断。1964年6月11日,《中央日报》头版头条 新闻标题是《奇袭山东半岛成功,伤毙匪军三十余人》,同时还刊有一张在奇袭行动中丧生的 李秉铭的遗照。   在全岛瞩目下,李秉铭的公祭获颁蒋介石所书“成功成仁”挽额。公祭当天,前往极乐殡 仪馆瞻仰遗容者络绎不绝,一般团体之外,“五院”和所属“部会”多达六十几个单位,各级 首长皆前往上香致敬。这次突击行动一共十六人参加,李秉铭获立铜像,蒋介石亲自召见其余 的十五人,向他们颁发了勋章、奖状和奖金。   1955年,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美国与苏联、中国之间的对立逐渐冷却,彼此间大规模 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加上解放军在近海作战的机动性增加,国民党军在东山岛战役中 损失惨重,国民党军事反攻大陆的计划,无论在国际条件或登陆作战的优势上,都出现走下坡 的趋势,如何重新推动“反攻”的事业,成为政治、军事首长面临的新课题。此时,“国防部 情报局”侦防组组长谷正文以明代的倭寇为例,同时又举后来的郑成功父子在海上建立堡垒挥 军大陆的史实,说明沿海武装骚扰行动可以对大陆造成重大威胁。“情报局长”毛人凤接受此 议,向蒋介石正式报告武装人员突击大陆的计划,获蒋批准。   层峰意向清楚之后,“情报局”开始在社会各阶层招兵买马,同时在日本神户设立了一个 据点,借国际转运港接触大陆船员,搜集有关大陆沿海港口的情报。不过这一年10月,毛人 凤过世,新任“情报局长”张炎元对此不甚热衷,以致该计划被搁置了五年。一直到1960年 叶翔之接任“情报局长”之后,方又启动该计划,延聘技术专才,成立了船艇技术研发部门, 再由“海军总部情报署”调来擅长水中爆破、曾任蛙人大队队长的刘醒华担任海上突击队总教 官,积极展开组训工作。


第一部分:胡适在台北逝世1964 对山东半岛的突击行动(2)…(图)

突击队员进行近身搏斗训练  一切就绪后,海上突击行动随即展开。突击范围北至山东莱阳,南至广东阳江。随着突击的频率增加、范围扩大,中国大陆反击也变得强烈积极,沿海解放军与民兵均夜间轮流巡视, 出海渔船受到严格控管,并力求将国民党的海上突击队歼灭在海上或沿岸。   大陆方面的高度警惕,自然使得海上突击行动困难重重。1962年11月底,三十余名武装 突击人员丧生于广东台山外海,无一生还。虽然如此,国民党军仍未放弃突击行动。到1964 年,海上突击行动达至高峰,其中“海虎项目”与“立功项目”并一度得手。“海虎”是“情 报局”第一次奇袭山东的长程远征计划书的代号,其登陆地点选在山东省荣成县龙山前。“情 报局”从野战部队挑选了十六人,组成“山东省反共救国军”,先到韩国,再由韩国出海,于 6月1日晚上8点左右抵达龙山前海域。尽管那天刮着大风,浪很大,但是十六人仍分乘两艘 突击快艇向目标区挺进。任务中担任副队长的于东岱,年已五十六岁,离开部队也已二十年, 只因他是山东荣成人,又被临阵征召回来。


第一部分:胡适在台北逝世1964 对山东半岛的突击行动(3)…(图)

未来的影  凌晨2点,突击队两路人马分别上了岸。于东岱这一队走了不到二十米就被哨兵发现,双 方遂交火。大约同时,另一支队伍趁乱潜入了营房,搬走了档案柜。本来他们想乔装渔民离去,但因另一边已经打得很激烈,于是他们只好拿出卡宾枪加入战斗。经过一番周旋后,两组 人马分别登上小艇,奋力驶回母船。其中于东岱那条船上的八个人几经波折后,总算找到了母 船。另外载着李秉铭和刘翰德等人的小艇却不见踪影。   原来,他们的小艇发生了机器故障,在风雨交加中迷航,只好在黄海中随波逐流。为了不 让小艇漂回大陆,他们把青布条绑在桨上,树在船头,作为风向标,同时以手脚划船;在饥寒 交迫之中,他们甚至饮尿解渴,历经四昼夜,直到6月6日才在全州岛上被一艘韩国渔船救起。 此时,李秉铭已经死亡,刘翰德则被送到医院开刀急救,取出子弹。为了让死者入土为安,李 秉铭的尸体原打算在韩国火化,刘翰德却坚持带他回来,因为两人都只身由大陆来台,兄弟一 场,他不忍独留李的尸骨成为异乡孤魂。他们和第一组的八人先乘渔船返回台湾,第二组剩下 的六个人随后搭机返台。


第一部分:胡适在台北逝世1964 对山东半岛的突击行动(4)…(图)

突击队员的近海机枪炮艇,艇头画上鲨鱼的图样,以展现其“勇猛作战”的精神


第一部分:胡适在台北逝世1964 对山东半岛的突击行动(5)…(图)

谷正纲(中穿西装者)率各界迎接突击山东半岛归来的突击队员  1965年7、8月,国民党军进行“田单作战”的蓬莱一号、蓬莱二号计划,由两栖特种部 队取代所谓“反共救国军”,秘密突击大陆。海军则出动“剑门”与“章江”两艘军舰担任护送工作。8月5日清晨6点,这两艘军舰尚未穿过海峡中线,即被解放军雷达截获,结果被解 放军的快速炮艇和鱼雷艇重重包围。在激战四个小时后,“剑门”和“章江”皆被击沉,官兵 三百余人阵亡。在这场著名的“八一六”海战中,国民党军大败,其“海军总司令”刘广凯引 咎辞职,蒋介石的“反攻”计划遭致重大挫折。   多次失利之后,国民党方面的一些人开始质疑突袭大陆沿海的可行性。1970年代初,蒋 介石年老体衰,很少视事,蒋经国掌握军政大权,其政策也由“反攻大陆”转变为建设台湾。 那些曾风光一时的担负突击使命的船艇,则被弃置在澎湖渔岛,经风吹日晒之后,终成一堆破 铜烂铁。   1975年,中国大陆宣布释放一批“美蒋特务”,共有五十六名前“反共救国军”人员被送 到香港。1980年代以后,两岸环境出现巨大变化,许多被俘人员陆续回到台湾。此外,曾任 “海虎行动”副队长的于东岱于1990年返回山东老家探亲,当地县政府还派车接他到公安局做 客。至于曾任海上突击队总教官的刘醒华则于1995年首度回南京扫墓,在大陆期间,处处被 奉为上宾,不失为“劫波度尽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又一段佳话。


第一部分:胡适在台北逝世1965 林丝缎人体摄影展(1)…(图)

草丛中的林丝缎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1965年元月,当了九年人体模特儿的林丝缎举办了人体摄影展览。尽管这项活动在 保守的台湾社会中造成了极大的轰动,但借此总结模特儿生涯的林丝缎却说:“我不再做模特 儿,是因为我已对它厌烦到极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