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北京前世今声 作者:冯大彪 >

第15章

北京前世今声 作者:冯大彪-第15章

小说: 北京前世今声 作者:冯大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有评剧演员白玉霜在开明戏院演过一段时期。北京解放后, 开明戏院改名民主剧场。
  新明戏院 
  地址在前门外西珠市口西边香厂路内南端东侧。建于民国三年(1914 年)。内部装修仿照第一舞台, 但仅盖了二层楼。由大门进去就是观众席。楼上、楼下能容纳1200 人。开幕时, 由黄桂秋( 又名绿牡丹)、沈华轩等演出。据说沈华轩的《连环套》、《盗御马》是用真马上台。马全身白色, 由于训练成熟, 所以到了舞台上, 虽有锣鼓声响, 它毫不惊恐, 转动自如。因此哄动全城,连演数十场, 上座始终不衰, 都说堪与当年京剧名丑刘赶三在宫廷为西太后演唱《探亲家》的真驴上台相媲美。从此以后新明戏院声势大振, 有些名角也曾到这里演唱过, 民国八年这个戏院因失火全部烧毁。
  文明茶园 
  地址在前门外西珠市口煤市街南口外路北, 清朝末年修建。它的造型和广德楼相似, 也分楼上、楼下,观众席是长条椅子, 能容纳千余人。最初约聘北京名演员如王又宸、谭小培、周瑞安、王长林、律佩芳、李洪春、侯喜瑞、尚和玉以及梆子班侯俊山等演唱。日本侵略华北前后, 又有评剧班喜彩莲等长期在这里演唱。解放后, 戏园内部修建, 观众席改为单人座椅, 更名为华北戏院。现已改建为丰泽园饭店。
  同乐茶园 
  地址在前门外大栅栏中间路北门框胡同路西。它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 年), 戏台坐北朝南。它的造型和三庆茶园相似, 能容纳观众七八百人。俞振庭的双庆社曾在这里演过戏。因为它的台面和后台都小, 演大型京剧不适宜, 所以班社很少到这里演出, 经常只有小型杂耍、曲艺等在此演出, 后来只以演电影为主。解放后改名同乐影院。哈尔飞戏院 地址在西单旧刑部街东口里边路北。这里原是奉天会馆东花厅,大门东边是座小花园, 西边是戏台, 北京还有个大四合院住房。据说张作霖曾在这里住过。民国十八年(1929 年)由一位卸任的县长郝锦川出资租赁了这个花园和戏台, 经过修改装饰, 取名Happy( 哈尔飞)。开始时这里只演夜戏, 北京名角如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高庆奎、言菊朋、郝寿臣、侯喜瑞以及坤角陆素娟、徐东明和当时富连成社的李盛藻、叶盛章、刘盛莲、袁世海、叶世长、李世芳、毛世来、杨盛春等, 均在这里演唱过。因为那时候西城还没有其它戏院, 所以哈尔飞的生意非常兴旺。后来西单长安戏院和新新大戏院相继建成,哈尔飞戏院相形之下就显得小了。解放以后, 西长安街修建扩展马路, 报子街北面与旧刑部街南面之房屋全部拆除, 这样一来就把哈尔飞戏院整个露在长安街马路北边, 并改名西单剧场。
  长安戏院 
  地址在西单牌楼以东。戏院坐南朝北, 面临西长安街, 市面繁华。
  初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 年), 是当时北京道德学会坛主段某出资兴建的,经理是段某的亲戚杨守一。它的修建形式是仿照天津大光明电影院, 两层楼, 舞台是长圆形, 楼上三面围绕戏台, 前排是包厢, 后边是散座, 观众座位全是活屉椅子, 全场能容纳1200 人, 算是西城一座新式戏院。北京名角如杨小楼、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马连良、高庆奎、郝寿臣、金少山、李少春、李万春、叶盛章、叶盛兰、侯喜瑞、奚啸伯、陆素娟、章遏云、徐东明以及富连成社科班、中华戏校, 都在这里演过日戏和夜戏, 营业很兴旺。