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设计在童年 作者:高燕定-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表现的影响,了解个人举止行为与自信的关系;还要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能力2:与他人交往的技巧
具备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技巧;具有为他人工作和与人共事的技巧;知道在各种不同的处境下如何处理雇主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学会如何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对事物的反应和看法。
能力3:对成长与改变的重要性的认识
了解青春期成长过程中人的身体和大脑的变化;知道身体健康和情绪对职业决定的影响;知道如何保持身心健康。
教育与职业关系的探索
能力4:对教育成果和职业规划的关系的理解
知道如何将学业与职业技能应用于谋求人生目标;了解学业及职业技能与个人兴趣的关系;知道如何开发与个人的目标有关的学业与职业技能;了解高中教育与专业选择、上大学以及进入就业市场之间的关系;了解专业技能对不同职业的通用性和改换职业时对技能的要求以及在工作中继续学习的必要性。
能力5:理解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和学习的必要性
知道社会是由努力奉献的劳动者所创造的;了解良好的习惯和能力可以用于不同的教育环境;理解实践、努力和学习的重要性。
能力6:具备寻找、评估和解释职业信息的能力
了解各种职业对教育背景的要求;能够使用各种获得职业信息的手段,比如手册、职业资料、劳工市场的信息、网络发布的职业信息等;了解对不同的行业和职业分类、等级的划分( 用职业词典等 );对各种职位和职业的等级有概念;将从事特定职业的某些人作为职业信息的来源,作为自己模仿的“样板”,或者作为导师;解释职业市场上各种从业人员的供需变动情况;了解教育和培训与就业去向的关系,了解人口、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对就业机会的影响。
能力7:具备寻找、获得、保持和更换工作的技能
具有寻找、解释和使用职业和招聘信息的技能;了解全职和兼职工作对学历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具备成功面谈的技巧;具备写简历和填写工作申请材料的能力;具有鉴别种种特定的招聘工作的能力;具备获得和保有工作的能力;具备评估职业的能力,例如工作环境、待遇、升迁;理解工作常常是会有变动的;知道个人素质,例如依赖性、准时性、敏捷性、与他人易于相处等素质对于获得和保有工作的重要性。
能力8: 对社会的需要和功能对工作本质和结构带来的影响的理解
知道生活方式对就业的影响;知道社会需求和社会功能对商品供应和服务业的影响;了解职业与工业发展对培训和就业的影响;了解全球化经济及其对个人前途的影响。
职业发展三部曲
职业规划能力9:职业决策的技能理解个人对假设的教育与职业选择所应负的责任;具备在特定的情况下作出种种决定的能力;了解上大学所应具备的条件和自己的强项和弱点;了解对就业或升学的合理抉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或者直接就业的过渡所必要的步骤;了解申请大学的手续、步骤及细节,确保上大学的财政来源。
能力10:理解人生中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认识;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因素,例如,社会经济状态、文化、价值观、职业选择、工作习惯,等等;了解职业选择对生活方式的影响;知道如何有效地调整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知道处理工作、家庭、休闲之间的关系;能够解释不同的职业路线对家庭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潜在影响;了解休闲活动的重要性;了解职业技能和知识可以通过休闲而获得。
能力11:理解男女角色在不断地变换知道影响和改变男女职业模式的因素;知道在教育和就业环境里存在的不公平的性别陈规和偏见;知道如何设法以自己的观点、举止、行为和技能去消除求职和职业场所的性别歧视;了解学历对预设的职业选择的影响;了解非传统性职业的优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能力12:职业规划的技巧知道职业规划对终生学习的重要性的影响;具有高中毕业以后有关就业和升学的知识;了解“再就业”可能必须接受“再教育”和接受提高技能的训练;从现有的学校与社会资源中,探索自己的教育规划和职业选择;评估自己创业、当雇主的成本和收益;通过义工、兼职、支教等活动提高并发展自己的就业技能;分析、比较学习和工作所需的不同技能;开发出个人的人生计划,不断更新以往职业计划中的信息、数据和计划,包括早期预设的高中毕业以后将要实施的种种计划。
职业预备期要多长
——提出一个新概念
优秀专业人才的专业兴趣和爱好、知识结构,以及高素质和能力,都不是在大学的短短几年里可以培养起来的。他们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要多年耐心细致的栽培才能获得;对社会、经济、技术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对它们的分析、认识,反复筛选、淘汰而提炼出来的职业定向,都需要经历长期的过程。
在这里,我要提出一个职业预备期的概念。
只有将工作经历与学历相结合,经历了长期的职业预备的人,才会被市场追捧、渴求。一个普通人,要成长为优秀专业人才、职业人士,一定要经过漫长的有职业目标的努力,必须经历长年累月的磨炼。这个过程和磨炼就是一个必要的、很长的职业预备期。
很多人认为下列做法是很正常的:高中毕业后上大学,才开始选择专业,去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大学毕业前夕,再开始找工作,选择自己的职业,接着慢慢摸索职业方向。不少高中毕业生只知道报考名校,不知道选专业,上了大学仍然在怀疑自己该不该学这个专业;大学毕业后,只知道要读研却不知道读什么;研究生毕业仍然没有职业目标,人生没有方向,长期生活在彷徨中。
