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花间一壶酒 >

第8章

花间一壶酒-第8章

小说: 花间一壶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西方人看来,它同时还有目录学的功能,还要被人用来查找资料和核验作者的观点,供别人学习,也供别人批判,并非寓褒贬深义练春秋笔法的地方。所以脚注、索引一定不可少。其评价也不是以搞点〃小制作〃、〃小发明〃、千锤百炼、一字不易为标准,而是要看它是否能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启发别人思考(哪怕是当靶子),〃转移一时之风气〃(大师都是〃成亦萧何败亦萧何〃的人物)。     
    如果我们不是以〃选手〃的身份而是以〃裁判〃的身份看问题,以为〃我引用谁那是我看得起谁,不引用谁是看不起谁〃,如果引用了他〃看不起〃的人物就是跌份,那可是等于自己给自己扣屎盆子。     
    因为这种因偏见而造成的〃入眼亦有限〃,这种因挑眼而造成的〃故意隐匿〃,在西方学者看来是极不光彩而且应归入〃鼠窃狗偷〃的行为。还有我们常用的〃有人说〃。中国的〃有人说〃分两种,一种是学界权威、前辈师友,不好意思点名批评,〃为尊者讳〃;一种是学泼妇骂街(〃哪孙子偷了我白菜,叫他吃了得噎嗝〃),隐其名而道其实,故意说给人听。     
    这里面第二种之下作是不必说了,就是第一种也未必可取。因为前者若按我们〃尊老〃(未必〃爱幼〃)的传统虽也不失其厚道,但如果批评者把大人物都摘出,所有炮火全冲小人物或跟自己同一重量级的对手去发,这也太不公平(岂止是不公平,简直就是残酷)。     
    此外,还有〃正如权威所说〃或〃正如众所周知〃一类以势压人的说法,我们觉得省心省力又壮声威,但严格讲起来也是不允许的。    
    


第五部分:难解心头之狠书评是制造敌人的艺术

    匿名攻击不允许,当然就得有批判公开化,比如办书评杂志等等。但我们这儿的书评几乎清一色,全是虚头八脑捧臭脚,顶多殿尾,写几句〃美中不足,有待改善〃之类的话。     
    相反,真正的批评,最厉害的批评,反而都是夹叙夹议掺在论文之中,恶毒起来,把学术论坛当痰盂马桶尿池子,和前者形成鲜明对照。批评也有境界高下之分:上者是以发现问题推动研究为目的,下者只求挑错找茬贬低别人炫耀自己,但这种界限很难掌握。     
    有批评就不免伤和气,在西方也好,在我们这儿也好,都是得罪人的(〃书评是制造敌人的艺术〃)。为了避免纠纷,西方在稿件审查和职称审查方面有匿名审查制度,而且对借匿名审查报一箭之仇的人也有防范措施,比如被审查者如果正好是审查人过去批评的对象,他的意见就不一定起作用。     
    现在,我们这儿,公开批评不像公开批评,匿名审查不像匿名审查,没有规范是一个问题,学术道德差也是一个问题。很多人读别人的文章,都是拿它当行为艺术,各取所需,自为新解,特别是如果这文章恰巧于常见的对立两无所取,大有骑墙壁上之嫌,并不符合立场鲜明而又喜欢进入角色的〃阅读规则〃,那么喜欢寻衅打架的双方,都可能飨之以老拳。     
    在西方,妇女被强奸,罪犯逃跑了,她可以找路灯算账。在饭馆,叫咖啡烫一下,也有人发了财。这两年,有些人正经事不学,讹人倒是学得挺快,你只要一点名,他就不依不饶。     
    轻则让杂志给他开辟战场,睚眦必报,来而不往非礼也,一直到对方哑巴了才算完事;重则写状子,告你侵害名誉,赔这赔那,也轻饶不了。这再次证明学术和法律有不解之缘!     
    当然,中国空间小,本来白衣秀士专搞窝里斗家里耗肝火太盛二尖瓣狭窄的主儿就多,看家护院争蝇头小利的意识就强,很多人泡在一个单位里,被东家长西家短唧唧喳喳的气氛包围久了,好人都得学坏,不告别人就得让别人告。西方法律意识与中国妇姑勃豀相结合,这是中国特色现代化的悲哀。    
    


第五部分:难解心头之狠真理越辩越明

    古人难解心头之狠,比较恶毒的办法是,做个小人拿针扎,画个仇敌用箭射,今人也有在靶场狂射仇敌照片一法,下流学者借笔墨抒愤,庶几近之。     
    这种人为造势,要的就是胡搅蛮缠,跟他较劲,〃真理越辩越明〃,其实是陷阱。年轻时我也气盛,觉得嫉恶如仇才是道义所在,与人争辩才是是水平表现。     
    特别是一旦发现大人物居然也有〃常识性错误〃,就沾沾自喜,自以为超过了人家,对〃发明权〃也是看重的不得了。但现在想想,〃不事争辩〃才是学术规范的常备解药,〃尊重对手〃才是学术道德的起码表现。     
    天地之间最没有常识的一件事就是认为别人没有常识。     
    仆役眼中无英雄,圣人身边也没朋友。     
    火光明于天者,灯烛何施焉。     
    1997年5月7日写于北京蓟门里寓所     
    【附记一】     
    在《汉奸发生学》一文中,我想指出的是,由〃吴三桂变节〃所体现的历史悲剧并不在于中国太少投缳赴水之人(崇祯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而是在于当一个国家对待自己的国民连寇雠都不如,你将用什么去让他们爱自己的国家。中国人自己打自己人(张学良时代大家反对过的),自己整自己人(文革时代大家经历过的),自己坑自己人(现在我们每天都碰得到的),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令人憎恶的东西。很多人,他连自己的同胞都不爱,还张口〃爱国〃闭口〃汉奸〃,在我看来真是耻莫大焉。我就奇怪,大家对这类典型的〃汉奸行为〃,自己身边的〃汉奸行为〃,怎么就没有一点公愤,怎么就没有一点〃见义勇为〃呢?     
    【附记二】     
    孔子主张〃交友以信〃,但他说的〃友〃可不是随便什么人。他两次提到〃毋友不如己者〃(《论语》的《学而》、《子罕》)。同〃不如己者〃交朋友,坏处多,一是吃亏,朱熹说〃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二是丢面子,古人说〃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杨伯峻先生觉得孔子不会这么牛,故将此句译为〃不要〔主动地〕向不如自己的人去交朋友〃(《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不交也罢。但只同比自己强的人交朋友恐怕也有问题,因为如果那强者也像他一样拿糖和端谱,他的作不成〃友〃也是明摆着的事。更何况,圣人是〃绝顶聪明〃的人,在他上面已经没有人了。     
    【附记三】     
    鲁迅也说过,〃孔老先生说过:'毋友不如己者。'其实这样的势利眼睛,现在的世界上还多得很〃(《杂忆》,收入《坟》)。     
    


