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新与旧 >

第13章

新与旧-第13章

小说: 新与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猫不怕炮火么?”    
    “它象人,胆子尽管小,到了那里就不知道怕!”    
    “我听说外国狗也打仗!”    
    “是吧,狗也能打仗吧。好些狗比人还聪明。我亲眼看过一只狗,有小牛大,拉小车子。”他把大拇指竖起:“哪,这个。可是究竟还是一只狗。”    
    虽然说着猫呀、狗呀的过去的事情,看样子,为了这一群鸡雏发育或教育,会明已渐渐的倾向于“非战主义”者一面,也是很显然的事实了。    
    白日里,还同着鸡雏旧主人说过这类话的会明,返到帐篷中时,坐在鸡箱边吸烟,正幻想着这些鸡各已长大,飞到帐篷顶上打架的情形,有人来传消息了。人从连长处来,站在门口,说这一连已得到命令,今晚上就应当退却。会明跑出去将那人一把拉着了,“嗨,你说谎!”来人望了望是会明,不理会呆子,用力把身挣脱,走到别一帐篷前去了。他没有追这人,却一直向连长帐篷那一方跑去。    
    在连长帐篷前,遇到了他的顶头上司。    
    “连长,这是正经话吗?”    
    “什么话是正经话?会明呆子,你就从来不说过什么正经话。”    
    “我听到他们说我们就要……”他把大舌头伸伸。    
    连长不做声。这火夫,已经跑得气息发喘,见连长不说话,从连长的肩膊上望过去,注意到正有人在帐篷里面收拾东西,卷军用地图,拆电话。他抿抿嘴唇,好象表示“你不说我也知道,凡事瞒不了我”,很得意的跑了回去,整理他的鸡笼去了。    
    和议的局势成熟,一切作头脑的讲了和,地盘分派妥当,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二十里,各处骂人标语全扯去,于是“天下太平”了。会明的财产上多一个木箱,多一个鸡的家庭。他们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伙食担上一端加上还不曾开始用过的三束草烟叶,另一端就加上那些小儿女。本来应当见到血,见到糜碎的肢体,见到腐烂的肚肠的,没有一人不这样想!但料不到的是这样开了一次玩笑,一切的忙碌,一切精力的耗费,一切悲壮的预期,结果太平无事,等于儿戏。    
    在前线,会明是火夫,回到原防,会明仍然也是火夫。不打仗,他仿佛觉得去那大树林涯还很远,插旗子到堡子上,望到这一面旗子被风吹得拨拨作响的日子,一时还无希望证实。但他喂鸡,很细心的料理它们。多余的草烟至少能对付四十天。一切说来他是很幸福的。六月来了,天气好热!这一连人幸好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到这些兄弟呆呆的微笑时,那微笑的意义,没有一个人明白。再过些日子,秋老虎一过,那些小鸡就会扇着无毛翅膀,学着叫“勾勾喽”了。一切说来他是很幸福的,满意的。    
    作于一九二九年夏


