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高层政要-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迎访问: txtsk
本书由TXT小说电子书下载网站txtsk独家提供
TXT小说电子书下载网站主要提供各种类型的txt电子书,之所以采用txt格式是由于txt格式的电子书适用面最为广泛,能使用在电脑,掌上电脑,mp3,手机,电子词典等各种设备之中,能极为方便的获取各种信息。
改版而成的txtsk 网站是中国最大的txt电子书资源提供商,希望您能在这里享受电子书阅读的乐趣。
欢迎加入4020书友会QQ群1:8104389(已满) QQ群2:33863189,参与书友交流,了解最新流行小说!
订阅TXTBOOK书友会会员期刊,每周推荐小说邮件送到您邮箱,方便,快捷!订阅地址:club。4020
内容简介 在老百姓的眼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位高权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神秘而极富传奇色彩,一直是平民百姓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
作者以新闻记者的独特视角,花费了几年的时间和大量的精力,面对面地采访了十六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和数十位他们身边的工作人员,撰写了本书。 目录(1) 高层政要与中国经济特区的创办 001
■ 1978年,当真理标准的讨论被蒙上阴影时,邓小平发话了:“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001
■ 当新中国第二代领导人意识到大好时机正向中国走来的时候,产生了一个非常理性的 想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毛泽东也曾想过,但他让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陶铸以及其他中国人足足等了20年。/ 003
■ 统一穿着中山装的中国代表团终于踏出了国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央召开了一个延期十多天的中央工作会议,而此会之前的那个务虚会却鲜为人知。真理找到了,习仲勋等人的广东先行一步的政策也要到了手,邓小平果断地说:深圳,就叫特区吧!/ 005
■ 就在那个务虚会之前,江泽民同志率领第一个考察外国经济特区的政府代表团,走出了国门。/ 010
江泽民总书记在迎接香港回归的日子里 014
■ 新年伊始:心系香港同胞/ 014
■ 庄重宣誓:进一步给香港同胞吃了“定心丸”/ 016
■ 释疑解惑:反复阐述香港政策/ 017
■ 依法治港:带头学习基本法/ 019
■ 率团赴港:发扬中华儿女之志气/ 020
情系海疆的刘华清 023
■ 儿时曾进过村办的“洋学堂”,参加红军后,人们见他会刻钢板、写标语、画列宁像,便把他称为知识分子。长征胜利,刘华清协助战友共同填写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羊山集战役大获全胜,刘华清名震全军。挺进大别山,他被称为刘邓大军中的一员猛将。/ 023
■ 新中国成立后,刘华清被派往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毕业回国,出任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海军旅顺基地司令员,从此与海军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是,也就有了三进三出海军的经历。/ 025
■ 邓小平说,刘华清的身体好,知识面比较宽,解放后一直搞国防工业,搞科技装备,在苏联学过几年。他懂科学,搞卫星、导弹都参加过。选他做军委副主席,恐怕比只看资格好。/ 028
习仲勋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时刻 032
■ 历时一个月的“东三区”之行,习仲勋率队考察了当时的梅县、汕头、惠阳等21个县,得出的结论是:“形势很好,问题不少。”七个月后,习仲勋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广东的建设如何大干快上》的工作汇报。/ 032
■ 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小平同志在听取了广东省的工作汇报后说:“对!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没过多久,中发[1979]50号文件出台了。/ 036
三次脱身囹圄的刘澜涛041
■ “昔日座上客,今为阶下囚。千古公道在,丹心复
何忧。”/ 042
■“一九七五,五二八,今朝幸得幽禁罢。借问鳏公归何处?神州何处不为家?” / 044
■“夜来花香清神心,晨晓鸟唱唤人醒。南国人家单衣着,北京菲燕面裘新。”/ 047
■“寒冬春雷震天响,中央喜讯到安庆。平反奇冤十二载,真理终于胜‘四凶’。”/ 049
开国将军廖汉生053
■ 留着“一字胡”的军官笑眯眯地走到廖汉生的面前,一段亲缘由此埋下伏笔。/ 053
■ 贺龙问:“大姐她们牺牲了,你打算怎么办?还干不干?”廖汉生不假思索地说:“干,横直革命到底!为她们报仇。”/ 055
■ 林彪对贺龙“削其羽翼”,廖汉生在劫难逃,一夜之间将军成囚徒。毛主席讲,你没有罪。新中国的第一代将帅们,战功卓著,群星璀璨,但年龄并不很大,多为青壮年。中将廖汉生就是被人们视为少壮人物的一个代表。/ 059
■“四人帮”横行之时,邓小平将廖汉生派往华东,说:“你是有角的。”政治局会议上,廖汉生不堪重压,顶得江青瞠目结舌。/ 061 目录(2) ■ 转入人大工作,廖汉生从一个老兵变成了一名新兵,看到农民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他高兴地说:“我们的血没有白流。”/ 063
