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黄花赋 >

第132章

黄花赋-第132章

小说: 黄花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还未说话,谭人凤首先跳了起来,瞪眼舞手,力言不可,说:“革命岂是儿戏,怎能这样急功近利,匆忙便起?如此只会多送同志性命,于事无补,我决不赞成!”

    孙武也皱眉不赞成立刻起事,说共进会在武汉的力量不足,

    焦达锋心中不快,责问孙武难以起事的原因。孙武说:“武汉的新军,加入共进会的只两千多人,而加入文学社的,到有三四千人,文学社自恃人多,不肯听我们的命令指挥,我们单方怎能起事?”

    原来共进会虽然在武汉着手联络早,中途却出了岔子,以至让成立较晚的文学社后来居上。

    零九年初共进会各骨干就一齐回国,着手革命的实行,当时商定张伯祥往四川,焦达锋往湖南,孙武则到湖北,会党新军一起联络,成熟之后,便可三省同时举义,将长江中上游尽行光复。焦达锋与孙武一路回国,自己先不回湖南,却留在湖北帮孙武联络会党,到零九年末,湖北会党密集之地已被他们跑遍,各会党人物对推翻满清,光复汉统极是踊跃,慷慨激昂,愿作先驱发难。焦达锋、孙武两人大喜,当下将总数达七万多人的会党力量按地域编为五镇,并分别任命了督统等职:

    第一镇督统袁菊山统领襄樊一带的会党

    第二镇督统刘英统领安陆、德安一带的会党

    第三镇督统刘玉堂统领武汉及其周围一带会党

    第四镇督统黄申芗统领汉国、大治一带的会党

    第五镇督统刘汉一统领黄州一带的会党

    孙武自任五镇总指挥,设总部于汉口鸿顺里,命各镇督统对会党兵勤加训练,以待起事之日。这时焦达锋才回归湖南,留孙武在武汉继续运动新军。

    但孙武辖下的会党人物毫无纪律观念,革命热情偏又极高,对只训练不发难的命令不满,自作主张要揭竿发难。七月间,第三镇刘玉堂下辖部将焦逸仙就擅自暴动,领了一千多人便发难了,一千多人只有百十条旧枪,辅以大刀长矛之类武器,那有什么战斗力,很快便被清兵镇压了下去,焦逸仙也被清兵擒杀。到了八月份,第二镇刘英的部将龙世英、刘伯奇又不顾孙武的严令,率部起事,也很快被镇压了。八月末,第四镇黄申芗的部将柯玉山又独自率部下起事,在优势清兵的围剿下,全军覆没。

    一连串的会党起事弄得两湖总督瑞澄大为光火,对擒住的会党兵严刑拷打,三审两问就查出了孙武为会党兵的总头领,于是一面调兵遣将捕杀其他会党兵,一面派出密探便衣潜往汉口租界,欲伺机擒杀孙武。

    孙武没想到会党兵如此不受约束,眼看着五镇兵力很快就被清兵打散了,气得他大骂会党“野性难驯”,发誓说:“以后再也不和会党人物打交道了!”但如今瑞澄的密探便衣到处出没,搜寻共进会人物,汉口是难以容身了,孙武无奈下遂疏散了会中骨干,自己也孤身逃往香港躲避。

    孙武原拟到香港去找赵声,却不知赵声在香港的寓所,于是到《中国日报》社探问,冯自由胡汉民两人恰好就在报社,见了孙武极是高兴,就介绍他加入了同盟会。赵声却不在香港,去南洋一带漫游去了。

    当时华南几次起义之后,同盟会内又闹内讧,党人的情绪普遍低落。孙武客居无聊,看看到了一九一一年的初春,风拂柳浪,大雁北归,孙武实在呆不住了,想起武汉哪儿未竟的事业,魂牵梦绕,当下辞别了冯自由等人,决意北上。