第三部分 新与旧第15节 更夫阿韩

    我们县城里,一般做买卖的,帮闲的,夫子们,够得上在他那姓下加上一个“伯”字的,这证明他是有了什么德行,一般人对他已起了尊敬心了。就如道门口那卖红薯的韩伯,做轿行生意的那宋伯等是。    
    这伯字固然与头发的颜色与胡子的长短很有关系,但若你是平素为人不端,或有点痞,或脾气古板,象卖水的那老杨,做包工的老赵,不怕你头发已全白,胡子起了纽纽,他们那娘女家,小孩子,还不是只赶着你背后“烂脚老杨唉!送我一担水”,“赵麻子师傅,我这衣三天就要的啦,”那末不客气地叫喊!你既然没有法子强人来叫一声某伯,自然也只好尽他那些人带着不尊敬的鼻音叫那不好听的绰号了。    
    这可见镇筸人对于“名器不可滥假于人”这句话是如何的重视。    
    在南门土地堂那不须出佃钱底房子住身的阿韩,打更是他的职业。五十来岁的人了,然这并不算顶老。并且,头发不白,下巴也是光秃秃的。但也奇怪!凡是他梆子夜里所响到的几条街,白天他走到那些地方时,却只听见“韩伯,韩伯”那么极亲热的喊叫。他的受人尊视的德行,要说是在打更的职务方面,这话很觉靠不住。他老爱走到城门洞下那卖包谷子酒的小摊前去喝一杯。喝了归来,便颠三倒四的睡倒在那土地座下。哪时醒来,哪时就将做枕头的那个梆取出来,比敲木鱼念经那大和尚还不经心,到街上去乱敲一趟。有时二更左右,他便糊里糊涂“,,”连打四下;有时刚着敲三下走到道台衙门前时,砰的听到醒炮醒炮:起床的炮讯。在凤凰,这系清代辰沅道旧制,沿袭到民国期间。响声,而学吹喇叭的那些号兵便已在辕门前“哒——哒——”的鼓胀着嘴唇练音了。    
    这种不知早晚的人,若是别个,谁家还再要他来打更?但大家却知道韩伯的脾气,从不教训过他一次。要不有个把刻薄点的人,也不过只笑笑的骂一句“老忘晕老忘晕:老糊涂。了的韩伯”罢了。    
    那时,他必昂起头来,看看屋檐角上的阴白色天空“哦!亮了!不放醒炮时倒看不出……”接着只好垂头丧气的扛着他那传家宝慢慢地踱转去睡觉。走过杨喜喜摊子前,若是杨喜喜两口子已开了门,在那里揉面炸油条了,见了他,定会又要揶揄他一句“韩伯,怎么啦?才听到你打三更就放醒炮!晚上又同谁个喝了一杯吧?”    
    “噢,人老了。不中用了。一睡倒就象死——”他总笑笑的用自责的语气同喜喜两口子说话。    
    有时候,喜喜屋里人很随意的叫一声“韩伯,喝碗热巴巴的猪血去!”他便不客气的在那脏方桌边一屁股坐了下去。客气,是虚伪。客气的所得是精神受苦与物质牺牲;何况喜喜屋里人又是那么慷慨大方。    
    然而他的好处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因他和气。    
    他的确太和气了。    
    他没有象守城的单二哥那样,每月月终可到中营衙门去领什么饷银:二两八钱三的银子,一张三斗六升的谷票。他的吃喝的来源,就是靠到他打更走过的各户人家——也可说听过他胡乱打更的人家去捐讨。南街这一段虽说不有很多户口,但捐讨来的却已够他每夜喝四两包谷烧的白酒了。因为求便利的缘故,他不和收户捐的那样每月月终去取;但他今天这家取点明天那家取点来度日。估计到月底便打了一个圈子。当他来时,你送他两个铜元,他接过手来,口上是“道谢,道谢”,一拐一瘸的走出大门。遇到我对门张公馆那末大方,一进屋就是几升白米,他口上也还只会说“道谢,道谢”。    
    要钱不论多少,而表示感谢则一例用“道谢”两字,单是这桩事,本来就很值得街坊上老老小小尊敬满意了。    
    我们这一段街上大概是过于接近了衙门的缘故吧,他既是这么不顾早晚的打更,别的地方大嚷捉贼的当儿,我们这一节却不听到谁家被盗过一次。虽说也常常有南门坨的妇人满街来骂鸡,但这明明是本街几个人吃了。有时,我们家里晚上忘了关门,他便的一直敲进到我院子中来,把我们全家从梦中惊醒。    
    “呵呵!太太,少爷,张嫂,你们今夜又忘记闩门了!”    
