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乾隆帝 >

第54章

乾隆帝-第54章

小说: 乾隆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奏闻,扎克巴达颜系达赖喇嘛服役之人,惟恐关系达赖喇嘛,如此办理,甚合机宜。达赖喇嘛系执掌阐扬西方佛教之人,尔系约束管理藏内人众之人,尔二人同心协力,以安地方,使土伯特向化,一应事务皆赖尔等办理。朕视尔二人,俱属一体,从无畸重畸轻之见。若尔二人稍有不合,以致地方不宁,甚负朕信任期望之恩。再朕知镇压左道,断不能有损于人,即以近事而论,扎克巴达颜,四五年前将尔镇压,此时朕先将尔子封为长子,又加恩封长子为镇国公,并施尔恩典甚重,岂非不能镇压之明效大验乎。观此,尔可以无疑矣。尔平时感激朕恩,勉力报效,克副委任,朕所深信,是以并未明降谕旨,特手书此敕,密谕开示,尔其知之。《清高宗实录》,第280卷,3~5页。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大事。乾隆在这里,以全国最高统治者的身份,敕谕西藏地方僧俗二大人,各自约束,互相谅解,最终达到地方安宁的目的。其中特别是对颇罗鼐,非常强调这位藏王应当感激大清皇帝的恩典和信任,主动捐弃前嫌,与达赖关系处好,保证西藏的和平与安宁,进而突出指出,他只要得到清朝信任,不必计较地方上小有委屈。这里乾隆实际提出了在西藏的僧俗共治的体制。    
    然而事实的发展并非如乾隆所期望的那样。乾隆十二年,颇罗鼐病逝,其子珠尔墨特那木札勒袭封郡王。从此,他与达赖的关系日益恶化。他不准达赖喇嘛为颇罗鼐诵经祭奠。十四年,纪山代替傅清出任驻藏大臣,珠尔墨特不以礼遇,久不出见,有明显的反清迹象。后来又转为极端恭敬纪山,称之为叔,跪地请安。乾隆知道后,提醒说,珠尔墨特的行为可疑,说不定纪山被欺蒙亦未可知。的确,珠尔墨特大耍两面派手段,欺骗驻藏大臣,背后阴谋发动叛乱。他先奏请清朝撤出驻防之兵,继而暗与准噶尔联络,约为外应,至是杀害其长兄,诬陷其叛逆,又扬言准噶尔兵来了,“聚党二千人谋变”魏源:《圣武记》,卷5,《国朝抚绥西藏记下》。。乾隆按照过去的惯例,认为纪山“不但不能慑服其心,更已堕其术中”,便又派了前曾驻藏的傅清为驻藏大臣更换纪山,同时恐怕一个人势力孤单,又派了左都御史拉布敦协同驻藏。这二位驻藏大臣了解到珠尔墨特谋叛事实俱在,大有“将延及达赖喇嘛,独居其地,雄长一方”之势。他们摺请便宜从事,以绝后患。十月初八日奏到,乾隆原想命令他们寻找“万全之道”,会同达赖喇嘛及藏中大噶隆等明正其罪,以申国法。《清高宗实录》,卷377,3页。不料十月十三日,在乾隆的谕旨尚未到达之前,傅清和拉布敦就以宣称乾隆有圣旨的名义,将珠尔墨特那木札勒传到通司冈驻藏大臣官署,当珠尔墨特跪拜听诏时,傅清挥刀从后边将其砍杀。而珠尔墨特属下的卓呢罗卜藏札什等闻讯,即率众数千围攻衙署,施放枪炮,周围放火,达赖喇嘛遣众僧救护,不能得入,拉布敦被乱刀砍害,傅清身被枪伤,立即自尽。所有文武官员多遇难,粮务衙门被劫库银八万五千余两。《清高宗实录》,卷376,29~30页。    
    四川总督策楞得知卓呢罗卜藏札什等之乱,当即准备率八千清军入藏,乾隆鉴于傅清和拉布敦已将叛乱祸首珠尔墨特除掉,谕策楞与提督岳钟琪只率三千人入藏安定形势。不久,得知珠尔墨特那木札勒的妹夫公班第达已受达赖委托暂代管理藏务,班第达将卓呢罗卜藏札什拿获,逆党已获大半,被劫银两也追回大半,叛乱渐至平息,乾隆便改命策楞率八千兵入藏。策楞于十二月二十一日到达拉萨,会同班第达经审讯后,将首恶分子卓呢罗卜藏札什、阿拉卜坦、吹木札勒、车臣哈什哈等十人处死,没收其家产。平定珠尔墨特之乱,为建立和改革清在西藏的统治政体创造了条件。


