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明道录-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瞿唐来知德先生的《易经图解》下手。此事一直萦绕于心,果然今日参考
此书,一下手就发现「象数」才是《易经》的精要。不知此点,则读易不过
看一本圣贤所言、为人处事之道而已。
偏生今人但知白话文,以阅读古文为苦,是以坊间各种易经书籍,多翻
成白话文。
需知前人将易理及易象特意的设计成「模糊」的形式,使之能代表许多
不同而类似的情况。一旦用明确的语文,则原意尽失。所剩下来的,将是些
似是而非、无关紧要的「处世摘要」。难道被尊为群经之首的《易经》,只不
过是些老生常谈?将来还有谁会投注其毕生心血,把这些处世摘要发扬光大
呢?
翻译是一门大学问,除了要精通原文及译文之外,还要对所翻译的对象,
有深透的了解才行。《易经》之难懂,人尽皆知,本书不敢说是翻译,只能
说是略加注释,并点出其爻文由来。真正有心研究易经的朋友,看完本书后,
请先看朱熹《周易本义》的爻辞部份,其文字简明易懂,只要略通文言即可。
掌握住了义理,知其大概,则可以看程颐的《易程传》了。此书系以各爻的
关系,阐述吉凶的因果,但其理似明而晦,言之必然,再深入却未必尽然,
知其大意则可,细究之则如坠五里雾中。真有志钻研易理者,最后再看来知
德夫子的《易经图解》,即可知易与象之究里了。
来夫子的《易经图解》,专谈象数,他为了追究其理,钻研三十多年,
终于发现了爻辞与象数间关系密切。对重义理的道学家而言,本书实属旁门
外道,但对想窥知易经真相者,本书实不愧为宝典秘籍。
只是,识货者需知所识之货为何,人谓此书为穿凿附会之大全,其见极
真。盖来夫子所穿凿附会者,正是先圣先贤将原有之大量占卜数据,费尽心
思浓缩之简易卦象。至于附会之正误并不重要,其价值在于启示后人《易经》
系透过数据统计,所归纳之结果。
既然如此,今日吾人有计算机可用,正宜效法先人,以科学精神及方法,
先将《易经》彻底了解后,再重新整理。
如果仅仅为求实用,兹建议读者不妨再看邵康节夫子的《梅花易数》,
在象数的灵活应用上,必会若有所悟。总之,有心研究《易经》者,请不要
只看白话本,因为易理不是主观的文学作品,其中有着极为严密的逻辑系统。
语文翻译本就是唯心而且主观,一旦误解了,便如同盲人引盲,作为日常的
谈话数据尚可,要想借以了解宇宙人生的大道理,那可真是缘木而求鱼了。
如果说看不懂文言,不妨先在这方面下些功夫,把工具备妥再说。请不
要把《易经》当作快餐面,天下没有不先备妥钓鱼工具,就有鱼儿自动上钩
的。更何况涉及天人之道,一本《易经》也只能引进门口,其它要看的书、
要了解的道理,多不胜数,其中也没有几本是白话文写成的。
本书经沈红莲一字一句斟酌推敲,务求其明畅通顺,全书前后计修改三
次,所幸采用自行设计之计算机软件作业,否则难以为继也。
朱邦复序于都兰山麓 1994;5;20
第一章 何谓易
“易”即“改变”,只要宇宙中的能量不断变化,事物之改变即永不停止。
古人长时期的居住于黄土高原上,以农维生,生活安定。因此得有余闲,观
天察地,发现天时信而不爽,事物有因有果。先民怵于生存环境之规律,为
求生活的福祉,穷究人生之至理,而得到了一些认知,是为事物变易之道,
后发展成为一个系统,即为“易”。
古人的认知之一,即宇宙中时空恒定,并称之为命。有一数循环运行其
中,此数可谓为时间流程,人乃应此运数而生。故而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命」
中有注定之得失,「运」则决定得失之机缘。以天文而言,地球绕日运行,
是为命定,而何时行经黄道之何处,则归之于运。当人察知地球绕日之规律
后,即能预知天象于未然。
认知之二,人生存在二元世界中,诸如主观--客观,物质--精神,
有--无,阳--阴等等,皆属于相对的观念。此外,人所面对的客观实体,
即为天与地,因此产生了天上、地下,而人在其中的三才结构。再将此三才
结构,各以阴、阳为爻,组合成卦,其排列组合共有八种。若以卦、爻、位
分别象征某些信息,则可于卦爻之排列组合中,观察出一些复杂的象征信息。
设若宇宙事物之变化毫无规律可言,则一切皆是不可知、不可测,世界
混沌一片。
但若宇宙事物变化有必然之规律,人即可经由规律本身之必然性,观察
认知宇宙。假设前述之卦符合自然规律,则其象征之事物,必然也符合此规
律。
认知之三,是在经过大量的观察、应用、印证后,人们可以归纳出自然
事物中最基本的一些现象及属性。由此一层一层的发展下去,便衍成象征思
维。并得以由简单的表象,推断出更为复杂的情况。
下表所列是卦、爻、位的基本象征,根据三才结构,初爻为地,在最下,
其上为人爻,最上为天爻。各爻之阳阴分别象征相关之属性,如阳为健、动、
刚、强、变化等,阴为静、顺、柔、弱、稳定等。其排列组合与经验推论,
则设定为各卦之卦名,并依其性质假定为所象征的自然现象,如:
┌─┬────┬────┬────┬──────┬──┬──┬─┐
│卦│初爻在地│二爻人位│三爻在天│经验推论│卦名│性质│征│
├─┼────┼────┼────┼──────┼──┼──┼─┤
│。。 │阳,动健│阳,刚强│阳,变化│变化不止│干卦│变化│天│。。
