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再造宏碁 >

第10章

再造宏碁-第10章

小说: 再造宏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多数的老板都是聪明人,不会不明白这些道理,但为何许多企业发展到大中规模,甚至都开始国际化了,仍难跳出独裁管理的处境?    
    因为人毕竟存在弱点与盲点。    
    首先,要老板旁观而不心急,就已经不太容易;还要进一步去欣赏别人,这更加困难。更严重的是,有些老板对部属完全没有信心(我认为,这样的人格特质根本无法胜任领导人),权力交不出去,也只有事必躬亲。    
    其次,是没有未雨绸缪并耐心等待成果。世事往往如此,在处于顺境不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就不会想到要培养人才,而一旦发现必须求助别人再去培养人才时,又为时已晚。因此,为了在需要时有人可以依靠,就必须在不需要依靠别人的时候培养人才。    
    但问题的关键是,培养人才需要五年、十年的时间,如果老板没有长期投资的心理准备,或在少数人离去后便心灰意冷,就会永远陷入人才缺乏的恶性循环里。    
    认真深究起来,隐藏在最深处,也是多数老板不愿承认的原因,其实就是个“贪”字。贪权、贪利固然是贪,贪效率、贪方便也是贪,因为贪,所以权力一把抓。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一般受过教育、见识也不少的人,都明白什么才是对的,但他们之所以也会犯错,往往就是因为贪。虽然大家都知道贪是不应该的,但是贪却可以让人一时获得好处。因此,要克服贪念,最重要的是要想出一套逻辑说服自己:“不贪,终究会比贪更有利”;更重要的是,要用一套方法来逼着自己非贯彻执行不可。    
    不当永远的领导人    
    在共同创业的约法三章当中,我们立下有朝一日要另请高明的约定,就是在坚定表达我完全没有永远担任领导人的预设立场。这不是口头空言,1989年,当刘英武出任宏碁电脑总经理时,我赋予他的权力就超过我,而我也是真心愿意把权力下放。    
    因为对家族企业的不认同,我从来没有把公司据为私有的想法,早在十多年前,我就宣布绝不让我的小孩进入宏碁工作。因此,我就非得努力培养公司内部人才不可。宏碁现在能有完整的经营接班梯队,正是因为我们已经达成共识,才能使员工产生长期贡献的忠诚。    
    有人说我喜欢“开支票”,其实这正是为了避免形成一人公司,所想出来逼迫自己去落实的方法。因为承诺在先,就必须设法兑现;为了不让自己后悔,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再重复承诺,把话讲明、讲定,为了不使信用“破产”,只好尽力去实现诺言。    
    从创业开始,我们就希望创造一个合乎人性、生生不息的企业体系,不管是人性本善的文化,还是以员工入股建立利益共同体,都是为了不断强化这个体系的运作。因为当多数员工都成为股东时,为了保障这么多人的权益,就必须形成一个能对大多数人负责的环境,因此就不能有利益输送或两套账册的做法,如此,公司就自然朝向制度化健全的方向发展。    
    事实上,宏碁和许多台湾企业一样,在创业之初是由我太太管理财务。但和其他企业不同的是,我们绝无意要公司变成家族企业,只因当时没有一位创业伙伴愿意管理财务,才不得不如此做。到了1983年年底,我们邀请大陆工程创办人殷之浩先生投资宏碁,一方面引进资金、分散股权,另外也借此机会交出财务管理的棒子。    
    回想起来,如果宏碁不是在一开始就强烈表达要交棒与广招高明之士的意愿,我和太太同时在宏碁工作,再怎么解释,都难免被误解为家族企业。    
    我太太为公司奉献的心情当然毋庸置疑,但必须考虑的是,其专业能力能不能永远跟得上公司成长(事实上我也常常如此检讨、反问自己)?既然不希望沦为一人公司,所以当殷先生加入投资时,我们就请他介绍财务经理人来协助宏碁。    
    然而,财务工作交棒的过程并不顺利,因为宏碁成长速度太快,而且有太多资产是无形的,组织又很分散,财务管理实在是件难事,以至于从殷先生的石化业借将而来的主管,不太适应这样快速、巨大的变动。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放弃财务管理专业化的目标,后来一直更换到第三位财务副总经理,加上宏碁采用分散式主从架构,各子公司财务独立运作,财务工作才算稳定下来。    
    在宏碁,财务人员的任务并不是帮老板看荷包、补漏洞,而是在国际化与业务快速增长与日益繁杂的情况下,努力让财务制度化,尤其对分散在岛内外的联属企业而言,财务人员更肩负协助每一位总经理有效管理财务,以维持企业体质健全的使命。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宏碁遭遇困难时,虽然有银行紧缩银根,但因为能够守住这些原则,并没有造成太大的财务危机。


