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 >

第79章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第79章

小说: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庄子》

作者:庄周
成书时间:战国
类别:中国哲学
版本推荐: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版


书海领航


当孟子带着几个学生周游列国游说诸侯的时候,庄周常常独自漫步在野
外,他与小鸟小鱼对话,他与骷髅交谈,他的思绪飞扬在无尽的时空中。庄
子很贫困,只做过几天的漆园吏就卸任了,他常常要向别人借钱维持生计,
他穿着一身补了又补的旧衣服,鞋子开裂了,找根绳拴上继续往前走。然而
庄子形敝而神旺,他并未因此潦倒沉沦,他依然丰神翩翩,自得其乐。

庄子(约前369~前286)生活在战国时代,先秦文献关于他的记载只有
一句:“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出于《荀子》。

我们要了解庄子,只有《庄子》。

我们现在知道: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最伟大的道家思想的建构者、发展者
与代表;《庄子》成为了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至尊宝典之一《南
华真经》;《庄子》是中华民族深邃而充满内蕴的思想资源与哲学宝库;《庄
子》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阶层的中国人的灵魂与生活;《庄子》尤其为中国
知识分子开辟了一个极富弹性的人格缓冲区。当他们在政治功业、人生建树
等方面遇到挫折失意惆怅时,总能在《庄子》中寻找到皈依与平衡;《庄子》
与《论语》作为两种思想力量相对立相抗衡而又和谐地构筑起中国传统思想
完整的、周延的人生境界与哲学境界;《庄子》对中国的美学与艺术有着极
其深刻而广远的影响。《庄子》告诉中国人,人不仅可以以另一种方式活着,
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

内容梗概

《庄子》今本共33 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尽管由于历史
的烟尘起落,书的面目有所损益,但基本上仍能反映出庄子思想的全貌。

作为道家学派一先一后的两个代表,老子是一个极为深刻冷静地在幕后
透视自然与社会的哲人,他所言的“道”概括宇宙整体与极限,达到了一种
玄而又玄的境界,投射在现实中,则往往有意无意地落脚在了社会政治方案
乃至兵家的策略上。而庄子则是一位深味了人生苦痛依托在自然怀抱而充满
心灵关怀的诗人气质的思想家,他注重追求的那种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自由
境界,往往会在个人心灵和人生体味中得到回应。

大变革大动荡的战国时代充满着残酷的血腥味,处于极为混乱的无序状
态,人们陷入了两重危机与困境,一是现实的,战争、暴乱、流亡、死伤、
贫困、肉体的苦痛、杀戮的危险时时可能降临,这种危机将人们逼向了几乎
绝望的困境,向内转则与灵魂本身的脆弱相重合形成心灵的困境,对生存与
死亡的内心焦灼与忧虑,对人生机遇与命运之偶然性的无可把握,对人情中
喜怒哀乐之性与趋利避害之欲的反省,这种种负荷使人的身心压抑得无法呼
吸。

庄子恰恰深刻地经历着这种危机并在痛苦中思索,最终超越了危机走出
了困境。《庄子》就全面地展示了庄子的思索。《庄子》中也确立了一个“道”,
它往往指宇宙万物的最后根源和人的精神的最高境界,将以前被人为割裂的


“天道”和“人道”统一起来,“道”的最终指向不是社会、政治、伦理,
而是对永恒的探求。有了这种对永恒与终极的探求,就有了从现实危机和心
灵的羁绊中解脱和超越的可能性。人既然无法左右眼前的乱世,就应该将目
光投向宇宙与心灵。对现实中得与失的执迷是危机的重要症结之一,如果将
个人放在与自然万物平等的条件下,将个体置身于无限的宇宙时空中,那么
生死、荣辱等等可能就变得很浅淡了,这就是庄子所谓的“齐物论”,即把
万物、生死、荣辱、是非在更高的层次上等同起来。如果能这样,人无待无
患无累,心灵自然可以升华,达到自由恬静与天地往来的“逍遥”境界,这
就是庄子所谓的“逍遥游”。

当然,达到这种近乎艺术化的境界不能凭空得来。《庄子》中有大量篇
幅描绘和讨论了如何在乱世缝隙中顽强地生存,那需要谨慎与理智的选择、
淡泊而坚定的自守和与自然的亲合相契,以及对自我意志的砥砺等等。这是
对个人的要求。对社会,庄子则提出了批判与设计,这同样是出于人性人心
来考虑的。《庄子》中主张“绝圣弃智”,因为伴随着知识、智慧、仁义、
机巧而来的,自然是人的精神领域的骚动与异化,这将导致宁静心境的破坏,
带来道德的堕落和社会的不平等。他设计了理想的乌托邦:“当是时也,民
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欲,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他要求回到这样的世界,才能返朴归真,自然纯净,
找到心灵的天籁。

《庄子》在认识论上的极大贡献是相对主义的认识方法的发现与提出。
《庄子》在文学艺术乃至美学的领域中更是浸润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心灵。龚
自珍说:“名理孕异梦,秀句镌春心,《庄》、《骚》两灵魂,盘踞肝肠深。”
鲁迅先生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
郭沫若更说:“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下发
展的。”《庄子》中近200 则丰富多彩的寓言,那种自由不羁的浪漫主义风
格,那种诗性哲思的形象表达,那种艺术心灵的自然挥洒,那种高妙境界的
神奇描绘,都构成了《庄子》极大的魅力。

