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

第60章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第60章

小说: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挺憋屈的。” 
  柳传志最终决心分拆,是多方利弊权衡的结果。当日最敏感的话题,是柳传志进行规划时最终将权力交给谁?若是交给杨元庆,郭为的反应不可预知,反之亦然。柳传志曾与郭为谈话,要求他支持杨元庆,郭为曾经答应,但他们的配合并不默契,甚至像同床异梦的夫妻。柳传志也要杨元庆善待郭为的业务,后者为联想PC利益计,自然也无法做到。 

  分拆,成为不得不做的选择。几年后依旧有记者揣测神州数码是柳传志埋伏的奇兵,只有柳传志知道,为埋伏这“奇兵”他经历了多少痛苦的权衡。 
     动手 
  柳传志在2000年对联想集团动手。他先进行了业务分拆,试图给杨元庆和郭为一个心理的过渡,也给自己留下转圜之余地。整个联想都知道,他为人事而牺牲了自己所坚持的太多东西。 
  朱立南说,若非考虑人的因素,柳传志会将联想直接交给杨元庆,“但是这两人他不舍得”。“毕竟是联想的子弟兵。郭为虽有一肚子怨气,但是不管怎样,他也明白这是柳总给他一个好的平台,一个独立的平台,还在一个大的屋檐下。” 
  郭为既要面对分拆之压力,又要面对感情之纠葛。他知道自己从此不能再使用联想品牌,当年香港联想和北京联想整合时,北京联想已将品牌作价注入到上市公司中。朱立南他们为此多分给郭为几千万元去做品牌,郭为嫌钱少,但柳传志最终也没有给他更多。 
  整个2000年都是一场过渡,联想内部已确定分拆,一个叫联想集团,由杨元庆执掌,一个叫联想神州数码,归到郭为名下。一年后联想完成分拆,神州数码失去了“联想的前缀”,完成了上市,郭为哭哭啼啼地跑到知春里的一间写字楼里,给自己找到一个办公室。他们从此再也没能拥有使用“联想”品牌的机会。 

完美或不完美的分拆(4) 

  马雪征后来说,若是“联想”品牌让两家公司同时使用,联交所绝不会批准联想分拆,因其不可能创造出两间竞争性公司。杨元庆及郭为都以拥有联想品牌为无上光荣之事,一旦考较财务,顿时又觉负担无限……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第75节     
      
    由牛扑webnop搜集整理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第75节 
作者: 迟宇宙 
         
  柳传志、马雪征和朱立南策划分拆,他们开了无数次会,有时一天要开好几次。他们要分头与郭为和杨元庆谈话。当时联想控股总部有1000多人,他们还要为这1000多人设计出路。“每一个人都要落实,”朱立南说,“既然是战略性调整,就要对公司员工负责。我们的原则是不主动裁掉一个人。” 
  朱立南他们要去做杨元庆的工作,要求他善待联想控股总部分拆去的任何一人。他们还要分头与各部门负责人谈话,幸运的是一切顺利,以至于朱立南后来总是感慨:“联想人大局观真不错,尤其总部同志,大局观最优秀。” 
  当日与郭为和杨元庆谈话,柳传志迫于特别之身份不便出场,朱立南便与他形成默契,代柳传志前往“摸底”。柳传志往往根据他“摸底”的情报制定下一步计划,决定是否与郭为或杨元庆进行正式的、不容动摇的谈话。 
  朱立南记得杨元庆曾经抱怨总部,抱怨郭为,郭为则抱怨杨元庆,抱怨自己没有获得“联想”品牌的支持。就在他们互相抱怨时,马雪征已将香港联合交易所规定调查清楚,知道一个阶段内若有业务冲突,联交所绝不同意分拆。 
  朱立南与郭为和杨元庆去打网球,他网球打得好,就变成了他们的老师。他的球技越来越差,杨元庆的网球兴趣越来越高,后来甚至搞起了“网球公关”;郭为则因其对网球毫无兴致而遭朱立南放弃。朱立南的“网球外交”效果不赖。 
  “球类公关”似乎是联想传统,人人都有“拿手活儿”:柳传志从当年的足球、乒乓球过渡至后来的高尔夫球,李勤除高尔夫球外则迷恋篮球和桌球。朱立南擅长网球,但其人生目标之一,则是在桌球上击溃李勤,因为有一次他连球都打不准,遭到了李勤奚落。 

  2000年春天,联想试行分拆,柳传志留在联想控股,他开始设想联想控股要开辟的新业务。他想到了风险投资,便教朱立南搭建一个团队试做了一年。 
  联想控股所有子公司的CEO们或许没有想到,在2000年他们的命运操控于柳传志、朱立南和马雪征之手。朱立南说,那时候他们除了考虑郭为和杨元庆的角力,亦要考虑到底如何安排陈国栋和许国兵,是将他们并入郭为或杨元庆的公司还是让他们经营独立的业务。 
  对于朱立南来说,2000年是要命的一年,柳传志要他对所有干部进行妥善安排,联想控股公司最终只留下50来人,其余人马则被调整至联想集团或“联想神州数码”。分拆之局,郭为和杨元庆是最大的“局中人”,柳传志筹划的方案对他们保密,他要将整个方案设计清晰,将所面对之风险分析清楚。他担心筹划泄露,联想人心惶惶,兼之联想集团又是上市公司,向外披露任何信息都要遵循联合交易所的游戏规则。 

