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内圣外王 >

第9章

内圣外王-第9章

小说: 内圣外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帷⒎坡杀觥⒎依肌⒖仆亍⒃嫉┑鹊胤⑵鹆诵乱宦址杩窨植老鳌!   �
    美国国内联邦调查局也是不断向公众发出恐怖威胁警报,首都华盛顿地区最近也遭到“9·11事件”同情者的连续狙击,杀人害命,恶毒猖獗。俄国首都莫斯科则发生了被车臣武装叛匪劫大剧场,挟持近千人质的严重危机。    
    目前正忙着收拾伊拉克的美国,已经有些疲于奔命。不乏讽刺意义的是,美国的强大军力,实际上证明连有人在其后院打黑枪都防止不了,这也与美国的“反恐战略”不善以“攻心为上”有很大关联。    
    第二种主张“无为而治”的手段,有些人可能不理解:恐怖不反,岂不将更加恐怖?此种理解差异:不是不反恐怖,而是反恐怖的策略和手段要有所调整创新,要靠综合治理。《孙子兵法》中早有“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也”的明训,其实就是讲对敌人和对手要着重分化瓦解,这对目前的“国际反恐”极具启示意义。    
    譬如目前美国的政府和媒体整天连篇累牍地渲染和报道“恐怖”,实际上却有不利的三种反效果。第一,让真正的少数恐怖分子认识到自己原来还有这般强大的“威力”,可以充分左右当代第一强国的精力和注意力。既然是这样,何不接着“恐怖”下去,可以让美国“慢性”难受;自己的影响和“知名度”也随之大增?!    
    第二,本来并不拥护和同情“恐怖”的人;可能只是由于恰好属于某个种族和信奉某个宗教;而随“恐怖分子”一道遭到媒体和政府中“鹰派”的诟病责难;不得已只好与“反恐战线”疏远隔离开来,甚至“滑”向恐怖;第三;挫伤普通公众心目中的正义和良性指数;无形中将恐怖的乌云笼罩在民众的心头;自己吓唬自己;从而影响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建设性运作。    
    应该用战略上的藐视和战术上的“冷冻”(而不是“热炒”)来刹住恐怖分子的风头,你想“高调”我偏让你“低调”,有效分化瓦解恐怖阵线,使其感到是真正为进步人类与文明社会所不耻!这样才能最好地配合武力反恐。    
    固然,美国政客有很大的成份是利用“反恐”来拉选票掌权,而媒体则靠“恐怖”出新闻和故事赚钱,但这种短视和功利作派实际上正深深地损害着美国的根本利益。如果长此以往,著名学者亨廷顿所预言的“民主的危机”,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第二部分 跨越心灵 拿捏对手第10章 美国综合症(1) 

    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美国除忙于“反恐”外,上至总统,下到平民,都还在为一个重大问题所困扰:美国为什么会如此招别人仇恨?!据《今日美国》报纸最近的详细报道,似乎全世界——从欧洲到远东,目前都弥漫着一股强烈的反美仇美情绪。    
    欧洲,尤其是西欧,原本是美国价值与文化畅通无阻的大本营,“9·11”事件刚发生时美国也是最早得到来自欧洲的普遍同情与支持。但好景不长,目前不少欧洲国家相信美国反恐行动中私利太重,我行我素,不把欧洲盟国的利益考虑在内。譬如美国要对伊拉克下手,但却遭到欧洲国家不同程度的抵制。许多欧洲人甚至认为:美国的四面出击和“独家坐大”,相比于伊朗和伊拉克,已对欧洲和平构成了更大的威胁。    
    这也包括美国在西欧的“铁杆盟友”英国,尽管布莱尔政府仍坚定地与美国站在一起,但英国民间对美国批评谴责的声音日重。不少英国人认为他们对美国的一片好意只换来了美国的傲慢与无礼,导致自己原来对美国的好感逐步为反感所替代,具体“反感”事件包括美国布什政府单方拒绝在治理气候变暖的国际协定上签字,擅自提高美国的钢材进口关税,美国大公司的一系列“损人利己”丑闻,及“反恐”扩大化危及正常人权与公民权等等。    
    在文化方面,英国流行歌手乔治·麦克尔最近推出了一只颇具争议的曲子“射杀走狗”,该曲被认为是影射和讽刺了布莱尔与布什的关系。至于在欧洲以外的世界其他地方,反美仇美之风的“劲吹”程度,就更让美国人瞠目了。从中东到西亚再到印尼海岛的穆斯林世界(尤其在民间),美国已基本上是“敌人”的代名词。    
    中国、韩国及日本的民间反美呼声也十分强烈。中国百姓极端反感美国插手中国的“台湾问题”并对中国的发展壮大实施“围堵”策略;“9·11”袭击美国事件甫传到中国;互联网上竟然是“叫好”声一片;网民们普遍是在“美国炸毁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及“中美战机南海相撞导致中国飞行员牺牲”等历史背景下做出的对“9·11”事件的第一反应。    
    


第二部分 跨越心灵 拿捏对手第10章 美国综合症(2) 

