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5-中年底线 :英雄与混蛋辈出的人群-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写作上,洪峰、徐坤此次的转型也颇让人关注。谈起写作《中年底线》的初衷,洪峰表示,当中年人群历经新经济时代的种种拚杀,在今天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最富有魅力的人群时,对他们的关注,无疑也就是对我们自身的关注。在洪峰看来,如果说从前想通过《生死约会》,告诉人们这些男人是如何长大的,那么《中年底线》则要讲述完全不同的“中年男人”的含义。而有着女王朔之称的徐坤,也一改嬉笑怒骂的笔锋,转向对中年生活的反思上。作家邱华栋这样评价徐坤的新作,“徐坤在出版这部小说之前,堪称女大侃,惯用女性视角写作个人体验。《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在我看来则是她告别过去的一个生动的留言”。在《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的结尾,步入中年的女主人公勇敢告别了伤感的、无望的和平淡的感情。有评论说,这个非常有震撼力的结尾,显示了当代中年女性的独立判断和满怀希望,使女性小说又变得“健康”而显得生机勃勃。
对于时下重新走入作家视野的“中年小说”,一些圈内人称此为“文学的醒来”。当少年作家、美女作家的新鲜劲渐被厌倦的时候,人们开始反思那些与“身体距离很近”的小说,认为它们在炫耀和矫情的背后,显示出的却是生命的沉沦。而先锋小说家灵动的笔触则为“中年小说”变得更好看提供了一种可能。
《中年底线》 总序《中年底线》的“底线”究竟在哪儿?
近些年很少买书,可看到洪峰的新书《中年底线》,毫不犹豫就买了一本。一则因为洪峰和布老虎名声都很响亮,更主要的是看了小说扉页上的提示:“主人公是这个时代典范男人的形象,他是一个英雄,又有平常男人所有的欲望和缺点……”。我今年五十刚出头,算是还在中年的尾巴梢上,很想看看所谓“中年英雄”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不看还好,看完我反倒更糊涂了。这本《中年底线》,让我想起诸葛亮的《出师表》——我指的是最后两句“临表泣零,不知所云”!
洪峰笔下的这位英雄人物究竟都干了些什么?刘左,某银行最年轻的副行长,手握信贷大权,肩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可是让我们看看他把精力都放在什么地方了:对领导,他曲意逢迎;对下属,他恩威并施;在社会上,他左右逢源呼风唤雨;在工作单位,他安插私人一手遮天。他对工作总算还尽心尽力,然而那是出于维护自己的政绩和仕途前景考虑。刘左在生活上的表现就更差劲了,已为人夫为人父,却多次发生非婚性关系,和下属女职员,和家里的女保姆,还不包括和三陪小姐因身体原因未遂的那一次。的确每次刘左都犹犹豫豫,思想斗争得很激烈,可最后还是稀里糊涂地上了床。最可恨的,妻子受刺激住进了精神病院,他还牛皮烘烘地开着车带着女职员去浪漫野餐呢,良心何在啊?
作家对刘左最沾沾自喜的是他坚守了自己的“底线”,可这又是怎样的一条“底线”。犯罪集团要贿赂他,把银行引入一个投资陷阱,骗取国家巨额资金,刘左死活没答应,宁可辞职官儿都不当了。这是“底线”吗?这是对一个公民最起码的要求,再多走一步那就是犯罪了!作为一个党和人民培养多年的干部,他仅仅做到了不参与犯罪,而不敢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甚至缄口不言,为怕报复如此重大的情况不向上级组织汇报。如果国家财产因此受到损失,某种程度上可以把刘左视为犯罪的共谋!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非但不能当英雄,恐怕纪检部门早就该收拾他了。
再看书中的其他人物,有些就更不是东西。作家蔡忠彦是典型的才子加流氓,俞斌是滥用权力的小官僚,会计处长张志国简直就是死有余辜……“英雄”尚且如此,遑论其他?如果真的把这些人当作社会的脊梁,那我们这个社会怕是要“腰脱”了!
忍不住深深地怀念起谌容的《人到中年》,陆文婷,傅家杰,多么让人钦佩的奉献精神。刚刚二十年过去,这些楷模就都过时了么。是不是今天我们评价一个人,并看不到他奉献付出了什么,更着重的是他从社会索取到什么占有了什么?
小说中强调了刘左是“这个时代”的英雄,这个时代怎么了,难道物质文明的进步,就一定要以社会道德的整体滑坡作为代价?
我很想建议那些人到中年的社会中坚,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如果家里已经有了《人到中年》这本书,还是应该再买一本《中年底线》看看——作为反面教材,批判地读!(郑言)
《中年底线》 总序洪峰:在写一本没人写好的书
舒晋瑜
写完《中年底线》后,洪峰来到昆明。他在书摊上买了一本自己的新作,像读别人的书一样很快就把《中年底线》读完了。看过之后的感觉是,这本书很好看,有些地方读后很受感动——这是洪峰的特点。他常常不记得自己曾经写过什么。所以一本书写完,他能立即知道书的优缺点。《中年底线》写起来比较放松,只需要智力及讲故事的能力。而《生死约会》那类作品的写作是身体和内心的双重疲劳。目前洪峰正在写一本写了好几次都不是特别顺利的书。但无论小说多么难写,洪峰决心要在5月份结束,因为届时世界杯就开始了。他会放下手头的任何工作。
听说洪峰要去丽江开酒吧,他说这样的打算是有的,但自己没有能力操作这件事情。如果有,也是朋友操作好了他去“装相”而已。
《中年底线》 总序《中年底线》:英雄与混蛋辈出的人群
高虹
洪峰最近完成的新作叫《中年底线》。书里面有个人物作家蔡忠彦,也一直扬言要写一本“给中年人看的书”,类似美国《杜宾的生活》的那种,倒是凑巧得很。
洪峰这本书写的就是几个中年成功人士,读过之后感慨万千可以套用一句名言的结构来表达:做人难,做中年人更难!
