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瓷窑生产的青釉盏,亦工巧品精。这里收录的同安窑青黄釉刻花盏,形制为广口,斜腹壁,腹较浅,小圈足。内壁刻牡丹花卉图案,辅以篦点纹,外壁饰以由底向上呈放射状的篦划纹,内外均施青釉。器物图案结构严谨,纹饰清晰,造型纤巧而工整。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窑址位于河北曲阳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为宋代北方著名的瓷窑。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所产器物釉面呈牙白色或乳白色,胎骨洁白,坚密细腻,其中白釉盏最为精巧。定窑虽也烧黑釉、酱釉盏,但因胎骨较薄,使茶易冷,茶冷则水痕易退,故不为斗茶者所推崇。
宋代兴起的青白釉,以江西景德镇窑产品为代表,具有独特的风格。其釉色介于青、白两色之间,硬度、薄度和透明度等都达到了现代硬瓷的标准,代表了宋代瓷器的烧造水平,特别是采用覆烧法之后,产量倍增。青白瓷生产地广,生产的茶具种类、式样也相当丰富。这里收录的影青印芦雁穿花纹盏和湖田窑印花莲瓣形盏等青白釉茶具,亦不失为当时的上乘之作。
另一种重要的饮茶器具就是烹具。据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近世瀹茶,鲜以鼎镬,用瓶煮水”,证明当时烹茶已由锅改为汤瓶了。从宋代的文献记载和绘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所使用的汤瓶形制。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清书地绘出了用于煮或盛沸水之汤瓶,其形状呈喇叭形口,高颈,溜肩,腹下渐收,肩部分别置管状曲流和曲形执柄,类似这里收录的汤瓶。关于点茶用的汤瓶,蔡襄《茶录》说:“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从文物实质看,宋代的汤瓶,南北方瓷窑都有普遍烧造,其颈、流、把都改为修长形,腹为长腹或瓜棱形圆腹,式样较前代多,有瓜棱形汤瓶、兽流汤瓶、提梁汤瓶、葫芦式汤瓶等。尤其是瓜棱形汤瓶,在宋代瓷中比较多见,其形体多变,有仿金银器式样烧制的,肩一侧置弯曲流,另一侧塑扁带式曲柄,以景德镇制品最精。宋代瓶形的变化,更加科学,喇叭形口,易于注入液体;管状长曲流已比唐你增加三至四倍,其流、把多与口平齐,液体可以灌满器内,增大了汤瓶的容量。这里收录了各种步同釉色的汤瓶,有影青瓜棱形汤瓶,青白釉瓜棱形汤瓶、酱釉汤瓶、青釉汤瓶等等,形制基本与绘画中的相近。
古时烹茶,常有带盖的罂贮清水置于炉旁,以备酌取。这里收录的影青四瓜棱形贮水罂(图145,左图),可视作烹茶时的贮水器物。该器为直口,溜肩,瓜棱形腹,圈足,肩部分别置四个对称条状环形耳;幅形盖,顶端塑S形条状纽。通体内外遍施莹润透亮的青白釉,胎薄釉厚,胎釉结合紧密。三彩双耳罐,亦不当时烹茶时贮水器一种,形制为直口,鼓腹,圈足,肩部置对称双耳。腹部画花卉纹饰,并施以绿、浅黄、褐三彩釉,色彩清晰艳丽。
唐宋时期主要饮饼、团茶。为使饼、团茶易于保存,常需定期焙茶,然后用茶笼“盛之,置高处,不近湿气”(蔡襄《茶录》)。为保持饼、团茶之干燥,也定期从茶笼中取茶饼碾研成末,分装数个小盖罐内,随用随取,或外出时便于随身携带。小盖罐在唐代已出现,宋代产量有更大发展,几乎各地瓷窑都有烧造,说明它与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用途多种多样,可盛装药品,香料和化妆用品等,也可用作盛放茶末之器皿,形制基本为直口、丰肩、鼓腹、圈足。这里收录的简洁灵巧的龙泉窑盖罐、纹样清晰的吉州窑竹篓纹盖罐、纹饰华丽的影青印花盖罐(图163,右图),均可作盛放茶末的实用器皿。
