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镜子中的陌生人 >

第30章

镜子中的陌生人-第30章

小说: 镜子中的陌生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和环境,但是只要有分诚心与孝心,就能和谐地与家人相处,彼此互相照顾、患难与共,真心珍惜这样难得的亲子血缘。我们应该感谢父母。    
    


第四部分为人父母

    我曾读到这样一封痛苦的来信:    
    有些话在我心底深藏了6年,连我自己都麻木了,而痛苦已形成了模式,我如一具活着的尸体,毫无意义地生存着。我1987年从重点中学考入中专,生活对我宠幸。我暗暗下了决心,不管有多少困难,我一定要出人头地。就这样,我满怀希望走进了学校。可是,由于在集体宿舍里经常失眠,精神常处于一种焦躁、忧虑、紧张的状态。渐渐地,我由怕失眠而影响功课,发展到因怕失眠而失眠。我一想,这可能和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记得儿时我与妈妈同床,她有神经衰弱症,因此,只要一躺到床上,她便不许我翻身,而且还规定了我几点钟必须睡着。在我的记忆里,黑夜是最难挨的。有时,我没按妈妈的要求去做,她就大发脾气。记得有一次,她把我从床上拖下来,说要送我去公安局。8岁的我又委屈又不敢说,哥哥在一旁笑嘻嘻地看热闹。因此,我从小就对睡觉有一种恐惧感,睡在家里尚可,若是去住校则很难适应。在我的心中,学习比生命还重要。我从小很诚实,学习也好,老师都很喜欢我。可是,妈妈仍旧横挑鼻子竖挑眼,我的自信被她一点点磨光了。    
    正是由于儿童时代生活环境不太好,所以,上了中专以后,连续的失眠让我精疲力竭,再以后就陷入了一种更坏的状态中去,我由怕睡觉到怕上课,由怕上课到怕见学校。我一见到同学、老师,就觉得有一种力量在压着我,使我喘不过气来,于是,我常常央求妈妈不要让我住校。其实,我的心里也很矛盾,好不容易考上了中专,爸爸又在国外,家里就妈妈一个人,也挺不容易的,我应该争气才对。我发现自己彻底变了,再也不是初中时代的那个小女孩了。    
    我怀疑自己有病,因为从很多小事中都能看出来:例如,关水龙头要关七八次,关天然气阀门也要回头看几次,关关门也要关好几遍,内心才稳妥。这种时时、处处都谨慎无比的做法使我觉得好累。我想改掉,却不知怎样才能改掉。好不容易憋足了勇气向父母诉说,谁知全家异口同声地把我训斥了一通,说我“没事找事,狗屁不通”。他们的责骂、同学的嘲笑,把我彻底击垮了。我不明白这世界怎么忽然全变了。多少次在街头徘徊,真希望哪个司机走了神,把我撞死算了。可是没有一个人,甚至连一个送我去死的人也没有。我想哭,却早已把泪哭干了。     
    在一个小诊所里,一个老大夫是某医院神经科的退休职工,他告诉我,说我患的是强迫症。那时,我只有15岁,便将从生活费中挤出来的5元钱给了他,他给我开了10粒药,骗我说最多半年就好了。于是,我忍着痛苦去等待,将近一年,病情越来越严重了。后来,爸爸又领我到医学院开设的心理障碍、神经官能症专科去看,诊断仍是强迫症。冥冥之中,我看到了希望。     
    如今,4年的中专生活已经结束了,我吃了许多苦,但我挺住了。真正让我不能忍受的是父母的冷淡。我觉得,一个人再不幸,有了亲人就有一切,可现在我什么也没有,父母对我的病半信半疑,更不要说配合医生了。大夫给他们开了“请家长到诊所”的条子,妈妈一路上绷着脸,到了医院门口,还是借别的小事将我训斥了一通,那种感觉让我觉得自己活得好可怜,每天都要乞求别人救自己。    
    苦受多了,心也就冷了,我的内心早已和母亲诀别了。说实话,我真恨她,若不是她不给我自由生活的空间,若不是她的苛刻,我也不会变成今天这人非人、鬼非鬼的样子。其实,小学时我也得过强迫症,就是凡是见到厕所我都要去,惟恐上课时去厕所。尽管我的功课名列前茅,但我的生活太累了。     
    我写这封信并不敢期望得到任何帮助,只是想找个人诉说。我知道在远方有一个了解我、听我诉说心中烦恼的人就行了。不然,我会闷死的。    
    如果这个少女也能有机会做这个游戏,她会如何重选父母呢?我想,她会希望自己的父母是个能和她像朋友一样谈心的父母,能在家庭里平等相处的父母,是性格温和的父母,是能够关心到她内心世界里的父母……    
    举上面这个例子,只为说明家庭会伤人,父母的所作所为,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太大了。    
    事实上,大多数的父母都是渴望给孩子一个最温馨的成长环境,也都想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变化的内心的世界。当婴孩呱呱坠地时,几乎每一对父母都企盼着孩子快快长大。然而,当孩子真的或高高大大、或亭亭玉立地站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却惊愕了,一种不了解子女的恐惧感包围着他们。他们的心里像猫抓了一样着急。面对子女,家长们多么想像孙悟空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一样钻到孩子的心里去啊!在这种心态的支使下,家长们用尽了方法,挖空心思地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于是,有的家长就把扣压孩子信件、翻看孩子日记、搜查    
    孩子书包当作了解孩子的一个重要途径。殊不知这种鲁莽的做法却深深伤害了孩子们的心。    
    我做了一个统计,想看看孩子们最反感父母的哪些做法,结果如下:    
    讨厌父母亲拿自己与别人家的小孩比较    
    讨厌父母的专制    
    讨厌父母的唠叨    
    讨厌父母过多地干涉自己的“隐私权”    
    讨厌父母管束得太紧    
    讨厌父母过多地干涉    
    讨厌父母每天吵个不停    
    ……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是否可以对照检查一下,自己身上有没有这些让孩子不能接受的行为呢?    