解放后, 北京市各剧团在这里轮流演唱, 至今仍叫长安戏院。新新大戏院 地址在西长安街六部口以西路南。它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由著名京剧老生马连良、华乐戏园经理万子和与肖振川等集资建筑的。它的造型完全仿照天津中国大戏院, 只是限于地势, 比天津中国大戏院小得多, 一进大门不到五米就是观众席。楼是两层,楼上前排也是包厢, 后面是散座。楼下池座能容纳1000 人, 楼上能容400 人,全是活屉椅子。戏院设有暗光灯、隔音设备, 台前有黑绒大幕。最醒目的是台后大帐子, 系马连良设计的黄缎子大幕,上绣蓝色古代的车、马、人, 在那个时候这里算是最新型的戏院了。戏院的开幕式由马连良、张君秋等的扶风社演出,哄动一时, 以后又遍约北京各大名角如杨小楼、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言菊朋、高庆奎、杨宝森、孟小冬、金少山、郝寿臣、侯喜奎、裘盛戎、小翠花、李万春、叶盛章、奚啸伯、章遏云、陆素娟、魏连芳、刘过杨等, 还有富连成社
  科班李世芳、毛世来、沙世鑫、哈元章、谭元寿等, 每天日夜两场演唱, 场场满座, 在北京所有戏院中算是最兴旺的了。日本投降后, 马连良、张君秋同时去港,市面又不安静, 新新大戏院营业渐衰,股东易人, 后来改演电影。解放后新新大戏院改名首都影院。
  城南游艺园 
  地址在北京宣武门外旧先农坛北部。民国初年, 由私人投资,用人工挖了个大水池潭, 池潭周围设有茶座, 专供游人夏季喝茶乘凉。池内种植莲花, 景色幽雅。最北部建有剧场,每晚北京各班名演员在此演夜戏, 还有许多坤角在这里演出京戏, 也可以说是著名坤角发祥地, 如福芝芳、雪艳琴、金少梅、碧云霞、琴雪梅、琴雪芳、孟小冬等, 都是在这里演唱出名的。到了民国八年(1919 年)前后, 由于北京颐和园、北海公园和以后的中南海公园相继开放, 都是有山有水、景色宜人的处所, 因此城南游艺园渐渐无人问津, 以后就自行消灭了。劝业场新罗天剧场 地址在北京前门外西河沿东口内路南, 后门在前门外廊房头条路北。劝业场是民国初年建造的。它是一个北京较新式的百货商场,共有三层楼, 里面分为前后楼六部分。另有四楼建小型剧场一座, 名为新罗天剧场, 以前只演杂耍、梆子、评戏等。民国二十年(1931 年)由郝锦川、万子和等租赁接办, 改演京戏, 有些名角被约去演唱。但是这个剧场较小, 后来只演评戏。新罗天剧场一直保留到解放以后, 不久停业。
  天桥各茶园戏园 
  前门大街以南、永定门大街以北, 大约二里多地, 原是个大空场, 场的周围盖有几处茶馆、戏园。它们大都是清朝末年建立的。最早的茶园有天泰轩茶馆、万胜轩茶楼、天乐茶馆等, 都是专卖清茶附带说评书。清末光绪和慈禧相继去世, 连续两次断国服( 就是皇帝去世后, 全国举哀, 停止民间一切歌舞、彩唱, 禁止一切锣鼓喧哗,表示哀痛的意思)。每次举哀百天, 两次就连续了半年多。这样一来, 真苦了唱戏的人, 不唱戏就没有收入。指身为业的艺人, 为了设法糊口, 有的改行做小买卖, 有的就来到天桥地方, 落地清唱为生。等到期满解禁, 有的重返原来戏园再演,有的干脆就呆在天桥。民国初年, 天桥的茶园、戏园重新修建和改建的, 有万胜轩戏园、天乐戏园、小桃园、小小戏园、丹桂戏园、小吉祥戏园等, 约七八个。有的演什样杂耍, 有的演京韵大鼓、奉调大鼓、京东大鼓、乐亭大鼓、相声、皮影戏、杂技、河北梆子、评戏等。后来只有天乐戏园演唱京剧, 是由天桥艺人梁益鸣等组织的京剧班, 专演马派京剧和武戏, 所以人们都称呼梁益鸣是天桥马连良, 上座盛极一时。
  天和茶园 
