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832-中国商务调查报告 >

第3章

832-中国商务调查报告-第3章

小说: 832-中国商务调查报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解和认识。本书正是作者凭借早年正规的法律科班背景及随后多年的办案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的情况下,撰写而成的。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急剧变化,做为政府行为的有益补充,中国民间调查行业也因应社会需求而迅速发展。长期以来,广大民众对于民间调查这一新型行业充满了好奇和关注。对此,传媒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报道。随着中国民间调查行业2002年的重庆会议、2003年的贵阳会议和杭州会议的举办,逐步使中国民间调查行业从地下浮露出水面,也逐步地将松散的中国调查群雄引导到自觉进行行业约束和管理的轨道上来。但是,就调查业理论研究而言,当时国内仍然没有一本比较全面和具体介绍这一行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的书籍。这不能不说是业界的一个缺憾。现在郑刚先生以其《中国商务调查报告》一书初步地为这个行业填补了这一空白。此书不但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海外调查行业历史,也对近十年中国民间调查行业的发展进程作出较详尽地描述,是中国目前第一部比较全面介绍民间调查行业状况和工作内容的著作。对于一般读者,这本书揭开了民间调查业神秘的面纱,解答了诸多令社会公众好奇的疑问。对于调查从业人士,本书以大量篇幅而且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了调查人士的素质要求、调查工作的技巧以及经营管理调查公司的方法等。相信本书不但将为社会公众与研究人士了解有关行业的情况提供宝贵资料,而且也能够成为国内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手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深入分析了民间调查工作的使命和特性,使得读者可以对民间调查行业的专业特质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事实上,民间调查行业的特性,需要从业人员具有比较专业的技巧、渊博的知识和缜密的思维。正如律师职业一样具有极高的专业性,而非一般社会流俗所误传之见。当然,该著也有略感遗憾之处。其一,该著把调查与侦探两个概念同等看待,虽有其可以理解之处,但在全书观点的统一与严密上就无疑是个缺憾。其二,作者对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调查行业的历史和现状涉猎甚少。其实,由于受到西方的影响,香港、澳门和台湾的调查行业起步较早,经历更较大陆丰富,而且经过多年的经营也比较规范化和国际化。1992年初,香港运科保安集团即获得中央政府有关方面批准,在北京设立第一家外资保安(调查)公司办事处。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两地拥有几十年传统历史的民间调查行业不但没有削弱或偃旗息鼓,反而更加蓬勃。在克服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央政府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CEPA),如同其他专业行业一样,港澳调查行业也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开拓大陆市场,与内地调查行业合作,共同发展。当然,作者的“笔下留情”,也给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同行们预留了一个机会,让我们自己撰写本地的调查行业的发展史。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法制的不断完善,中国政府对于民间调查行业的管理也将逐步规范化。广大从业人员,更会自我约束,加强行业管理,使中国民间调查行业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有关介绍海外和中国民间调查行业的论著也将更为丰富。最后,郑重向业内外朋友们推荐这一不可多得的专业书籍,以对中国调查行业有一个全面及深入的了解。    
                                                                         信安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总裁    
                                                                            www.ra..hk    
                                                                           2004年4月18日于香港    
    


