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5-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熙帝做了六十一年皇帝,老死了。他的第四个儿子胤禛(音yì n z
hē)即位,这就是清世宗,又叫雍正帝。雍正帝是一个残暴成性、猜忌心
又很重的人。在他的统治下,文字狱也更多更严重。最出名的是吕留良事件。
吕留良也是一个著名学者。明朝灭亡以后,他参加反清斗争没有成功,
就在家里收学生教书。有人推荐他博学鸿词,他坚决拒绝了。官员劝他不听,
威胁他也没用,后来他索性跑到寺院里,剃光了头当和尚。官员们也拿他没
办法。
吕留良当了和尚之后,躲在寺院里著书立说。书里面有反对清朝统治
的内容。幸好书写成了,没有流传开去,吕留良死了,更没被人注意。
有个湖南人曾静,偶然见到吕留良的文章,对吕留良的学问十分敬佩,
就派了个学生张熙,从湖南跑到吕留良的老家浙江去打听他遗留下来的文
稿。
张熙一到浙江,不但打听到文稿的下落,还找到吕留良的两个学生。
张熙跟他们一谈,很合得来。他向曾静汇报后,曾静也约两人见了面,四个
人议论起清朝统治,都十分愤慨。
大家就秘密商量,怎么想办法推翻清王朝。
他们懂得,光靠几个读书人办不了大事。后来,曾静打听到担任陕甘
总督的汉族大臣岳钟琪,掌握很大兵权,因为讨伐边境叛乱的时候立了战功,
受到雍正帝重用。他想,要是能劝说岳钟琪反清,成功就大有希望。
曾静写了一封信,派张熙去找岳钟琪。岳钟琪接见张熙,拆看来信,
见是劝说他反清的,大吃一惊,问张熙说:“你是哪里来的,胆敢送这样大
逆不道的信。”张熙面不改色说:“将军跟清人是世仇,您难道不想报仇?”
岳钟琪识:“这话从哪儿说起?”张熙说:“将军姓岳,是南宋岳忠武王(就
是岳飞)的后代,现在的清朝皇帝的祖先是金人。岳王当年被金人勾结秦桧
害死,千古称冤。现在将军手里有的是人马,正是替岳王报仇的好机会呢。”
岳钟琪听了,马上翻了脸,吆喝一声,把张熙打进牢监,并且要当地官吏审
问张熙,追查他是什么人指使的。
张熙受尽种种酷刑,就是不招,说:“你们要杀要剐都可以,要问指使
人,没有!”岳钟琪心想,这个张熙是个硬汉,光使硬的治不了他,就另想
一个软的办法。第二天,他把张熙从牢里放出来,秘密接见了他。岳钟琪假
惺惺说:昨天的审问,不过是试探,他听了张熙的话,十分感动,决心起兵
反清,希望张熙帮他出主意。
张熙开始不相信,禁不住岳钟琪装得郑重其事,还真的赌神罚咒,才
相信了他。两人商谈了几天,渐渐热络起来。张熙无话不谈,把他老师曾静
怎样交代的话都抖了出来。
岳钟琪哄得了张熙提供的情况,一面派人到湖南捉拿曾静,一面立刻
写了一份奏章,把曾静、张熙怎样图谋造反的情节,一五一十报告了雍正帝。
雍正帝接到报告,又气又急,立刻下命令把曾静、张熙解送到北京,
严刑审问。这时候,张熙才知道上了岳钟琪的大当,要不招也不中用了。雍
正帝再一查,知道曾静还跟吕留良的两个学生有来往。
这样,案子就牵连到吕留良家。吕留良已经死了,雍正把吕留良的坟
刨了,棺材劈了,还不解恨,又把吕留良的后代和他的两个学生满门抄斩。
还有不少相信吕留良的读书人也受到株连,被罚到边远地区充军。
像这样的案子还是真有反对朝廷的活动引起的。另外有不少文字狱,
完全是牵强附会,挑剔文字过错,甚至为了一句诗、一个字也惹出大祸。有
一次,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音bì
)
字,雍正帝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
了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挑剔说这“清风”就是指清朝,
这一来,徐骏犯了诽谤朝廷的罪,把性命也送掉了。
259 乾隆帝禁书修书
清王朝统一中国后,经过康熙、雍正两朝的经营,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到雍正帝儿子清高宗弘历(也叫乾隆帝)在位的时候,国力强盛,财政富裕。
清朝初期的文治武功(也就是文化和武力的统治),在这个时期都达到鼎盛
的程度。公元1757年,原来已归服清朝廷的准噶尔贵族阿睦尔撒纳发动
叛乱。乾隆帝派兵两路,进攻伊犁,平定了叛乱。准噶尔平定以后,原来被
准噶尔俘虏的维吾尔族首领大和卓木(又名布那敦)、小和卓木(又名霍集
占)兄弟逃回新疆天山南路,起兵反清。乾隆帝又派兵征讨。大小和卓木在
当地残酷压迫人民,遭到维吾尔族人民的痛恨,纷纷起来支持清军。清军顺
利地平定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乱。
公元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天山南北的管理。
乾隆帝跟他祖父、父亲一样,除了武功之外,还十分重视文治。他一
面继续开博学鸿词科,招收文人学者,编写各种书籍;一面又大兴文字狱,
镇压有反清嫌疑的文人,乾隆时期文字狱之多,大大超过了康熙、雍正两朝。
但是,乾隆帝懂得,光靠文字狱来实行文化统治是不彻底的。还有成
千上万的书籍,贮藏在民间。如果里面有不利他们统治的内容,该用什么办
法来解决呢。
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就是集中全国的藏书,来编辑一部规模空前巨
大的丛书。这样做一来可以进一步笼络大批知识分子,显示皇帝重视文化;
