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特快 大学语文(______ >

第12章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特快 大学语文(______-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3.《江南春》,七绝,属咏史诗,作者杜牧,晚唐诗人。该诗借描绘江南美丽的春景,寄予历史的感慨。本诗写景具有整体性,并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    

  14.《夜雨寄北》,七绝,属于相思诗,作者李商隐,晚唐诗人。本诗以诗代信,倾诉思念亲人,渴望北归的感情,构思巧妙,含意丰富。    

  15.《虞美人》,这是首词,作者李仍,五代南唐词人。全词纯用白描手法,比喻贴切生动。    

  16.《望海潮》,这是首词,作者柳永,北宋词人。本词描写杭州的繁华景象,与西湖的秀丽景色,赞美城市风光,表现了百姓与地方官的游乐。多用铺叙与白描手法。    

  16.《水调回头》,这是首中秋咏月词,作者苏武,北宋杰出的文学家。该词通过描绘中秋佳节,饮酒赏月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对弟弟苏辙的怀念,对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安慰和祝愿。运用设问句,以月贯穿全词,构思缜密。    

  18.《武陵春》,这是首词,作者李清照,宋代杰出女词人。该词通过对主人公外在情态举止与内心活动的刻画,表达了词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沉痛心情,构思新颖。    

  19.《书愤》,七言律诗,作者陆游,南宋爱国诗人。    

  20.《水龙吟》,词,作者辛弃疾,宋代大词人,该词抒发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伸、年华虚度的悲愤,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词中多用典,并综合运用了比喻、比拟、象征等表现手法。    

  三、基本要点归类    

  1.作品作者    

  《沁园春·雪》: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迢迢牵牛星》:无名氏,选自《古诗十九首》。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东晋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著名诗人。    

  《出塞》(其一):王昌龄,盛唐诗人。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代诗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盛唐诗人。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盛唐伟大诗人。    

  《蜀相》:杜甫,盛唐伟大诗人,其诗称为“诗史”。    

  《枫桥夜泊》:张继,中唐诗人。    

  《游子吟》:孟郊,中唐诗人,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说。    

  《乌衣巷》:刘禹锡,中唐著名诗人。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中唐大诗人。    

  《江南春》:杜牧,晚唐著名诗人。    

  《夜雨寄北》:李商隐,晚唐杰出诗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五代时著名词人,后世称之为南唐后主。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北宋著名词人。    

  《水调歌头(明月见时有)》:苏轼,北来杰出的文学家,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宋代杰出女词人,跨北宋、南宋。    

  《书愤》:陆游,南来杰出的爱国词人。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南宋大词人。    

  2.作者归类    

  作者属于唐代诗人的有:王昌龄、张若虚、王维、李白、杜甫、张继、孟郊、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李商隐。其中,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甫属于盛唐诗人。张继、孟郊、刘禹锡、白居易为中唐诗人。杜牧、李商隐为晚唐诗人。    

  创作词的几位作者的有:李想、柳永、苏武、李清照、辛弃疾。    

  3.体裁归类    

  五言古诗:《迢迢牵牛星》、《归国田居》、《游子吟》。    

  七言古诗:《春江花月夜》。    

  七言绝句:《出塞》、《送元二使安西》、《枫桥夜泊》、《乌衣巷》、《江南春》、《夜雨寄北》。    

  七律:《蜀相》、《书协》。    

  五律:《赋得古原草送别》。    

  4.题材归类    

  送别诗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元二使安西》。    

  相思诗有:《迢迢牵牛星》、《夜雨寄北》。    

  “虞美人”、“望海潮”、“水调歌头”、“武陵春”、“水龙吟”、“沁园春”均为词牌名。    

  四、课文重点与难点    

  《沁园春·雪》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本诗作者毛泽东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学习这首词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问题。    

  1.抒情方法    

  这首词通过对北方壮丽雪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上一些英雄人物的评说,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和对今日中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殷切期望与坚强信心。    

  2.表现手法    

  这首词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    

  上片借景抒情,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啊娜多姿的北方雪景,来抒发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    

