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一起跨越高考-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喜欢卞之琳的小诗《断章》:我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我。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是啊,岁月装饰了我的沧桑,我却用岁月装饰着女儿的梦。
陪读心语:
每一个女人都要学会“不断学习”。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知识已经让他们的羽毛日渐丰盈,那些天真无知的少年正在变成一个个知识丰富的人;而对母亲来说,知识却越来越老化,思想也因此越来越陈旧,两代人发展速度的不一致加剧了其间沟通的困难,所以,母亲们要学会“与时俱进”,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这于己于孩子都是一份财富!
陪读的日子里,面对着女儿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惑,我不停地寻找解决方法,书本给了我巨大的动力。通过帮助女儿走过彷徨,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是一个母亲终身必修的课程。
《与孩子一起跨越高考》 一2004年12月22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从孤寂中走出,读书给了我一份恬静、一份充实。我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一点点吸收着时间馈赠给我的知识营养。一边看一边思绪飞扬,这种惬意真的让我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妈,你有事吗?”女儿轻声地问。
“你说吧,有什么事要我做吗?”不用说,女儿肯定有事需要我帮忙。
“我有一道数学题怎么也算不出来,你帮我看看究竟错在哪里了?”女儿试探着问。
“你扔过来吧!我帮你看看。”我愉快地说。
女儿将作业本和草稿纸从小窗口扔了过来。
这是一道椭圆与直线相交,求直线方程的题目。根据题意,我列了方程,再对照女儿所列的方程,问题就出来了。原来,她将椭圆方程的加号写成了减号,成了双曲线方程,一竖之差,就风马牛不相及了。
“小姐,椭圆方程是加号还是减号?”我对着隔墙而坐的女儿说。
“当然是加号啦!”女儿语气十分坚决地回答。
“那你自己看看,你写的是加号还是减号?”
女儿起身接过本子一看,“晕”,用左手轻轻地拍了一下脑门。
于是,我说:“当你发现不对劲的时候,首先要检查你是否看懂了题意?其次检查你根据题意所列的已知条件和隐含的已知条件是否正确地写出来了,再其次检查所列的方程是否正确。”
“知道了。”女儿虚心地说。
“老话一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又进一步地提醒她。
“记住了。”女儿愉快地回答我。
以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肯定会骂她:你这个笨蛋,怎么这么蠢!老是这么粗心,看你今后能做什么。而现在我不能这样做了。多年来的经历,让我深深地感悟到:未先说理就训人,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即使你说得很正确,别人也会在心里说:有什么了不起?鬼样。尤其是花季的孩子,本来就有一种狂妄的心理,对别人的任何一点张狂都很反叛。而换一种形式和她平等地对话,很容易让她接受你的意见。
女儿继续埋头做作业,小屋重新寂静下来,只听见时钟那响亮的声音在空气中震荡。
陪读心语:
其实,马虎大意是一些孩子的通病,像这种在化简过程中把符号写错的情况在孩子们的学习中是最常见的。很多时候,家长都习惯用一种教训的口吻去训斥孩子,孰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使孩子在心里产生抵触情绪。结果,毛病永远是毛病。其实,孩子们都知道应该克服这个坏毛病。但是他们或是因为不够重视,或是由于
顽疾根深蒂固而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正,往往无法达到家长的要求。这时候,家长一定不能“得理不饶人”,给孩子原本的焦虑再多加一层不安,这样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其他的学习任务。因此,家长一定要学会以理服人,千万不能责骂或者一番数落一番挖苦一番鄙视,而是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马虎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你会发现,在毛病改正的同时,你和孩子的心也贴得更近了…
《与孩子一起跨越高考》 一2004年12月25日:还让不让我活
中午吃完饭后,女儿在床上找东西,我看见她的鞋子在床单上蹭来蹭去,于是,略带了一点责备的语气说:“你看你,这么脏的鞋子在床单上蹭,晚上睡在上面多脏啊,再说我也难洗啊。”
谁知女儿像点燃的汽油桶,顷刻间爆炸开来:“不就是一张床单吗?值得你这么大惊小怪吗?……要说,也耐点烦……”
我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我怎么不耐烦了?”
“你瞧你那个语气,好像我犯了天大的罪似的。在外面受气我要忍,要装出一副笑脸,本想回到家里你能够理解我,可你还要我受气,还让不让我活了?这日子没法过了!”女儿一边说一边哭了起来。
她这一串连珠炮,真把我给炸懵了:有这么严重吗?我并没有说什么过分的话啊?什么事情居然让她说出了“这日子没法过了”,并且质问我“还让不让她活了”,一时间我陷入了茫然之中。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害怕自己一旦说了过火的话,再次激怒女儿让她做出什么过激的行为,那我真的就后悔莫及了。一想到女儿在外面受到委屈无人倾诉,就又可怜起她来。可是,你受了委屈又没有告诉我,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我怎么知道呢?转念一想:孩子在外面受的气又怎么好和父母说呢?不理解的话,还会招来一顿臭骂或冷言冷语。善解人意的父母即便是理解了,最多也是安慰一番,也许还给父母增加一分不必要的担忧,破坏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所以,只好选择独自去消化,独自去承受。想到这里,我强忍着火气,一句话也没有说,站在那里呆呆地望着女儿看书的背影,任眼泪从眼眶回流到肚子里……
她似乎感到我的目光在她的身上游离,片刻,女儿问我:“妈,你在生气吗?”
