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史-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秋》,凡战国末年所出底书没有不见这两字底。《苟子·王制篇》:“相阴阳,占
没兆,钻龟陈卦,主攘择五卜,知其吉凶妖祥,怄巫踱击之事也。”在那时底巫现
已能采用阴阳说,足见此说流布底广。《史记·孟子苟卿传》说邹衍说阴阳,衔为
西纪元前三世纪底人物,在《孟子胆未见“阴阳”这辞,可知在孟子时代,这说还
不流通,到苟子时代便大行了。后来的儒家甚至也多采用阴阳说。在战国末或汉初
所成底《易·说卦传》有“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
日仁与义”及“分阴分阳,迭用柔刚”底文句,是以仁义配阴阳。或者孟子还尊孔
子底不问闻天道,故单说仁义,但在一般的儒家在宇宙论上已采用了阴阳说,如
《礼记·乐记》与《乡饮酒义》都以阴阳配仁义。汉代于仁义礼智四端加入信底一
端,以配五行,于是阴阳与五行二说结合起来。但儒书里也有单来五行说底。如
《洪范》庶徽中说五行而不说阴阳是一个例。《洪范》底体裁很像战国末年底作品,
为《尚书》中最新的一部,大概这书也是注重人生方面,所以忽略了宇宙论底阴阳
说罢。自战国末至汉初,阴阳说渐流行,甚至用来配卦占够。对于利底解释也采用
阴阳说,《礼记》中附会阴阳底如《郊特糊、《礼器》、《祭统》、《儒行》、
《乡饮酒义》等,都是。《大戴记》及《韩诗外传》亦多见阴阳说,董仲舒底思想
也是阴阳化底政治论,此外《墨子》、《管子》、《韩非》都有为后学所加底阴阳
说。
道家底著作中说阴阳越多底,年代越后。《庄子》底《德充符》、《在看》、
《天地》、《天道》、《天运》等,多半受阴阳说底影响。《庄子》里越晚的篇章,
阴阳这两字越多见。《淮南》里头,阴阳思想更属重要。我们可以说阴阳说底流行
始于西历纪元前约三世纪之初,而盛于汉代。《吕氏春秋》十二月纪底二。三、七、
八月,《仲夏纪》底位乐篇》,《季夏纪》底《音律篇》等,都有“阳气”、“阴
气”底名辞。阴阳是属于气底,《庄子·则阳》有“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
气之大者也”底话,《淮南·天文训》“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
高诱注“袭合也,精气也”。《庄子·大宗师》,《淮南·您真训》、《泰族训》
等篇有“阴阳之气”底话,通常学说“阴阳”便够了。宇宙是形质或精气所成,故
《吕氏春秋·有始》说“阴阳材物之精’,《易·系辞传》也有“精气为物”底文
句。气有阴阳,而此阴阳与物质底关系如何就不很明了。在宇宙里,有明暗、昼夜、
男女等等相对的差别,从经验上说,别为阴阳,本无何等标准,但到后来一切生与
无生物都有了阴阳的差别。有时以积极和消极的现象为判别阴阳底标准,例如《天
文铭*说:“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
月。”
气,从超越阴阳底现象说,为万象底根元。这气也名为精,是万物所共具,在
《吕氏春秋·正月纪》八十月纪》《十一月纪》里有“天气”、“地气”,《二月
纪》有“寒气”、“暖气”,《义赏篇浦“春气”、“秋气”,《应同篇》有五行
之气,这都是超越性质底气。万物得这气才能把各个的精采或特能显示出来。帕氏
春秋·季春纪·尽数》说:“精气之集也,必有人也。集于羽鸟,与为飞扬;集于
走兽,与为流行;集于珠玉,与为精朗;集于树木,与为茂长;集于圣人,与为复
明。’汽在物体里头,无论是生物或无生物,都能发挥其机能或能力,故一切各有
其特殊的气。从性质说,气有阴阳底分别。但这分别毫不含有伦理的或宗教的意义。
鬼神、男女、善恶、生死等等,虽有阴阳底差异,在起头并没有什么轻重。在《淮
南子》时代,对于宇宙生成底神话好像有两种,一是天地剖判说,一是二神混生说。
前一说是浑饨初开,气轻清者为天,气重浊者为地底见解,《诠言训》说:“洞同
天地,浑饨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同出于一,所为各异。有鸟,有鱼,有
兽,谓之分物。方以类别,物以群分,性命不同,皆形于有,隔而不通,分而为万
物,莫能及宗。”宇宙一切的事物都从太一剖判出来,故阴阳是从太一或太极分出
底。《吕氏春秋·仲夏纪·大乐》说:“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又说:“万
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易·系辞传》也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礼记汛运》说:“夫礼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
为鬼神。”这虽是解释《苟子》里底话,却也源于道家底名词。这“一’浮是道家
所常用,有浑饨底意思。《天文训》说:“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洞瞩,故口
太阳。道始于虚零,虚霆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
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无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
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
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日月之淫为精者为星辰。天受日月星辰;地受
水潦尘埃。”二神混生说,如《精神训》说:“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窈窈冥