开疆与治藏西藏的治理:确立地方政体

    珠尔墨特之乱引发了进一步建立健全清朝对西藏的统治体制问题。早在傅清和拉布敦准备除掉珠尔墨特时,即允诺班第达协助诛杀珠尔墨特,然后为其请求清朝册封藏王。班第达果然在这场平息珠尔墨特的叛乱中立了功,因此,他在这之后便谋求继珠尔墨特为藏王。达赖喇嘛当时也奏请“立班第达为郡王,亦以藏众不可一日无人统率,为此权宜之计”。而班第达派人往阿里克接管事务,即赏给台吉名号,是俨然以藏王自居。他还制造舆论说:“若不照从前将藏王另立一个,众百姓都要逃散”《清高宗实录》,卷378,7~8页。等等。乾隆从稳定西藏大局出发,却持相反之见,毅然决定废除藏王制。他说:    
    若如达赖喇嘛所奏,即将班笫达立为藏王,将来又成一颇罗鼐。日后伊子又思世袭,专据其地,转滋事端。前经传谕班第,以藏地应多立头人,分杀其势。正当乘此机会,通盘筹画,务彻始彻终,为万全之计。《清高宗实录》,卷376,35页。    
    在这个谕旨中,乾隆基本上确立了废除藏王的体制,同时提出“多立头人”,也就是后来又反复强调的“众建而分其势之意”。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说明,清朝应在西藏留驻官兵,提高驻藏大臣的权威,“塘讯文书往来,关系紧要,并噶隆事务,俱应归驻藏大臣管理,呼应方灵”。乾隆此时非常重视两点:一是指出这是一个大好机会;二是“动出万全以为边圉久远之计”《清高宗实录》,卷377,5页。。    
    更能表现乾隆处事以理服人的做法是,敕谕达赖和班第达,从珠尔墨特那木札勒凶悖肆恶说起,点出他的要害问题是威权太重,专制一方,酿成此患,“乃朕加恩过重,有以纵之,不可不追悔从前之早为裁抑”,把责任揽到了自己一方,当然也把主动权掌握到了自己手里。所以继而说明,颇罗鼐亦非天生郡王,是因为忠于清朝而由朝廷逐步从公爵、贝子、贝勒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加封成郡王的。他的郡王之职既由清廷加封,而由清廷裁撤也是顺理成章的。乾隆还特别解释,傅清和拉布敦曾允诺班第达助诛珠尔墨特可请求册封为郡王,但是班第达并没有帮助驻藏大臣制止这场叛乱,所以傅清和拉布敦双双被害。叛乱发生后,班第达反而依靠达赖喇嘛保护自己,只是因为傅清等先设计诛杀珠尔墨特,致使叛党群龙无首,叛乱才被迅速平定。班第达既不能救护驻藏大臣,“已不为无过,第念其势孤力弱,仅保自全,尚属人之常情,事在已往,姑置勿问。岂可自居其功,承受朕封王之异恩乎!著仍以公爵办理达赖喇嘛噶隆事务”。从不应设藏王,谈到班第达无资格任藏王,乾隆彻底废除了藏王制,取消了和硕特蒙古贵族长期以来对西藏事务的干涉。乾隆指示以后西藏的日常政务由达赖喇嘛任命的噶隆官员管理,“至具折奏事及兵备驿递等重务,则令钦差驻藏大臣会同噶隆二人办理,钤用钦差大臣关防,永为定制”。《清高宗实录》,卷377,15~19页。    
    在治理西藏上,前后有两个章程,都和乾隆个人大有关系。第一个章程制定前,乾隆废除了藏王制,而后又提出一个治藏的指导原则,这就是“务期达赖喇嘛得以专主,钦差有所操纵,噶隆不致擅权”《清高宗实录》,卷383,23页。。在此原则指导下,乾隆十六年三月,四川总督策楞,经与达赖等西藏当地上层人士协商,并经乾隆帝批准,制定了《酌定西藏善后章程》,这是第一个章程,共有十条。其内容要点是:    
