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云路: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怕失败?
是虚荣心,和大学生的对立情绪。没有这些怕什么?
如果这些人是你的朋友,他们欢迎你或不欢迎你,对你满意或不满意,本来是自然的事情。你的话讲完了,他们理解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你不是说过,要把帮助别人和求别人帮助当做快乐吗?今天我来这里,既是帮助同学们,也让同学们帮助我。我把自己体验到的东西告诉同学们,我在帮助同学们;同学们理解我,欣赏我了,这是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这个世界就这样快乐,我们为什么不快乐呢?
(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为了大家记得比较清楚,我把刚才十条作业的标题重复一遍。
一,深入体验自己设计好的角色。
二,熟背原则体系。每天早晨想一下,每个活动之前想一下。
三,把有关自己最重要的某一条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或写在笔记本的首页。
四,重新确立自己的三句常用口头语:宽慰、勉励别人的;宽慰、勉励自己的和一句解嘲的话。
五,重新审视、设计自己的走相。用新的走相每日走一段路。
六,重新审视、设计自己的发型、服饰。
七,改变自己的社会行为方式,把帮助他人和求他人帮助当做快乐的事情。
八,排除文化亢卑意识的压迫。
九,写三个月日记。每天两句话,第一句,自己暴露出什么不好的心理素质,否定它;第二句,有什么进步,肯定它。
十,写一封信,说明自己的姓名、年龄,简单情况;倾诉、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重新设计自己,写成一个对一切场合都适用的自我推荐书。
最后,请朋友们跟我一起再重复八句话,希望大家用一种真正觉得自己能够做到的感觉来重复它,而不是敷衍自己。自己对自己宣誓,要做到这样,就有可能做到这样。
我要做这样的人:
自信积极;
微笑乐观;
满不在乎;
轻松自在;
不亢不卑;
宽仁博爱;
敢说敢做;
拿得起放得下;
我一定可以成功;
我的人生一定会成功、健康、自在。
好,谢谢大家。
(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 第三部分 罗森塔尔效应与自信心体系的建设(1)
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同学们交谈,真正信赖,互相帮助。如果同学们未来能够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我将是非常高兴的。
我曾经讲到,幸福完整的人生用比较简练的话讲,应该是六个字:成功、健康、自在。我们也讲了,对待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基本信念,就是每个人都可以重新塑造自己。
我们也讲了如何放下自己的心理障碍,重新塑造完整、健康的人格,讲了这些理论基础和实施的方式。
有的同学来信,他们已经开始按照上次的作业进行实践,结果发现很有收效。
这些信写得非常诚恳,非常积极,我看了很受启发,也很高兴。
还有的同学来信讲到自己具体的心理障碍、弱点或者缺陷,每个人都提出比较具体的问题。有的同学讲,老师讲得很好,但是我还有特别具体的人生问题,比如说自己面临毕业以后干什么的问题;有的进修的自费生也面临毕业以后怎么抉择的问题;有的人同时在做两种人生抉择,两种努力,不知道该偏重哪个方面;还有的人遇到了感情上的折磨,存在一个如何排除干扰的问题。
当我们经过两次交流和参与,现在更加深入地解决自己的人生问题时,可以谈得更具体、更真切一些。
罗森塔尔效应
我能告诉大家的第一句话是,希望朋友们一定要重视自信心这个体系的建设,这是最最重要的人生自我建设,是人生的根本问题。
大家不知道听说过没有,心理学有一个术语叫“罗森塔尔效应”。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一群小老鼠一分为二,把其中的一小群──A群交给一个实验员,说这群老鼠属于特别聪明的一类,让你来训练;他把另一群老鼠──B群交给另一名实验员,告诉他这是智力普通的一群了。
两个实验员分别对这两群老鼠进行训练。
一段时间以后,对这两群老鼠进行测试。测试的方法就是让老鼠穿越迷宫。大家都知道迷宫吧?走到这个地方是死胡同,退出来,走到那个地方是死胡同,退出来,最后反正总能走出去。很多公园里都有迷宫游戏,人可以在迷宫中训练自己的反应。老鼠也可以用迷宫进行训练,因为对于老鼠来说,走出去就有食物,就有自由的空间。但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它必须经常碰壁,它要有一定的记忆,一定的智力,通过一定阶段的训练,聪明的老鼠可能先走出去。
实验的结果发现:A群老鼠比B群聪明得多,都先走出去了。
针对这个结果,罗森塔尔教授指出,他对两群老鼠最初的分组是随机的。他根本不知道哪个老鼠更聪明,只是把老鼠任意分成两群。把其中一群说成是聪明的,给了第一个实验员。把另一群说成是普通的,给了另一个实验员。
当实验员认为这群老鼠特别聪明时,他就用对待聪明老鼠的方法进行训练。结果,这些老鼠真成了聪明的老鼠,反之,那些被认为不聪明的老鼠,用对待不聪明老鼠的训练方法,也就真成了不聪明的老鼠了。
这个实验的结果非常深刻。
