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直话直说的政治 >

第11章

直话直说的政治-第11章

小说: 直话直说的政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析家能够预测一年后的事,但几年后股票会跌,布什作为一个知道内情的人应该是清清楚楚的。另外,布什的发言人还说,布什知道的内部消息中,也不全是坏消息。其中有好消息。如当时Harken正在获得Bass家族的合作,参与开采巴林海岸的石油,有打入国际石油开采业之势。可惜,这一好消息公布后,Harken的股票只是略有上升,很快又跌了下去。毕竟,宣布开采和找到石油是两回事,投资者不会没有这样的常识。事实上,这一计划最终除了花钱在巴林海岸打了几个干枯的深洞外,一无所获。    
    白宫还把一切都推给证券交易委员会,因为证券交易委员会在1992年3月18日的报告中说,该委员会“不准备就这同一问题进行进一步调查或采取任何行动”。不过,证券交易委员会在给布什律师的信中明确指出,这“并不意味着该方(即布什)已经从此案中解脱,也不意味着经过调查后证券交易委员会将不采取任何行动”。一句话,这里面有没有问题目前还不清楚,但我们不准备查了。    
    为什么不查下去?人们不得而知。不过更有意思的是,当时证券交易委员会的Generalcounsel是JamesR。Doty,此公正是不久前刚刚代表布什抛售Harken股票的代理人,更不用说布什的父亲是当朝的总统了。而在调查中,代表布什的则是Doty的前法律合作伙伴RobertJordan。自家人查自家人,还有什么好查的呢?虽然Doty称他当时在调查中“避嫌”,整个调查是按常规进行,但此案最后不了了之,也不出人意外吧。至于那位Jordan先生,去年论功行赏,被布什任命为驻沙特的大使。这对于一个石油界出身的律师,当然是个肥缺。    
    如今布什跑到华尔街去教训人,要求停止企业内部人士的秘密股票交易,停止大公司给企业经营人员提供内部贷款,但他的个人财富乃至政治生涯,全是建立在这种秘密交易和内部贷款之上。更让人们感到疑惑的是,布什通过这些贷款而参与的“股票选择计划”,本来只是给公司的经营人员的。布什当时不过是个董事和顾问,严格地说不算是管理阶层,何以能摊上这一便宜?如此得了便宜卖乖,也怪不得他的话没有说服力了。