第二部分 营造组织气候第13节 充分信任,彻底授权

    充分信任,彻底授权    
    很多理想、理念,若是缺乏一套方法贯彻,就不可能落实,而我贯彻这套方法的哲学就是“摊着牌打牌”。许多企业在面对外界的疑问时,总是闪烁其词,不愿斩钉截铁地答复;但宏碁无须如此,因为很多事在完全公开的情形下,早已成定论或定局,员工不必揣测上意,就可以朝既定方向去做。    
    当然,企业能不能做到授权,关键在于最高决策者的意愿。    
    有时,部属的意见和我并不相同,但只要部属自认有把握、可行的做法,让部属试试又何妨?其实,但凡授权别人来执行,就必定和自己的想法有出入,想通这一点,就不难接受不同的做事方法和结果,来取代自己心目中原来的方案。    
    因此,每次交办工作,我只会概要地表达一些看法,至于如何执行,就完全让员工自行发挥,结果只要差不多就可以。长期下来,我总觉得员工做得比我更好,所以就更乐于授权。如此一来,不但老板省事,而且如果部属达成出乎意料的好结果,公司也可因授权而获致更好的绩效,授权体系就形成良性循环。    
    多数人在执行上司交办的工作与执行自己规划的方案时,成就感是不一样的。毕竟大家心里都希望有个舞台展现自己的才华,如果有这样的机会,自然会懂得珍惜并全力以赴。    
    然而,授权不是毫无章法、漫无纪律的。授权管理有个非常重要的精神,就是责任,谁当家谁就要做主。老板只能从旁辅导,不能替部门主管做决定,否则主管永远不会成长。按照授权分工负责,整个公司才会有秩序,有效率。    
    宏碁在发展不顺利的时候,曾经有员工信心不足,产生权责不分的“大锅饭心态”。而我们解决的方法,不是放弃授权,而是让授权做得更彻底,我们将原来的组织打散,让子公司独立门户、对外竞争,权责一旦分明,情况立刻改善很多。    
    是学费而非浪费    
    但是,确立分工负责的过程中,老板一定要舍得为员工的成长付出学费。    
    我个人也是在缴过巨额学费后积累经验的。过去几年,宏碁的几项投资亏掉几十亿(参见第二部各章),但是,我现在的经营能力已比过去强很多了。只要付出代价之后能对公司有所回馈,就是学费而不是浪费。若要让宏碁成为一个有自省能力及学习能力的组织,只要员工犯的是无心之过,只要赚的钱比付出的学费多,我们就没有理由吝于帮他缴学费。    
    早期,宏碁曾发生这么一个案例。宏碁在推出“天龙中文电脑”时颇获外界好评,但业务却迟迟无法推展,一位新进业务员费了一番工夫才卖出一套,当他正为此高兴时,却发现客户原来是一家专事诈骗的空壳公司,我们因此损失十几万元。    
    事发之后,主管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对他说:“这个情况还真有点怪,我们来看看哪里出了毛病。”    
    于是,他们逐一检视客户信用管理的步骤,发现他的确询问了客户银行账号,也向银行查对了,惟一的疏漏是没有进一步查询往来的时间,而这正是我们当时征信手续还没确实建立的部分。    
    这件事产生了三个影响:第一,我们的信用管理制度更加完备;第二,由于上司的宽容,这位业务员更加努力工作,后来夺得年度业绩的第一名;第三,其他员工亲眼所见,使“人性本善”的文化更具说服力。这些收获当然远远超过十几万块钱。    
    其实,换个角度想,宏碁未来要面临那么多未知的挑战,如果不自己替自己付学费,谁来替我们付?我们又如何能突破瓶颈?    
    也许有人会质疑,在台湾挖人与跳槽风气盛行的环境下,公司为员工付出学习的代价,最终还不是为人做嫁衣?其实,只要公司有好的学习环境,流动率自然会降低;如果公司不能善待员工,人才终究难留,到头来还是陷入一人公司的困境。    
    我向来都认为,老板不要追问员工对公司是否忠诚,只要问自己,如何营造一个环境,让员工愿意留下来为公司效力。    
    严格说来,宏碁和我个人的形象结合得相当紧密,甚至比许多家族企业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我也以能创办宏碁,并领导同仁不断突破挑战为荣,但是在心态上,我却有做不好可以随时下台,随时可以退休、交棒的准备。因为我们已经培养了相当多的人才,因此,交棒时的心情是很痛快并了无遗憾的。    
    现在,宏碁已经是大家的公司。而我正全力以赴把目前的工作做好,称职地扮演这一棒的角色,并示范一个模式。我想,未来接棒的人尽可以有自己的风格,但精神不能差太多,他要为企业的生生不息努力,并且不能让外界对于宏碁精神有所误解。    
    我从不认为“控制”是我的专长,也不相信有人可以用控制的手段延续企业精神;但我却可以以身作则去“影响”。希望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以后接棒的人能比我更称职地扮演领导人的角色。    
    突破思考盲点    
    当我在与企业界朋友分享宏碁的经验时,总会有人问起这样的问题:“领导人要如何才能不贪权,并能自然而然地授权?这能力到底是天生自然的,还是需要有心去克制?”我认为,这是有心培养出来的。    
    任何理念的成形都是如此,如果发现一个必须突破的盲点,你就必须用心去想通。如果不用心,凡事都只想一半,往往会使很多原本是对的事反而都行不通。    
    例如,老板因为部属的效率比自己差就不授权,那是只想一半。因为他没有考虑长期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问题,也没有想通如果到头来把自己累死,很多事想做也力不从心的问题。    
    如果企业主在做决策的时候,不仅考虑短期、直接与有形的因素,同时也把长期、间接与无形的因素加以思考,就可以避免很多思考盲点。    
    其实这并不复杂,只要多一道反向思考的程序就有极大的助益。    
    例如,主管不愿授权是因为他想到若失去控制就一切都完了,但是反过来想,“一切都完了”的失控,发生几率其实几乎等于零。再深一层考虑,授权是可能招致风险,但若不授权,事情忙不过来,公司没法发展,更是死路一条,可能还败得更惨,而授权还可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