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改革家雍正-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袈湓诘厣稀5笔保范G奉命审理此案,他针对太监们较为普遍的依仗权势索贿和为非作歹的情况,主张严惩示众。他以大不敬罪将曹之璜定为斩刑,监候待决。通过这两件事,胤禛给康熙帝留下了威猛的印象。康熙帝是个英武和仁慈兼有的皇帝,因此他既不满意过于仁弱的胤祉,也不满过于狠辣的胤,胤禛在这一点上恰恰取得了康熙帝的宠爱。
再次,康熙帝与胤禛的父子感情,也时有交流,日益融洽。康熙帝年迈时发生了胤礽的两废和诸皇子立党争位,不顾骨肉手足之情等一连串事件,他心力交瘁,得了重病。而当时争夺储位的严酷性,使得大臣们不敢去探视、问安和延医治疗;而诸皇子争夺储位遭到康熙帝的斥责和惩处,使得父子关系甚为紧张。只有胤禛和胤祉不断问安,并劝父皇延医治病。康熙帝在当时因种种原因成了被众人“敬而远之”的“孤家寡人”,得到胤禛和胤祉二子的关怀感到格外宽慰,于是听了他们的劝说,延医治疗,使病情好转了很多。
康熙帝晚年因诸皇子争夺储位天伦之乐大减,胤禛和胤祉经常请父亲到花园散心,康熙帝先后共驾临胤祉的花园十八次,到胤禛的圆明园十一次。这种恩荣是别的皇子所享受不到的。事实上,胤禛的举措相当成功。康熙帝在这前后多次表扬了他,如说他“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情恳切,可谓诚孝”。还说,皇子间势成水火者有之,不顾君臣之义者有之,而惟四阿哥知大体,为兄弟们说好话,“为诸阿哥陈奏之事甚多”。并传旨表彰他:“前拘禁胤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胤礽保奏,似此居心行事,洵是伟人。”康熙帝对儿子的褒奖有此语言和程度者并不多见。
胤禛还为康熙帝引见了他的四儿子弘历,也即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 他从小勤于学习,聪敏过人,自幼便不同于一般孩童。他第一次见康熙帝时,就自觉地跪下来说:“孙儿弘历给爷爷磕头,恭请万福金安。”康熙帝很喜欢他,命送至宫中养育,给以皇子的待遇和教育。不久又随从康熙帝至热河,住在避暑山庄内。康熙帝临幸狮子园,弘历侍从回家,康熙帝传见他的生母钮祜(音hu户)禄氏,连连称她是“有福之人”。一时祖孙三代、公公儿媳之间,关系融洽,尚有点天伦之乐。康熙帝还给胤禛亲书“五福堂”匾额,胤禛把它高悬在雍亲王府后室。
康熙帝对孙子弘历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有一次,康熙帝带弘历去打猎,康熙帝当场射杀了一头狗熊。当时,康熙帝要弘历再补一枪,枪响之后,倒地的黑熊却突然跃起,向弘历扑来,在这种危急时刻,少年弘历却不慌不惧,灵活地躲开了狗熊的致命一击。随后,由爷爷康熙帝补了一枪,弘历才得以脱险。这件事发生后,康熙帝更喜爱这个孙子了。他据此认为弘历小小年纪能临危不惧,将来必有一番作为。
有种说法认为康熙帝之所以传位给胤禛,就是因为看中了弘历,想让他日后管理大清江山。这个观点,有一些材料可以充分说明。《清高宗实录》卷一说,乾隆继位是“圣祖深爱神知,默定于前;世宗垂裕谷诒,周注于后”。这也说明康熙帝生前已预定将位传给雍正帝,而最终要由弘历继承皇位。其实,乾隆帝本人也是这样认为的,他在一首诗的自注中写道:“康熙六十一年,皇考敬奉皇祖临幸观花,慈颜有怿,因于燕喜之次,以予名奏闻,爱抚备至,是为承恩之始。仰惟付托之重,默契圣心,投艰遗大,似即肇基于此。”这种说法,在当时统治阶级上层中间流传较广。这很明确地说明,康熙帝是有意让弘历当皇帝的。但孙承祖位,前无先例,所以康熙帝欲传皇位于弘历,必先传位于其父胤禛。
康熙晚年,胤禛年富力强,才能得到了显示,兄弟间的关系处理得也比较妥当,并拥有了一个具有一定实力的势力集团。特别是在康熙帝那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好感,这就为胤禛成为皇储候选人并成功地登上皇位奠定了基础。
胤登基,改元雍正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畅春园传出噩耗:康熙帝驾崩!在一片哀悼声中,雍亲王胤禛被宣布为新君,至此,喧闹十余年的储位之争,终于有了结果。但众位皇子、王宫大臣的怀疑也相继而出,康熙帝之死成了一桩宫廷疑案。
康熙帝是寿终正寝的吗?官书没有说明其死前的详细病情和病因,只是说他十月二十一日往北京南郊的南苑打猎,十一月初七日身体欠安,到西部畅春园养病,初九日身体不爽,命胤禛代他到南郊行冬至祀天大礼。以后的四天里,还自称“朕体稍愈”,但到十三日,康熙帝病情加重,当夜驾崩。提督步军统领隆科多立即向胤禛传达康熙帝的遗言,要胤禛继承皇位。当天夜里,用銮舆载运着康熙帝的遗体,回到大内乾清宫,胤禛先回到宫内准备迎接先皇遗体。
十九日,新皇帝遣官告祭天坛、太庙和社稷坛。同日京城九门开禁。二十日,新皇帝正式登基,在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贺。颁布即位诏书,宣布新皇帝的施政纲领。同时改年号为“雍正”,“雍正”是雍亲王得位正、为君正的意思。按照惯例,自第二年开始实行,时下仍沿用康熙年号。
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初二,雍正帝亲自将停放在景山的康熙帝灵柩送到遵化(今河北遵化)山陵,安放在享堂内,一切按礼仪进行。到九月,雍正帝再次前往遵化,将康熙帝梓宫(中国古代帝王、皇后所用以梓木制作的棺材)安置到地宫内,确定康熙帝陵墓名为“景陵”。至此康熙帝的葬礼全部完成。古人有入土为安的说法,康熙帝葬礼的成功完结,标志着康熙旧王朝的结束,雍正新王朝开始了。