冥,芒支漠闽,倾像鸿洞,莫知其门。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
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烦气为虫,
精气为人。是放精神,天之有也;而骨骸者,地之有也。精神入其门,而骨骸反其
根,我尚何存?是故圣人法天顺情,不拘于俗,不诱于人,以天为父,以地为母,
阴阳为纲,四时为纪。天静以清,地定以宁,万物失之者死,法之者生。”高诱注:
“二神,阴阳之神也;混生,棋生也。”这是阴阳二气。至于男女两性,在《淮南》
别篇里还有一个化生者。做林训》说:“黄帝生阴阳;上骄生耳目;桑林生臂手:
此女婚所以七十化也。”文娟七十化不详。黄帝,高诱注说:“古天神也。始造人
之时,化生阴阳。上骄、桑林,皆神名。”相传女娟也持土为人,依这里底说法,
两性是黄帝所化生。个人身中也有阴阳,最主要的便是魂魄。《主术训》说:“天
气为魂,地气为魄,反之元房,各处其宅。守而勿失,上通
太一。太一之精,通于天道。天道元默,无容无则,大不可极,深不可测,尚
与人化,知不能得。”《易·系辞传》“一阴一阳之谓道”也是一样的意思。
阴阳在创物底事功上有同等的地位。一切事物都具有这二气,故《苟子叫论》
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易》底八卦互合而为六十四卦也是
本着这个原则而来。阴阳相互底关系有并存的与继起的两种。并存说是从生物上两
性接会底事情体会出来,如上头所引机论》底文句,便是这个意思。《吕氏春秋·
正月纪》,赐》泰卦《家传》,《淮南·本经训》等,都有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天地和合而后万物化生底见解。阴阳底感应有同类相引,异类相会底现象。《吕氏
春秋·审分览·君守》说“以阳召阳,以阴召阴”,《览冥训》说“阴阳同气相动”,
是相引底现象。《览冥训》又说:“至阴飓飓,至阳赫赫,两者交接成和而万物生
焉。众雄而无雌,又何化之所能造乎?”这是异类相合痛说法。继起说以阴阳性质
相反恰如男女,故时常现出调和与争斗底现象。阴阳二气有这现象,才有生出万物。
若二气配合则极平等,万物便没有特别的性质,一切都成一样了。《韩非·解老》
说:“凡物不并盛,阴阳是也。”这恐怕是汉初底说法。又,阴阳有动静开闭底现
象,如《庄子·天道》及《刻意》说:“静与阴同德,动与阳同波。”顺道训他说:
“与阴俱闭,与阳俱开。”故动是阳的,静是阴的,开是阳的,闭是阴的。动静开
闭不能并存,故有继起与胡胜底现象。《吕氏春秋·仲春纪》说仲春行冬令则阳气
不胜,注说因为阴气乘阳,
故阳气不胜。阴阳在四时底次序上有一定的配置,时令不依次序则阴阳气必因
错乱而相争斗。仲夏与仲冬是阴阳相争底月份,一年之中二气底强弱都从这两个月
份出来。昼夜底循环,寒暑底更迭,便是阴阳继起底关系。这也可以名为阴阳消长
说。《月令》与《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便是本着这观念而立底说法。在《苟子·
天论》里已有消长底观念,如“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
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便是这说法。这思想是战国末年成立
底思想。阴阳消长与时间变化底关系,大概是由于生物现象由发生以至老死底观念
所暗示。动的、生的,属于阳,静的、死的,属于阴,放生物在时间上有阴阳底分
别。《吕氏春秋·季春纪·图道》说:“物动则萌,萌则生,生则长,长则大,大
而成,成乃衰,衰乃杀,杀乃藏,国道也。’卫明表示生物在时间上有动静底现象。
《恃君览·知分篇》说得更明白:“夫人物者,阴阳之化也。阴阳者,造乎天而成
者也。无固有衰赚废伏,有盛盈益息,人亦有困穷屈匾,有充实达遂。此皆大之容
物理也,而不得不然之数也。”
阴阳说本与道家思想不很调和,道家把它与自然无为连结起来,成为本派底宇
宙观。《庄子·知北游》说“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与《天运》底“调理四
时,太和万物,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经纶,一清一浊,阴阳调和”,
都是与无为结合起来底说法。《原道训》底“和阴阳,节四时,而调五行’,也是
从无为底观点说。四时底运行是因阴阳底变化,如《庄子·则阳》说“阴阳相照,
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都是道底表现。道家承认事物变化底现象,
但对于变化底理由与历程自派却没有说明,只采阴阳说来充数。《您真训》起首说
阴阳末分底境地,与《诠言训》所说底太一,究竟是将阴阳化生万物底说法附在道
上头。《本经训》说:“帝者体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秉
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纪纳八极,经纬六合,覆露
照导,普泛无私,妈飞蠕动,莫不仰德而生。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形万殊之体,含
气化物,以成何类,赢缩卷舒,沦于不测,终始虚满,转于无原。四时者,春生,
复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阔张激,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
其理。六律者,生之与杀也,赏之与罚也,予之与夺也,非此无道也,故谨于权衡
准绳,审乎轻重,足以治其境内矣。是放体太一者,明于天地之情,通于道德之伦,
聪明耀于日月,精神通于万物,动静调于阴阳,喜怒和于四时,德泽施于方外,名
声传于后世。法阴阳者,德与天地参,明与日月并,精与鬼神总;戴国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