│。。 │阴,稳定│阴,安顺│阴,静顺│静顺不变│坤卦│顺静│地│。。
│。。 │阳,动健│阴,安顺│阴,静顺│下动上顺│震卦│下动│雷│。。
│。。 │阴,稳定│阳,动健│阴,静止│动在天地之间│坎卦│流动│水│。。
│。。 │阴,稳定│阳,静顺│阳,动健│动在上端表面│兑卦│上动│泽│。。
│ │阳,稳定│阳,动健│阴,变化│动在地上天上│巽卦│上动│风│。。
│ │阳,动健│阴,安顺│阳,变化│动在外表│离卦│外动│火│。。
│阴,稳定│阴,安顺│阳,变化│静在下及内部│艮卦│内止│山
└─┴────┴────┴────┴──────┴──┴──┴──
┘这八种象征性的自然现象,表面看来平平无奇,但若以抽象分类的立场来
看,其意义甚为重大。以初民的客观条件,能有此成就,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从水平思维来分析,在相对的角度上,天地、风雷、山泽、水火等恰好
成四对。其中天地风雷为抽象,山泽水火则为具象,天地山泽是静止的,风
雷水火则是动态的。再加上北半球的地缘因素,八卦可配以四方、四维。在
时间上,卦序又可以代表时序。
再从垂直思维来看,每一个水平层面,若根据八卦之性质属性推衍,可
以垂直发展成为无数层次。譬如说,在家庭层面,除干父坤母之外,其余为
震=长男,坎=中男,艮=少男;巽=长女,离=中女,兑=少女。
似此,各种组合都可象征某一现象,一层一层地发展下去,宇宙中无事
无物不可用卦象来代表。只是在这样庞大的体系下,如何设定其象征的规律
以及各种形象的分类,则非任何个人之能力所能及。是以各代虽然人材辈出,
但却难有一致的看法,更遑论沟通辨正,只得任其自然发展了。
认知之四,是定数与时间之变量有关,先民在生活经验中,发现天时变
化的规律性,因而相信人生亦有其一定的法则。进一步又发现在天候的变化
下,物性也有相应的迹象,因而有了观察实物,以推测未知状况的行为。我
认为这就占卜行为的原始动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有系统的龟卜仪式。
初民生活于神权时期,在占卜之始,自必以印证为手段。然而若占卜一
无是处,初民亦无任何理由坚持于既不实用、亦且无利可图的行为。在人类
社会中,任何一种信念,若无获利实体的不断加以维护,均难以持久。占卜
流传于中国达数千年,若谓只能提供一种心理安慰,则未免过于主观,且太
轻视人民的智能了。
最初,占卜的正确比例不可能很高,但是只要宇宙中有不变的规律,而
且人们能投入大量的心血,总会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说,兽骨的结构
状况,与天候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经过处理后,能卜出一些征兆,也就不
足为奇了。
有了验证,才足以令人信服不渝,有了信念,就有必要记录成为数据。
关于这点,可以大量出土的甲骨文为证。人的思维不断地累进,在最简单有
效的推理下,“天”的能量最大,最容易观察。如果能测知天理,当然可知
人间事务。
自然界中人所能察知者,概属相对性的事物及观念,如同冷与热、亮与
暗、日与夜、天与地等等。再看人间事务,诸如爱与恨、大与小、多与少、
成与败等等。其间显然具有一种共通性,就是相对的对称现象。原因很简单,
人的感官在接收刺激讯号后,由中枢神经加以判断,而所谓判断,正是相对
值的比较。各种现象在经过比较之后,人类贮存在大脑中的,只有其经验的
上下极限,与此现象的比较关系而已。
说穿了,这就是二进制的特性,也可以说是人类感官与外界沟通的唯一
真实。所以八卦的基础理论,在信息论的立场,绝对是不变的真理。
在占卜有了某种程度的价值后,先民便追求更有效的方式。文王即利用
八卦抽象的形式,根据建立在占卜上的经验,从相对性阴阳消长的角度上,
将符合某实例以及推理的辞句,视作每一爻变化的推断。其中最重要的关键,
是事物的“表象”以及事物的“成因”之别,表象无穷无尽,却都可由成因
排列组合而得。“易”既然强调变化,各爻又是产生变化的因子。所以,据
以判断的爻辞,亦必以“成因”表达为宜。
这种“成因”必须有代表性,为生活中之实例,且要经过占卜印证。在
《易经》中,这种成因,即称为“象”。由于象的强烈象征值,赋与了《易
经》新的生命,同时也造成其理解困难,塑造出神秘的色彩。
占卜的认知理念,与人对时空结构的认知息息相关,由于其间涉及许多
理论,有兴趣者请参阅《易理探微》一书。《易经》只是一些已经印证的事
实真相统计的结果,任何能认知时间变量剖面以及宇宙结构的先天流程者,
其能力即可谓「超凡入圣」,绝非常人所能望其项背。
第二章 读易需知
《易经》最大的神秘之处,即在于由一阴一阳的排列组合中,居然能包
罗时空万象,阐释天人义理。如果说易理就是宇宙之真理,这实在并不是过
誉。
正因为一阴一阳之组合,实系以简驭繁之原理,人们想了解其精要时,
就会发现内容艰涩难解,虽穷年累月仍不得其门而入。
事实上,《易经》虽然人人能读,但绝非人人能懂。绝大部份的人,也
只是从圣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