    1西藏办事噶隆,向例四人,现有班第达、策楞旺扎勒、色裕特塞布腾三人,既无党逆情形,且或为原放噶隆,或有扎萨克头等台吉职衔,均可继任,但需放补一人,赏给札隆大喇嘛名色。    
    2噶隆会办事件,旧于噶沙公所,自颇罗鼐后,俱于私宅办事,舍官员不用,而用私人,嗣后仍应赴公所会办,私放之员裁革。    
    3喋(第)巴等官员,负管理地方教养百姓之责,珠尔墨特那木札勒各放私人,本人不去,差家奴赴办,扰害地方,嗣后噶隆等应共同禀报达赖喇嘛并驻藏大臣补放,家奴代办者一律撤回。    
    4卓呢尔、商卓特尔、曾本、随本等官,属达赖所有,颇罗鼐封王后添设者应查革,只在公所设立卓呢尔二人。    
    5负责地方军事的代本官,由原来的四人增为五人。    
    6全藏地方人民的差徭,仍由达赖喇嘛按地方大小、人户多寡均定,颇罗鼐任意侵占或滥赏者彻缴。    
    7达赖喇嘛差务,向由地方百姓供应,颇罗鼐时私出牌票派累百姓,以后遇公事,禀照达赖喇嘛发给印票遵行。    
    8接壤青海之哈拉乌苏,接壤准噶尔之阿里克,令达赖喇嘛选员驻扎,并咨部奏给号纸。    
    9达赖喇嘛仓库,向系仓诸巴专管,公事动用启闭,俱以达赖印信为凭,颇罗鼐始行擅权,嗣后仍照旧办理。    
    10达木蒙古,前由颇罗鼐差遣,现有头目八人,由颇罗鼐妄加宰桑、台吉称号,应改为固山达。所属择授佐领骁骑校八人,给顶戴,归驻藏大臣管辖,仍令每佐领各派十人,驻藏备差。    
    乾隆对上述十条基本满意,同意照所定实行。但是进一步指出藏地关系最紧要者为台站,“此乃往来枢纽所在”,从前珠尔墨特那木札勒反叛,即不令塘站递送文书,使驿递断绝,至班第达始下令恢复通行,原因是皆由他们主持,“驻藏大臣不能制其行止操纵,何以得其要领”,于是下令对此再留心办理。对第巴等官所管事务地方也应详议。《酌定西藏善后章程》,见《清高宗实录》,卷385,15~18页。经过乾隆反复催办,又做了必要的补充。“自嘉玉桥抵西藏共一千九百六十余里,均系藏属,按地方大小,各设喋巴一二名不等,管理地方人民一切事务,与内地州县同。内设台站共二十五塘三讯,台站官兵所需各项,俱由各喋巴办应。番地之操纵,权在喋巴,喋巴去取,议归达赖喇嘛、驻藏大臣主持。”后来台站的问题允准暂缓一二年解决。《清高宗实录》,卷388,2~3页。    
    这一《酌定西藏善后章程》,明确了西藏在清朝统治下的地位,确定了废除藏王、达赖喇嘛成为政教合一的代表的地方政权体制,但是更强调了驻藏大臣的重要权力,即不仅同达赖喇嘛共治西藏,而且似有高于达赖喇嘛之意。从此彻底解除了和硕特蒙古贵族与西藏地方封建主的权力之争,结束了藏王与达赖喇嘛任命噶隆政府之间所引起的摩擦,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的地位都有所提高。但是权力又集中到噶隆手中。为防止产生矛盾,乾隆特地传谕新任四位噶隆官员,对他们说:“今藏内已经平静,噶隆事务不可一人主办,特令总督策楞拣选贤能,仍照旧例,分设噶隆四员,公同办事。尔等当感戴朕恩,尊敬达赖喇嘛,和衷协力,黾勉供职。勿存私意,致生猜疑,勿分彼此,互相瞻故。遇有紧要事务,禀知达赖喇嘛与驻藏大臣,遵其指示而行,尔等其感恩宣力,副朕兴黄教安群生之至意。”《清高宗实录》,卷386,18~19页。西藏后来维持四十多年的和平安定,实与乾隆所确定的这一体制有关。


开疆与治藏西藏的治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