第二部分 美丽的资本主义?第12节  “自由女神”岌岌可危

    恐怖主义者的飞机没有撞纽约的自由女神像。然而,如今美国的自由女神却岌岌可危。“9·11”之后,全美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稍有头脑的人想说点不同意见,就频频受到压制。言论自由,受到了自麦卡锡主义以来最严重的威胁。    
    最近,最引人注目的案例是ABC新闻网晚间谈话节目“政治不正确”(PoliticallyIncorrect)的主持人马埃尔(BillMaher)面临的封杀。顾名思义,这一节目的主旨是嘲讽主流媒体和政界“政治正确”的作风。所谓“政治正确”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意义,就像中国当年动辄要“站稳政治立场”、“政治挂帅”一样,使人们迫于政治压力不敢说真话,只求说政治上没有麻烦的废话。马埃尔的节目之所以多年走红,就在于他敢说一些人们在正式场合不宜说的话。况且这一节目和其他晚间的开玩笑节目一样,带有浓重的喜剧色彩,大家一边讨论一边开玩笑,半真半假,嘻嘻哈哈。这一“不正经”的包装,更为大家“胡言乱语”提供了掩护。甚至在俄克拉何马城受白人至上主义者麦克维的恐怖袭击后,马埃尔还把一位最知名的白人至上主义者请来畅谈。一句话,在这里没有不能说的话!    
    然而9月17日则出了事。在谈论“9·11”的恐怖主义者时,马埃尔请来的嘉宾,来自代表大企业利益的AmericanEnterpriseInstitute的一位保守派人士DSouza,对布什将劫机者称为“懦夫”大不以为然。他说:“瞧瞧他们干的事!这些人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全都把自己在钢筋水泥上撞得粉身碎骨。他们是战士!”马埃尔乘兴接过话来说:“我们才是懦夫。躲在2000英里外向人家发射导弹,这叫懦夫。而自己在飞机里一起撞在大楼上,玉石俱焚,这不是懦夫的行为。”    
    但马埃尔没想到,美国并不像他想像得那样自由。美国的政治常识是,每遇此类国家危机,一贯对外强硬的共和党保守派,可以信口开河。马埃尔的保守主义客人说了几句对自己的敌人有敬意的话,没人会大做文章。但从左翼的好莱坞自由阵营中出身的马埃尔就不同了。他此话一出,引来的抗议先不说,两家大公司AmericanExpress和Sears立即撤了对其节目的赞助,他本人不得不跑到电视上解释、道歉。一些地方台拒绝播出他的节目。ABC甚至一度取消了他这一大名鼎鼎的晚间压轴好戏,后来虽又推翻了这一决定,但在首都华盛顿还是不能播。白宫发言人佛莱彻在谈及此事时气势汹汹地警告说:“人们说话做事要小心点儿!〃听起来颇像是个专制政权的新闻检查官。后来白宫大概觉得自己的形象不对,撤销了“说话小心”的警告。    
    其实马埃尔的话并不是他自己的发明。当年美国轰炸南斯拉夫,一位南斯拉夫的国民愤怒地对着美国的电视镜头说:“这群懦夫,躲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炸我们。有本事下来和我们面对面地拼杀!”在马埃尔受到围攻后,另一位左翼文人Sontag在《纽约客》杂志上又放一炮。她称“9·11”后,美国的电视广播充斥了“自以为是的胡言乱语和彻头彻尾的欺人之谈”。她接下来挑战说:“9·11”不是主流媒体所谓的“文明和自由受到了懦夫式的攻击〃,而是美国具体的国际行为和国际结盟方式的后果,是对这一自封的超级大国的攻击。如果“懦夫”一词要用的话,就应用到那些在高高的天空上从人家完全打不到你的距离去杀人的人身上,而不应用在为了杀人自己也一块去死的人身上。我们可以随便怎么说那些恐怖主义者们,但如果仅仅谈勇气的话,他们绝对不是懦夫。    
    这样一番议论,使《纽约客》一下子接到100封读者来信,大部分是对Sontag表示愤怒。《华盛顿邮报》和《纽约邮报》对她也展开了围攻。不过,《纽约客》是美国数得着的大杂志,Sontag也是知名的大作家,对这样的压力还能抗一抗。那些“持不同政见”的小鱼小虾就惨了。《得克萨斯城太阳报》(TexasCitySun)的专栏作家古廷(TomGutting)批评布什在恐怖袭击后没有立即赶回华盛顿,却“像一个做噩梦后跑到母亲床上寻求安慰的受惊的孩子一样,在美国上空乱飞”;俄勒冈州的《每日信使报》(DailyCourier)的马克(DennisMack)也批评布什“仓皇出逃”。结果两人都被解雇。你怎么能把将敌人描绘成“懦夫”的大总统本人说成是“懦夫”呢?    
    根据权威的《韦氏辞典》(WebstersNewWorldCollegeDictionary)的定义,“懦夫”是指那些缺乏勇气,特别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恐惧,极不光彩地在危险和麻烦面前退缩的人。“9·11”时,布什刚从一个小题大作的逃亡中归来,自己本有“懦夫”之嫌,却在惊魂未定中称那些不要命的恐怖主义者是“懦夫”,怪不得那些瞧不上他的人要挖苦他一番。    
    不过,这场“懦夫”之争并不仅仅是咬文嚼字的游戏,而涉及了现代化战争的一个深刻的道义问题。由于美国的武器是如此精良,使美军的军事对手的武器,与平民手里的擀面杖、烧火棍已无本质的区别,在缺乏抵抗力这一点上,对手的军队与平民之间的界限已变得模糊甚至消失。过去的战争,由于大家的武器接近,而且是面对面地厮杀,任何一方要想杀人,自己就必须先冒着被杀的危险,或者要面对别人被自己杀死的惨相。这样对杀人的人多少有个制约。美军武器的现代化,等于把这一制约取消,杀人变得像玩电子游戏一般容易。当年海湾战争后老布什就公开地说,走在美国大街上的行人,也比在战场上的美军有更大的生命危险。这还叫战争吗?人性皆有恶的一面,需要制约。过去上战场,你要好好想一想: 我值得这样去出生入死吗?如果知道自己可能会死而还要去打仗,那么也许你真有一个什么伟大的目标,也许这仗还值得一打。但是,如果自己在毫无风险的状态下去打仗杀人,对杀人的意义和后果就不可能有深思熟虑,乃至会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轻易开杀戒。美国近来对毫无抵抗能力的对手动辄用兵,其消灭无力还击的敌人其实已和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有了许多类似之处。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军力越强而道德感召力越弱的原因之一。也无怪乎马埃尔等人觉得,至少那些恐怖主义者杀人时,还知道把自己的命赔上。而美军杀人如游戏,自己一毛不损,“格”比人家还低。    
    这次恐怖袭击,不仅是杀人害命,重创美国经济,而且也给美国冷战后的战争道德以致命一击。如果言论自由也因此跟着瓦解,美国的道德权威,就将永无恢复之日。