新东方集团的徐小平先生多年来指导过无数“人生迷途者”,他们是从20到40岁的“最优秀最成功的人,包括大专生、本科生、硕士、博士,却都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市场价值,而在现实生活中感到走投无路”(摘自徐小平著《图穷对话录》)。他们之所以陷入人生困境,正是因为没有早期的科学的人生设计,没有经历必要的长期的职业预备期。
在这里,我要提出一个职业预备期的概念。
一个普通人,要成长为优秀专业人才、职业人士,一定要经过漫长的有职业目标的努力,经历长年累月的有针对性的磨炼,将学历与工作经历相结合,才会成为成熟的、可以迅速进入市场的人才。这个过程和磨炼就是一个必要的、很长的职业预备期。
不对职业方向进行长期的筛选、提炼,不对个人的知识、素质、能力进行长期的训练,是不可能成为高素质的职业人才的。专业兴趣和爱好、知识结构,以及作为优秀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高素质和能力,都不是在大学的短短几年里可以培养起来的。何况,许多在校生还根本不考虑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多中国学生的职业预备期远远短于4年,他们在大学期间只“学习”,不做事,没有有意识地将知识与职业结合,训练自己的职业技能,为就业作准备。他们的职业预备期普遍太短!这样的人当然没有自信,不认为自己能把事情做得比谁都好。这样的大学生怎能期待雇佣单位对他们感兴趣呢?
徐小平和乔慧存合著的《黄金是怎样炼成的》中,乔先生有一段令人深思的叙述:“在研究生期间,我曾经业余在哈尔滨的亚冬会组委会工作,有一个哈佛的学生做我的助手,他可以在5分钟之内起草一个非常专业的信函,我做不到。我和可口可乐谈赞助的时候只能通过他做桥梁来互相沟通,他帮我做亚冬会主办城市合同和亚奥理事会的申请合同,协助我做所有赞助、专利、广告的策划及对外谈判,而他只不过是哈佛在校三年级本科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他给我的启示是,一定要上一个世界顶级的商学院。我也是研究生,我也读过工商管理,虽然他是我的助手,甚至本科还没有毕业,但我和他的专业技能差得很远。”
作为踏入世界顶尖的沃顿商学院的乔先生,毋庸置疑是万里挑一的佼佼者,他尚有这样的感慨,说明中美学生专业技能确有很大的差距。很多优秀的美国学生从很小就开始考虑未来,踏踏实实地参加与职业目标有关的工作,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在进行这些实践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在作职业准备。不过,社会规范和市场规律、教育的目标是为就业和走向社会的思想观念,使他们下意识地很早就接受这样的“素质教育”,自觉理性地寻找与职业有关的实践工作,这是中美两个社会观念的差别所致。相对而言,中国学生甚至全社会普遍都没有这个概念,没有早期职业规划的意识,这也许就是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成长过程中,职业定向可能会被很多可变因素所影响,比如:
↓ 《哈佛深红色》报社的工作人员都有机会在印刷车间里实践
个人兴趣的转移,对前途、收入的期望、人生价值观等认知的改变,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个人能力和素质,甚至社会、经济、技术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对它们的认识,等等。这么复杂的一个过程,并不是大学4年可以完成的。很多大学生、家长和教育者都误以为,大学教育可以造就专业人才,使其顺利就业。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看法,一些学生进入大学,上了北大、清华、哈佛、耶鲁以后就以为万事大吉,大事张扬,大举庆祝,都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其实,哈佛、耶鲁的学生,都有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不为职业市场认可的。
现实中,很多没有职业意识的人,即使大学毕业,也因为没有足够的与职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职业市场上缺少竞争力。许多中国大学生抱怨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实际上,很多单位也在为他们找不到合适的、能够很快独立工作的雇员而大伤脑筋。由于大学毕业生普遍没有足够的技能和专业化的职业态度,也没有立即独立工作的能力,雇主对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抱应有的希望。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练就令人服气的,被职业市场追捧、渴求的和立即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和技能。
职业预备期要多长
只有早期建立职业发展的观念,历经较长的职业预备期的磨砺,具备广阔的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人,才能够顺利地进入社会,成为优秀的职业人才。
早期人生设计
——父母、孩子、教育者和社会的共同课题
早期的人生设计、职业规划并不是专横独断地把家长的愿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而是家长、学生、教育者和整个社会应该一起合作的共同课题。以父母和孩子相结合为主,加强学生的自我认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者和学生一起,进行学生的知识教育,协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职业技能相互融合,让孩子、家长和教师一起探讨知识与职业、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共同制定人生规划;家长、教育者和全社会一起,为学生提供就业准备的资源,解决职业规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