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普京-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章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第4节 90年代以来的两次车臣战争(4)
第二次车臣战争
第二次车臣战争的战事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99年9月30日至10月15日——对车臣进行封锁。
9月30日,俄军从三个方向向车臣开进。第二次车臣战争正式开始。
10月2日,几千名俄罗斯军人和一千多辆装甲车大举进入车臣。
10月4日,俄军已攻入车臣10公里,并设立了“安全区”。
10月5日,车臣“总统”马斯哈多夫签署了关于在车臣实行战时状态的命令。
10月6日,俄罗斯内务部和国防部的机动部队彻底完成了在车臣边界建立安全区的任务。包括空降兵、特警部队和山地部队在内的10万联邦大军在车臣周围建立了隔离带。俄动用苏—24战斗机,米—24武装直升飞机和激光制导炸弹等先进武器,向车臣非法武装占据的主要战略目标发起猛攻,最大限度地消灭了非法武装的有生力量。
10月15日,俄军已占领车臣三分之一地区。为防止非法武装分子逃往车臣境外,还建立了若干处长约450公里,宽5—10公里的安全区,共设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内务部内卫部队和警察守卫,第二和第三道防线由俄罗斯武装部队守卫。
第二阶段从1999年10月16日至12月3日——巩固安全区,并朝着车臣首都格罗兹尼挺进。
10月16日,俄军先头部队已进军到距格罗兹尼市只有20公里的地方。随着俄联邦军队的推进,战争的迹象在格罗兹尼已随处可见。
10月26日,10万俄联邦军队从西、北、东三个方向向格罗兹尼合拢,将该市团团围住。
10月27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被武装分子占据的车臣地区已被分割成了三个部分。
11月12日,俄军占领了古杰尔梅斯。
11月20日,车臣阿奇霍伊——马尔坦区的居民向联邦部队交出自己的武器和弹药。该区政府和长老表示,居民还愿意加入格罗兹尼前任市长甘塔米罗夫领导的民兵部队,同车臣匪徒作战。
11月21日,俄军进一步加强了钳形攻势,进逼格罗兹尼。
11月23日,针对车臣官员放话:车臣领导阶层准备与俄当局进行“建设性对话”。普京宣布:在俄军击溃车臣叛乱分子之前,莫斯科当局不可能与车臣进行任何协商。俄军继续轰炸车臣的主要军事设施,歼灭车臣非法武装,俄军采取步步为营战略,每占领一地就建立一处安全区。
12月初,俄军完成了对格罗兹尼的包围,控制了车臣三分之二地区。
第三阶段从1999年12月4日至2000年2月6日——包围和攻打格罗兹尼。
12月4日,北高加索军队联合集群司令卡赞采夫上将宣布:“截止今日,联邦军队已完全实现对格罗兹尼的包围。解放格罗兹尼只是时间问题。”
12月6日,俄罗斯空军战机再一次飞临车臣首府格罗兹尼,这一次投下的不是炸弹而是传单——“最后通碟”。
12月7日,普京再次宣布,除非车臣交出曾率众侵犯俄罗斯的好战领袖,否则俄罗斯不打算与车臣人寻求政治解决之道。
12月8日,在车臣7个地区的119个居民点中,俄联邦军队已从车臣非法武装手中解放了98个居民点。
12月13日,俄罗斯军队已经攻占了格罗兹尼市西北郊区,正在设法突破车臣防线,并向中心逼近。
12月14日,俄特种部队在格罗兹尼市内开始了活动。
12月19日,俄罗斯部队占据了格罗兹尼的民用机场。
12月25日夜,俄军总攻格罗兹尼,特种快速反应支队、特警和内务部部队在格罗兹尼前任市长、甘塔米洛夫领导的1500名车臣民兵的配合下从东、东北、西北三个方向攻入格罗兹尼。由于车臣民兵熟悉地形,他们总是最先发现非法武装藏匿地点,及时报告攻城指挥部,由俄空军出动武装直升飞机进行打击。
以2000年2月6日攻占格罗兹尼为标志,俄联邦军队利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军事手段完成了对车臣全境的大规模军事进攻,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把残余车臣非法武装赶入南部山区。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截止2000年6月15日,俄军和内务部队亡2091人,伤3962人。以相当于第一次车臣战争1/3的代价,就取得了全面战争的胜利。俄军学习了美军在海湾战争、利索沃战争作战的经验,大量投入高科技、高精度的武器,在大量杀伤非法武装兵员之后,才投入步兵作战,有效地减少了人员伤亡。
北高加索的崇山峻岭蕴育了身材高大、性格剽悍的车臣人,寒冷广袤的俄罗斯大地培养了充满了尚武精神的俄罗斯人,车臣问题使这两个性格刚烈的民族“狭路相逢”,谁都不服软,谁都想占上风。(据说在俄罗斯小孩子们玩的打仗游戏中,敌对双方都常常是俄罗斯和车臣。)
第一次车臣战争,车臣人占了上风,叶利钦不得不与车臣和谈,但俄罗斯人心里不是滋味,第二次车臣战争,凭着普京的果敢坚定以及先进武器和强大火力的运用,俄罗斯人终于占了上风。
第二次车臣战争对普京来说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政治考验,而这次战争的胜利也给普京带来了极大的政治资本。
第四章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第5节 90年代以来的两次车臣战争(5)
第二次车臣战争的经验
总结第二次车臣战争的经验有这么几点可供借鉴:
第一点:俄罗斯政府的政治决策比较到位。
首先,俄政府将这次车臣战争定性为打击恐怖主义分子,铲除恐怖主义分子赖以生存的基地。俄政府在政治上成功地把握住三个界限,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一是把车臣非法武装与车臣民族独立运动区分开;二是把恐怖分子与车臣民众区分开;三是将伊斯兰极端原教旨主义与正常的伊斯兰宗教信仰区分开,从而明确地展示了俄政府打击车臣非法武装的正义性。俄政府高举“反恐怖”的大旗,对内获得了民众的坚决支持,对外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同情和支持。这些都成为普京车臣行动的政治基础。