    孙武重到汉口,将过去的重要助手张振武、邓玉麟等一齐召集起来,再组共进会湖北总部,并吸取上次的教训,重点策反新军,众人俱都同意。他们紧锣密鼓的就干起来了,众骨干们出入军营,与士兵及下层军官交朋友,或约他们出外在茶楼餐馆聚会,讲论天下大事,宣传反满思想,这样搞了一段落,成绩不错。新军的士兵都有一定文化基础,民族自尊及共和意识容易接受,因此加入共进会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这些入会士兵,孙武才知道武汉还有一个革命组织叫文学社,就是在他出逃香港的那段日子成立起来的,如今在新军兵士中影响极大,入社的官兵也远比他们为多。

    文学社的社长蒋翔武,湖南澧县人,本身便在湖北新军内服役,其社内骨干,也几乎尽是新军下级军官,社中以研究文学为名联络兵士和下级军官,因此在军中畅通无阻,发展十分迅速,此时湖北新军各标各营之内,全有文学社的成员,但文学社的主要人物如蒋翔武,詹大悲、刘复基等对起事发难却是十分的谨慎,一致议决不轻易起事,只悄悄的在军中发展反清力量,静待机会。

    谭人凤听了文学社的情况,当即说:“那么快快找文学社的人见面,争取和他们联合,一同革命。”

    焦达锋、居正等也觉得欲图大事,就必须和文学社携手,遂一致同意联合,便派出杨玉如、杨士杰为代表,找共进会的人联络。谭人凤见大家听从了自己的意见,遂提出要到上海,联络长江下游的革命力量,焦达锋看谭人凤打消了归隐的念头,大是高兴,于是将他送上了船,然后一心一意进行和文学社的联合。

    共进会和文学社的联合却进行得很不顺利,两方的代表见面多次,均无法达成协议。文学社的人说自己的人多,联合之后须得由蒋翔武任新组织的领导人,共进会的人则说共进会可不是湖北一省的组织,在湖南、四川等处都有共进会的力量,并且共进会还是同盟会的直系分支,地位非同一般,因此新组织必须由孙武来作领袖。双方都要做领导,谈来谈去无法联合。

    一九一一年的八月初旬,谭人凤忽又从上海溯江而上,到了武汉,找到了孙武、居正、张震武等,宣称他与陈其美、宋教仁等已在上海成立了“中部同盟会”,意在联合长江沿岸各地的革命力量,策划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革命。孙武、居正忙表示祝贺,问起“中部同盟会”的组织机构,谭人凤说:“庶务为陈其美,文事为宋教仁,总务是我,总理一职虚悬而待黄兴,但黄克强要在香港成立暗杀团对付张鸣岐李准,为黄花旧侣报仇,因此坚不肯来上海就任。”说着摇头叹息。

    孙武等也连连叹息。谭人凤便问:“你们与文学社的联合之事怎么样了?”

    孙武怒道:“蒋翔武他们不识大体,硬要和我们争领导权,怎可以谈拢呢!”

    谭人凤说:“乱争权怎么行,我去找蒋翔武说。”

    张振武却说:“正在狱中的胡瑛是蒋翔武他们的幕后总军师,谭兄若能说服胡瑛,蒋翔武等人自然就肯合作了。”

    在孙武、张振武的安排下,谭人凤在《大江报》社见到了蒋翔武,在场的还有文学社的骨干李长岭、罗良骏、王守愚等人。谭人凤当时作为同盟会的骨干,早已名满天下,兼且年龄比蒋翔武他们大得多,因此文学社的人对谭人凤大是恭敬,团团坐了请教革命之事。

    谭人凤横目扫过众人,见蒋翔武、王守愚便如乡村的农民一样质朴木呐,李长岭满脸严肃古奥,就像是个老学究,而罗良骏举止浮华,更像个富家贵公子,没有一个英气勃勃似革命家气魄的人。谭人凤心中不满,兼且生出轻视之心,乃端然坐了,大刺刺问道:“革命必须合作方能成功,你等为何不与共进会携手合作?”

