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2-教练型领导-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领导人只考虑个人利益,将企业的利益等同于个人利益,则会让很多的事情适得其反。
太在意“我”反而没了“我”。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讲到的:“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进入到知识经济,企业领导人需要培养自己抽离的、客观的、启蒙的、中立的能力。
抽离,是指将自己抽离于事件之外。在遇到重大事件或者做重要决策时更要如此。领导人若能抽离出事件之外看事件,就会高屋建瓴、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事物或问题的更多方面,这样所做的决策,失误才会更少。
客观,意味着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处理事情。领导人做到客观时,“下”会令员工心服口服;“中”会在企业中树立正气之风;“上”在决策时会减少由于个人的独断专行与主观立场所导致的决策失误。
启蒙,则指对他人有启发,推动别人有进步、有提升。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中的最大的成本是那些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员工。华人首富李嘉诚曾经说“企业中没有培训过的员工是最大的成本”。教练型领导人会利用一切的时机教育员工、启发员工,让员工从日常工作中的顺利、失意、欢欣、落寞中学知识、长经验。其实教育员工最好的方式就是“视工作场为道场”:将工作的场所作为提升员工、历炼员工、培养员工的最佳场所;将支持别人成长作为自己工作中的心态与行为指导准则,是教练型领导人的新功课。
员工的成长,才是智慧与创新的来源,也唯有如此才会成为知识经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教练能支持当事人看到事实真相
在企业管理中,最可怕的并非是在会议室、办公室中做出企业的重大决策,而是仅依下属或其他人的口头汇报就做出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重大决策!因为,人们看到的多半是依据每个人不同的价值观经过过滤后的事物了,汇报上来的更是和事实真相相差甚远且经过自己演绎加工过的事物了,依此做出的决策其效果可想而知……。
我们平时在工作中所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依据来源于我们的脑外世界。脑外世界就是存在于我们外部的数据、信息、现象,所发生的事件……,简言之,就我们的所看所听。
知识经济时代全球企业领导人必然新角色——教练教练技术能真正实现人本管理(2)
我们接收何种信息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脑内世界。脑外世界的信息要经过大脑的过滤,根据自己的经验等,再加上演绎,得出判断,变成我们的脑内世界,于是我们向别人传达的信息就产生了。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环境,因为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同,所描述出来的也会不一样,都加上了自己的理解、演绎、判断。由于我们在看、听、说时已经加进了演绎与加工的成份,再向别人转述时已经不是真正的事实了。真正的事实是我们脑外所看到的。
在企业中,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重复上演着一幕又一幕类似的演绎剧。在很多时候我们做演绎是一个不知不觉的、习惯的过程。
假如演绎离事实越来越远,那么这个反馈就非常地危险,可怕的是企业中的领导人决策的依据多来自于别人所说、别人所看,这样的决策其后果可想而知。同时,每个人对事情的理解又不同,在执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加入自己的演绎判断,因此最后执行的结果千差万别,效果可想而知。
教练则因是旁观者、中立者、启蒙者,所以能应用教练的原理与策略支持领导人看到事实的真相,减少决策失误。
通俗些讲就是教练从业者们经常挂在嘴边的“站高一线”:看事情、做决策,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宽、思维要更深入!
想象一下:如果企业中的中高层都成了教练型领导人,在决策及高层的沟通中会出现怎样的效果?当然,更客观、更中立,气氛会更和谐,决策团队或当事人会看到更多可能性、视野更开阔,每个人都会支持彼此去除演绎、加工,看到事物的真相后所作的决策会更加准确。结果自然皆大欢喜,多快好省的局面自然出现!
4。没有任何一场培训的效果可以持续一辈子,教练却不同心理学研究表明,改变一个人的习惯需要21天,而养成一个新的习惯则需要90天。这也是为什么在培训现场听得很激动,回到生活中没几天热度就消失的原因。并非培训不好,就如同学习驾驶,即使学会了还需要自己熟悉一段时间,如果刚学会而很长时间不再开车,再驾驶起来依然会感到生疏。
在欧美国家,教练对当事人的辅导从三个月至三年不等。教练与培训最大的差别,不单单体现在当下进行教练时当事人(被教练者)就会有很多的收获,而且体现在经过一段时期的追踪与跟进后,给企业及被教练者所带来的质变与绩效的持续改进。这也是世界500强CEO们纷纷聘请教练的真正原因——并非表现优秀于一时,而是持续不断提升。
欧洲《公共人事管理杂志》公共人事管理是欧洲家著名的管理机构。发表的一项报告说明,如果一个公司进行培训能增加224%的生产力,那么“培训+教练”则可以提高88%的生产力。
在教练持续跟进的过程中,当事人会养成全新的心智模式,变成新的教练式思考模式与决策模式,最终会养成教练式的思维与行为习惯,并将之应用于日常工作中。
教练型领导将教练与管理有机结合,养成全新的重点关注于人的习惯——从思维模式到行为方式、决策风格,形成教练型领导的“自动波”。新的习惯养成,好的结果开始显现。
5。教练时代已经来临
世界500强企业及其CEO和国内众多企业家的应用实践证明,教练技术是行之有效的!