第二部分 美丽的资本主义?第13节  新闻管制:自由主义的危机

    近日,美国5家主要的电视新闻网达成协议,决定遵循白宫的“建议”,今后将主动删编来自本·拉登和其追随者的录像声明,特别是要删除其中的“煽动性言辞”。而几天前,布什对部分国会议员“泄密”一事勃然大怒,威胁将减少对国会就军事和情报方面的例行通报。这两项措施,象征着美国新闻自由的严重紧缩。    
    “9·11”之后,不少媒体从业人员因言获罪,甚至因说出了不合主流意见的话而丢了饭碗,使言论自由受到严重威胁。不过,这些案例主要涉及的是民间媒体自身的行为,并无政府的行政干预的痕迹。“美国之音”台长之被撤职,也是因为他的职位在政府机构之内。这次的行动则不同: 政府开始直接干预民间媒体,控制信息的流动,而且干预的理由极为简单。    
    以电视新闻网“自律”的例子来看,白宫提出的理由有两个: 一是来自拉登的声明可能含有恐怖组织的暗语,原文照播等于为恐怖主义者之间的联络提供方便;二是这些声明中含有大量“煽动性的语言”,会助长恐怖主义的行为。但正如《纽约时报》的社论所指出的,恐怖主义者的暗语很容易从外国媒体或Internet中获得,他们根本不会依赖美国的电视新闻网。而在遭受恐怖袭击之后,美国人正是需要了解这些恐怖主义者的政治诉求和哲学的时候,在这方面不应受到任何限制。至于煽动性的语言,难道白宫相信美国人民会听信恐怖主义的宣传吗?若这点自信也没有,还当什么自由的代言人?    
    布什与国会的冲突更是荒唐。让他火冒三丈的,主要是《华盛顿邮报》报道了情报部门告诉议员新一轮的恐怖袭击有“百分之百的可能”。《纽约时报》质问: 如果美国有百分之百的可能再遭恐怖袭击,难道这样的情报不正是美国人民应该掌握的信息吗?    
    这种新闻管制不仅在国内施行,甚至扩张到美国的国境之外。在中东,美国的攻势更猛。比如,美国已向卡塔尔政府施压,要求卡塔尔约束自己的电视台,不要播放拉登一方的言论。卡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