  下片则直抒胸臆,借评说古代英雄人物的功过得失,并畅想今日情景,来表达诗人改造旧中国、创造新中国的雄伟理想。    

  3.修辞手法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以及转折和对比等表现手法。    

  (1)词的上片后六句运用了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例如:“红装素裹,分外妖烧”是比喻,用妇女的穿着和风采,来比喻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不仅使景物显得色彩动人,而且同时也是对中国革命胜利后的美好景色的暗示。又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是比拟,此句以物拟物,将群山起伏拟作银蛇舞动,将高原绵延拟化为白象奔驰,变静态为动态,使景物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也是对中国人民高涨的革命情绪和敢于同强大敌人争高下的英雄气概的暗示。    

  (2)词的上片和下片中,都有一个情景的转折和对比。上片以“须晴日”表示转折,构成晴空烈日和冰天雪地的对比,大好河山显得愈发多彩多姿。下片以“俱往矣”表示转折,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和今朝的英雄人物进行对比,暗示历史和今朝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这两处转折和对比,既深化了主题思想,又增添了起伏跌宕的气势。    

  《迢迢牵牛星》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背诵本诗,识别《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抒写爱情的五言古诗。诗作内容取材于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事,描述织女思念牛郎的情景,借以抒发世间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在理解本诗时需要掌握以下重点:    

  1.抒情方法    

  这首诗主要采用间接抒情。全诗无一句是情感直抒,而是或借事抒情,或借景抒情。这种间接抒情方法以外显内,比直接抒情更生动形象,更耐人寻味。    

  2.表现方法    

  这首诗通篇采用比兴手法。作者用大量笔墨描述传说中织女思念牛郎的情景,用意却是抒写现实生活中思妇的离愁别恨。字字落笔天上,句句情注人间,含蓄而蕴藉,从而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联想空间。同时,也正由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神话传说,从而使得此诗处处闪现出浪漫主义的色彩。    

  这首诗的语言中多用叠字。全诗十句,六句用了叠字。有的叠字(加“迢迢”、“纤纤”、“盈盈”、“皎皎”、“札札”)用来传达物性,有的叠字(如“脉脉”)用来模拟情态,都显得贴切自然。这些叠字的运用,增强了全诗节奏的美感和音韵的协调。    

  《归国田居(其一)》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作者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识记陶渊明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这首五言古诗,是陶渊明的田园诗代表作之一。在理解本诗时需要掌握以下重点内容。    

  1.主题思想    

  此诗抒写诗人崇高自然的心态,表达诗人归隐田园后不胜喜悦的心情。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官场的黑暗,表现出诗人不愿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表现手法    

  本诗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方法。    

  (1)诗中多次运用比喻,收到了使诗的旨意更加鲜明生动的效果。例如:用“尘网”和“樊笼”喻仕途的束缚和险恶,贴切醒目。“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中包涵多重喻意:“羁鸟”、“池鱼”的喻意是官场的狭隘,禁烟;“旧林”、“故渊”的喻意是田园的广阔、自由;而这两句的总体喻意,则在于表现诗人对逃脱世俗困扰,重返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2)诗人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例如通过世俗与本性、丘山与尘网,鸟笼与树林、小池与深渊等一系列对比,借助“爱”与“误”、“恋”与“思”、“落”与“得”等具有明显感情倾向词语的点醒,将诗人好恶表现得淋漓尽致。    

  《出塞》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作者王昌龄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    

  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首七言绝句,是王昌龄的边塞诗之一。诗人慨叹边塞战争的经久不息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希望能有英勇的将领来保卫国家的安宁。    

  注意本诗主要运用了历史典故,来体现多重寓意,主要为后两句。表面上作者有感于当时边患无穷,唐将无能的现状,呼唤汉将军李广之辈的人出现,明写汉将,意指唐将。    

  诗句中就蕴含着多重对比因素:将历史与现实对比,汉将与唐将对比,有用与无能对比,边关安宁与边患不断对比。从而体现出诗人的多重情意:歌颂李广,讽刺唐将;失望于当前,希望于今后。    

  下面的题目有助于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1.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从抒情角度看,诗的前两句运用的是什么方法?    

  参考答案:(1)诗人慨叹长期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希望有英勇善战的将领来保卫国家安宁。(2)借景抒情。解答题目时要注意:本题旨在考查对本诗的主题思想、抒情方法和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在答题时要理解本诗的主题思想是:诗人感叹边塞上战争的连绵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