教练——世界上最快速增长的职业之一,连美国最著名的杂志和报纸,包括《新闻周刊》、《财富》和《华尔街日报》等都专文推荐企管高层利用专业教练及应用教练技术提升自己。
① 最先提出知识经济概念,并将美国经济由信息经济推动到知识经济层面的美国历史上最年轻、最有为的总统克林顿在职期间,曾聘请多位不同领域的专家作为其私人教练,以辅助自己的事业。
② 根据调查,《财富》500强的首席执行官们十有八九把他们成功部分归功于教练的积极辅导。百事可乐、AT&T、高露洁等500强的董事长及CEO们纷纷聘请教练。
③ 全球第一CEO杰克·韦尔奇曾经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的提出:“伟大的领导人,一流的,是最伟大的教练”。2004年“杰克·韦尔奇中国行”,在与中国的企业家进行对话时,再次强调“伟大的CEO就是伟大的教练”。退休后,他终于实现了在任时就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企业教练的愿望在接受阳光卫视杨澜采访“退休后的打算时”曾回答“退休后想静静地做一名教练”。见天艺音像《杨澜访谈录》。。如今,他是美国杰克·韦尔奇咨询公司的董事长,为世界500强做企业教练。
④ 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聘请私人教练帮助提升业绩,已是一种趋势。因为,教练技术绝对可以提高下属的表现能力。
⑤ 在美国,企业领导人认同自己是员工的教练(coach)多于是团队领导人(teamleader),这种现象还在呈上升趋势,而且欧美各大企业CCO(企业教练技术执行官)亦开始流行并倍受重视。
⑥ 据预测,现时企业的人力资源及培训与职业顾问服务将大幅被企业内部教练(RICC Internal corporate coach)及专业教练(Professional Coach)所取代。
⑦ 企业教练将是21世纪全球最热门、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之一。
企业最昂贵的成本是“摸着石头过河”,最好的方法是将别人实践中证明有效的管理方法拿来借鉴!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更要关注结果。
在今天,当企业教练技术只是流传于高端企业、高端人士间,还未普及为一门为社会大众所推崇、如同MBA这般热门的学问之前,我们的企业家更应该捷足先登,勇于尝试。HP前任首席知识官高建华先生有句名言:“最好的竞争是不竞争,做一条反方向游的鱼!”
知识经济时代全球企业领导人必然新角色——教练教练技术的三大效用(1)
领导人学教练技术不但可以又对、又快、又好地提升企业整体绩效,而且能够提升生活品质,做事业、家庭、身体、人际、心灵都成功的五星级企业家!
1。教练型领导运用教练技术对企业有三大贡献:简单(快)、有效(对)、做得到(好)据统计,1998年《财富》排名前100家企业中93%的企业内部都在推行教练。
——《中国人力资源黄页》正如速度肯定来自简单化,简单化根植于自信之中。
——杰克·韦尔奇于1991年年会(1)简单(快)
简单:指操作简单,过程简短,见效快。
通过教练,二三十分钟甚至几分钟就能见到效果。困扰很久的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相对于传统的方式操作既简单,见效又很快。
例:有一位女性当事人,从事的是食品行业中的某个细分行业,产品大部分出口于韩国、日本,已经做到行业的第一名。事业虽然很成功,但是家庭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她。基于这个原因,她数次想要放弃事业、回归平民生活。表现在生活中则是:不愿意去公司,每当下属打电话来请示工作就烦,已经没有了进取心,经常冲孩子发脾气,即使去高档商场、高档场所也无法体验到金钱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与快感了。
初次见面,我给她做了一小时的教练。在教练完之后,她很快清晰的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并区分了受困扰的家庭问题与事业的关系。
更因为她打拼企业十多年,早就积累了大量的处理各种疑难与棘手问题的经验,在事业与家庭看似矛盾的过程中,她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经过一小时的教练后,她出门招呼她的下属进来时,她的下属惊奇地问她:你的脸色好看了很多,面容也舒展了很多,好像开心多了,你吃什么灵丹妙药了吗?
我也惊喜地看到,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教练过程中,当事人因为看到更多的可能与希望,过去的种种问题也找到了解决方向和答案,心情由此舒展开来。“相由心生,面由心造”,当内心的心结解开之后,面容自然发生变化,舒展、开朗,笑容也开始浮现。
在教练企业家的过程中发现,越是高端人士越是好教练。往往只要问题问对,就会引起企业家的深入思考,而且很快就会将企业家带出迷局。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教练有多高明,教练所做的工作只是将企业家带出事件之外看自己,站高一线看自己,从所谓问题的不同角度看问题,启发企业家看到更多、思考更多、发现了更多解决问题的通路而已。
而企业家也发现,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