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间部分群众都奉《老子》一书为经典。这种影响至今仍存。《老子》一书
不仅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均发生过重大影响,
而且远涉重洋传播于世界。一位美国学者预言说,中国的《老子》将是未来
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部书。美国《纽约时报》又把《老子》列为全世界古
今10 大名作之首。这部诞生于遥远的春秋时期的哲学著作,迄今仍受到国内
外人士的高度重视,博得东西方学界的一致青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
些科学家在宇宙起源问题上提出了“大爆炸说”,这一理论与《老子》所说
的“有物混沌,先天地生”相符,因此,当代一些学者认为《老子》中“道”
的思想体现了“宇宙大爆炸说”的萌芽,从而对它更加推崇备至。毛泽东同
志也曾在自己著作中多次引用过《老子》中的话,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
惧之”,“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等等。
内容梗概
《老子》一书成就及影响如此之大,我们在为这宝贵遗产自豪之余,有
必要了解其基本的内容。首先,老子提出了“道”的概念。而“道”是看不
见,摸不到的。它是宇宙唯一的,绝对的物质存在,不会随物的变化而消失,
也不会因外在的力量而改变;而其本身不断运动变化,从而产生出天地万物。
其次,“道”是万物的本源,是“万物之母”。其产生过程是“道生一,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产生万物后,寓于万物,使万物得到营养生
长。第三,“道”是具有规律性的,“道”虽然恍恍惚惚,但它作用于天地
万物时,又表现了某种规律,这是人们可以认识和遵循的。老子认为一切现
象都是对立统一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
和,前后相随,恒也。”这相反相成的恒常的规律性的道,是推动事物变化
发展的动力。第四,“道”的特性是自然无为。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以其自身的矛盾运动,不靠外在其他的原因,永恒的运动变化着,以其自然
而然的状态为依据,不对万物干预,让万物顺应自然。按道办事的人,只是
依照万物自然的状态去发展,是辅助,而不是约束和强制,这就是“无为”。
西汉初年的无为政治的指导思想,就是从这里推衍出来的。第五,主张致虚
守静,柔弱不争。老子认为,万物的根源是虚静状态的,这“虚”状的东西,
呈现为“静”态,它的作用是无尽的。“弱者道之用”,它希望避开世间的
纷争,保持内心的平静。回到虚静状态中。所以道家隐居山川,与世无争。
《老子》一书注书有西汉河上公注、魏王弼注,明清之际王夫之《老子
衍》、清魏源《老子本义》等。1973 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德
经”在前“道经”在后的抄写本。目前较好的版本有任继愈《老子新译》(上
海古籍出版社1985 年修订版),张松如《老子说解》(齐鲁书社1987 年版),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中华书局1984 年版)。
精彩篇章推荐
《老子》五千言被后人划分为81 章,每一章都值得细细体味琢磨。
精彩语言辑录
△道可道,非常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反者道之动。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
△弱者道之用,坚强者死之行;柔弱者生之徒。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论语》
作者: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成书时间:战国初期
类别:中国哲学
版本推荐: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版
书海领航
中国山东曲阜城北有一片举世罕见的家族陵园,叫孔林,那里埋葬着孔
丘和他的子孙。
孔林中孔子墓碑上书“大成至圣文宣王”。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家人在背地里打开他的书箱,发现他每次处理国家大
事时,回家翻阅的那本册子,竟然真如其说,是半部《论语》。
孔子何以有此“圣人”的殊荣?《论语》何以有此重要的价值?然而孔
子生前却落魄失意,《论语》也不是由孔子写定。
成千秋大业的人总有些相同点。释迦牟尼、耶稣、孔子都有两点太相似
的地方:一是生前寂寞而身后热闹,孔子一生73 个春秋,常常带着几个学生
周游列国,寻求施展自己主张的君主与国度,虽然做过几次官而且政绩卓著,
但为期很短,更多的往往是四处碰壁,有时还会被围攻,甚至有一次差点饿
死,形同“丧家之犬”,在孤独、落寞中完结一生;二是与他们有关的重要
经典他们从未主动操刀动笔,往往由后学结集完成,《论语》也是这样,它
是记载孔子的生平讲学和弟子们言行的一部书,共计20 篇,它最大程度地保