雍正帝虽然成功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由于康熙朝太子几立几废,更由于康熙帝的几个皇子骨肉相争由来已久,自胤禛登极之日起直到今天,对他继位的合法性一直议论丛生,一共有三种说法:遗诏继位说、改诏篡位说和无诏夺位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胤禛改诏篡位之说,说康熙帝的遗诏是“皇位传十四子胤祯”(胤原名胤祯),胤禛把遗诏中的“十”字改为“于”字,“祯”字易作“禛”,使遗诏变成“皇位传于四子胤禛”。但事实上,这个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按照清代文书制度,书写皇子,一定要在前面冠以“皇”字,违错不得。说“皇位传十四子”,“十四子”之前没有“皇”字,不合清制;如前面加个皇字,则原文应为“皇位传皇十四子”,在这种情况下将“十”字改为“于”,遗诏就变为“皇位传皇于四子”,这就不可理解了。另外,传位给谁应用“於”字,而在清代,“於”和“于”并不通用,事关国本的诏书,在关键字上写别字,容易暴露作伪者的马脚,胤禛应该考虑得到,不至于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可以看出,篡改遗诏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事实上,胤禛正常即位有康熙帝的遗旨为证。《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重,召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皇七子淳郡王胤祐、皇八子贝勒胤、皇九子贝子胤、皇十二子贝子胤祹、皇十三子胤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在康熙帝死后不久,社会上还流传着雍正帝“谋父夺位”的风言。说康熙帝病重时,雍正帝进了一碗人参汤,不知如何,“圣祖皇帝就崩了驾,胤禛就登了位”。这是说,康熙帝是胤禛进参汤下毒药死的。
另据目睹当时情况的意大利籍传教士马国贤记载:康熙帝死前夕,有号呼痛苦之声———有人据此认为,康熙帝很可能为雍正帝谋害而死的。如果联想到远在西北的胤即将班师回京一节,雍正帝趁父皇患病而施毒,进而抢先登位,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但到后来,人们发现雍正帝“谋父”的传言是不成立的。像康熙帝那样坐了60年天下的皇帝,一饭一菜、一汤一茶入口都要经过极其严格的查验,何况在满朝官员注意力集中的时刻,为康熙帝进汤,能下药谋害,根本是不可思议的。
更何况康熙帝是不喝参汤的。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江南织造曹寅病重,苏州织造李煦上折请求御赐药剂,其中有人参,康熙帝谕:“南方庸医,每每用补剂,而伤人者不计其数,须要小心。曹寅原肯吃人参,今得此病,亦是人参中来的。”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又说:“南人最好服参,北人于参不合,朕从前不轻用药,恐与病不投,无益有损。”康熙帝首先认为用参“伤人”,再认为北方人尤其“于参不合”,所以他根本就不食人参,如何肯服参汤?即使要药死他,熟悉他生活习惯的儿子,也不会愚蠢到在他不肯吃的东西中下毒。皇帝的习惯在宫中就是制度,谁又敢违反皇帝至关生死的习惯与制度而能为皇帝进参汤呢?
事实上,康熙帝是久病缠身,患了重感冒,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之高龄体虚,还可能引起并发症,因而导致死亡。
一些推理还可补充雍正帝是合法继位的。在康熙帝弥留之日,《清圣祖实录》说胤禛奉召至畅春园,三次面见父皇,康熙帝告诉他病势转重。他在斋戒期间,负有祭天重任,如果不是特地召唤,是不能离开斋所的,否则,他到畅春园就违背了皇帝旨意,就会遭到谴责和驱逐。可见,他多次见到康熙帝,说明他的到来必为康熙帝所召。而这时的非常召见,当有特殊使命。
总而言之,根据可考的史料分析,雍正帝是于父皇寿终正寝后正常而合法地即位的。对此,清代官书众口一词,都是一个口径。后世有人依据雍正帝的气质、才干、品格、年龄以及他多年隐蔽性经营的特点;康熙帝对雍正帝的认识和父子感情基础,当时诸子争储互斗的背景以及康熙帝临终前遗命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认为雍正帝根据康熙帝“仓促之间二言而定大计”是合法继位的,是可信的。
第二章 成立新政,立志革新
成立新政,立志革新
做英明睿智皇帝的接班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父皇英明,为国家社稷做出了不朽功勋,儿子继位后,在改革父皇的成法上就会有顾虑,以免一不小心出了岔子,落下千古骂名。清世宗雍正帝却没有因父皇康熙帝的巨大成就而丧失进取之心,他要以独立的思考和锐意进取的改革行为证明他的不同凡响。雍正帝即位之初,就抒发了“雍正改革,政治一新”的抱负,勇敢地向各种各样的官僚集团发起了进攻。雍正帝决心刷新吏治,剔除康熙朝既成的贪墨之风,变宽为严,于是,一个清明的吏治环境出现了。
继位之初,矛盾尖锐
雍正帝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发展出现停滞的形势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当时的社会矛盾异常激烈,这种状况为雍正帝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