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 >

第100章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第100章

小说: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家师)落须眉”的故事,它说明了真正佛法是不能执著于形相的道理。

《金刚经》认为,虽然一切事物都是变幻不实的,但它绝不是没有。如
果一切都是彻底的没有,那么善事就不用做了,杀人放火也没什么关系了,
因为做了等于没做。一切都是没有吗?

佛认为这不是“无住”,恰恰是“住”于没有这个念头之上了。佛所说


的“无住”,是指一切有都是相对的,暂时的,“有”终归于“无”,“无”
又不断地生出“有”,变幻不停。因此不应过于留恋现实的一切。

怎样才能做到“无住”呢?佛在说法的开始已经告诉你了。那就是穿衣、
吃饭、洗脚、睡觉,就是规规矩矩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诸恶莫做,众善奉
行。佛已摆了一个榜样给你,他自己穿上衣服,化缘、吃饭;吃完了,洗了
泥巴脚,又把位置收拾妥贴,然后自己上去坐。并不要一个学生来帮忙。

以我们今天的知识水平和眼光来看,《金刚经》否认了人类认识有把握
客观真理的能力,把直面人生的现实世界视作虚妄的幻觉,同时它又不肯定
在虚妄的世界背后,是否还另有什么真实世界,从而导致了怀疑一切,否定
一切的倾向,这是值得人们注意的。

精彩篇章推荐

1.前言把什么是般若讲透了。
2.第五品解释“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句,得佛法三昧。
3.总结论把金刚经经义中的重点提出来,醒人耳目。
精彩语言辑录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音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教常识答问》

作者:赵朴初

成书时间:1985 年

类别:佛教

版本推荐:佛教青年协会印本

书海领航

佛教自释迦牟尼创立后,影响不断扩大。随着信仰人数的逐渐增多,对
佛法的理解也开始出现分歧。有的仅以自己的觉悟和拯救为理想,称为“小
乘”(shèng,意为车小,即自我觉悟和自我修度);有的不仅期求自己的觉
悟和拯救,而且也广泛地救助他人。兼顾自度和度他,被称为“大乘”(shèng,。。 
意为车大,可以载众)。后来两教又分化出不同的流派,影响遍及世界,形
成了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

《佛教常识答问》就是介绍这种文化的小册子。它的作者赵朴初先生,
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学者。1953 年5 月,他和虚云、巨赞等佛门大师发起成立


了中国佛教协会。并担任了第一至第三届佛教协会的副会长、秘书长。从1980
年召开的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代表会议起,赵朴初一直担任会长至今。他还
是“世界宗教徒和平会”的主席之一,在世界上具有广泛的影响。《佛教知
识答问》简明扼要,是了解佛教文化较好的入门书。

内容梗概

《佛教常识答问》分5 章,以问答的形式,论述了佛陀和佛教的创立、
佛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典籍、佛门生活、佛教在印度和中国的历史等诸多问
题,基本上概括了佛教的方方面面。作者最后还瞻望了佛教的前途和发展。
他说:(佛教必将)为庄严国土,为利乐有情,为世界人类的和平、进步和
幸福作出应有的贡献。瞻望未来,前程似锦,春回大地,万卉争妍,佛教的
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精彩篇章推荐

1.第二章本章是讲沸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经籍,用不大的篇幅深入
浅出地把对象介绍给了读者。
2.第五章第二节本节讲中国佛教各宗派的兴起,读者会对一些常说
的宗派获得一个初步的明确了解。
3.第五章第四节本节讲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简明扼要。
精彩语言辑录

△问:佛的意义是什么?
答:佛字星“佛陀”的简称,佛陀的意义是“觉者”或“智者”。
△问:除释迦牟尼外,有没有另外的佛?
答:佛教认为过去有人成佛,未来也会有人成佛,一切人都有得到
觉悟的可能性,所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问:如来佛是不是释迦牟尼,还是另一人?
答:“如来”这个名词是从梵语译出来的,“如”字就是“真如”,
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如实”的意义。佛经对如来
的解释是:“乘真如之道而来”。又说:“如实而来”。佛经对“如来”
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是“佛陀”的异名。如释迦牟尼佛,可以称释迦牟
尼如来;阿弥陀佛,可以称阿弥陀如来。

△问:“南无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读起来是“那摩佛”?
答:“南无”是梵语的音译,念成“那摩”,是保持原来古代的读
音。它的意义是“敬礼”。

△问:舍利是什么?
答:舍利就承遗体,但这个名称一般只用于佛和有德行的出家人的
遗体。


△问:佛法的基本内容里什么?
答:佛教教义的墓本内容简单地说来,就是说世间的苦(苦谛)和
苦的原因(因谛或称集谛),说苦的消灭(灭谛)和灭苦的方法(道谛)。

△问:什么叫法师?
答:法师本是一种学位的称号,要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才能称
法师。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称的。还有较高的学位,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
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力论师。更高的是三藏法师,是遍
通经律论三藏者的学位,如唐代玄奘、义净都受到这个称号。

