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玉石之路 >

第12章

玉石之路-第12章

小说: 玉石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一倍还多,几个记者干脆步行在我左右,我认识到为什么战争中常常要把伤员杀掉或是丢弃,原来伤员对整个队伍太拖累了。  据山里人讲,一头毛驴平均能驮五十公斤的东西,而一个人最少也有六七十公斤。像我们有些记者体重可达到七八十公斤,差不多是毛驴所能承受重量的一倍,难怪毛驴子要想方设法把人甩下来。我们没有骑驴之前很多人告戒:到了山上就要把自己的小命交给毛驴。因为只有它们知道如何在陡峭的山道上行走。把人的命交付在驴的手上,听来很可笑,但是事实确实如此。在崎岖险峻的山间小路上,我们都紧紧地把自己贴在毛驴子的背上,距四只细小晃动的驴蹄子半尺处就是令人目眩的万丈深渊。其实就是驴子也不能完全保证它们自己的安全,在一处几乎是直上直下的山脊上,所有的驴子都在争抢山上那条惟一的小道,小路上的石头被来往行走的驴蹄子磨得闪闪发亮,突然驴队中传来一阵惊叫,一头毛驴在抢道的过程中蹄子一滑,直直地从山脊上掉了下去,一股尘土从崖壁下冒了上来。赶驴的老乡大声吆喝着,片刻不停,只见几只山鹰和乌鸦从山崖的另一处飞了出来,盘旋着向出事地点落了下去。队伍的行进突然地加快,很多人都没有看清这一惊人的场面,事后老乡告诉我们,如果当时停下来队伍中一定会发生骚乱,后果不堪设想。  不免想到《伊索寓言》其中的一篇,说从前有个商人,赶着一头毛驴翻山越岭,这头毛驴倔强的很,不走平坦的山间小道,非要在悬崖峭壁上行走。商人几次从峭壁边缘给他牵回来,不一会儿毛驴又会自己走回去。结果没多久,毛驴脚一滑,从悬崖摔了下去。商人望着崖下说:你终于胜利了。  这是《伊索寓言》中很著名的一篇,寓意那些愚蠢而固执己见的人,他的胜利实际也就是他的灭亡。他们就是不爱走大路,偏爱走悬崖峭壁。从伊索寓言到今天跌下山崖的驴,看来驴子几千年来确实一贯如此。可能驴子并非有“驴脾气”,走悬崖只是它一种本性吧。以前始终认为有关毛驴的那篇寓言属于对毛驴艺术上的夸大和讽刺。可今天,两千六百多年前《伊索寓言》里的毛驴还真被我们亲眼看到了。


第四部分黑山村的维族小孩(图)