    当问到孩子们“什么样的家长是受子女爱戴的好家长,你喜欢什么样的父母”这样一个问题时,得到如下答案。受子女爱戴的喜欢的父母类型归纳如下:理解尊重子女、不摆家长架子、家庭和睦、赏识子女、真正关心子女、对子女的期望值要合乎实际。“受子女爱戴的好家长原因”基本上是等同于上述几种类型的父母。    
    还向孩子们调查了一问题是:“父母对你最常说的一句话”。同学们回答频率最高的是“好好学习”,其次是“别看电视了,赶紧写作业去”,“上课要注意听讲”,“你就是不刻苦,老惦记着玩”,“这回考了多少分”,“现在是竞争的社会,没学历行吗”,“我们辛辛苦苦,还不都是为了你”,“听老师的话”,“这么好的条件,你还不好好念,我们那时候……”    
    如果你的孩子在做这个游戏时,将你排除在他的父母人选之外,定会让你为此哀伤不已。但你是否想过从自身的方面检讨一下呢?看看自己在子女交流过程中是否存在着误区。    
    态度误区。大多数家长认为自己是过来人,见多识广,经常摆出一副家长“尊严”的架子,凡是自己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子女绝对服从,以此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一旦孩子犯了错误,容不得孩子的半点解释。    
    情感误区。在教育子女时,应注意避免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不能讽刺揭短,对自己子女犯错误后不能冷嘲热讽,使孩子丧失改正错误的勇气,有些家长动不动就拿以前的旧账翻出来,使孩子的自尊心一次一次受伤害,这样子女就会对家长产生反感,导致“破罐子破摔”,从而使交流失去教育目的。第二不能姑息护短,家长关心子女是理所当然的,在关心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应当培养子女独立的人格,不能当他(她)永远是孩子,对孩子犯错误后要帮助他(她)分析原因,特别是一些成绩优秀子女的家长在子女犯了错误时往往会轻信诺言,千方百计为子女护短开脱,这都不是明智之举。     
    方法误区。谈话方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谈话的效果,每个家长倘若都从尊重孩子的原则出发,采取正确的方法,无疑会使谈话令人满意,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形。第一重复啰嗦。第二是不善于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帮助孩子树立希望。第三是在爱与奖励方面缺乏原则,成了溺爱。    
    一位高中生总结了妈妈在自己上学后说了10年的10句话:①作业做完了吗?②别看电视了,赶紧写作业去!③上课要注意听讲。④听老师的话!⑤你就是不刻苦,老惦记着玩!⑥这回考了多少分?⑦现在是竞争的社会,没学历行吗?⑧早晚你得去扫大街!⑨我们辛辛苦苦,还不都是为了你!⑩这么好的条件,你还不好好念,我们那时候……。相信如今的大人和同学们听了这10句话都不生。可以说,孩子的一系列烦恼都是由学习压力(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父母)引发、派生出来的。    
    每个同学都向往快乐,需要诉说自己的心声。所以,作为家长要善于倾听,要知道孩子的心声并掌握他们的烦恼。一名同学讲述了她与家长之间的烦恼故事。    
    “大年初一,我要和同学们一起聚会。自己打扮好后正在得意,却被妈妈‘教导’了一番,最后和妈妈吵了一架。我简直烦透了,因为我从来都没有自由,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都由妈妈支配,而我只是一个服从者,我无法去干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我们认为家长要保持平和心态,别老想着要把孩子塑造成什么。只要把孩子培养成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人,家长的责任就尽到了,家庭教育的任务就完成了。如果要管孩子,就管住两条:不伤害社会、不伤害自己。让孩子每天高高兴兴,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都能与人和谐相处,我们的教育就算成功了。    
    一般来讲,中学生都喜欢关心体贴、和蔼可亲、爱护子女、理解子女的家长,最反感的是严厉粗暴、修养差、不通情达理的家长,而且绝大多数中学生特别厌倦母亲(或父亲)的唠叨。    
    在这个社会上,惟一没有人监督、考核的就是父母,生了孩子就是爸爸、妈妈,至于够不够格,没人去管。如果允许孩子选择父母的话,想想,你会不会下岗呢?    
    


第四部分做男人与做女人

    接下来,请选择你的性别。来生愿意做男人还是做女人的问题,好像被问得最多,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我们先挑几个来看看别人都是怎么想的。    
    1994年,《大众电影》专门为刘晓庆开辟了一个专栏《刘晓庆信箱》,由刘晓庆回答观众、    
    读者和影迷们提出的诸多问题。其中有一个关于做男人还是做女人的问题,摘录如下:    
    “无数次有朋友问我:‘如果有下辈子,你愿意做男人还是做女人?’我说:‘做女人。’现在如果有人再来问我下辈子愿意做男人还是做女人,我想我还是愿意做女人。为什么?原因有多种。首先,我已做了三十几年的女人,对女人的生活及一切均已熟悉,重新做男人还得再奋斗再熟悉一次,太累。再者,在现代社会做男人太辛苦,做女人比较轻松,女人可奋斗可不奋斗,男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