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是做自己-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要往哪个方向吹,是我们无法掌控的,但是不管风如何吹,你依然可以把风筝放得又高又远;人生路要走得好,不管是顺遂或是曲折,你还是可以昂首阔步努力向前,是顺风也好,是逆风也罢,人生路,且徐且行,祝福你!一路顺风。
卷四 智慧智慧的魅力
拥有智慧,才能主宰自我的命运。
〃智慧当向恭敬求,当向谦卑求,当向无私中求。〃
智慧的魅力是一种永恒的愉悦,它的魅力与日俱增,绝不会沦落虚无,美丽的人若拥有智慧,那么美丽就会成为一种永恒的美。有人说,做该做的事就是一种智慧,而知识不会使人致富,智慧才会。人会因为自觉而有所成长,却也会因为自满而堕落。
名作家朱津宁女士认为〃智慧〃的性质是发展、快乐、知识和智慧,智慧的状况是一种愉快的状态。例如某人按照内心智慧的指引行事,在大庭广众面前,符合人们心中的法则,因此,他行为的结果总是有益于获得更大的利益,而且也有利于实现他自己的命运。
有人说成功的人一定要有智慧,而智慧又要从何而来呢?大体上来说,智慧的来源有三个:一是从你的知识而来,二是从你的经验而来,三是从自我反省而来。有智慧的人是个能坚持到底的人,而有魅力的人是充满自信的人,能有智慧又有魅力的人,就是个能永远都散发着成功特质的人。
一个人并不是富有就会快乐,也不是努力就能成功,真正决定我们幸福与成败的是〃智慧〃,智慧能指导我们转败为胜,由弱而强,能引发我们过着创造性及自由自在的生活。人只要拥有了智慧,就会产生魅力,而魅力可以使人发挥无穷的潜力,让周围的人更想亲近你。智慧不是知识,不是学问渊博的人就拥有智慧,也不是年长的人就能有智慧,而是只要愿意打开心门的人,都有可能拥有智慧。
名作家郑石岩先生表示,无心之心才是最高的生活智慧,他根据佛教经典和心理学著作中的相互解释,发现了这个崇高的人生哲理。他也认为,佛法最精要的旨意就是要真诚和虚心去生活,不要受成见及名利所蒙蔽,甚至连善的观念和刻意遵守经典的教诫都要抛弃、都要摆脱,能自由自在去待人接物,才能发挥智慧。不管用哪一种想法或学说,人是多么希望自己能拥有智慧,因为透过智慧的魅力通向了无尽的可能和延伸。
有人说:〃智慧可以主宰命运之浮沉〃,人的命运起伏,有如地表的大海、高山;有如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每个景致有每个景致的美,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风光。人的命运亦然,如果您执着于登高望远,你可能失去海底探险的乐趣。有智慧的人看待命运的起伏,认为那只是一个过程,所谓顺境或逆境并无差别,每个阶段皆有美好或值得学习的一面,如此就不会有命运浮沉之感叹,但谁能真正主宰命运之浮沉呢?答案是:拥有智慧的人。
自信走出光明路
相信自己的才华,是自信的开始。
很多的作家、明星、演员在未成名之前,都曾受到过冷落和轻视,但是有自信的人,却能够看淡这一切,继续走自己的路,没有人不是经过一番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天下更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重要的是,你要有自信,并且相信自己,因为唯有相信自己,才是自信的开始。
畅销书作家刘墉,他的第一本书《萤窗小语》写完之后,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出版,后来是自己花钱印刷出版,没想到却大受欢迎,连当初拒绝他的出版社都跌破眼镜。可见,被拒绝并不可耻,而是你要如何在挫折中面对自己?唯有自己相信自己的才华,别人才可能相信你,自己若不放弃,别人又怎么能放弃你呢?