  清朝咸丰年间建造的, 地址在北京地安门外鼓楼南路东。它以前是个茶馆, 专卖清茶, 后来加演评书和杂耍、莲花落。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以后改建为大型戏园。戏台是坐南朝北,四方形, 和前门外广和楼相似, 座位也是竖置长方桌子、长板凳, 靠上下场门大墙是高大凳子, 总共可容观众五六百人。小马五的《纺棉花》, 曾在这里演出, 红极一时, 京戏演员贯大元、康喜寿、赵喜贞、元元旦、锺喜久等, 也常在这里演唱。民国十年以后, 由于北京南城增修好几处戏院, 这个茶园就慢慢停业了。
  天汇茶园 
  地址在地安门外鼓楼东大街, 坐南朝北。它与天和茶园是先后修建的。原来也只是卖清茶, 后加演评书。名演员荣剑尘常在这里演出。光绪末年天汇茶园改建为戏园, 因地址窄小,只容观众五百多人。戏台座位和天和茶园一模一样。可是天汇茶园的东家手段巧妙, 常能约到京戏名演员, 如名须生刘鸿声、名老旦龚云甫、名花脸何桂山等, 轮换演唱。但由于茶园小, 地点偏僻,所以到民国十年(1921 年)与天和茶园相继停业了。
  票 房
  刘迎秋
  票房原是八旗子弟消遣娱乐的产物, 后来成为三五同好切磋京剧艺术的场所。它不仅促进了京剧的发展, 也为京剧界输送了大批人才。
  票房是八旗子弟消遣娱乐的产物
  清道光前后, 一些皇亲贵族子弟,多以演唱子弟书为消遣。他们多精于诗词书画, 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有些鼓书的唱词都是他们编写的。据《天咫偶闻》记载:旧日鼓词有所谓子弟书者, 始创于八旗子弟, 其词雅驯, 其声和缓…… 一韵紫纡良久。子弟书双称段儿书, 包括清口大鼓( 梅花大鼓)、京韵大鼓、单弦。曲艺演员所用的八角鼓,鼓上八角便代表八旗, 鼓底所缀的穗子,也是按旗属分成红、黄、蓝、白等颜色的。八旗子弟聚会演唱, 必须报请清廷内务府批准。内务府发给一张执照, 执照上印有两条金龙, 叫做龙票。票面上写着发给X X 票房,票房这个名称便由此而得并流传下来。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 后, 京剧继昆曲之后成为京师剧坛的主要剧种。同治、光绪时逐渐发展, 形成京剧的鼎盛时期, 涌现出不少才艺双绝的演员,如程长庚、卢胜奎、杨月楼等, 称为同光十三绝。由于京剧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吸引着成千上万业余爱好者及八旗子弟的兴趣。
  天汇茶园 
  地址在地安门外鼓楼东大街, 坐南朝北。京剧形成以后,它也便从演唱子弟书转到了演唱京剧上, 于是票房的活动内容变成了以京剧为主。这一活动从西北城的八旗子弟开始, 逐渐发展到其它各城区。最初是三五同好者凑在一起, 拉起胡琴唱小段,既不带锣鼓场面, 也不对外演出。后来逐渐演变到带场面, 唱整出的大戏, 甚至粉墨登场对外演出。
  票房一般都设在贵族富户宅院比较宽敞豁亮的房子里。内部设备也非常讲究。室内一侧摆设一两张长方形的油桌( 紫红色油漆的桌子), 桌子前面挂着红缎绣花的桌围。桌上左右两角各摆一盏四方形的桌灯, 灯架多是花梨、紫檀一类的高级木料制作的, 上雕各种图案。灯罩是极薄的绢纱制作的, 上面绘有仕女、花卉。灯内点蜡烛。两灯正中有水牌一面。水牌一尺多长,七八寸高, 长方形, 用高级木料做边,中间镶嵌象牙。水牌插放在同样木料制作、雕刻十分精细的木架上, 远远看去, 就像一面小屏风似的。水牌上写着当日演唱的节目。桌子左右方摆着文武场面。演员坐在桌子两旁的长凳上。早年, 演唱者都背向听众演唱, 这是因为票友多是王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