彭冲治政石头城前后067
■ 早在20世纪30年代,福建的漳州城里彭冲就是个小有名气的年轻人了。30年之后,走 在石头城里的他已是一位大大的名人了,不是因为传媒的介绍,而是靠着上百次的批斗会,人们一下子熟悉了他清癯的面孔。/ 067
■“我相信,饭票会有的,党票也会有的。”京西宾馆小礼堂,周恩来向参加学习班的全体人员宣布彭冲同志为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大桥就要通车了,彭冲拨通了电话,许世友听了哈哈大笑:“该喝茅台酒了!”/ 070
■ 江青对彭冲说:“彭冲,你要冲到哪里去?”接到红机电话,彭冲等人当日登上专机飞往北京。编入中央工作组,彭冲出任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任上海市市长。/ 072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彭冲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并且一干又是十几年。在他看来,社会主义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就必须建设一个民主健全、法制完备的国家。/ 074
刀下还生成大器的马文瑞077
■ 当被监禁的马文瑞等人正思忖着“屋外挖这么多的土坑干啥”时,毛泽东听到了干部和群众的反映。他立即提出:“刀下留人,停止捕人。”千钧一发,不曾想一句话不但救了许多人的命,而且还救了西安古都的老城墙……/ 077
■ 在瓦窑堡水沟坪的石窑洞里,马文瑞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周恩来热情地伸出了手:“马文瑞同志,坐下来谈谈吧。”半晌,马文瑞低头沉思,当他抬起头正要说话的时候,周恩来却伏在桌子上睡着了。三十多年后,这位伟人支撑着病体,就马文瑞等人的平反问题面对“四人帮”直言不讳。/ 081
■ 当广播中传出周恩来宣布的名单“劳动部部长马文瑞”时,马文瑞以为是同名同姓。毛泽东见到马文瑞时风趣地说:“从今以后,中国的无产阶级都归你管了。”两次出访苏联,不想“文革”中有人提出,“赫鲁晓夫为什么偏偏要接见你?”分明是“里通外国”。/ 085
■ “文革”期间,马文瑞及其家人们都遭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以致失去了心爱的儿子。浩劫之后,马文瑞出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激起千层浪。党中央派马文瑞去陕西,于是,马文瑞西安抓小偷的故事流传至今。/ 089
回族革命家杨静仁的悲欢际遇097
■“胖子,胖子,你给评评理,看这馍够不够秤?”一到宁夏,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杨静仁身体力行,饿着肚子和宁夏人民共度荒年。深入调查,杨静仁斗胆采取措施,老百姓终于有了余粮。/ 098
■ 小女儿一出世,父女俩便与“篮子”结下了缘。在传给家人的字条上写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首《篮子》,道出了一位老共产党人的情怀。/ 103
■ 分别六年后,夫妻见面时第一句话:“你被捕过吗?”杨静仁肯定地回答:“没有。”眼泪,第一次出现在这个硬汉的脸上。吕琳说:“我的眼泪是在那个时候流干的。”/ 106
■ 危难时刻乌兰夫出面相助。邓小平说:“静仁同志是个有马列水平的人。”刚刚被准许出来看病,不想风向一转,杨静仁又被押了回去。沉沉浮浮,杨静仁为“文革”中蒙冤的同志奔走呼吁。送别儿子杨华山,杨静仁赠诗一首。/ 112
■ 病中的杨静仁仍旧关心着国事,“文革”退款,杨静仁身在病房,心系宁夏,一家人共商捐资助学。/ 118
卢嘉锡的科教情缘120
■ 童年时期的“阿狮”迟迟地叫不出个“娘”字来,父母为此忧心忡忡。大年初一“阿狮”乍一开口,竟显露出了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力,惊喜驱散了浮在卢氏夫妇脸上的愁云。他不是哑巴。/ 120 目录(3) ■ 从儿时起,卢嘉锡便与“三”字结缘,一个三级跳,纵身成为少年大学生。“C3H3”让他顿悟要怎样才能成为化学家。出国“三搏”,莘莘学子一跃成为蜚声中外的化学家。/ 123
■ 两校相争,卢嘉锡从此开始了教学生涯。组织疏散,王亚南有了新的发现。卢唐“共价键”展现出一代科技巨人们的风采。伉俪情深,卢嘉锡无悔的选择。/ 127 ■ 卢嘉锡屡建功勋。“文革”劫难,感念周恩来的搭救之恩。出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开始了他新的征程。无心插柳,卢嘉锡走上了高级领导岗位。/ 131
耄耋赤子程思远137
■ 沿街叫卖红头绳,无意中听到粤军散兵谩骂“孙大炮”,程思远顿生从戎之意。迈步深圳罗湖铁桥,从此成为举世注目之人。抚今追昔,他只说了两个字“机缘”。/ 137
■ “搭上慈航”。毛泽东主席久握着程思远的手:“久闻大名,如雷贯耳!”怀念周公,程思远亲笔撰文《两位政协主席对我的一片深情》。/ 140
■ 几十年沉浮于政坛宦海,传奇的个人经历伴随着同样传奇的婚姻与家庭。不成功的婚姻却造就出一位成功的影坛巨星林黛;与石泓的一见钟情,竟招得蒋介石出面干预。/ 144
■ 耄耋之年,程思远仍为国事奔波。除夕日,江泽民总书记对程老说“千金难买老来瘦”。
“大京九”归来,程思远感慨万千。/ 147
谁人真识钱伟长150
■ 父亲擅笙,四叔好箫,每日粗茶淡饭,三代人却过得和乐融融。祖父与父亲两代人都在39岁谢世,钱伟长从小便体验到了“艰辛”的滋味。/ 151
■“清寒奖学金”,令苦恼中的钱伟长豁然开朗。考试一结束,他一下子收到了五家大学的录取通知。“九一八”事变,钱伟长毅然“弃文学理”,走上“科学救国”的道路。/ 154
■ 大学毕业,钱伟长又获研究生奖学金。伴随着马约翰老师高声的呼喊“BOYS FOR VICTORY”。钱伟长越战越勇。公费留学,中国学生把盼望已久的护照丢在了英代表的怀里,拒绝出国。/ 156
■ 留学海外,钱伟长度过了一生中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