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内圣外王 >

第15章

内圣外王-第15章

小说: 内圣外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湾提供了庞大的销售、投资、制造和物流市场,乃充分显现了两岸经济共赢发展的良性模式。    
    在国际上,“台独”总是指望着美国、日本能助其一臂之力。但美国只是希望能用台湾这个棋子来不阴不阳地牵制中国大陆的发展,其对“台独”本身的兴趣有多大并不好说,也不是没有可能抛弃“台独”。而日本对台湾的兴趣,与其说是希望其独立,还不如说盼窃为己有。“台独”的狂热和幼稚,实际上最多能成为他人的垫脚石而已。    
    “台独”的另一手段,是设法将自己与岛内的所谓“民主”与“民粹”主义或思潮搅合在一起,并把前两位作为拒绝统一的挡箭牌。“民主牌”可以利用台湾一些天真的自由知识分子;而“民粹”牌则意在蛊惑台湾的年轻人。其实不要忘了,有“台独”搅局,“民主”与“民粹”到头来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台独”的文化残疾表明其只不过是一股暂时的历史逆流,不过是怀有个人私利与狭隘历史观的某些政客所编制出来的政治童话,其内在逻辑与理念其实谬误百出。中华民族的成员们必须学会携手共进,才是历史大计和人间正道,才能共同迎来自身文明的全新壮大与成长。    
    


第三部分 想法领先 行动果敢第13章 解剖浮躁

    2003年春天“SARS”疫情泛滥的教训,总结起来,似乎可以聚焦到两个字:浮躁。从生理角度讲,浮躁来自于多血质,难以入静;从哲学上讲,浮躁起源于肤浅,只有半瓶子醋才容易晃荡;从文化上讲,一定是因为科学的因素还太少,从而助长了瘟疫。    
    浮躁首先是肤浅的,即缺乏对问题纵深的探究能力和专业精神,于是便匆忙作出结论;浮躁又是反程序反原则的,即是病急乱投医,或是以行政命令随意代替科学分析;浮躁也必定是不负责任和缺乏信心的,敷衍了事,糊弄公众,实际到头来是糊弄了自己及国家的根本利益。    
    因为浮躁,有科学家在“SARS”爆发初期没能进行严谨透彻的观察、试验和研究,忽略了此病的严重危害性。因为浮躁,从上到下的某些官员,自私短视,竟不惜隐瞒虚报疫情。    
    因为浮躁,宣传普及了多年的保护野生动物,不许随便吐痰,分餐制以利饮食卫生等等观念和原则,却在生活实践中一直被置若罔闻。甚至于“SARS”的狂潮刚过,一些传统饮食陋习就马上死灰复燃,凸显出与现代化的文化与观念距离。    
    浮躁还有一大特性,就是单一、粗糙,像一堆“剪不断,理还乱”的败絮。而现代化的一大特点,是其显著有序的“网状特征”:城市网、教育网、卫生网、治安网、公路网、信息网等等。互联网的诞生,即因为现代信息就必然以网的形式流动。    
    网状结构是很有力有效的体系,它是靠对单一功能的逻辑串联和并联,而后逐步形成扩展与覆盖,不妨想想一根渔线和一张渔网哪个使用起来成效更高。所以网状结构实际上构成了现代管理和发展手段的核心,其运作和普及,必然排斥和淘汰杂乱、浮躁、失序等传统社会特色。    
    传统社会是彼此修筑大墙以把自己与外界隔离起来,于是极容易产生坐井观天式的浮躁,并被灾难各个击破。而现代社会则是想方设法促成社会各个功能间的联络与协调,去除各式各样的信息藩篱,使更多社会成员与功能具备大视野、大操作和大配合,从而能战胜更大的灾害,取得更大的成就。    
    所以要深入检验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现代化成就,不能只简单地点点票子,看看高楼,数数汽车。这种简单的量化思维本身就是浮躁的表现。软件比硬件更重要。如果仅比高楼大厦,那么到了美国,绝大多数地方就像到了农村,但真正的先进,是存在于实用而不花哨的基础设施的普及,加上关键系统舒畅有效的整合运作。    
    于是中国应要更多地关注网状结构的建设,社区卫生是否有了系统监督和管理?重要信息数据是否能为更多科研人员和机构所共享?官员表现是否受到了上上下下和社会各方的利益制衡与评判?等等。    
    关键是要学会冷静实在地做现代化的“内功”,从具体思维与行为方式的变革着手,而不是只作皮毛式的表面文章,否则就会自吞苦果。“SARS”的泛滥,更说明浮躁依旧是中国发展的大敌,不全力扫除,就将国无宁日。    
    