其次,普京十分果断地宣布1996年俄政府与车臣当局签订的和平协议是错误的,郑重宣布决不与非法武装分子谈判,明确昭示车臣马斯哈多夫政权是非法政权。与此同时,俄政府恢复了被车臣当局解散的原车臣国民议会的权力和地位。这就大大加重了打击车臣非法武装的决心和意志,也显示出普京“主权问题不容谈判”的信念。
第二点:军事决策比较成功。
首先,俄军准备充分。1996年俄军撤出车臣以后,就没有间断针对车臣非法武装的各项军事作战的准备。
其次,俄军作战目的明确,主要是打击极端宗教势力、极端民族分裂势力和恐怖分子,维护国家统一。
第三,俄军制定了正确而完整的军事行动方案,实施了有效的军事作战计划。
第四,实施统一指挥,各军兵种协调作战。
第五,充分发挥了俄军的高科技优势,实施精确打击。
第六,实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这次车臣战争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避免大规模军人伤亡和平民伤亡,以最小的兵力损失,换取最大的军事胜利;二是力图实施封闭作战形式,集中力量歼灭非法武装的有生力量。
第三点:采取多种相关措施配合军事作战。
第一, 加强舆论引导与控制。在战争开始以前,俄政府就向舆论界提供了大量的车臣恐怖分子恐怖活动的画面;激起了民愤,从而使俄政府出兵车臣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和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俄政府在第二次车臣战争开始之前,就首先赢得了舆论界,进而赢得了民心。在现今俄罗斯舆论多元化的情况下,普京能将舆论界引导到如此整齐划一的程度,用心良苦,实属不易!
第二,打击车臣非法武装赖以存活的经济基础,炸毁了车臣非法武装拥有的重要经济基地,封锁所有出入车臣的经济通道,困住车臣非法武装,以此动摇其军心,削弱其斗志,涣散其军纪。
第三,设立安全区,将车臣非法武装占领区与非占领区分割开来。
第四,在刚刚被解放的地区建立临时地方政权,安顿居民,清除残余恐怖分子和非法武装分子。
第五,采取有效措施,切切实实安排好难民生活,防止出现大规模难民潮给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造成不好影响,俄政府在车臣周边地区建立了四处大的难民接收区,负责接收、安置、转移、遣返难民。尽管在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曾经出现过20多万难民,但却没有造成大规模的难民潮,没有对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出现灾难性事件。
第六,俄政府在车臣北部地区建立了经济示范区,组织车臣居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同时,俄政府还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专款,恢复在车臣的电力和燃气供应,恢复医院和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发放工资、退休金和其他社会补贴,努力使解放区的居民生活正常化。
第四点:实行非常务实、有效的外交政策,配合军事作战。车臣战争之前,俄罗斯外长就采取各种方式向国际社会解释俄罗斯政府打击车臣非法武装的迫切性、正义性、必要性,说明这场斗争的实质。在车臣战争的进程中俄罗斯外交战线一直成为俄政府打击车臣非法武装、抵制西方不断施加的强大压力的第二战线。
第一,俄罗斯政府积极向联合国、欧盟、独联体等有关组织发出呼吁、通报情况。为此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遣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的决议。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国国防部部长会议也明确支持俄政府打击非法武装和恐怖活动的行动。俄罗斯政府高举“反恐怖”的旗帜在外交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第二,顶住西方的种种政治压力和经济压力,坚决捍卫了俄罗斯国家主权、尊严,断然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各种所谓和谈建议。俄政府的强硬立场得到了俄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挫败了西方插手车臣战争,遏制和分化俄罗斯的图谋。
第三,耐心地向伊斯兰国家解释俄政府进兵车臣的目的,俄外交部致函伊斯兰会议组织各国外长,向一些重要的伊斯兰国家派遗特使,争取这些伊斯兰国家对俄政府的理解,制止这些国家支持车臣非法武装。
第四,寻求像中国这样的有分量国家的公开支持和理解。
第四章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第6节 普京三次视察车臣
纵观90年代以来两次车臣战争的历史,可以看到“时势造就英雄”。普京正是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将反恐行动成功地演化成为一场车臣战争。大家不会忘记普京正是克格勃出身,反恐和组织反恐战争几乎是属于普京的“专业技术”。一个领导人在执政之初如果能够踏上一个自己熟悉的平台,事业就几乎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半儿。普京正是得到这样一个机会,普京在出任总理和代总统期间,在车臣问题上的立场十分强硬,以“铁腕”树立了威信。
无论怎样评价普京在车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