  黑山大队  通往黑山大队的最后一个达坂海拔四千多米。从那里往下看,脚下云层朵朵,远远的山谷阳光灿烂,有一小块像树荫的绿岛,那,就是黑山。  黑山村,是一个维吾尔族人的小村庄,大约有六百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十分偏僻。寂静的山村突然来了这么多人,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出动了。骑在驴背上的考察队员们本应该挺起胸来接受检阅,但是十几个小时的驴程已经将他们折磨成了残兵败将,灰头土脸,面无血色。而那些赶驴的老乡却依然精神十足,大声地吆喝着驴子。  山村里的孩子们可能是最为兴高采烈的,他们围住考察队员,纷纷把那些喝剩下的饮料瓶要到手中,挥舞着满街乱跑。  黑山村的维族小孩  从这里的地势以及人们的长相上看,和我们常常在电视里看到的阿富汗倒是非常得相象,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在这些地方拍一个阿富汗战争片,几乎没有人能够分辨出它的真伪。  黑山村的房屋非常简陋,有的干脆就从土山中开个洞,再码上一些土坯就成了他们的小屋。有些房屋根本就没有窗户,只有一个供出入的门。  医疗条件就更不用提了,他们这里依然还叫大队,整个玉石乡有十四个大队,也就是十四个自然村,村与村之间相隔非常得远,最近的村子也相隔几十里山路。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这里的交通工具就是驴子,不过我听老乡说,驴子也有优劣,就像汽车一样,最好的驴子比最劣的驴子脚程要快一倍还多,这头驴子的主人就是村长,也可以说是属于“大奔”和“宝马”级的驴子。这头驴子的“配置”也非常的齐全,鞍子一律用皮子做成,而且还有脚蹬,这也可能是村里惟一有“配置”的驴。这头驴身材高大,浑身乌黑,鼻子和嘴却是白色的,村长骑在它上面,头上戴一顶格萨克帽子,嘴上有一撇上翘的小胡子,简直就是小说《静静的顿河》里高里的样子。其它的驴子就没有这么威风了,它们与村长的驴子一比,简直就是“小夏利”和“奥托”,或者更差一点的,就是平原农村里跑的那种“狗骑兔子”。由于这里道路崎岖,山势陡峭,很多地方连驴也上不去,所以如果有病人的话,医生一天只能去一个村,黑山大队是“火箭公社”里地势最高,位置最远的一个村子,我们到这里非常的巧,正赶上乡里的医生巡回医疗,而且这个医生属于“万能”型,从吃药打针、手术到接生全是他,我们到这个村子里的时候,他刚刚接生过一个小孩,他看了看我受伤的腿,似乎很在行,说“没有什么大事,不过是膝关节扭伤,顶多就是半月板碎了”,然后他给我开了一些止疼片,就算诊治完毕,也许这种伤在这里真的是小事一桩,乡里医生看来在村子里的威信非常高,村长一般都走在他后面。他会讲汉语,是全村文化水平最高的,他告诉我们,他高中毕业,还上过两年卫校,他还准备在这个村子里住几天,可以帮助我们找玉,最后这一句话,是我们最为感兴趣的,我们住在是黑山村惟一的一所小学校里,也是全村最“豪华”的地方,所谓“豪华”,就是一处砖房,里面还有用木板拼的床铺,地面还铺了点砖,据说是校长的办公室,可是这里看得出已经很久没有当学校了,屋里除了厚厚的一层土以外,窗子的玻璃已经全碎了。由于我们的到来,他们把这里最好的房子腾了出来,窗户上糊上了报纸。小学校里还有一个篮球场大小的草场,孩子们整天在那里跑来跑去。  我们了解到这里的老师兼校长,在一年前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山里的孩子们见到我们,都感到非常新奇,整天围在我们的窗口和门口,伸头探脑地往里看,而且好像百看不厌,站在门口都不走了,让我们感到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个刚刚来到动物园里的珍稀动物,我们跟他们说话,他们都听不懂,一走近他们,就全都跑开了。后来他们和我们渐渐熟了,先是用小石头子向我们投掷,然后就是拿来一些馍给我们吃,此刻我们完全体会到了动物园里的动物被游客戏弄的感觉,由于他们的石头子扔得太多了,我们大叫一声,这帮孩子轰的跑开了,可是没有多久,又都聚到了窗口和门口,把本来就十分阴暗的小屋堵得更黑了。看来用吓唬他们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我们开始把背包里舍不得吃的巧克力拿出来送给他们吃,可是这样一来就更坏了,刚给出一块以后,就伸过来十几双小手,向我们讨要,我们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请那位乡里的医生出马,帮我们维持秩序,看来这个乡医生很有威信,他对那些孩子用维语大声地吆喝了一声以后,围在我们窗口的孩子一哄而散了。我们专家里有懂维语的,他告诉我们说,乡医生刚才跟孩子们讲“这些都是从中央来的人,都是老师,你们不要老围在窗户口,影响他们休息。”看来老师在这些孩子的心目中还是很有影响、很有地位的。  我们在黑山村住的这几天,经常有村民拿着玉石来找我们,这些玉石都是他们从山里捡来的,可是说是典型的山流水,有些玉石还真漂亮,洁白而又圆润,一看就知道,被人们把玩了很久。我们有一个记者,自己带了一些常用感冒药,提出要和他们换一块玉,没想到,他们非常得高兴,接着,又来了好多人,拿出各种类型的玉石,要和我们换药品。  乡民用玉石跟科考队员换药  用玉石换药品的最初发起人就是那位乡村医生。由于我们经常出门,行李中总携带着不少常用药品,感冒药、止咳药、创可贴、止疼片等。开始,他问我们可带来什么药没有,我们还以为是为了给人治病,毫不犹豫打开了行李包。  行李里的药品让这位乡镇医生大开眼界,“这么多的药,能不能卖给我一点?你们上山反正也用不了那么多人,留下一些,剩下的都卖给我吧。”  见他这么说,我们一位记者很大方,各种药品包了一大包送给他“你拿去用吧。”  乡镇医生有些不好意思了,他从兜里掏出一块玉石,这是一块青玉,显然已经收藏了很长一段时间,整个玉石油光光的,好像在油里放过一样,“我用这块石头换药吧。”  专家古方接过来看了看玉石,说:“这块玉的成色不错。虽然不是羊脂玉,但也是一块上好的山流水,起码也值个上千元。”  听他这么一说,那位记者赶紧接过石头,宝贝似得放进了自己背包。  不想过了没多久,门口聚来了很多山里的老乡,几乎每人手里都拿着几块玉石要和我们换药。我们住的校长室霎时变成了玉石交易所。说实在的,这次带来的常用药还真有一些,于是大家纷纷和当地老乡讨价还价起来。交换的结果是这样的,一盒速效感冒胶囊换一块拇指大小的山流水;一瓶红花油可换两块这样大小的山流水,一盒止痛片则可换拳头大小的墨玉一块。要知道,村里没有研磨机,这里的山流水可都是真正的山流水。记者小张心里乐开了花,他把自己的药全部换成了玉石,然后一会儿说自己肚子疼,一会儿又说嗓子疼,到处找我们借药。可惜这小伎俩很快被拆穿了——用玉石换药在我们中间根本不是个秘密。他还当我们不知道。  专家在村长带领下,开始对村里采玉、藏玉的情况进行调查。


