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 >

第77章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第77章

小说: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版本推荐:徐志锐,《周易大传新注》,齐鲁书社版

书海领航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
献之一。它广泛而深远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内容博大精深、玄奥神
妙,千百年来一直为帝王将相、学者专家、平民百姓们所推崇。至圣“孔子
晚喜《易》,读《易》韦编三绝”,读后深有感慨地说:“洁静精微,《易》
之教也。”三国的诸葛亮更是通易之人,谈起八卦阵,人们很自然地会想起
诸葛亮羽扇纶中从容布阵的形象。到了汉代的王凤,唐太宗的宰相虞世南更
推崇《易经》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著名的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
曾把《易经》卦辞中的“飞龙在天,亢在有悔,见龙在田”等编成绝世武功
“降龙十八掌”,可谓是深谙易理。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毛泽东主席也是
《易》之爱好者,早在1920 年便和蔡和森大谈《周易》之道,并在革命斗争


中灵活地运用《周易》理论。我们的东邻日本国更是倍崇《易经》,在明治
维新期间曾严格要求政治家:“不知《易》者,不得入阁。”当今社会,《易
经》更是风靡世界,国际上普遍地认为《易经》是一本奇妙的未来学著作而
大加研究。《易经》之所以能历久不衰,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主要原因在
于它用深奥的哲理对事物作出判断和预测的准确性上,以及它明确提出变
易、简易、不易的宇宙法则和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

日前,人们对《易经》的研究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与《易经》相
关的学说纷纷兴起,诸如医学、企业管理、预测、天文,电脑等数不胜数。
《易经》的重要影响由此可见一般。纪晓岚主编的《四库提要》曰:“《易》
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遂方外
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当代著名的易学专家南怀瑾先生说:“《易
经》是与人人有关的书。”的确,《易经》这部古老的典籍,作为中华文化
的源头,有如无际的天,人人可以举头去看;也像广漠的地,人人能脚踏其
上;更如无尽的清泉,人人可分享数滴,以解生命之渴。

内容梗概

《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六经之首,三玄之一,
它是用八卦重叠而成的六十四卦为结构框架,通过卦、爻两类符号,把中华
民族在太古时代摸索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用抽象的符号记录下
来,进一步以阴阳变化之道来分析,说明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通过卜筮来启
示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规律。《周易》之阴阳思想,源自男女不同的性
别。阳(一)与阴(一)两个简单的符号,象征并说明了宇宙事物的一切变
化。阳刚阴柔,阳动阴静。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因时因地以阴与阳即刚柔动
静的性质来变化。《易经》的神奇,正在于它在阴阳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易”
原则,即:变易,简易,不易。

所谓变易是说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
是不变的。在时、空当中,没有一事,没有一物,没有一种情况,没有一种
思想不因时因地而变成阳刚或阴柔,不可能不变,也就是说时间不同,环境
不同,情感的不同,精神的不同,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中,非变不
可。所以高等智慧的人不但能知变而且能应变适应,去恶向善、避凶就吉。
这就是王凤、虞世南以为不学易不能为将相的原因。《系辞上传》曰:“一
阴一阳之谓道”。这是说,事物存在着两重性,对立面的双方相反相成是事
物存在的本质,单纯的一方不构成事物的真实。古代圣哲用这一道理要求人
们从阴阳两方面观察事物的性质,懂得阳刚阴柔的变化法则,正是宇宙的法
则,也是人生的法则。天地之间,唯有变化才是永恒。

所谓简易的原则是指求简求易,这是科学的办事方法和精神。《易》系
辞曰:“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
功则可大,可文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孙中山先生创“知难行易”


学说,即在勉国人不畏难,要力行实践,才能建设现代化国家。如何才能做
到简易呢?就生活而言,做到避免奢华浪费;在工作上应有计划步骤,讲求
科学法,打破一切困难;在学习上,要了解事物的道理、构造。总之,化繁
为简,心存易,则何难之有,只要下定决心,就能有志者事竟成。

所谓不易是讲万事万物都在变的同时,遵循着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天
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经久不见经常不变之含义,而且要刚强、持久、
彻底圆满。不易的道理除“健”义之外,还有“恒”的精神。《易经》“恒”
卦彖辞曰:“恒,久也。。利真,久于真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绝也。”
上述简易、变易、不易宇宙法则和恒生不息的宇宙精神,是易经的主要精神,
亦为对人类的实际价值。因为人类之生存发展,必须交易创新,方足有进步;
必须持恒,方足有成,而于创新奋斗之中,又必须讲究方法,力求简而易行。
易之精神是将天理法则、道德真义、处事方法熔于一易之中。