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其实正确理解这句话的要点在“自古”两个字上。林彪二十几岁当军团长,这种事儿在今天是根本没法想象的。
今时今世,占尽无限风光的都是那些中年人,他们才是这个社会无可争议的重心。在这个人群里面,英雄好汉和混蛋杂碎的密度都特别大。
人到中年,首先是各项生理机能渐渐达到了顶峰,全身焕发着成熟的光彩。社会开始给他们腾出表演的舞台来,自己的经济基础、知识储备、人生阅历、社会关系也都到了厚积薄发的程度,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小心翼翼悬梁刺骨终于等到了收割庄稼的这一天。人到中年,兼具少年人的锋芒锐气又多了些沉稳老辣,带着老年人的严谨缜密又少了些因循顾盼。这天生就是一个干大事立大业建大功成大名的年龄。君不见那些个“总”啊、“长”啊、“CEO”啊,一言九鼎一柱擎天一掷千金之辈,都是些腆胸叠肚于“而立”与“不惑”间的中年人。
这个群体不止于在各个领域里书写传奇创造神话积累巨额财富,他们还积极刺激社会消费!他们气宇轩昂衣着光鲜,饮食精美坐驾豪华,交游广阔出手大方通讯工具先进,安居乐业买房置地,带动了多少相关产业的发展。
然而令人感到颇为遗憾的,就是这个群体它同时还盛产混蛋。贪污受贿的,偷税漏税的,狂嫖滥赌的,包养二奶的,糟踏光上亿国有资产眼睛都不眨一眨的企业家,买官鬻爵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官员,最后身败名裂气血两亏锒铛入狱的,也以有些曾经风光一时的中年人居多!
这个社会中坚的群体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让我们再回到洪峰的《中年底线》,试看能否从中找到相关的答案。一部《中年底线》实质上始终就是在围绕这几个成功的中年男人说故事。刘左,男主角,某银行最年轻的副行长,春风得意前程远大,因为在一桩巨额资产诈骗案中坚持不肯出卖自己的原则,而陷入阴谋的漩涡;蔡忠彦,第一男配角,他是个蹩脚的丈夫合格的朋友成功的作家,始终陪伴在刘左的身边还抽空遭遇了两次激情之恋;张志国,男配角,刘左部下的会计处长,极工心计胆大妄为,表面上滴水不漏暗地里声色犬马,刚刚出场就被淹死在酒店的浴缸里;郑小伟,男配角,事业爱情双丰收,拥着千娇百媚的法兰西女友,既远离了危险又能做到让自己在道义方面毫无瑕疵;俞斌,男配角,刚提拔的处长,官场新贵,性欲颇强,他很懂得充分享受权力带来的一切……
小说里也写了老来轻狂的于教授,尽管写得入骨三分形神兼备,但目的就是让他成为那些中年人物的返照。周小冬与易萌,谁是女主角其实全然无关紧要,她们的存在都严重缺乏现实感,更像是作家生造出来专门为那几个中年的成功人士准备的崇拜者和爱慕者,是送给他们自慰的精美礼物。
作家关切的目光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那几个中年人物,一直在注视着他们所承受的生活的重压,面临的种种诱惑。
如果剔除作家对这个人群的偏爱,因为身在其中感同身受,而难免产生的自怨自艾自怜自恋,作家倒真是道破了中年群体容易出问题的关键:一、压力,二、诱惑。
中年人本来就处在这个社会承重受力点的位置上。大而言之,可能肩负着一个城市的发展一个企业的兴衰;小而言之,总要扶老育幼承上启下;大街上随便哪个最不起眼的中年男子,都至少决定着一个家庭的阴晴冷暖,这个月工资能不能涨一点也许关乎孩子的某个小小愿望的实现。
中年人面临的压力还有来自时间方面的。这个年龄所能达到的高度恐怕基本将定型他的一生。眼看着髀肉渐生一事无成,身边的同龄人一个个功成名就,而自己的辉煌要么近在咫尺要么遥不可及,那种焦虑之情真是难以言说。伍子胥对他的朋友说过“太阳快落山了,而我要去的地方还很远,所以不能太讲究走的是什么路了”。中年干部犯错误的“39现象”(处级)不比“59现象”(退休)少,很大程度就是缘于这种慌不择路的心情。超速行驶的列车总是最容易出轨的。
如果用医学术语来描述,中年群体是腐败这种疾病的“易感人群”或者“高发人群”,那是因为诱惑这种毒素总是更愿意选择他们进行侵蚀,就像资本总是向产生利润的方向流动一样。
糖衣炮弹是造价昂贵的,不会漫无目的地向每个人轰击,它只精确地瞄准一部分人手中的权力抑或口袋里的实力。如果刘左不是握有项目审批大权的副行长财神爷,对手还会不会煞费苦心地把美女送上门来对他进行色诱?同样道理,闲职领导比实职干部犯贪污罪的危险至少降低一倍。
没有谁比这个群体更时刻面对着义与利、情与法、本能与节操、功利与原则的尖锐冲突,即使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也有心态失衡心猿意马的时候,往往诱惑之饵又是如此的甘美,投其所好正中下怀,以至王尔德都感喟“除了诱惑,我什么都能抵御”。作为时代弄潮儿的中年群体,“不湿鞋”并不是当然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