饮茶用食物作佐料伴饮的习俗由来已久,且因时代,地域、风土嗜好、民间习惯不同而异。唐代有用盐、姜、葱等作为煮茶时常备的佐产。宋代还有用核桃、松子、芝麻、罗汉果等作为佐料。佐料以小碟置之,用以待客,量少品精,自然清香,既增加茶香,又别有一番情趣。这里收录的一组北宋影青花口小碟,可视作时人盛置食物佐料的器皿。
元代茶具以青白釉居多,黑釉盏显著减少,茶盏釉色由黑色开始向白色过渡。这里收录的色彩斑谰的钧窑天蓝釉盏、釉色匀净滋润的枢府窑盏、轻盈秀巧的青白釉月映梅枝纹盏(图177,左图)以及青花缠枝菊纹小盏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茶具。高足杯是元、明瓷器中最流行的器型。元代除景德镇烧制的青花器与枢府器外,浙江龙泉窑、福建德化窑、河南钧窑、河北磁州窑与山西霍县窑等都生产这类杯式,款式差别不大,典型式样为口微侈,近底处较丰满,承以上大下小的竹节式高足。
元代的瓶式,其腹部仍保持修长形状,但重心下移。而在流的设计方面则变化较大,已由唐宋时期设于肩部,改为置于腹部,流长而曲,把、流基本与口平齐,流贴附于腹下部,这和腹有承重点成正比,形制秀美中显得庄重。典型的汤瓶以玉壶春瓶为瓶身,流置于腹部,为了与瓶身相对称,流较宋代的长,高度一般与瓶口平齐。为便于倒水,嘴向外倾斜,由于过长易损坏,故在流与颈之间连以S形饰物。把手与流对称,下端亦置于腹部。瓶口外侈度较玉壶春瓶为小,盖扣其上。此种汤瓶主要以景德镇青花瓷器为多,浙江龙泉窑也有烧制,其他北方瓷窑未见有这类产品。
(四)
明代茶具,因饮茶方式与唐代时期截然不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明洪武二二四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贡叶茶,确立了叶茶的地位和饮茶方式,从而使茶具在釉色、造型、品种、使用方法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于白色的瓷器最能衬托出叶茶所泡出的茶汤的色泽,茶盏的釉色也由原来的黑色转为白色,摒弃了宋代的黑釉盏。从明代茶具中,我们可明显看到一个大转变:盏由黑釉转而为白釉。屠隆《考'上般下木'馀事》称:“宣庙时有茶盏,料精式雅,质厚难冷,莹白如玉,可试茶色,最为要用。蔡君诸取建盏,其色绀黑,似不宜用。”高濂《遵生八笺》日:“茶盏惟宣窑坛盏为最,质厚白莹,样式古雅。有等宣窑印花白瓯,式样得中而莹然如玉。次则嘉窑心内茶字小盏为美。欲试茶色贵白,岂容于乱之。”谢肇'氵制'《五杂组》说:“蔡君谟云:茶色白,故宜于黑盏,以建安所造者为上。此说余殊不解,茶色自宜带绿,岂有纯白者?即以白茶注之黑盏,亦浑然一色耳,何由辨其浓淡?今景德镇所造小坛盏,仿大醮坛为之者,白而坚厚,最宜注茶。建安黑窑,间有藏者,时作红碧色,但免俗尔,未当于用也。”张源《茶录》称:“茶瓯以白磁为上,蓝者为次之。”这些文献记载都说明当时崇尚白釉盏,以便观茶色以优劣并辨其浓淡。此时德镇,制瓷工艺相当发达,已是全国制瓷业的中心,所创制的各种色釉和彩饰不断增加,尤以青花瓷最为突出。
