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乾隆帝 >

第42章

乾隆帝-第42章

小说: 乾隆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右兑允场闭褩啠骸缎ネぴ勇肌罚4,《黄文襄》。。所以雅尔哈善恐沙克都尔曼济得不到粮食发生变乱,乃派兵乘夜袭击,杀死降众四千余人,“以杜后患”《清高宗实录》,卷529,23页。。雅尔哈善此举带来严重后果,准噶尔汗噶勒藏多尔济等人复叛,并于次年三月攻陷伊犁。阿睦尔撒纳闻变,潜回博罗塔拉河。    
    二十二年(1757年)三月,清军第三次进军伊犁。厄鲁特各部已因为连年战争,人无斗志,又逢自然灾害,牲畜大批死亡,加上缺粮,各部叛军互相抢劫。叛军头目噶勒藏多尔济被其兄子扎那噶尔布所杀,扎那噶尔布旋被台吉达瓦杀死,“厄鲁特向不出痘,至是则痘役盛行,死亡相望”魏源:《圣武纪》,卷4,《乾隆荡平准部记》。。清军乘势长驱直入,乾隆鉴于厄鲁特反复无常,竟下令清军大开杀戒,“命悉行剿灭,其户口牲只等,即赏给伊(车凌)等属人”《清高宗实录》,卷534,12页。。成衮扎布率军出北路,兆惠率军出西路,叛军头目巴雅尔、达什车凌、尼玛等先后被擒,阿睦尔撒纳逃入俄罗斯。乾隆令理藩院发文向俄国索要阿睦尔撒纳,冬天,俄国告清政府说阿睦尔撒纳出痘而死,将其尸体交还。    
    阿睦尔撒纳叛乱后,乾隆重新分封的厄鲁特四汗中和硕特汗被清军误杀,辉特汗和准噶尔汗参与叛乱被杀,唯车凌所率杜尔伯特部与达什达瓦之妻所部始终忠于清朝,得以保全。据统计,厄鲁特四部共有二十余万户,出痘死十分之四,逃入俄罗斯及哈萨克十分之二,被清军所杀十分之三,经此大劫,余者十分之一而已。


源源的战报天山传佳音:土尔扈特归伊犁(1)