    韩国及日本的民众则主要因美国驻军的一系列“扰民”事件而对美大加讨伐和抗议,而“亲美”的日韩两国政府被夹在中间,乃是倍显尴尬。总之,世界范围内,时下对美国的批评和谴责主要是针对美国的现行政策、流行文化及一些美国人太过傲慢、虚伪、自私、自利和无礼。外界舆论认为现任总统布什是美国有史以来政治智慧最差的一位总统,而且他整日为一群“二杆子鹰派”所包围,外交政策中充满“单边主义”和独断专行。    
    美国社会及文化的“辞典”里,是不太能找到“谦虚”这个词的。中国民众可能对美国的傲慢深有感触:2001年4月中美战机在南中国海相撞,中国飞行员一时生死未卜。布什在白宫的首次针对性讲话,上来就“教训”道:“中国人需要懂得,我们美国的机组人员一定要得以安全返回……”。相比于中国领导人和发言人在国际场合四平八稳的外交辞令,牛仔布什确实猖狂。    
    另外,一旦中国加入了某个国际组织如WTO或将主办大型国际活动如奥运会,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的标准“评论”句式乃为:“我们允许中国如何如何,是因为尽管有意识形态和人权等方面的争执,但允许中国如何如何的利大于弊……”云云,一副美国“就是世界”,向中国慷慨“施舍”的架式。    
    一个最有意思的悖论是,西方人一方面以重文明礼貌著称,目前国际流行的许多礼仪标准等都是沿袭西方人的传统和惯例;另一方面,西方也是“近现代帝国主义”强盗及强盗逻辑的发源地,而强盗是不讲文明礼貌的,强盗只懂粗鲁、强权、暴力和傲慢。    
    许多满怀对西方文明崇敬钦佩之心的外国人到西方来“朝拜”,一旦遭遇到西方人的“强盗本性暴露”,一开始都还有些猝不及防呢。    
    目前美国于“自我形象危机”的对策,有两大类主张。一是认为实际上我们美国人挺好,别人恨我们只是由于他们误会或嫉妒。于是解决办法主要是加强美国与别国的沟通,让他们充分了解认识到我们美国的良好本质;另外一种认知则是认为美国、美国政府和美国文化,确实应在许多地方加以调整和改进,枉自尊大,粗鲁傲慢最终会导致美国迷失方向,会毁掉美国的远大前程。常言道: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在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岔路口,美国人必须用心灵和智慧作出关键性的抉择。    
    


第二部分 跨越心灵 拿捏对手第11章 海洋托起的强大 

    “纸上谈兵”本犯兵家大忌,但也并非没有例外。生活在19世纪的美国海军战略学家阿尔弗莱德·马汉,就是成功者之一,其“全方位制海权”理论及有关观点,为20世纪以至今天许多国家的海军发展勾画出了蓝图和目标。    
    说马汉“纸上谈兵”,因为其本人长期服务于海军学院,几无海战的实际经验,其崛起的年代正值美国专注于搞西部大开发和剿灭土著印第安人,海军发展的规划与经费并不受重视。好在任何革新与进步总是以观念和理论的突破为先锋,马汉乃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放眼看世界、为国家建立强大海军开拓航向的重任。    
    马汉式“纸上谈兵”之所以能成功,主要具备三大前提条件。首先,军事战略和理论研究,而非具体的战役战斗策划与计谋,实际上是“纸上谈兵”的特有优势,属宏观的高屋建瓴。    
    马汉靠倾心研究历史上海洋强国的战略与实践,海军发展和实力对国家利益的巨大影响,乃归纳提升出“未来之世界强国,首先必须是海权和海军强国”的重要结论,为现代海军大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再者,虽是“纸上谈兵”,却需脚踏实地。譬如马汉之所以提出海军应制大洋而非依近海,其逻辑是远洋海军才能确保市场经济、资本输出、环球贸易和运输水道的安全与畅通,这也为海军的不断壮大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和刺激。    
    比起“弄个大船队出海以扬皇威”,或“建个北洋舰队在近海看门护院”式的迂腐短视,当年崇尚马汉理论的日本海军自然是要打胜仗了。不要怪慈禧太后挪用了海军经费修颐和园,反正海军与园林对其来说都只不过是某种摆设。    
    但历史证明法西斯德国和日本,以至后来“冷战”时期的苏联,其实也没拿捏到马汉理论的真谛,他们只注意了马汉要求建立一支全球到达的强大海军,准备打击和战胜任何对手,却忽视了马汉理论的市场和贸易底蕴,于是其海军发展便无异于穷兵黩武,强势无法持久。    
    当然,马汉的成功还取决于美国正向世界强权崛起的历史关头,海洋的挑战和诱惑异常强劲,及当时美国最高执政者的“慧眼识英雄,求贤确若渴”。只有理论和实践发生了全面的交汇与贯通,才显示出真正的力量和影响。    
    最后,“纸上谈兵”的成功与否还取决研究者本人的性情和气质。马汉属于所谓“箭头式”学者,即其研究的目的、思考的方法、和结论的性质,都具备强烈的开拓创新使命,以提升加强本体和战胜控制对手为目标,认为世界只有靠竞争的推动才能发展。    
    与其相反,还可以见到一类“圆圈式学者”,这些人喜好画地为牢,只琢磨如何固守消耗,圆滑多于锋芒,容易一厢情愿。遇到讲竞争的对手,便主张妥协退让以息事宁人。这样的所谓“学者”,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其实不要也罢。    
    我们需要更多的“箭头式”学者!中国海洋和海防学者最近提出了500海里绝对制海权的战略目标,这乃是可喜的进步。    
    


第二部分 跨越心灵 拿捏对手第12章 拉部长缺什么?

    美国现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被总统布什誉为“高级官员的典范”,美国妇女选为“最具魅力的男性”。作为世界惟一超级大国武装力量的“掌门人”,拉氏确实具备诸多不同凡响之处。    
    首先,相比起第三世界国家不少腐败无能的高级贪官污吏,拉氏的职业素质就要高得多了:他忘我工作、不甘现状、锐意改革,对美国的战略利益与“全球霸业”可谓赤胆忠心。    
    再者,虽是文职官员,拉氏却拥有大学职业摔跤冠军的凶悍,海军优秀飞行员的勇猛和往日在商界打拼时扭亏为盈的成功背景。多年在华盛顿官场上的历练,让他更是做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