刘墉对自己今天的成就,他由衷地感谢那位退他稿件的出版商。他说:〃幸亏他的退稿,我才有今天。〃不过刘墉本人有另一个说法,他说:〃当你站在这个山头,觉得另一座山头更高更美,而想攀上去的时候,你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走下这个山头。〃所以,今日的刘墉即使成功了,他仍然坚持他所坚持的,不会因别人眼光而改变,他认为一个人〃眼光要放远,脚步要放大。〃我想这就是自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培养自信的开始就是不要怀疑自己,首先必须先肯定自己,当然自信不是自我膨胀,或者自以为是;自信也是一种认知的开始,因为透过自我观照,才能了解自己的专长、能力和才华,而展现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断尝试,并坚持你所坚持的。
〃不要怀疑自己的才华〃,这也是华裔女主播宗毓华的名言。她以一名华裔的中国女子跻身在人才济济的美国电视圈,不但当上CBS主播,并受到大众的肯定,凭的就是自信和才华。唯有相信自己的人,才能在挫折连连的时候努力走出自己的路,不因别人而放弃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放弃你,除非你先放弃了自己。
可以反击,请勿憎恨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尤其是遇到难明之事、难处之人。
如果我们遇到一些不合理的对待时,必须有所回应,但不必憎恨,因为凡事皆有因果可循,若能将此事此人当做自己的〃逆增上缘〃,把愤怒之心转化为向上的动力,甚至可以让自己因此而获得反省及检讨的机会。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许环境的困顿蹇厄正是自己修行的大好机会,我们可以用正当的方式来获得平反,但是不必让自己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唯有忍下当时的一口气,我们才有机会反击。
世界上的事如果要论及是否公平?我想没有所谓真正的公平,很多人对于不公不义之事皆产生愤世嫉俗之感,处处以己身之局限来看这个世界;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看清这世界的〃真相〃,也无法了悟世间的〃无常〃;当面临打击、横逆时,只有迁怒环境、憎恨他人。
我非常感谢自己生命中常常出现的一些〃逆境菩萨〃,如果没有他们给予的挫折和痛苦,我不会知道自己能够承受多大的担当,甚至没有这些痛彻心肺、摧心折肝的大悲大痛,我不会知道人生要珍惜得来不易的福分。我记得有位师父曾经告诉我说:〃你应该感谢,在你这么年轻的时候给予的挫折和磨难,如果是你中年的时候或者是老年的时候发生,可能你会无法承受,或者说你是提早承受了这些挫折,以后在你的人生中还有什么事可以将你打倒呢?〃
每思及此,对于自身所发生之事较能以〃欢喜承受〃之心来看待,因为一次次的挤压和扩增反而增加生命的韧性,哲学家叔本华曾说:〃逆来顺受是人生的必修课程。〃所以面对生活中的起起伏伏,别人的攻讦漫骂,我们〃可以反击,但是无须憎恨〃。
卷四 智慧柔软与刚强
诸葛亮兵法有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
刚柔并济是理想性格的最佳状态,但是要做到刚柔适度是很不容易,而在为人处世上要立于不败之地,又必须学会能刚且柔的人生哲学,确是需要一段时间的锻炼及淬练,才能有几分的火候。
在传统的观念里,男人要刚强,女人须柔弱,大丈夫似乎和(柔)扯不上边。事实上,男人和女人的身体里都有刚和柔两种的特质存在,只是刚和柔的表现何者为多而已。诸葛亮指出,一个人必须该刚时要坚强无比,该柔时可以委曲求全,并依据需要,该刚则刚,该柔则柔,且能应付自如。
培娟是一家公司的一级女主管,作风强悍颇有大将之风,但是不管她是否能力出众或是提出具创意的企划案,每次有任务或工作要执行时,总是遭到属下的杯葛。初时,培娟不以为意,但时间一久总有无力感,后来,有人点醒她,耿直作风虽赢得〃小钢炮〃的外号,凡事皆不假辞色,却不懂以柔克刚之妙,有些吃过亏的人,便以不配合来表达心中的不满。可见,身为一个领导人物并非只要有专业能力即可,还要有指挥方面的才能和修养。
要成为一个杰出的领导人物,博学多才、聪慧过人并不能保证便可成就一番事业,重点是,要知道何时该强、何时该弱、何时该进、何时该退的处世哲学。
若能性格刚强却不固执己见,温和柔顺但不软弱。刚柔并济是一个领导人物必备的性格,既要不柔不刚也要能柔能刚,才是一个杰出领导人物的最佳状态。
真诚以待
做人要有一点弹性,有时不可锋芒毕露,但是也不能毫不突出,在张与放之间的拿捏需要一点智慧。
一般说来,个性较柔软的人,在人际方面比较容易与他人和睦相处,个性刚强的人较容易出现人际之间的紧张气氛。如果你老看别人不顺眼,就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了,因为此时唯有改变自己,才是比较可行的方法,改变别人是比较困难的。
工作愈久,与人接触机会也愈多,所谓〃绝对的对或绝对的错〃的判断是非标准,是难以圆满的。年轻时,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批评,总希望自己的举止行为能获得所有人的赞同,为了迎合别人的看法,自己也变得掌握不住方向,最后,仍听到别人不好的批评。在伤痕累累的情况下,自己总算明白,不同的时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人,在主观上的认定也会有所不同,更何况是高难度的做人技巧。
先不管外在环境是以何种的规范来判断是非对错,每个人的心中总会有一把尺,总有一些自我的坚持和原则,这些原则和标准让我们在追求自我的道路上,不轻易的受到伤害及摇摆,虽然无法和别人产生共识,也不会因此失去自我判断的能力,因为,每天都有人在为历史翻案,不同的环境有不同处理方式,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
不管是做人难或是人难做,一旦身而为人,就要处处用心,所谓〃处事要有慈心,助人要有悲心,做事要有喜心,做人要有舍心〃。做人还要〃真〃,唯有〃真诚〃,所有一切纷扰,才能迎刃而解。
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如何才能洞明世事,又练达人情呢?〃做人〃也许不容易,因为你无法讨好每一个人,也毋须讨好每一个人,只要面对自己时能够了然无愧,别人的褒贬何妨看淡,因为没有人可以认为自己是绝对的完美,不如真实看待自己吧!
岁月增添智慧光采
我长年龄,也长智慧。
每个人都会变,男人和女人一样会变老,因为每个人都会变〃老〃,那么就该用更坦然的心情来面对,当你生命充实而饱满的时候,你可能根本不会想到〃老〃这件事,有的人时常保持一颗乐观开朗的心,根本来不及老,因为永远保持一颗学习和天真的心,年纪反而成为一种美的象征。
如果能把人生中的每个阶段的角色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