第三部分 想法领先 行动果敢第14章 成败在己

    2003年8月28日,是美国黑人著名民权活动家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说40周年纪念日。    
    马丁·路德·金何许人也?他是19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斗士,虽然他最终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他领导的抗议抗争运动终于有了可喜的结果,也促进了美国社会的整体文明进步。    
    40年前;站在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的高大台阶上,面对数十万听众,马丁·路德·金在演说中曾激情地表示:“我梦想未来的社会不再是以肤色取人,而是看重于人的素质和性情……”    
    马丁·路德·金的召唤力,之所以长久不衰,并不在于他代表了黑人说话,而是他为理性和真理呐喊。因为种族压迫代表着荒蛮愚昧狭隘,绝无任何文明和强盛可言。    
    40年来,美国以至全球范围内种族矛盾主流冲突减少的同时,目前值得警惕和治理的,是反种族歧视过程中衍生出的某些新变异,而且是涉及种族矛盾的双方或多方,这便需要协调和共同的努力。    
    第一种变异,是“拉大旗作虎皮”,某些人明明是某个种族中的垃圾和败类,却偏偏要以维护种族利益至上为名,跳出来煽动种族隔离式的复辟。当这样的人或团体迎合了社会上某些人的阴暗和狭隘心理时,有时也能放出些毒气,在公平竞争面前毫无王者风范。    
    第二种变异,是“拉大旗作鼠皮”,即某些种族中的不少人,不善提高强化自己的素质和性情,却很擅长于抱怨,动辄就把竞争中的失意和劣势,归咎于自己的肤色或种族。这样的无聊懦弱实在是种族进步的绊脚石。生命目标是牲口式的吃喝嫖赌,不能把工作与创新当作宗教那样追求,难怪要落伍呢。    
    第三种变异,是“反歧视中的歧视”,譬如最近频繁遭争议的大学录取“种族优惠原则”,就是一绝好的例子。本来所谓“种族优惠原则”的设立,是为了普及高等教育,对某些少数民族实行一些录取优惠和扶持。但近来的争议是,这样的“反歧视举措”,实际上仍导致歧视。首先,对被优惠的种族,其发出的歧视性信息是:你们不行,所以需要特别照顾。而对不被优惠的种族,所得到的信息也具歧视:即使你行,恐怕也无法被录取。    
    于是解决种族问题的核心;还是要靠努力与竞争;而非政策性的辅助。政策中出不了真正的平等,实力说话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马丁·路德·金式的梦想;目前得以充分实现的地方;恐怕只有在奥运会上:各个种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公平竞争原则的监督下,非洲人领先于田径和篮球,欧洲人夺冠于游泳和冰球,亚洲人扬威在体操和跳水,南美人一领足球场上的风骚……    
    但可以相信;奥运会的种族发展与竞争模式;一定会更多成为未来社会的成长和互动模式。马丁·路德·金式的梦想继续着;并将更恢宏地去开拓人类进化的明天。    
    


第三部分 想法领先 行动果敢第15章 真正的中国之星

    提到中国电影,海外华人观众及外国观众最容易联想起来的,恐怕就是上世纪70年代李小龙的功夫片,成龙的惊险喜剧及近来周润发、章子怡主演的《卧虎藏龙》。实际上,中国电影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就是人才济济,精品倍出,只不过是由于时代和交流的局限,没能提早全面走向世界罢了。    
    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电影已开始全方位地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大导演已包括水华、谢铁骊、武兆堤、谢晋等,大明星则有赵丹、秦怡、舒绣文、孙道临、王心刚、王晓棠等等。    
    想想美国好莱坞电影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准,恐怕是与当时的中国电影也不相上下。海外观众欲熟悉那时的中国电影,最好是能从战争片,尤其是抗日战争和朝鲜战争题材的影片入手,当然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关于打日本鬼子的故事,优秀的中国影片应包括《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地雷战》、《地道战》及后来摄制的《血战台儿庄》等等。其中《平原游击队》讲的是八路军游击队长李向阳,率领抗日健儿神出鬼没,与凶残狡猾的日本鬼子斗智斗勇,并最后消灭了敌人的英雄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场面转换迅捷,表演出神入化。    
    以后再看了好莱坞拍的什么《加里森敢死队》,就觉得远不如《平原游击队》来得高明。扮演李向阳的中国明星郭振清,干练英武,动若蛟龙,双枪在手,每次在影片开始时策马亮相,就会赢得观众的满堂喝彩。    
    中国电影当年在“朝鲜战争题材”方面取得的成功,可谓世界先进水平。其中精品包括了《英雄儿女》、《上甘岭》、《打击侵略者》、《奇袭》等影片。尤其是《英雄儿女》一片,文学剧本改编自著名作家巴金的小说《团圆》,导演和演员集中了中国电影当时老中青三代的精英,摄影、音乐、美工、服装等方面也是精益求精。    
    影片描述了战争的残酷、战士的勇敢、父女的深情及全体中国优秀儿女“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必胜意志、浴血拼搏和壮丽情怀。若放在美国,这部片子一定是“奥斯卡奖”的当然得主。    
    另外,反映朝鲜战争中著名的“五圣山战役”的《上甘岭》,相比于好莱坞同时期摄制的反映“诺曼底登陆战役”的故事片《最长的一天》,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常言道:战争是检验折射一个民族之精神与意志的明镜,而中国电影在战争片方面曾经为自身,为民族,为国家,铸就过一段灿烂的辉煌,并随时间推移而愈显卓越。    
    它所表现出的蔑视和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为民族解放与尊严而奋斗的正气凛然,及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主流文化的当仁不让和骄傲,已经永远深入融合到新一代中国人的血脉和精神里。    
    记得一部名为《海鹰》的电影,以国共海军上个世纪50年代末在台海的“八·二四”海战为真实背景;波涛奔涌;大海作证;著名影星王心刚扮演的海军中队长英俊洒脱;一往无前;驾鱼雷快艇闪电般杀向敌阵;为台湾海军护航的美国军舰见势不妙;临阵脱逃;“第七舰队”真是威风扫地。    
    如今的中国比原来之综合国力强了许多,但勇气、意志、信心等基础指标却大不如前。当代战争片、惊险片等也再拍不多,拍不好。对比好莱坞对这类影片的一贯执着与追求,中国的当代电影人真应该猛醒了:“琼瑶兮兮”,帝王将相,小痞子小市民,只会把中国电影毁了。    
    一个缺乏当代英雄的民族和艺术是没有前途和希望的,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