“没生气。”我淡淡地说。
“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女儿很小声地说。
“没什么,你看书好啦,我睡觉去。”
躺在床上,眼泪悄然地滴落在枕巾上。我告诫自己:女儿正处在非常时期,作为母亲我一定要学会忍让,学会理解。我要让自己成为女儿委屈的消化场,让她在我这里把烦恼和怨气发泄出来,然后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
陪读心语:
每一个家长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孩子在复习备考的时候情绪波动特别大,尤其是孩子们在外面受了委屈的时候心情就会特别郁闷。这种压抑和巨大的考试压力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烈的消极情绪,一旦与父母发生一些小摩擦,甚至仅是一些平常的小事,也会变成矛盾的“导火索”,“战争”一触即发!这时,家长要学会冷静,从另一个层面去思考问题、化解问题。特别是高三的孩子们,面临高考其心理活动不能用常人的思维去看待。如果想要孩子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就要学会“忍”,学会让自己成为孩子委屈的消化场。不用担心自己原本乖巧懂事的孩子现在怎么变得不可理喻,您体贴的退让不会成为他变本加厉的筹码,而只是他成功后感激的微笑!
《与孩子一起跨越高考》 一2004年12月28日:我的担忧
我喜欢听女儿说一些学校的事情,喜欢和她一起探讨青春期的故事。我绝没有去窥探她隐私的念头,只是想通过交谈了解她的一些思想状况和心理活动,帮助她分析问题,巧妙地化解她的心理疙瘩。
晚上依旧是女儿在书桌前看书,而我在床上看书。因为我们租住的是一间地下室,房子很小,没有更多空间放书桌,所以,我只能在床上看书。另外,这样我可以把被子焐热了,女儿睡觉的时候被子里就温暖了。
“妈,你在干什么?”女儿询问。
“看书啊,你有什么事吗?”我问。
“我又有一道题卡壳了。草稿纸都写了好几张了,还是没有解出来,烦死人了。”女儿语气很焦躁地说。
“拿过来我看看。”
这是一道求离心率的题。三个未知数,三个方程,按理应该很容易解出来,可她就是没有解出来。我很耐心地演算着,最后得到一个很繁杂的长长的解析式。望着这看似很繁杂的式子,脑海里定格着离心率是ca。如何将这繁杂的式子化成c〖〗a呢?我集中全部的精力死死地盯着我解出来的式子,在繁琐中寻找规律!忽然,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两边同除一个ac,于是式子便成了ca+ac=常数 这不就是:e与e的倒数吗?ca+ac=e+1e=常数 ,这个式子变得简单了,题目很快就出来了。
“做出来了。有两个答案,一个是2。另一个是……”我告诉女儿。
“你怎么做出来的。”还没有等我说完女儿急切地打断我的话说。
“两边同除一个 ac就出来了。”我说。
“哦。我知道了。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女儿疑惑地说。
“你不是没有想到,而是看见这么繁杂的式子就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或者一看就烦躁了,就不愿意去做了。我刚才化到那一步的时候,看见式子很长很长也以为做错了,就又做了一遍,还是这个式子,最后我就想如何把式子化成ca的形式。看着看着,一下子就出来了。所以,做题目的时候一定要静下心来,千万不要因为繁杂就轻易放弃,要把思绪放开些。”我告诫女儿。
“我知道了。”女儿回答我。
做题对我来说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帮女儿找到她的缺点,然后帮她改正这些缺点,而不是去呵斥她粗心浮躁。所有的呵斥都是废话,帮助她找到缺点的所在,克服缺点,才是我陪读的目的。
从女儿问我的题目来看,女儿的问题是“知识点不能很好地连接,形成断层,解题的技巧不娴熟”。这正是我最大的担忧,也是我焦虑的地方。然而,我又不能直截了当地说。比如她在设参数方程解题的时候,写成:x=op•;sinθy=op•;cosθ。 而正确的应该是:x=op•;cosθy=op•;sinθ。我说她。她却无所谓地说:啊呀,一样的啦。反正这些角最后都会被消除的,不影响结果。而我说:不一样!你这是常识性的错误。老师看卷子的时候会说你抄袭别人的。女儿却强词夺理说:考试的时候只写答案又不写过程。
我无语,知道再说下去会让她更加的蛮横。我思忖: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她好好地谈谈。
“妈,你生气了?”女儿小声地问
“没有,反正我说话就像放屁。”我低声地说,带有几许无奈和怨气。
“好啦,我考试的时候会注意的,放心好了。”女儿调皮地说。
陪读心语: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厌恶“烦琐”的心理,尤其是孩子们。每每遇到计算中烦琐的式子就会焦躁,而此时最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要告诉孩子,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