第五部分:难解心头之狠笨蛋总比坏蛋强

    2000年9月8日在北京大学中文系     
    研究生新生与导师见面会上的讲话     
    同学们好!欢迎大家到北京大学中文系来念研究生。领导要我和大家讲几句话,谈一点学问上的问题,我恐怕讲不好。     
    在做学问的问题上有很多老生常谈,这里不必讲,我也不会讲。比如啥叫〃严谨〃,啥叫〃求实〃,我就不会讲。至少比起老同志,我不会讲。我想和同学讲另外两个问题,供大家参考。这就是我希望我们的同学,大家在今后的求学道路上,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守规矩。     
    什么叫〃有志气〃?这就是我们做学问,首先要志存高远,有胸襟、抱负和眼界。比如大家都读过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他说古今成就大事业和大学问的人,必定要经历三种境界:第一是〃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要注意的是,他可不是一上来就讲埋头苦干,〃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是说〃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他是把站位高和眼界广放在第一位。    
    


第五部分:难解心头之狠有自由才能做大学问

    在做学问的问题上,〃严〃固然重要,但〃宽〃也不能少。     
    我理解,〃严〃应该放在〃宽〃的前提下去讲。因为大能容小,小不能容大,有宽容才有自由,有自由才能做大学问,特别是人文领域的大学问。〃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这是蔡元培先生提倡的精神,真正的北大精神。当时新旧学术并存,从各国取经回来的人都有,没有这种精神怎么行?     
    我理解,从难从严对年轻学者很重要,对他们的学术训练很重要,但对培养有创造精神的大学者还不够,强调过分,有时还起副作用,束缚思想,压抑个性。     
    因为你们都是研究生,不是戏班子里练把式的小孩,站不直了就踢上一脚,不打不成材。学校呢,也不是军营,全靠立正稍息正步走。况且就是带兵,〃团结、紧张、严肃〃之外,也还得有〃活泼〃。     
    中国古代治兵,向有〃程李将兵〃的不同。〃程〃是程不识,〃李〃是李广。程不识带兵是有规有矩,他训练的人也是中规中矩,但部下都不胜其苦,他自己也很苦,批改文件,通宵达旦,连觉都不睡。     
    李广不是这样,他是靠个人魅力带兵,勇武豪爽,爱兵如子,纪律虽松,而士乐为之死。李广带兵,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讲,缺点是效率不高和难以复制,培养一百个可能也出不了一个,不像程不识,可以做到八九不离十。     
    但做大学问,我可以讲一句话,没有李将军的〃宽〃那是绝对不行。这是为立志者着想,替他们营造环境,不能不事先考虑的一点。学生有没有志气,和当老师当领导的有没有气量直接有关。    
    


第五部分:难解心头之狠”逃跑”也是一种志气

    我说的〃有志气〃含义太广,因为时间有限,这里只能讲几点。     
    第一,我不认为在权威的阳光底下就没有历史,前辈留下的问题堆积如山,我们都是当愚公的命;     
    也不认为做学问就是积沙成塔,沙是我们,塔是学校、教育部和学术界,一味强调从小到大,不是〃大道理管小道理〃,而是〃小道理管大道理〃。     
    相反,我们倒是应该从一开始就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方向,做别人没有做的事;让他们懂得庄子讲的〃小不知大〃,知道北溟有鱼,鲲鹏比这样的鱼还大;防止过早特化,学问越大,心眼越小,就像汪宁生先生讲的那种〃现代夜郎〃,一辈子蹲在十万大山里,根本不知天外有天,以为北京还没他们村子大。     
    第二,我以为〃有志气〃的学生要能看破主流学术,就像影评家讲好莱坞电影,它是一种〃完美无缺的俗套〃。对主流学术,我不主张用〃颠覆〃或〃挑战〃这样的字眼。     
    因为你哪有这么大能耐?况且没有主流学术,我们的学术就难以为继,它是像吃饭穿衣一天都少不了的东西。     
    可是话说回来,光有主流学术行不行?我看也不行。我认为,对主流学术,要预流或入流,但又不随波逐流。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咄咄怪事,学校里有很多咄咄怪事,〃黑云压城城欲摧〃,我看能杀开一条血路逃出来就不错了。〃逃跑〃也是一种志气。东方朔叫〃避世金马门〃。     
    


第五部分:难解心头之狠对年轻人要高抬贵手

    第三,我想拿我老师送我的一句话转赠同学。他跟我说,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