虽然饮茶在明代又回到了自然简朴的方式,但茶具并未因此而停滞不前,相反,这更使明代的茶具得到充分的发展,品种更加多样化,功用更加明确,制作更加精细。人们的思想意识,艺术追求和社会风尚等更能通过茶具的书法、绘画图案,甚至造型等装饰手段表现出来。当时饮茶,一改点茶之习,开始直接瓷壶或紫砂壶泡茶叶,并逐渐成为时尚。壶的名称也于此时出现。壶的使用弥补了了盏茶易凉的落尘等不足。茶壶基本保持元代形制,只是流的曲线部位增加成S形,流与把手的下端设在腹的中部,结构合理,更易于倾倒茶水,并且能减少茶壶的倾斜度。流与壶口平齐,使检查水可以保持与壶体的高度而不致外溢,形制秀丽丰满。此时的壶用于泡茶,唐宋时期的汤瓶是作煮或盛沸水供点汤冲茶之用,其功能近似明代以后单纯用于煮水的煮水器。这种煮水器,明代以后已与茶具区别开来,一般不作为专门的茶具看待。对于明代泡茶用的茶壶,明代冯可宾《茶笺》说:“茶壶窑器为上,锡次之。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阁。”这里收录的青花花卉纹小壶和青花高土图执壶(190,左图),均为明代景德镇产品,其形体不大,正反映了以小为贵的时尚。
明代以壶泡茶,以杯盛之,款款而饮的方式广受欢迎,杯的式样亦与前不同。明代高足杯将元代接近垂直的足部改作外撇足,增加了稳定感。在制作工艺上,足与杯身用釉粘结,交结处有一釉的中间层,所以空心足内底常有一带釉的乳突。高足杯发展到明代,种类较多,有竹节高足杯、无节高足杯、八方高足杯等。除高足杯外,小巧玲珑的日用茶具,在永乐、宣德时期也有很多新的创烧,如永乐青花瓷器中的名器压手杯,其胎体由口沿而下渐厚,坦口,折腰,圈足,执于手中正好将拇指和食指稳稳压住,并有凝重之感,故有“压手杯”之称。其外壁所绘青花缠枝莲,纹饰纤细。青白色的釉面,光泽莹润。杯内心常见有小篆“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以图案环绕。这种精心设计的新品种,在明代就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谷应泰《博物要览》称:“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白了,细若米粒,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中心画双狮滚球和花心的两种。明万历、清康熙均见有仿制品。这里收录的造型轻盈玲珑的青花各式小杯,纹饰各有不同,千姿百态,有青花莲纹、奔马纹、花鸟纹以及“状元及第”等文字小杯,还有酱釉刻花小杯和青花褐彩鱼纹小杯,装饰图案清晰自然,均可反映明代茶杯式样。
明代以来饮用的主要是叶茶,贮茶主要用瓷或宜兴紫砂陶的茶罂。形制基本为直口,丰肩、腹下渐收,圈足,造型典雅别致,既美观,又实用。这里收录的纹饰流畅、色彩艳丽的青花人物盖罐和青花花卉盖罐,均为贮存茶叶的器皿,其中青花携琴访图盖罐,所绘纹饰色泽浓艳,釉汁凝厚而莹润。最为珍贵的要数明代崇祯年间的青花“上品香茶”铭小盖罐,其盖为扁圆形,盖面以青花绘菊花纹;罐为直口,短颈、丰肩、敛腹、圈足。器腹外壁两侧主题图案均用青花绘立马图,从火焰纹相间,马鞍部均饰方形招牌,其上分别书“上品”、“香茶”安样。该器汁莹润,青花色菜鲜艳。此类瓷罐应为装置茶叶出售的包装器皿。
(五)
清代饮茶之习与明代相同,茶具无显著变化,陶瓷器仍以景德镇为代表,可体现整个时代的制瓷水平。这时期所产茶具釉色较前期丰富,品种多样,有青花,粉彩以及各种颜色釉。茶壶口加大,腹丰或圆,短颈,浅圈足,体形较前代缩小,流短直,设于腹部,把柄为圆形,附于肩与腹之间,给人以稳重之感。这里收录的造型新颖别致的青花山水纹提梁壶(图225,左图),为清代乾隆年间产品,所绘青花纹饰色泽明快,令人爱不释手。此外,造型沉稳古雅的青花带字双系,色泽艳丽的粉彩花鸟、花蝶纹提壶和彩麒麟送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