第四部分乡民把玉石藏在被子垛下

  乡民把玉石藏在被子垛下  被子垛是他们的保险箱  这里几乎家家都藏有玉石。黑山大队全村没有几处像样的房子,大部分所谓“房子”都是一些窑洞和毡房,所有门几乎都不锁,我们进到毡房来,里面黑洞洞的,温度比外边高不了多少。毡房内离门几步之遥就是一摞摞被子,紧紧地靠墙码着,直高过头顶。一位老乡把手伸进被子里,摸索半天,从里边掏出来两块玉石,给我们看过之后,收回去,从另外一个被角又摸索半天,再掏出来两块。村长解嘲说,被子垛就是他们的“保险柜”。黑山村每年都有收购玉石的外来人,而这里的老乡也就是用从山里找来的玉换取一些用品。据了解,这里的采玉人年收入可达上万元。村长告诉我们,这个村里常年有山下来的采玉人和收购玉的人,其中一些还非常有钱,出手就是上万,而且都是现金,这些人胆子也真够大的,只身来到这里,还带有那么多的现金,居然不怕有坏人惦记,看来这个村的民风淳厚。  我们问村长:“这里的人用玉除了换取一些日用品以外,有了钱还干什么?”  村长说:“买肉、喝酒!”  他们的村子没有地,所有的粮食都是从外买来的。  “难道他们不拿来盖房吗?”  村长说:“不用盖房,这里的山随便挖一挖,就能够掏出一个窑洞,没必要花钱盖房。”  看来在这里钱多了也不知道干什么用,也确实没什么用。  黑山村没有电灯,几乎家家都是用煤油灯,我们用自己带的发电机发电,使小学校有了电灯,不过我们为了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