    他的这种喊声起时,把我们一家人都弄得在被单中发笑了。这时妈必叫帮我的张嫂赶紧起来闩大门,或者要我起来做这事。    
    “照一下吧!”    
    “不消照,不消照,这里有什么贼?他有这种不要命的胆子来偷公馆?”    
    “谢谢你!难得你屡次来照看。”    
    “哪里,哪里,——老爷不在屋,你们少爷们又,我不帮到照管一下,谁还来?”    
    “这时会有四更了?”    
    “嗯,嗯,大概差不多。我耳朵不大好,已听不到观景山传下来的柝声了。”    
    我那么同他说着掩上了门,他的梆声便又的响到街尾去。    
    直到第二天,早饭桌上,九妹同六弟他们,还记到夜来情形,用筷子敲着桌边,摹拟着韩伯那嘶哑声音“呵呵!太太,少爷,张嫂,你们今夜又忘记闩门了!”    
    这个“又”字,可想而知我大院子不知他敲着梆进来过几多次!    
    “韩伯,来做什么?前几天不是才到这要钱!”顽皮的六弟,老爱同他开玩笑,见他一进门,就拦着他。    
    “不是,不是,不是来讨更钱。太太,今天不知道是哪里跑来一个瘦骨伶精的叫化子,倒在聂同仁铺子前那屠桌下坏掉了。可怜见,肚皮凹下去好深,不知有几天不曾得饭吃了!一脑壳癞子,身上一根纱不有,翻天睡到那里——这少不然也是我们街坊上的事,不得不理……我才来化点钱,好买副匣子殓他抬上山去。可怜,这也是人家儿女!……”    
    韩伯的仁慈心,是街坊上无论哪个都深深相信的。他每遇到所打更的这一段街上发生了这么一类事情时,便立即把这责任放到自己肩上来,认真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洒着走到几家大户人家来化棺木钱;而结实老靠,又从不想在这事上叨一点光,真亏他!但不懂事的弟妹们,见到妈拿二十多个铜子同一件旧衣衫递过去,他把擦着眼睛那双背背上已润湿了的黑瘦手伸过来接钱时,都一齐哈哈子大笑。    
    “你看韩伯那副怪样子!”    
    “他流老猫尿,做慈悲相。”    
    “又不是他小韩,怎么也伤心?”    
    弟妹们是这么油皮怪脸的各人用那两个小眼睛搜索着他的全身。他耳朵没有听这些小孩子说笑的闲工夫,又走到我隔壁蔡邋巴家去募捐去了。    
    过年来了。    
    小孩子们谁个不愿意过年呢。有人说中国许多美丽佳节,都是为小孩的,这话一点不错。但我想有许多佳节小孩子还不会领会,而过年则任何小孩都会承认是真有趣的事!端午可以吃雄黄酒,看龙船;中秋可以有月饼吃;清明可以到坡上去玩;接亲的可以见到许多红红绿绿的嫁妆,可以看那个吹唢呐的吹鼓手胀成一个小球的嘴巴,可以吃大四喜圆子;死人的可以包白帕子,可以在跪经当儿偷偷的去敲一下大师傅那个油光水滑的木鱼,可以做梦也梦到吃黄花耳子;请客的可以逃一天学;还愿的可以看到光兴老师傅穿起红缎子大法衣大打其筋斗,可以偷小爆仗放——但毕竟过年的趣味要来的浓一点且久一点。    
    眼看到大哥把那菜刀磨得亮晃晃的,二十四杀鸡敬神烧年纸时,大家争着为大哥扯鸡脚。霍的血一流到铺在地上的钱纸上面,那鸡用劲一抖,脚便脱了手。这时九妹也不怕鸡脚肮脏,只顾死劲捏着。不一会,刚刚还伸起颈子大喊大叫的鸡公,便老老实实的卧到地下了。它象伸懒腰似的,把那带有又长又尖同小牛角一般的悬蹄的脚,用劲的抖着,直杪杪的一直到煮熟后还不弯曲。    
    这一个月一直到元宵,学校不消说是不用进了。就是大年初一,妈必会勒到要去为先生拜年。但那时的先生,已异常和气,不象是坐在方桌前面,雄赳赳气呼呼拍着界方,要我们自己搬板凳挨屁股的样子了。并且师母会又要拉到衣角,塞一串红绒绳穿就的白光制钱,只要你莫太跑快让她赶不上,这钱是一定到手的。    
    …………    
    这时的韩伯?他不象别一个大人那么愁眉苦眼摆布不开的样子;也不必为怕讨债人上门,终日躲来躲去。他的愉快程度,简直同一个享福的小孩子一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