《易经》的外在形式占卜,这使它幸免于秦始皇的焚书灾祸。作为一种
推测人事吉凶和命运的方术,它含有迷信成分,但更重要的是它通过某种逻
辑推衍和理智分析,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打破了迷信的领域,发展为一种哲学
世界观,形成一套理论体系,成为中国的文化人用来观察和理解世界的工具,
《易经》之所以能突破其迷信成分的束缚,而为人们所推崇,是因为《易经》
有着丰富的内容。它包括了上古社会的哲理、伦理、政策、经济、管理、军
事、法律、商旅、天文、医学、预测学、文化教育等多方学科和理论。所以
《易·系辞》说:“易之为书,广大悉备。”

精彩篇章推荐

1.乾卦阐释宇宙创始万物和大自然的法则,说明任何事物都有一个
潜藏、萌发、成长、茁壮全盛,然后由盛而衰,由盛而亏和返归原始的发展
过程。人类的行为应当效法这一自然规律,在自强不息的时候,把握时机,
善知进退。
2.蛊卦阐述了整治腐败的原则和方法。面对乱世,才德之士不可坐
以待之,而应及时奋起,有所作为,施展其抱负,但每一行动都应有周密的
安排,先计而后行,作好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3.明类卦说明了正义受到挫折时如何韬光养晦的原则,每个有进取
之心的有识之士不可不读这一节。
4.天地之道《易经》是以天地的道理为准则,所以能够将天地间的
一切道理,圆满的包容在内,并且使其条理化,因而《易系辞上》曰:易与
天地准,故能弥绝灭地之道。
精彩语言辑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
《老子》

作者:老子

成书时间:春秋

类别:中国哲学

版本推荐: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价》,中华书局版

书海领航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重要经典,春秋时期老子著。
老子与孔子同时代,但出生略早。他是春秋时的思想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
现在通行的《老子》共500 余字,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第一句是“道可道,
非常道”,下篇第一句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因此后人取上篇的“道”
字和下篇的“德”字,将《老子》称为《道德经》。

据史书所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他是楚国苦县(今
河南洛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曾作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略相当于今天的国家
图书馆馆长。老子学识渊博,《史记》中讲孔子曾向他请教过有关礼的问题,
这是史书中所载。另外还有一段关于关吏尹喜强留老子著书五千言的传说,
鲁迅先生曾将其写为小说《出关》,收入《故事新编》。这五千言便是震烁
古今的道家经典之作《道德经》。因这五千言,老子便成了道家的开山之祖,
被列为中国古代圣人之一。他的地位崇高,大唐帝国的太宗李世民都自认是
他的后代。

老子作为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被后来的庄子所发挥。同时法家、
儒家等学派也吸收了《老子》中合理的成分,充实他们的学说。因此,这部
著作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对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重
大影响。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有着两幅面孔。“外儒家而内释老”这里的老
即指受老子影响。白居易说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本人就
是一个典型。老子虽然主张远离社会纷争,消极无为,但《老子》一书的成
就却是巨大的。他力图置身于春秋末期的社会大变动之外,较为冷静、清醒
地观察思考时代矛盾,从哲学上作出总结。而不像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正因这样,老子的哲学思想既含丰富的时代内容,又具有较高的思辨色彩。
在哲学思维水平上,老子比孔子更胜一筹。其实在我们看来,老子离我们很


远,仿佛是一位高不可攀的仙人,《道德经》中句句玄机,更渗透了无上的
智慧。这也是老子成为几千年神秘文比热顶礼漠拜的祖师的原因。《老子》
是一部深刻的哲理诗,包容着极大的智慧。它第一次提出了“道”的概念。
标志着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它还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特别是
关于对立统一的思想更为世人称道。在艺术上,全书旨意微深,而文辞简约
优美,善于取譬设喻,且颇多民间谚语,时见用韵,在先秦哲理散文中独具
一格。

《老子》一书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秦汉之际才成为显学,又被
称为“黄老之学”的经典。以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祖先黄帝同老子相配,同尊
为道家创始人。《老子》成为汉初统治者的必读书。汉初有位不识时务的儒
生辕固生肆意贬低《老子》,触怒了当朝太后,竟命令他与野猪搏斗,辕固
生险些丧命。这种以道压儒的状况直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方告
结束。魏晋时,道家思想又再度活跃,形成魏晋玄学,同时促成道教的迅速
发展。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这样一来,老
子开始被神化,被奉为道教始祖,获得了“老君”、“太上老君”等称号,
《老子》一书也成了道教经典。到唐代,因唐太宗李世民自认为是老子的后
人,老子更是被捧上了天。他不仅被封为“太上玄元皇帝”,《老子》一书
也被钦定为上经。宋代,统治者也尊崇道教和老子,甚至禁止人们以“耳”、
“聃”命名,以避李耳、老聃之讳。有人曾因犯禁而被杀头,历代统治者和
民间部分群众都奉《老子》一书为经典。这种影响至今仍存。《老子》一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