  他们既不征求杨元庆的意见,亦不与郭为商讨,他们觉得无论郭为和杨元庆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他们则需要站在总部角度去思考分拆,以求保证相对的公正。具体方案实施时,郭为和杨元庆都希望得到更多利益。郭为因神州数码所得利益小尚有报怨,其未来业务方向亦是争论焦点。 
  杨元庆和郭为并未时常找朱立南谈判,倒是朱立南要不时与他们沟通。“在分拆以前我就比较注意跟他们沟通,跟元庆去吃饭,喝酒。原来企划办做得不好,他们怕,越怕对自己越不自信,越没有平等对话的基础。不能跟郭为、杨元庆平等交流,你怎么管?他们没有为分拆特别找我,但有时也会探听消息。” 
  更多时候郭为和杨元庆直接找柳传志“上访”,然而他们基于不同目的寻求不同倾诉对象,抱怨柳传志的时候他们便不会与柳传志直截了当地对话,而是辗转于朱立南。他们知道朱立南与柳传志无话不谈,所以有时希望他作为“传声筒”将他们的意见反馈于柳传志,若是柳传志追究起来,他们又可死不认账。 
  郭为和杨元庆既有分拆的需求,便竭力赞同分拆,其分歧之处无非利益分配。分拆之于联想,在跨国巨头们看来,是最坏的方案,需要大动干戈,极有可能使公司元气大伤,但柳传志要创造条件,他向来如此,所以分拆虽是创举,倒也不见得是柳传志于自己的管理有任何突破。 
  柳传志早已看到杨元庆的高歌猛进,也知道联想未来向何处去。他知道联想的代理业务成长性已大不如前,将其出售是最好选择,只是他一手创建联想,自己摸手心手背,失去哪块都觉肉痛,其情绪的复杂凌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说联想的分拆是一个创举,是因为大凡分拆都是垂直分拆,以联想分拆为例,即是将神州数码分拆为联想集团的子公司。但联想分拆最终乃是平行分拆,分拆的结局是出现两个平等公司,股票亦分拆为两部分,分别上市,各自独立。 
  高盛绞尽脑汁为联想找到平行分拆的方式,使神州数码上市顺理成章。朱立南他们因之而感觉高盛了解联想,能够提供合适方案,若是其他投行的分析员,未到联想调查便会批评联想,得出不准确结论。朱立南说:“他不花时间了解你的业务,你让他做财务顾问,他在卖股票过程当中,起不到很积极的作用。” 

完美或不完美的分拆(5) 

     难题 
  联想之分拆,柳传志提供了思路和框架,朱立南解决了人员安置,马雪征则从财务角度为联想分拆找到了突破口。她后来说他们当日面临无穷压力,面前摆满难题,其中之一便是要说服股东: 
  “投资者接受你的决策,前提必须是对他们有好处,因为人家是投资者,你做任何动作必须以股东利益为大前提。股东投钱给你做业务,首先要给他们回报。另外,你对社会应该做什么?如果你的决策不是以给股东和社会最大回报为出发点,而是为某个几个人考虑,你绝对说服不了投资者。这是第一个难题和挑战。” 
  柳传志的擘画所面临的第二桩难题,则是分拆过程中员工心态尤其管理层员工心态的变化。被分拆到神州数码的人从此不再拥有“联想”,他们到底能否接受?柳传志不能再去做他们的董事局主席,他们的感情会有如何变动?“像郭为他们为联想品牌创立做出巨大贡献,最后不许他们用‘联想’了,你说这怎么算? 
  第三桩难题是业务竞争的风险,分拆前的业务冲突尚在联想的平台上行进,分拆之后则变成明目张胆、肆无忌惮的对垒。柳传志他们不知道杨元庆和郭为到底会形成良性竞争还是两败俱伤。他倒是希望他们“解放生产力”,做出比分拆前的联想更大的两个集团来。 
  一桩桩难题纠结使马雪征颇为头痛,但她最终找到了解决的通路。她后来颇为得意地说,当最终决定了分拆模式后,他们就开始了说服和准备。“天底下的事就是这样,你要定了,什么办法都能找出来,什么也都能找到解释。” 

  马雪征梳理了线索后开始行动。她先要说服联想的财务顾问及股票承销商,使其同意分拆,否则他们写出的招股书便不会具有说服力。“到时谁还买神州呢?”她说,“我们去跟他们解释说,分拆对公司有好处。” 
  她不能说分拆是为了给各个“领军人物”提供更好的舞台,而是告诉他们:由于历史原因使得联想有两项业务,即自有品牌和代理业务,它们相互矛盾,业务上冲突。业务上既然冲突,股东利益便会受损。分销代理业务在资本市场市盈率低,至多10倍,但联想品牌电脑则能提供30倍市盈率,这样便会使很多投资者不能用独立眼光去评估两个不同业务。有人愿买分销业务的股票,有人则爱买品牌业务股票,结果两批人都无所适从。将业务分拆则可使他们有不同选择。 

  马雪征告诉他们,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日后不会有竞争,她举例说:“像香港有7/11代理店,7/11里面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橘子水,什么都卖。它的特点就是全世界有不计其数的7/11。”郭为听到这个比喻后很不高兴,他问马雪征:“我怎么是7/11呢?”他不明白,马雪征说服财务顾问和投资者时,必须有另一套说辞。 
  马雪征接下来要来考虑联想分拆的财务方式。联想素来照顾小股东利益,分拆若要继续使小股东利益得到保护,则必须有建设性的财务架构,这架构的设计又极为困难。她说小股东不希望垂直分拆,造成杨元庆在上控制郭为75%股票,那样便使杨元庆成为郭为的老板。联想分拆当日,无论郭为抑或杨元庆都希望获得柳传志之领导,若是垂直分拆,则变成马雪征所担心的危机四伏、矛盾重重。 

  有人曾问马雪征:“要是垂直分拆,杨元庆会不会把郭为那块业务卖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