序引  言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整个社会从相对质朴而充满激情与理想主义的80年代,瞬间跌落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世俗主义与商业流行文化为主导的新时期。时代的精英充分地利用着80年代思想启蒙中获得的先知先觉,大胆而迅速地在最新一轮的游戏规则制订中圈占着自己的领地与资源;社会大众则在整体上走向了现实的内敛与消沉。不过社会本身确实是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了,WTO、全球化、知识经济、海归派、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克隆人、国有企业改制、反腐败等这些正面或让人带点负面联想的字眼成为了这个时期新闻热点中的主题词。而在这色彩斑斓的背景下,一些真正新鲜的事物也正按着自身的规律迅速地潜滋暗长着!中国民间侦探(调查)业的产生与兴起似乎就是这其中不是显得最重要,但却特别引人注意的一个新事物!电视剧福尔摩斯、波洛的热播;报刊栏里含含糊糊许诺提供高效、保密的民事调查广告;各省市电视台有关打假新闻里的隐晦称号,的士司机眼中不苟言笑、只要求跟上前边车辆的黑衣男子……其实都有一个可能———侦探正在行动!进入新千年以来,随着中国进入WTO,加入全球大循环已经成为现实,国外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主的侦探类机构大举向国内进军,再加上因“查婚外恋”等现象经媒体炒作后一再升温,中国民间侦探业也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点,关心探讨此类问题的人越来越多。一段时间以来,对于这个新兴而又带点传奇性的新事物、新行当,众多敏感性强的报刊杂志更是一马当先,已经从这样那样的角度进行了一些初步的介绍与报道,在法理上、社会背景上试图进行较严肃探讨的文章也屡见不鲜。此    
    外,一些从某个角度对中国民间侦探业进行介绍与较深入探讨的书籍也开始出现。不过能从整体上对这个行业的全貌进行介绍,并站在现有司法体制、社会环境背景的高度,对其产生的必然性、发展前景做出具有深度性发掘的书迄今却尚未见到,而且在现有的相关报道性文章中,对“侦探”与“侦探事务所”的工作方式、运作特点也鲜有一手、现场的描写,而更多依赖于对某些“侦探”的访谈或来自其他渠道的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则由于这个行业本身确实是一个新兴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行业本身很多东西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说法或做法,也就更谈不上被业内人员所普遍遵守。第二,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该行业的资深人士都不太愿意把一些过于内幕性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交给媒体或研究人员,因此外界甚至包括司法界业内很多人对此行业的认识也就只能是一叶障目,很难得其要领了。最后一个但并不是最不重要的一点:迄今为止,撰写此类题材的作者大多为新闻记者或编辑出身,他们本身一般并不具备这一类工作的专业知识与一线工作经验,而这一行本身的从业人员要么囿于自身工作范围之限,无力从宏观上、从行业整体上来把握这类论题;要么因为自身职务与所处位置的限制,不方便在这类敏感的问题上作较多表述。以上这几点,恰恰为本书作者切入这一领域提供了空间。笔者作为一名前反贪局检察官,有过较正规的“调查”与法律的培训与实操经验;离职后当过策划人,对企业的运作机制、战略诊断有一定的认识;此后再投身于民间侦探业,断断续续地在此行业摸爬滚打了好几年,自己有过一些成功的案例。在这些年里,笔者一直没有间断过对这一行业的思考———在专案操作中,一直注意收集整理自己与其他同行的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案例,并总结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专案操作技巧心得;在侦探(调查)公司的经营管理方面,也一直关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观察归纳了侦探(调查)公司在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并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建议与思路。最后,作为一个真正关心此行业整体发展前景的业内人士,笔者力图站在整个行业发展的高度,从国家宏观战略格局、司法体制、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对这一行业的影响,从国外同行业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的经验教训、本行业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国家职能部门对本行业进行宏观调控管理中可以参考的意见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我相信,本书不但能够满足社会上一般民众对这一新生而又带点神秘的行业的求知需求———打假究竟是怎么打的?婚外恋与诉前证据调查究竟是怎么着手的?商业情报是怎么收集的?而且对已经或将要投身这一行业的人士而言,书中诸多来自一线的实战技巧及以众多知名公司成功案例为模本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也将使大家从专业技巧、素质培训以及侦探(调查)公司的经营管理之道、行业整体前景等各个方面获得启迪,触动思考。此外,对于关注中国民间侦探业发展与现状的法律学术界、直接从事相关犯罪案件调查的公安、工商、技监等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同样需要进行调查取证的律师及其他法律工作者,本书也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最后,若此书能为本行业与社会之间加强了解、形成一种较良性的互动关系起到一点微薄的作用,则笔者将欣慰之至。    
    


第一章  概述:民间侦探机构的产生、发展与现状第一节  什么是私人侦探

    私人侦探在英文里被称做———privatedetective或者privateeye。顾名思义就是指一种专为个人提供保卫及调查服务的民间专业人员。这一行业的产生也正和它的成长一样,都是与近代工业文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阶层分化、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职业的高度专业化以及近代民主与法制体制的确立密不可分的。    
    在近代西方国家,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程度日益提高,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也越来越严重,由此带来了涉及公民财产与人身安全的犯罪的急剧增加。在这一背景下,公众对警察行政当局服务的不满,要求加强安全保障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但是恐怕是因为全世界公共保安机关的通病吧———对于公民个人看起来天大地大的案件,在多数警方人士那里,往往只是司空见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这一点加上警方破案能力本身所受的一些限制,就使得公众特别是有产阶级对警方的办事能力越来越不满;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社会矛盾的增加,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于是很多人都希望获得一种更专业、更高质量也更具个性化的调查与保安服务,而且因为此类保安事务牵扯到很多当事人不太愿意让无关人员,特别是政府机关了解过多的情况,加之警方本身囿于自身作为公共执法机关的性质也不太适合提供此类服务,这样就为民间的侦探(保安)机构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法制社会的初步建立也为民间侦探的大显身手提供了条件———由于一系列新工具、新方法(法医学、指纹技术等)的产生与投入运用,案件的侦破越来越从单纯人力型的大范围调查,转变到对科学技术与分析、推理等专业方法的运用,这样比起公共执法人员而言,相对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