    蒋翔武等相互对看一眼,默不作声。

    谭人凤便大讲起革命道理来,对争权夺利、互不团结尤多批评之词,众人听了一会,无人反驳,也不插嘴,但当谭人凤说到与共进会的合作,他们却并不让步,谭人凤一筹莫展,猛然想起张振武说他们都听胡瑛的话,便提议去狱中看望胡瑛,蒋翔武等俱都同意,于是陪谭人凤同往监狱。

    胡瑛被羁押于武昌监狱。狱卒们一听谭人凤等是看胡瑛的,登时肃然起敬,鞠躬如也殷勤请他们入内。谭人凤心中大为奇怪,随着狱卒走过弯弯曲曲的走廊,进了胡瑛窗明几净、陈设雅致的单人牢房,见胡瑛斜躺床上,捧着一本书,正抑扬顿挫的吟诗,谭人凤更是惊讶,当下叫着他的字问:“经武,你怎么坐牢还这么舒服?”

    胡瑛放下书,一看来人是谭人凤蒋翔武等,忙起身对谭人凤打躬,笑道:“老哥哥啊,你来看兄弟了,至感盛情,至感盛情!”

    说着便命站在屋外的狱卒:“快去打酒买肉,菜肴需得丰盛。”

    那狱卒应一声,飞快去了。胡瑛招呼谭人凤、蒋翔武等就坐,房中桌凳俱全,大家坐了下来。谭人凤当下问道:“兄弟有何招法让这些狱卒如此听命?”

    胡瑛笑道:“雕虫小技,怎敢在老兄面前提起。老哥哥何时到的汉口?”

    原来胡瑛被捕入狱后,屡受酷刑而决不招供,后见狱卒窃窃私议,以为将被杀头,乃作绝命诗付同狱的张难先。诗曰:

    “昆仑紫气郁青苍,种祸无端竟白黄。

    仗剑十年悲祖国,横刀一笑即仙乡。

    河山寂寂人何在?岁月悠悠恨更长。

    我自乘风归去也,众生前途苦茫茫。

    诗成,托狱卒送张难先。狱卒不识字,虑有串供情节,便先以诗示典狱官谈某,谈某见诗惊道:“人言胡瑛诗、书、画三绝,不料其诗精警如此!”

    谈某之女谈素贞见诗亦大为倾倒,赞不绝口,自此胡瑛的才名在狱中传开,众狱卒肃然起敬,不敢再以囚犯殴辱轻视。

    由于胡瑛坚不招供,当局又找不到胡瑛参与革命党的证据,只好胡乱判他终生监禁,胡瑛无奈打点起精神长期坐牢。不过,他的手腕极端敏捷,人又聪明有才气,便瞅机会招狱卒而教诲,说:“如今天下大乱,朝廷无能制止,不日便将天翻地覆,生大变异,你等知之乎?”

    众狱卒频频点头,然后问:“先生可知天翻地覆的变化,与我等有碍吗?”

    胡瑛正色道:“当然有碍!到时革命党得势,大举报仇,你等俱是替清廷看押折磨党人的人,到了那时,党人能饶过你们吗?”

    众狱卒大惊,惶恐之下向胡瑛求策,胡瑛微笑不语,大家一再哀求,胡瑛方喟然叹息,说:“看来你等别无门路,那么到时只能由我出手保护你们了。”

    狱卒们感激之余,猜想胡瑛在革命党中一定是个大人物,便尽心尽意的巴结起他来,甘以僮仆自居,为之奔走效劳。胡瑛大是得意,悠哉游哉,将监狱当作了乐园,就这么慢慢的住了下来,不久典狱官的女儿谈素贞又频频来找他谈心,见胡瑛风流倜傥,不由得私心暗许,爱上了他,就怂恿典狱官为他准备了单间牢房,在生活诸方面加以照顾。胡瑛顺其自然,一方面和谈素贞山盟海誓,一方面派狱卒通知自己过去在新军中结识的党人狱中相会,指导大家联络新军,蒋翔武等就是这样和胡瑛联系上的。

    文学社的骨干都是土生土长的两湖志士,不但未去日本留过学,本身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胡瑛却既是才子,又是同盟会的骨干,在日本和孙文、黄兴、宋教仁等往来,革命道理讲起来、一套一套,蒋翔武等除过拜服,就是钦佩,一来二去,胡瑛便在牢房指导起文学社的事来了。

    叙了些寒温,说到了正事,谭人凤将中部同盟会成立的事说给胡瑛听,又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