二来借这个机会把民间藏书统统审查一下。可说是一举两得。
公元1773年,乾隆帝正式下令开设四库全书馆。派了一些皇室亲
王和大学士担任总裁,那些皇亲国戚大多是挂个名、起监督作用的。真正担
任编纂官的都是当时一些有名的学者,像戴震、姚鼐、纪昀(音yún)等
人。那套丛书名称就叫做《四库全书》。
我国古代常把图书分成经、史、子、集四个大类:经部,包括历来儒
家的经典著作(像《诗经》、《论语》、《孟子》等)和研究文字音韵的书;史
部,包括各种历史、地理、传记等书;子部,包括古代诸子百家学说和科技
著作,像农学、医学、天文、历法、算法、艺术等;集部,包括文学的总集
和专集等。
按照四大类集中贮藏起来就叫做“四库”。
要编一套规模巨大的丛书,先得把书籍收集起来。乾隆帝下了命令,
叫各省官员搜集、收购各种图书上缴,并且定出了奖励办法,要私人进献图
书,进献越多,奖励越大。这道命令一下,各地图书果然源源不绝送到北京,
只隔二年,就有二万多种,再加上宫廷内部原来的大量图书,数量就很可观
了。
书收集起来了。乾隆帝就下令四库全书馆的编纂官员对图书认真检查。
凡是有“违碍”(对清统治者不利)字句的,一概销毁。一查下来,发现在
明朝后期的大臣奏章里,提到清皇族的上代,不那么尊重,譬如他们的上代
就接受过明朝的官职和封号,这在乾隆帝看来是很不体面的;于是就下令把
这类图书一概烧毁。至于像吕留良、黄道周等抗清文人的著作,那就更不用
说了。后来再一查,在宋朝人的著作中,也有许多反对辽、金、元朝的内容,
这种内容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反对清王朝,也该销毁,或者销毁一部分。还有
一个办法,就是发现这类字句,就随时删改涂抹,这样,书虽然被保存下来,
但是已经弄得面目全非。为了这件事,乾隆帝可说是绞尽脑汁。据不完全统
计,在编《四库全书》的同时,被查禁烧毁的图书也有三千种之多。
但是不管乾隆帝的动机怎样,这部规模巨大的《四库全书》到底编出
来了,而且保存下来了。编纂《四库全书》的学者们对大批图书进行编辑、
校勘、抄写,足足花了十年工夫,到公元1782年正式完成,共收图书三
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当时把全书抄了七部,分别贮藏在
皇宫、圆明园、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奉天、(今沈阳)杭州、镇江、扬
州(其中三部后来在战争中被烧毁了)。这对后代人研究我国古代的丰富的
文化遗产,毕竟是一项重大的珍贵的贡献。至于查禁销毁一批书,当然对我
国文化造成了损失,但是这种有禁也不可能彻底。当时就有不少爱护文物的
人,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把许多有价值的书藏了起来。到了清朝末年,就
有不少被禁的书陆续出现了。
260 曹雪芹写《红楼梦》
乾隆帝连年用兵,军费花费很大;他又六次巡游江南,搞得十分铺张
浪费。加上下面的官吏贪污浪费成风,弄得国家渐渐地衰弱下来。
就在这个时期,在京城流传着一本小说,叫《红楼梦》。开始,人们还
弄不清作者是谁,后来经过研究,才知道写书的作者叫曹雪芹。
曹雪芹原来是一个贵族家庭的子弟。他的曾祖曹玺(音xǐ)曾经得到
康熙帝的宠信,被派到南方当江宁织造。江宁是南方富裕的地方,织造是专
替皇族办服装的,是个攒钱的差使。曹玺死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父亲曹
(音 fǔ)接替了这个差使,一家三代前后做了六七十年织造官,不用说
家产越来越富,成了一个豪门。
雍正帝即位后,因为皇室内部的纠纷,牵连到曹家,雍正帝认为曹家
反对过他,不但革了曹 的职,还下令查抄了他们的家。那时候,曹雪芹是
个十岁的孩子,已经懂事,看到家庭遭到这样大的灾难,幼小的心灵受到很
大打击。
父亲丢了官,在江宁呆不下去,只好回到北京老家,生活越来越穷,
家庭的灾难又接二连三发生。到后来,父亲曹 也死了。曹雪芹的生活更加
困难,他只好搬到北京西郊,在几间简陋的屋子里读书。有时候,连粮食也
不够吃,只好喝点薄粥充饥。
曹雪芹住在郊外,环境变了,接触了一些穷苦百姓,再想起小时候家
里的豪华生活,免不了产生许多感触。后来,他决心根据他的亲身体验写出
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小说,这就是《红楼梦》。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了一个贵族大家庭贾家从兴盛到衰落的故
事。在那个贵族家庭里,大多是一些挥霍享受,专讲吃喝玩乐、放债收租的
寄生虫。有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内心肮脏刻薄。小说的主人公,贾家的公
子贾宝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是一对嫌恶贵族习气、反对封建礼教的青年。在
那个环境里,他们想摆脱旧礼教的束缚,也没有出路。结果林黛玉受尽歧视,
害病死去;贾宝玉离家出走;而那个贵族大家庭,在享尽荣华富贵之后,也
像腐朽的大厦一样,忽喇喇地倒坍了。
曹雪芹用十分深切同情的笔调写了这一对青年男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