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玉石之路 >

第18章

玉石之路-第18章

小说: 玉石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的颜色在这种长久的物理、化学作用下,就会变成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白璧无瑕的籽玉。不过,这是一个以千万年为计算单位的结果。


第六部分昆仑山口(图)

  矿洞里的山料  这些山料,表明了玉石最原始的形态和色泽。和田玉原来就是这个样子,我们感到就凭这一点见识,也可谓此行不虚呀。  处在雪线之上,下午三点,洞口的温度冰冷刺骨,这个矿点已经有人开采过,山洞深达十几米,洞里非常黑暗,只能用手电和头灯互相招呼着前进。  灯光打在洞壁上,洞里的冰凌和裸露在外的玉石交相辉映,仿佛进入了一个神话的境地。洞内的玉石大部分是青白色,真正像羊脂一般的白玉十分少见,专家说:“开采的山玉一般在3公斤以上,可用琢大件工艺品。因此尽量采取大块度的玉是采玉的最重要环节。可是我们现在采到的玉块度太小了,也就是说,不能用它来雕琢大一点的玉器。”不过,这是山料的第一手资料,这些标本,对玉石和古代玉器鉴定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下午四点五十分,玉石探源科考队结束全部考察,走出洞口,天光大亮,我们仿佛融化在了强烈的阳光里。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问我们和田玉石算不算无价之宝,我们一定会说:“算!”如果他再问:凭的什么?我们一定会说:  “就凭这——莽莽昆仑!”


第六部分后记(图)1

  大家总是在说,我国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悠久历史。但无论是历史教科书上,还是在既往古文献记载中,可资考据的文字记载最多也就是三千年,类似埃及金字塔、两河文明时期那些五千年历史的古建筑,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乏善可陈。  缺乏此类古代建筑,并不等于我们的文明历史就没有世界上其他地区久远。事实上,诸多历史遗迹和文物中,我们也许忽略了一个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东西——玉石。中华民族的玉石文明可以直追上万年。而玉石之路,恰恰为先秦时期古文明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文史、地理考据。  玉石之路的形成、通过玉石之路进行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三千年前古代文明发展的轮廓。对于丝绸之路的描述可谓妇孺皆知,但玉石之路,在人们历史教科书中,在历史文献中也同样鲜有记载——或者可以说,关于玉石之路的记载和研究目前还仅存于少部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案头上。  目前我国考古界开展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把我国的确切历史纪年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参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专家们所研究的各种文物考据中,玉石和各种玉器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些玉器的由来,全都指向这条“玉石之路”。对此条玉石之路进行科考,意义可以说是相当重要和深远的。    在这次科考中,科考队有几个重要成果值得一提。  其一,沿途所发现的大量玉石标本和历史遗迹证明,昆仑山巅确系和田玉的源头。科考中采集的大量标本为考古学界提供了重要的参照资料。与此同时,大量的玉石标本也使我们对新疆和田玉的成分和储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二,众所周知,必须有足够大量的可开采的玉石和足够的玉石供应,才能形成玉石之路,这此科考队对几个高海拔玉石矿点进行了细致考察,发现玉石矿点的储量及开采量依然良好,这为研究玉石之路形成及发展的客观条件提供了有力证据。  其三,发现了几个汉代以前就已经大规模开采的矿点和遗迹。这在新疆过去历史文献中鲜有记载。这此科考,突破了文献纪录,使新疆向中原地区提供玉石的历史从三千年提早到六千年。  其四,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储量最大的蛇纹石矿脉。整座整座的蛇纹石矿脉绵延几座山,这一发现再次证明了蛇纹石矿脉和和田玉矿脉应当是伴生的理论。同时也证明,新疆不仅富产和田玉,也富产蛇纹石。这也使我们以往许多的历史和考古研究需要重新审视,一些考古疑团因此得到证实。奉和田玉为玉文化之宗的历史,在中国起码也有三千年。


第六部分后记(图)2

  由于时间关系,沿途还有几处发现至今还不是很清晰,算是谜团吧。  一个是黑山村发现的千年古墓。墓主究竟是谁?究竟是什么人在此挖玉、安身?从地表上的建筑看,这一古墓的土围墙和俄罗斯古墓的惯用围墙很相像;而地下部分的发掘却令人迷惑不解,墓葬的规模相当于一个富豪,王侯,可是什么样的王侯能安心在如此一个道路险峻的穷乡僻壤安营扎寨呢?  第二,通往阿拉玛斯矿区的流水古墓的发掘,虽说找到了一块迄今新疆地区发现的最早的玉佩,但古墓的主人是谁?究竟是些什么人,目前还是个谜团。 在此不仅发现了玉佩,还发现了陶器和青铜器,这些古器都具有强烈的东西方交汇特点,绝非当地特色。  在深入挖掘过程中,考古专家还发现地下存在几个文化层,可谓墓下有墓,总归是越挖掘越迷惑。  第三,白玉河和墨玉河每年将近有上万人捞玉,自有记载以来,捞玉已经有三千年历史。从昆仑山巅顺流而下的玉石应当早就捞完了,可捞了三千年还捞不完,为什么?这是一个目前仍然为解决的谜团。不过有一个问题可以搞清楚,那就是,所谓“子玉”由于多年开采,应该说已几乎绝迹。如果谁说他有一块刚刚捞回来的子玉,八成是假的。    这次对玉石之路源头的考察,也可以说是整个玉石科考项目的一个开端,大规模的玉石科考还将继续下去。从世界文化角度说,历史学界应当给玉石之路写上重重一笔,让后人知道,遥遥大漠上,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除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外,还有一条年代更为久远、同样负载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举世闻名的——  玉石之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