△问:什么叫活佛?
答:蒙藏佛教对修行有成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转世的人称为
“朱毕古”(藏语)或“呼毕勒罕”(蒙语)。这个字的意义就是“转
世者”或“化身”。活佛乃是汉族地区的人对他们的习俗的称呼。

△问:请谈一谈关于僧人剃发的问题?
答:根据佛制:剃发、染衣、受戒是取得僧人资格的必要条件。剃
发染衣的用意是为了舍弃美好装饰,实行朴素无华的生活。。至于受戒
并不需要在头顶上烧戒疤。除汉族外,其他民族僧人都没有烧戒疤的规
矩。这个习俗形成普遍的制度,据说是在元代、当时异族统治者想借以
识别真假,防止抗拒法■的人民逃到僧众里面去。这话尚待查考。

△问:喇嘛是什么意思?
答:喇嘛是藏语,它和“和尚”是一样的意思。
《孙子兵法》

作者:孙武

成书时间:春秋

类别:军事学

版本推荐: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书海领航

孙武是春秋末年吴国名将,字长卿,齐国乐安人(今在山东省博兴北)。
孙武在世时适逢齐乱,遂奔吴国,潜心钻研兵法,著成《孙子兵法》。公元
前512 年,吴王伐楚,孙武向吴王献《孙子兵法》一书,吴王读后大悦,起
用孙武,任命为将军。其后孙武率兵“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
侯”。然而,由于孙武成名于春秋、战国之交,故诸史并未对其加以记载,
故其生平事迹已无从考证,只有其所作《孙子兵法》留传世间。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是我国现存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兵书,
其影响遍及世界,在世界军事史中还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被人们誉为“兵学
圣典”,而孙武本人也被尊为“兵圣”。


在历史上,齐国人好言兵颇具传统,齐国系周王朝的诸侯国,殷、周政
权交替之时,因太公姜子牙谋战有功,被封在齐国,其后代世享封地。在春
秋战国时,齐国名将辈出,多有深通谋略者,这恐怕与被人们传说得神乎其
神的姜子牙有关,而《孙子兵法》的成书,多少也会受到这种传统的影响。

除此之外,《孙子兵法》作为一本兵书,在世界各国也受到了高度重视。
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甚至将其列为必读书之一。而在海湾战争中,美军正是
采用了《孙子兵法》中“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计谋,陈兵数十万于海上,
却从陆路发动突然袭击,达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在短短的
100 个小时内便彻底击垮了伊拉克的防线,收到了巨大的成果。

不仅如此,随着近几年来人们对《孙子兵法》的不断解读,人们越来越
重视将《孙子兵法》中的思想方法与策略原则运用到商业、体育等领域中。
在日本的一些大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必须熟读《孙子兵法》,他们认为,
这是一本“商战圣典”,是任何人都应深入学习的一本书。

同样,在新兴的“智慧学”等学科中,人们也普遍将《孙子兵法》作为
纲领性的著作加以研究,并以此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孙子
热”。

内容梗概

《孙子兵法》全书共13 章、分别论证了“计”、“作战”、“谋攻”、
“军形”等问题,对当时的战争经验作了充分的总结,提出了许多著名的军
事命题。

首先,《孙子兵法》首次对战争的致胜条件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总结出
“道、天、地、将、法”五大致胜因素。其中“道”指的是政治策略,“天”
指的是天气条件,“地”指的是环境,地形,“将”指的是将帅的才能,“法”
指的是部队的纪律与训练。在这五大因素中,孙武特别强调“道”的作用,
主张军事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而完善的政治是军队获胜的根本。他认为。
只有“令民与上同意”,亦即在政治上能使人民与国君同仇敌忾,战争才能
获取最终的胜利。因此他明确地提出,“厚爱其民”才能守成,反之必致“先
亡”。他的这些朴素的民本思想表明了他对战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无独有
偶,在西方著名的军事著作《战争论》中,克劳塞维茨也提出了“战争是政
治的继续”的主张,恰与千载以前的孙子的见解不谋而合。

其次,孙武在《孙子兵法》中还提出了许多著名的军事命题,其中许多
如今已成为成语,广泛流传。例如著名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便具有
很高的思想价值。毛泽同志曾说过:“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武书上‘知己
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
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和克服当前敌人而说
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

其三,在大战略上,孙子主张“必于全争于天下”,他所谓的“全”,


包括谋略、外交、军事等多方面。孙武并不推崇盲目地炫耀武力,他认为这
样会过早地暴露己方实力,他更赞赏以韬光养晦的方式,凭气势战胜敌手。
因此他称赞不经过战斗便能使敌手屈服的谋略,才是真正的“善之善”。他
的这些战略学思想直到今天,仍颇具参考价值,带有典型的“以柔克刚”的
思想特色。

其四,在具体的战术学角度,孙子主张速战速决,这与其在战略学方面
不主张轻举妄动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孙子认为,战争是危险的,因此轻易
不可以使用,但一旦箭在弦上,便必须一发中的。孙子清醒地看到,持久的
战争必然会对社会生产力造成破坏,而虚耗兵力本身便是败亡之道,故用兵
贵在神速,惟如此,才能使其不与其政治目的相冲突,并在最大程度上免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