留和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但《论语》的确又不是孔丘生前写定。
虽然如此,几乎每人谈起《论语》又都离不开孔子,因此,我们将二者
综合起来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故有“孔老二”之称,古代又常称之
为“尼父”,春秋时期鲁国人。贯穿在孔子一生的是他与时代极不协调的追
求与理想。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转型期,礼崩乐坏,伦理、道理、品格、价
值都在大幅度地滑坡,这时孔子挺身而出,要讲仁、义、礼、智、信,要讲
温、良、恭、俭、让,要恢复周礼,施行仁政,这一切显得那么不合时宜,
但孔丘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嘲笑、冷遇、颠簸、困厄中坚守和宣传着自己
的理想与主张。他的学说里,有对理想君主与仁政的美好设计,有对社会结
构与伦理关系的合理规划,有对个人修养与人生境界的理想评估,有对平民
生活与痛疾苦恼的热情关怀。他的理想的主体与他为之奋斗不懈的精神在更
深的层次上其实是人类人性与基本道德、政治、文化内涵的一种表现。那种
悲天悯人,那种自我牺牲都闪亮着人性、人心的光辉,经过时间的磨洗,人
们从思想、心灵、灵魂上一步步与之认同,所以孔子不仅成为儒家的代表,
更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
当孔子在现实政治的运作中无法实施自己的理想时,他找到了有着更深
远意义的文化和教育领域。在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才具
备受教育的权利,而孔子则兴办私学,将教育从官府引向民间,那个时代中
国人口只有几百万人,而其中有3000 人就是孔子的学生,他们来自各个国
家,堪称各国的精英,其中最优秀的有72 位,在今天看来,这仍然是一股了
不得的力量,可见当时孔子兴办教育的无量功德了。他在教学中积累的许多
原则和方法至今仍被教育家们奉为圭臬。
孔子在教学之余,删诗书,定礼乐,他对中国当时的文化遗产,作了大
量编辑工作。以诗为例,他从上下几百年,地区广而杂的诗篇中精选出代表
作品305 篇,就是流传至今的《诗经》,同时又对它作了恰当的评价:“诗
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又整理了《周易》等经典,亲自编
写了鲁国编年史《春秋》,在中国古代文史哲的源头引出了泽被万世的甘泉,
今天的人们能沐浴先贤经典的辉光,不能不感谢孔子。
《论语》由弟子们编成,流传于儒家学派中。到汉朝“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论语》遂被奉为经典;宋朝大儒朱熹将《论语》、《孟子》、《大
学》、《中庸》合编,称为“四书”;明朝以后,“四书”被规定为科举考
试的唯一内容。《论语》的巨大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精彩篇章推荐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是一次孔子与4 位弟子
在课余的闲谈,孔子让他们各谈志向。急性子的子路抢先谈,他的志向蛮有
气魄,孔子微微一笑。细心的冉求说起话来,就变得谨慎谦虚了,轮到颇有
外交官风度的公西华,一开口果真是外交官的口吻:“我不敢说能做什么,
不过愿意学习一下。。”。三人情态声口各异,在一边悠然鼓瑟的曾皙拨完
最后一弦,起身不慌不忙地回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清雅从容的曾皙说出了老师的心声,
孔子喟然感叹:“我同意曾皙的看法呀!”这样的讨论,这样的教育犹如春
风化雨,移人性情。这个场面在2500 年后的今天依然栩栩如生,如在目前。
2.《季氏将伐颛臾》孔子虽然儒雅涵虚,但在原则问题上一丝不苟
寸步不让,当他的二位弟子要助纣为虐帮季氏侵略小国颛臾时,孔子毫不客
气,二人虽一再解释狡辩,孔子仍义正辞严而有理有据地批评和制止了他们。
其中的唇枪舌战一来一往,非常精彩。“既来之,则安之”,“祸起萧墙”
等成语即出于此。
3.《子之武城》这是《论语》极珍贵地描写孔夫子“莞尔而笑”的
一则片断。他虽然与学生戏言“割鸡焉用牛刀”,但似乎是犯了个小错误。
会犯小错,会开玩笑,这才是真孔子。
4.《长沮、桀溺耦而耕》自从楚狂人接舆唱着歌“凤兮凤兮!何德
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经过孔子家门后,《论语》中出现了好几
则关于隐士的话题片断。孔子让学生子路去向正在耕地的长沮、桀溺请教渡
口在哪里,他们却说,孔子早就知道渡口在哪里了。很显然,这里的渡口一
是指自然之渡口,一是指人生之渡口。
5.《子路从而后》此文紧接前一次奇遇,子路与孔子走散,他向荷
锸丈人询问,荷锸丈人指责子路的老师“四体不勤、五谷不兮”以后却留下
子路款待一番。第二天找到老师的子路在孔子指点下再寻访老人,却已不在
了。这一则和上一则告诉人们,孔子比这些隐士走的路更难,明知道这个担
子挑不动,他硬要去挑,这就是孔子。
精彩语言辑录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朽木不可雕也。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