    土尔扈特部为明朝漠西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游牧于雅尔(今新疆塔城)地区,位于伊犁北、科布多西南,与沙俄接壤。其始祖为元朝大臣翁罕,八传至和鄂尔勒克为首领时,因不甘受准噶尔部欺压,于明末移居额济勒河(即伏尔加河)。当时沙俄的势力还没有控制这一地区,土尔扈特人就在那里安居下来,仍然保留完整的蒙古语言风俗与宗教信仰。从顺治十二年(1655年)起,和鄂尔勒克子书库尔岱青,书库尔岱青子朋苏克,朋苏克子阿玉奇,先后为土尔扈特部长,相继派使者与清朝联系,“表贡不绝”《清史稿?藩部六?旧土尔扈特》,卷523。。    
    康熙中,阿玉奇称汗。五十一年(1712年),阿玉奇汗专门派人途经俄罗斯向清朝贡方物。康熙为加强与土尔扈特部的联系,特派内阁侍读图理琛等代表清政府前往土尔扈特看望广大牧民。图理琛假道俄国,历经三年而还,并将沿途见闻写成《异域录》一书。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其部汗惇罗布拉什派使者吹扎布等人朝见乾隆帝,请求赴藏谒见达赖喇嘛,清遣官护送。    
    这个土尔扈特部也和漠西的厄鲁特蒙古保持婚姻等联系。和鄂尔勒克的女儿嫁给准噶尔部长巴图尔珲台吉为妻,朋苏克又娶巴图尔珲台吉女儿为妻。阿玉奇还将女儿嫁给策妄阿喇布坦,而策妄阿喇布坦把联姻作为扩展个人势力的阴谋手段,离间阿玉奇子散札布台吉,“使率所属万五千户至伊犁,尽没入之,而逐散札布归俄罗斯”魏源:《圣武记》,卷4,《乾隆新疆后事记》。。因此破坏了两部之间的友好关系。    
    土尔扈特部万里回归,与清朝平定准噶尔有密切联系。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政府平叛阿睦尔撒纳后,大量厄鲁特牧民为躲避战乱外迁,礼亲王昭梿在《啸亭杂录》中说,“逃入俄罗斯、哈萨克者什之三”,数量是相当大的。逃入哈萨克的蒙古牧民随着伊犁形势的稳定有不少返回者,逃入俄罗斯的厄鲁特牧民同土尔扈特本为一部,纷纷往投,这些外逃牧民后来被称为新土尔扈特。但土尔扈特部居住的伏尔加河下游并不是人间乐土。至18世纪初,沙俄政府逐渐控制土尔扈特部,在与邻国瑞典、土耳其的战争中,向土尔扈特部无休止地征兵,成千上万的土尔扈特牧民死于战场,引起整个部落对沙俄政府的强烈不满。当土尔扈特部的渥巴锡汗从新到来的厄鲁特牧民中得知欺压各部的准噶尔贵族已被清政府消灭,清朝治理下的新疆地区和平安宁时,遂萌发了回归祖国的决心。而新到来的厄鲁特牧民,看到在沙皇残酷压榨下的土尔扈特部的近况,更加强烈地思念祖国,多次劝说渥巴锡汗重返伊犁,“劝还故土”,而以台吉舍楞为最。舍楞曾杀害清副都统唐喀禄,但不甘心久滞他乡。渥巴锡集所属喇嘛、台吉、宰桑等头目反复商量,“吾侪本蒙古裔,今俄罗斯种类不同,嗜好殊异,又复苦调丁赋,席不暇暖,今闻大皇帝普兴黄教,奚不弃此就彼,亦良禽择木智也”昭梿:《啸亭杂录》,卷1,《土尔扈特来降》。,决定乘伏尔加河冬季结冰之机,带领居住在南北两岸的土尔扈特牧民一起出发,但是年冬季气候异常温暖,伏尔加河久不结冰。三十五年(1770年)十月,渥巴锡汗毅然率南岸蒙古牧民计三万三千余户,十六万九千多人,踏上了回归祖国的路程。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之行,充满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了防止沙俄当局的阻挠,渥巴锡汗命令土尔扈特牧民轻装简从,抛掉所有生活用具,所以他们仅用八天时间就通过了伏尔加河和乌拉尔之间的草原,迅速地进入了大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他们动身之后,沙俄当局得知土尔扈特部东归的消息,立即派出大批哥萨克士兵紧急追击。土尔扈特广大牧民在渥巴锡汗的指挥下,英勇地击退了追兵。于当月越过俄罗斯之坑格图喇纳卡伦而南,进入当时臣服清朝的哈萨克地区,由巴尔噶什淖尔前进。土尔扈特部行至克齐克玉子地方,又遭到哈萨克台吉额勒里纳拉里所部堵截,抢劫了土尔扈特牧民们携带的大批轻重牲畜。渥巴锡汗被迫率部众向沙喇伯勒前进,布鲁特人则趁火打劫这支人困马疲的队伍,迫使渥巴锡率众走入沙喇伯勒北部大戈壁。数千里戈壁,漫漫黄沙,水草皆无,土尔扈特部众靠饮牛马之血而行,又发生瘟疫,人畜死亡过半。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六月,经过八个多月的漫长归程,土尔扈特部终于来到伊犁边外的清军卡伦处。守边将领安泰向乾隆帝报告:“向居俄罗斯之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等,率领户口数万,在彼处逸出,由沙喇伯勒一路而来,闻有内附之信。”《清高宗实录》,卷887,5页。不久伊犁将军伊勒图又报告乾隆,渥巴锡已率部来到伊犁,“自言为阿玉奇汗正系,向居俄罗斯地,久愿为大皇帝臣仆,而无机可乘。乃于去年冬谋率归游牧,挈属内附。因自彼逸出,行程万有余里,阅半年余,始抵卡伦,乞准令入觐”《皇朝藩部要略》,卷14。,献其祖所受明永乐八年汉篆敕封玉印及玉器、宣窑磁器等物。《清史稿?旧土尔扈特传》,卷523。


源源的战报天山传佳音:土尔扈特归伊犁(2)

