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风云亲历记-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几个人。主持会议的部长还是希望乔作自我检查,但乔仍不发言。于是有几个同志对他们进行了批评,言辞虽然激烈,但仍是说理的。后来有人造谣说,在“文革”以后乔挨批判还被用“喷气式”、被打等等,这是对外交部广大干部的污蔑,不少同志感到愤怒。在“四人帮”拟定的夺权后的组阁名单中,乔冠华是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四人帮”垮台了,乔还能当部长吗?这是怎样的冤案呢?既未定罪又无处分,就是不能继续担任外交部长罢了,但仍安排了他的工作啊。
1984年乔冠华在北京病故。当时我们正在国外工作,不久回到北京。外交部管组织的同志来看望我们,同时带来了一份有关乔冠华生平的稿子请我们审读,大概是准备印发或作新闻稿之用。此稿引起一些争议,因为我们和乔共事多年,比较了解,所以想听听我们的意见。稿子整篇看来是客观公允的,对乔的一生中的成绩都一一肯定,最后一段也写了乔在“文革”后期犯了政治性错误。当时的争议是章含之要把这一段删去,否则宁愿不发。但组织认为删掉就不全面了。我们同意这样的看法,认为稿子写得不错,也客观全面。最后就因章含之不同意,文章最终没有发出。报纸上只登了一则简短的消息。
“为亲者讳”,是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而编造谎言来掩盖真实就不是君子所为了。历史必须真实,客观事实永远是客观存在的。近几年来我不断阅读有关乔冠华的文章,也不断思考。现在我写下我亲历的点点滴滴,供广大读者研究参考。
第二部分第13节:1972年我单独探望章文晋双亲
2004年3月,修订于6月
悄悄地走了,如此匆忙……
整整十年,我的思念,像一粒粒洁白的珍珠,晶莹的翠玉,闪烁的钻石,但却不容易串连起来。人生短短数十载,不是谁都能建立什么丰功伟业的。只要能不虚度此生,高尚的品德会使人永远难忘。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不久后的一个星期天,我单独去探望章文晋的双亲。他们住在东四九条一个四合院的前一进三间小房里。这是章文晋堂兄的房子。老爷子老两口住在前院。我一进到他们的房间,见两个老人已摊开一张报纸,拿着放大镜在仔细寻看。猛然抬起头来,见是我进门,显得格外高兴,叫我也来到桌前。原来他们正在聚精会神地看尼克松访华的新闻报道。其实那已经是一张发黄的旧报了,我正纳闷他们怎么去看那张旧报呢?父亲抬头看着我问道:“颖,你过来看看,这不是尼克松访华时在人民大会堂照的全体照片吗?为什么没有文晋呢?照片不大清楚,我们已经看过好几遍,硬是找不着,他应该在呀!他是美大司长正主管呢?”老爷子这么一问我倒真注意了。“是吗?真的没有?我来看看。”其实我也没有仔细看过。这种照片太多了,我从来也没注意。于是我也拿过放大镜仔细找了一遍;从一到六排都找了,真的没有。我放下放大镜,笑着对老两口说:“真的没有。我想起来了,那几天谈上海公报正忙着啦,可能他还要去修改公报,这种应酬的场合他就不来了。”老两口好像也明白了:“是啊,是啊,文晋从来就是个不爱出头露面的人,何况他还有重要任务呢。”
过几天我见到文晋把这件事告诉他,当时我也感到有点遗憾地说:这张照片是个历史文件呀,你怎么就不去呢?欢送宴会上我还看见你在的呀。他笑笑回答说:那几天我忙得连睡觉的工夫都没有。宴会是非出席不可的,我还是那桌的主人。吃完饭我赶紧回到钓鱼台,你知道,直到离开北京,那份公报都没有完全达成一致。最主要的一些争议还要带到上海、杭州哩。我哪里有工夫来照相。
1971年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前后,章文晋任欧美司司长。最初,对美事务不很多,工作相对清闲;后来,中美关系有了转机,工作便越来越繁忙。1971年初基辛格决定秘密访华时,在周恩来、叶剑英直接领导下,外交部成立了专门的筹备组。主要人员有黄华、章文晋、韩叙、王海容等。下边还有做具体工作的。1971年4月间,筹备小组进住钓鱼台国宾馆4号楼的大约有十几个人,小组人员是绝对保密的:不许对任何人(即使是夫妻都要保密)谈及此事,而且住进去以后一般不许外出,每周回家拿一次换洗衣服,不能过夜。因为在文革期间,国内的一切都被搞乱了,所以那时候即使是中央的核心机密,也有被泄露的可能,美方很担心我们保密不好。后来美国也承认即使在那样混乱的年代,我们的保密仍然很出色。开始主要是收集有关美国的资料(当然原欧美司有一些基础的资料),做一些美国的调查研究,了解美国的现状,特别近几年美国的外交政策的变化,逐渐深入到对尼克松总统个人的研究。因为当时基辛格决定近期来访,对他要更具体细致的研究。比如他怎样进入白宫得到白宫主人的信任;他入白宫以后对美国决策的影响,尤其是在外交政策方面的影响;还要尽可能了解他的思想体系以至性格和个人特点,这都要尽可能具体细致些,要写成文字供中央领导参考。
好在周恩来总理长期对国际形势关注,又有惊人的记忆力,所以虽然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中断了20多年,但经过多种渠道他仍然能够对许多情况了如指掌。往往在汇报情况讨论问题的时候,他掌握的情况比任何人多得多。那时叶帅可以说是坐镇钓鱼台,而周恩来总理每周来三五次,大多数时间都在晚上。因为他白天非常忙,而且他有夜里办公的习惯,有时开会通宵达旦。