精彩篇章推荐

1.《逍遥游》这是《庄子》的第一篇,人生活在这世界,应该追求
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庄子说:“逍遥游。”
2.《齐物论》庄子从思索梦见蝴蝶得出结论,要齐万物,等生死,
一是非,同荣辱。
3.《养生主》“庖丁解牛”的故事不仅仅要告诉我们熟能生巧和全
神贯注的重要性,庄子借庖丁之口要讲的是“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
刃必有余地矣”的道理,即要依于天理,顺任自然,才能无往不胜。因此文
惠君听了点头称是,说:“我得到了养生之道。”

精彩语言辑录

△扶摇直上九万里。
△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姑妄言之,如妄听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相■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盗亦有道。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孟子》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成书时间:战国

类别:中国哲学

版本推荐: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版书海领航

孟子一生最遗憾的就是自己晚生了100 年,没有亲聆孔子教诲,做孔子
门人。但是孟子的追求目标,孟子的一生实践,孟子的言论学说弥补了这个
遗憾,作为继孔子之后儒家的杰出代表,孟子被尊为“亚圣”,凝结他思想
精华的《孟子》一书也和《论语》一起被列入“四书”,成为后世文人必读
的经典。

孟子,名轲,字子舆,出生在离孔子家乡鲁国不远的另一个小国邹国,
由于父亲早逝,少年孟子的教育得力于母亲。“孟母三迁”、“断机教子”
的故事至今流传。成人后的孟子师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学习,百年前孔
子的思想、学问、言行都深深熏染着孟轲,所以孟轲的一生很像孔子。他带
着为数不多的学生万章、公孙丑等人游历各国,试图推行自己的王道仁政主
张。战国时期的天下之乱远甚春秋,各国都在谋求富国强兵之路,刀光剑影
与杀伐征战的背景下,孟子的以“仁义”为核心的理论自然不受欢迎,所以
其流离坎坷与孔子如出一辙。但不同的是孟子比孔子更多一些纵横家、雄辩
家的气势,与他相处的国君往往被他辩驳得哑口无言,碍于敬贤的名声又不
便发作,所以虽不用其说,但对孟子的待遇似乎略好一些。孟子并不以此为
幸,他的学说与主张在君主面前碰了壁,他就与其他诸子辩论,以证明儒家
的主张才是正确的。当他最终发现自己的主张没有君主愿意付诸实践,他就
不再出游,而是效法孔子,序《政》、《书》,授门徒,并与万章等高足完
成了《孟子》七篇的撰述工作。

孔子是雍容淡雅的长者,他的学说与思想也是多从原则、基本立场出发,


孟子是犀利使气的儒将,他的主张自然显得较为具体笃实。孟子提出了“王
道”与“霸道”相抗衡,认为只有推行仁政,保民而王,实施他所列举的种
种具体措施,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反对杀人、战争与暴政,所
以他的学说虽在当时大乱之际未得付诸实践,但在以后的封建君王那里找到
了市场,为后代君王治国理政提供了借鉴。

孟子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他说当一个小孩玩耍突然间不慎要掉入井中
时,见者都会心中一震想去营救。针对这样一种心态,他分析道,其中的原
因既非要去小孩父母亲那儿索要赏钱,也不是要树立救人的美名,当时也不
可能有时间来考虑,这说明人性中有一种善的因素,孟子称之为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是做人的起始,扩而充之,由个人而社
会而天下,成就一番功业,相反则独善其身都做不到。

孟子受历代君王欢迎,也令历代君王恼火,他竟然极端藐视君王。他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
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说
得多么犀利,以致于朱元璋读后大怒,又要删节《孟子》,又要撤去孔庙中
孟子配享的牌位。

当然,《孟子》的风行还来自《孟子》的文学色彩。《孟子》描绘了一
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和“舍生取义”的大丈夫形象;
《孟子》展示了一篇又一篇波澜起伏妙趣横生而又充满气势的唇枪舌战的精
彩论辩;《孟子》还为我们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丰富了汉语的传统。
精彩篇章推荐

1.《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向孟子清教治国保民的良策,好用比喻
的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战例将梁惠王陷入两难困境,孟子借机一方面
陈述王道仁政的实施方案,另一方面又不动声色地指摘了梁惠王的推卸责
任。
2.《齐桓晋文之事章》这一章较为全面地陈述了孟子要求推行仁政
保民而王的具体主张,极为精彩地展示了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我们可以看
到孟子如何一步一步牵着齐宣王的鼻子走到自己的仁政之路上来,其中明知
故问,步步紧逼,迂回论战等方法令人叫绝。
3.《庄暴见孟子》这就是那篇著名分析“独乐乐”、“与人乐乐”
的妙文。孟子在文中表达了君主与民同乐才能称王天下的观点。文中“与民
同乐”、“不与民同乐”两段文字如两幅图景互相对照,非常形象。
精彩语言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