    乾隆非常重视和欢迎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伊犁。渥巴锡进入伊犁后,就尝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乾隆得知这一消息,立即降旨对渥巴锡表示欢迎,说:“尔等俱系久居准噶尔之人,与俄罗斯之俗不同,不能安居。闻厄鲁特受朕重恩,带领妻子遂来投顺,甚属可悯,理宜急加抚绥安插。”因随同渥巴锡前来的还有曾经杀害过清军将领的逃人舍楞,乾隆又特别说明既往不咎:“舍楞等虽系获戾之人,若系擒获,自当治罪。今自行投降……朕断不究其前罪,务由渥巴锡等,一体加恩。”乾隆得知渥巴锡率土尔扈特十六万余人从伏尔加河出发,而到达伊犁仅剩七万余,不足其半,并且牲畜衣物尽失,“冻馁尪瘠之形,时悬于目而恻于心”。他感到对土尔扈特部万里来归,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给予欢迎,而且还应当切实解决他们面临的生活困难。他说:“夫以远人向化,携孥挈属而来,其意甚诚,而其阽危求息,状亦甚惫。即抚而纳之,苟弗为之赡其生,犹弗纳也。赡之而弗为之计长久,犹弗赡也。”乾隆说自己为此寝食不安,昼思夜想,了解困难详情,商讨赈济之方,“无暇无辍”,终于想出比较周密的解决办法。在乾隆的亲自布置下,清政府从陕西藩库贮银中调用二百万两运往甘肃购买物资。具体来讲,从游牧于伊犁、塔尔巴哈台、察哈尔的厄鲁特牧民中购买马牛羊九万五千五百多只,又从清政府直辖的达哩刚爱、商都达布逊牧群拨出牛羊十四万,要求张家口都统常青负责将牲畜送往伊犁。又调官茶两万余封,屯田仓米四万一千石,从甘肃边内外及南疆各城购羊裘五万一千件,布六万一千匹,棉花五万九千余斤,毡庐四百余具,命陕甘总督吴达善和陕西巡抚文绶具体负责购买和运送这些物资,伊犁将军伊勒图负责物资发放事宜。乾隆要求伊勒图务必做到“口给以食,人授之衣,分地安居,使就米谷,而资耕牧”,保证归来的广大牧民建立起新的家园。以上赈济,共用白银二十万两。以上见《清高宗实录》,卷892,19~21页。    
    三十六年(1771年)九月,渥巴锡率大小头目来到避暑山庄觐见乾隆。乾隆首先在热河木兰围场的伊绵峪接见了渥巴锡等人,回到避暑山庄后,又赐宴于万树园。乾隆亲封渥巴锡为旧土尔扈特卓里克图汗,渥巴锡之族子策伯克多尔济为布延图亲王,降人舍楞为新土尔扈特部弼哩克图郡王,其余首领分别授为贝勒、贝子、公、台吉等官,各设札萨克。乾隆将渥巴锡所部旧土尔扈特分东西南北四路十旗,其放牧地安置在天山以南珠勒都斯地区,由伊犁将军管辖。舍楞所属新土尔扈特编为二旗,其牧地在科布多城西南,由科布多大臣兼辖。《清史稿?旧土尔扈特传》,卷523。


源源的战报天山传佳音:回部戡乱磔逆酋(1)

    清代的“回部”系指今日居住在天山南部的维吾尔族。天山南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周围分布着片片绿洲,当地居民引高山雪水灌溉。早在汉武帝反击匈奴时,曾派张骞出使西域,清代所称的回部,即汉代的西域地区。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于阿拉伯半岛,元末传入南疆,称为回教,当地人被称为回回。清初“元太祖十九世孙阿布都拉依因为叶尔羌汗,以其弟分长吐鲁番、阿克苏、库车、和阗、喀喇沙尔、乌什、喀什八城。惟是时元裔势衰,回教势力日益强大,由和卓掌握政柄”庄吉发:《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67页。。噶尔丹兴起后,兼并回部,将其酋长阿布都实特囚禁伊犁。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军打败噶尔丹后,阿布都实特从伊犁投奔清朝,受到康熙帝的优遇,派军护送经哈密返回叶尔羌故地。至其子玛罕木特,因不服从准噶尔部,又被噶尔丹策零将玛罕木特及其二子布拉尼敦(博拉尼都)和霍集占拘禁伊犁,使所率部众数千人种地交赋。清军首入伊犁时,玛罕木特已死,布拉尼敦和霍集占被放出。因二人系回部首领,令其仍回天山南麓统率当地回民。    
    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时,布拉尼敦和霍集占乘机率领在伊犁种地的回民数千人逃回叶尔羌和喀什噶尔。清政府认为他们此举是为逃避战乱,因此积极进行招抚。乾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