罗森塔尔教授又把这个实验扩展到人。他将花名册上的学生挑出一些,然后告诉老师这几个学生是特别聪明的,老师就对这几名学生有了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确实比其他学生更优异,表现更聪明。
面对这个结果,罗森塔尔教授却说,他是在花名册上随意勾画的,他对学生的情况一无所知,这组学生的挑选是随机的。
现代教育学界、心理学界对这个现象有一个简单的总结,即当你把培养的对象当作聪明的老鼠或者聪明的学生来对待时,你就可能用训练聪明老鼠和聪明学生的方法,设计一套学习、教育、训练的方针,于是,你的训练对象确实会变得比较聪明。
我认为还可以更系统地说明原因。
大家一定会注意到,当有人说这个人特别聪明时,你就会特别留意他有没有聪明的表现,是这样吧?就好像说那个人是小偷,你一定会注意他有没有偷东西的表现一样。这叫“有心”。当我们把这一群老鼠或这一组学生说成是聪明的,并且把它们作为聪明者来对待时,首先就特别善于发现这些老鼠和这些人的聪明之处,这是第一。
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 第三部分 罗森塔尔效应与自信心体系的建设(2)
第二,因为认为这些同学聪明,就不仅能够发现这些人的聪明之处,还特别注意欣赏他们的聪明之处。哟,他真聪明,人们经常这样欣赏。因为知道他们聪明,相信他们聪明,人们不仅欣赏,肯定会经常注意去夸奖他们的聪明。
第三,不仅夸奖他们的聪明,而且当这些被认为聪明的学生有时表现得不太聪明时,人们会原谅他,认为是偶有失误。他本质上是聪明的,只是这次表现得不太聪明。所以人们能够原谅他的不聪明,并为了不由于失误造成沮丧而给予精神上的鼓励。
第四,人们不仅能够鼓励他们的聪明,而且充分运用他们的聪明,常常会给他们一些较难的、要表现聪明的课题来做。
第五,人们不仅能够使用他们的聪明,而且还要对这个聪明的结构加以调动、开发和培养。人们就会设计一整套对待聪明学生的课程、教育、方针、计划。这一整套对待聪明学生的态度,结果就会造成这些学生的智力有比较快的发展。
第六,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效应。一个老师认定你聪明,对你每一个聪明的地方都发现,都欣赏,都夸奖,都鼓励,都利用,都调动,都开发,于是,这个学生也就意识到自己聪明了。老师的一整套态度又使得孩子建立了聪明的自信心。
外因和内因结合了,这个学生就变得确实聪明起来。
罗森塔尔效应与马太效应
按照我的研究,罗森塔尔效应还可以和“马太效应”相联系。所谓马太效应,是借用《圣经》中的一句话:富有的还要给予;没有的还要剥夺。
现代经济、政治生活经常把这句话概括为“马太效应”,越有的就越有,越没有的就越没有。要不就是良性循环,要不就是恶性循环。
举个例子,就经济发展而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有有利条件,于是,就可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那个地方;越投入就越具备经济发展的优势;所以沿海地区就越来越发展。而非沿海地区相对会越来越落后。
经济的集约化发展本身是一种马太效应。
除非国家经济干预、计划调整,否则肯定是这样一个规律。
又比如做生意,你的生意做成了,就有比较广泛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机会,你今后有可能更成功。你更大的成功,就意味着更多的机会。这又是个马太效应。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中国文学刊物的发展是个典型的马太效应。
因为《收获》、《当代》、《十月》是名牌刊物,发行量大,所以,名家都愿意给他们写稿,我也一样,这是一个作家很自然的取向。因为给这些刊物写稿,作品的社会影响大。而名家都给它们写稿,刊物就会发行得更好,更成为名牌刊物;而越成为名牌刊物,名家就越给它写稿,优秀的稿件就越集中向它。这也是个马太效应。如果刊物办得不好,都不愿意给它们写稿;好的稿子少了,就不容易办好;越办不好,就越不容易约到好的稿子。
那么,马太效应在人的成长上也是一样存在的。
老师认定这个学生聪明,用聪明的方法来培养他,他越聪明;他越聪明,老师就越会下功夫培养他,尤其用更聪明的方法来对待他,他就越聪明;而且他自己也会感觉越来越聪明。老师认为你不聪明,用不聪明的方法对待你;你呢,也就觉得自己不聪明,于是乎就越来越不聪明;你越不聪明,老师就越会认为你不聪明。
大家记住,在人生的问题上如何开始非常重要。
这是马太效应——越有越有;越没有越没有。
对自己实施罗森塔尔效应
那么,罗森塔尔效应如何应用在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上?
因为我确信自己是聪明的,我有这个自信,于是,我就能够代替老师发现自己的聪明之处,欣赏自己的聪明之处,夸奖自己的聪明之处。当我偶有失误,做得不够聪明的时候,原谅自己的过失,鼓励自己的聪明之处。力求在行为中、生活中运用自己的聪明,调动自己的聪明,并且为自己的聪明设计一整套开发、培养的计划。要用这种深刻的信念,坚定的信念,使得周围人也受到感染,都觉得我聪明。
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 第三部分 罗森塔尔效应与自信心体系的建设(3)
比如我和你们交流,我肯定能够把这个心理学问题讲得非常清楚。当我这种自信的态度一出来时,大家就会受到我自信心的影响,肯定是这样的。
任何一个范围的组织者,哪怕是一个学生会、一份期刊,任何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当他表明自己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