那次接待基辛格,有件事情使我记忆尤深:原本钓鱼台是建于五六十年代的最漂亮的国宾馆,里边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树木葱茏,花卉芬芳。但文革以后,说什么花花草草都是资产阶级的,所以把花木全都毁掉了。在全北京几乎就看不到一盆花。在钓鱼台这样的国宾馆内的花坛里,(以前每幢楼前有一个大花坛都种有多色鲜花)这时却种上了玉米、菠菜、红薯什么的。若大的一个美丽花园式的国宾馆而花坛里却种了粮和菜,未免太不谐调。大家认为其实种的这些东西无人来管,根本长不好,毫无收获。必须改变这种环境。于是大家下决心请了几个解放军战士来帮忙,把四号五号楼前花坛内的玉米棒和菠菜给除掉了。花坛成了一片黄土,很不美观。但在那时候到哪里去找花呢?种当然是不可能了,去找些盆花摆摆也好啊。于是我们几个人分头到各大公园去寻找盆花。全北京各大公园都被“革命派”占领了;他们说,要找花,干吗?难道你们不知道这是地主资产阶级的玩意吗?但我们还是不死心,不相信北京的花会绝种了。我们不找公园领导,秘密找公园过去的花工,最终在离天坛公园不远的一位花工赵师傅的家里找到了,我们心中大喜,把他家中六、七盆花全借走了。他特别嘱咐我们用完一定如数还给他,而且一定要绝对保密。他怕造反派知道了连这几盆都保不住。现在回忆起这些事,真是不可思议,可这确实曾经存在过。现在的钓鱼台,不仅鸟语花香,繁花似锦,或还有孔雀开屏。不可同日而语了。
第二部分第14节: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1年7月5日,文晋匆匆跑回钓鱼台我们住的房间,要我立刻为他准备几件换洗衣服。特别说衬衫要熨好的,说马上出差。我问他要去什么地方?他犹豫片刻说要接基辛格。我当时也在这个筹备组(已改为接待组)工作,无须保密。但他已养成习惯,不能说的他都不说。因为他这性格,还出了一次小差错:在接待组工作期间,多层次都有会议,高层决策会议参加的人很少,决定的事情再往下传达具体的人去做。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召集全体工作人员会议,讨论集体工作准备情况。他突然问我:关于简报和情况汇报,你有什么准备和想法?当时我有些吃惊,不知怎么回答,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这摊工作分派我做,我只好摇了摇头。周总理一下就明白了;他有点不高兴指着坐在前边的章文晋说:你是不是没有向她传达昨晚会议的情况和决定呀?保密重要,但要正确掌握嘛。这是误事。文晋轻轻地说,是我不对。散会我就传达。有了这么一次,所以他去巴基斯坦接基辛格这件事才不对我保密了。还告诉我总理特别关照他:谨慎不多言是好的,可是要注意场合和需要。这次去接基辛格,你是主人要主动些。不要使从未到过中国的客人觉得太冷淡了。周恩来总理对他的嘱咐是极大的鞭策,后来据和他一起去巴基斯坦的礼宾司官员唐龙彬告诉我:文晋在飞机上和基辛格等美国客人,谈得不错。消除了他们对中国的不少顾虑,彼此对国际形势问题等还交换看法。应该说基辛格所遇到的新中国第一个外交官员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1971年7月9日至11日,基辛格秘密访华,这次访华最重要的是决定尼克松访华。
那份公报。虽然只有200多字,但也经过一波三折。关键是双方都不愿意丢面子,都不愿意说是自己主动的,所以在词义上争论不休。最后还是周恩来总理亲自解决了问题。那就是“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加了“获悉”这个词,双方就都满意了。我国一代文豪郭沫若曾说:周恩来是我的一字之师,表示了他对周恩来的崇敬之情。
基辛格秘密访华仅48小时,但我国还是安排他们一行参观故宫博物院,文革那段时期,故宫一般不对游人开放。所以偌大的故宫并没有游人。章文晋为了让客人在最少的时间里能看到最珍贵的文物,曾几次和当时的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商议,王冶秋局长特别热情负责。参观当天还是他亲自做导游并讲解,所以客人们也很满意。
1971年10月22日,基辛格第二次公开访问中国,这次来访是为尼克松总统1972年访华作准备;首先最重要的是美国总统来访问中国并不仅是为了改变中美两国敌对了二十几年的事实,开启两国新的正常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将会改变整个国际形势的格局,对全球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美国总统当然希望访问中国成功。通常的元首访问都会通过双方的联合公报来显示访问的成功,所以基辛格第二次访问的重要任务是达成一个双方都认可的联合公报,以便尼克松访华结束时公布。我方本来并没有打算一定要发表这样的联合公报,但接待班子中有一“政治组”,这是基辛格秘密访华后一直在美大司保留下来的机构,专门研究美国问题和中美关系。他们对基辛格第二次访华前有谈判的预案,对当时国际形势、中美关系发展的前景等都作过详尽的讨论,讨论也涉及到尼克松访华结束后,如何向全国甚或世界公布。岂料基辛格到北京第一次与周恩来总理会晤即提出了“联合公报”的问题,并于第二天即提出美方的草案。周恩来总理看了以后当即表示非常不满意,表示我方也可以提出公报草稿供双方讨论。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精神,章文晋作为美大司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