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三国智-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侦测环境:搜集并解读环境资料,找出周围的机会和威胁。
三、提出对策。
鲁肃指出,孙权的最大利基在于长江天险,应充分利用,发挥最大功效,先立于不败之地,再图发展。因此江夏(湖北武昌西南)的黄祖,和荆州的刘表,必须弭平;至于曹操,刚击败袁绍,实力更强,宜先避其锋芒,等待可乘之机再说。
七年后,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和鲁肃所见略同,不和曹操正面交锋,“以乡村包围城市”,先夺取附近据点,扩大势力范围(在蜀是荆州、益州)。
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春,黄祖为孙权所破,鲁肃对策里要铲除的两大对手——黄祖、刘表,已去掉二分之一,矛头正准备指向刘表时,形势生变,曹操先发制人,乘着刘表病逝,起兵南下,占领荆州。
曹操这一举动,打乱鲁肃和诸葛亮的布局。
刘备当时寄身于刘表的荆州,虎视眈眈,大有喧宾夺主之势;而孙权也觊觎着荆州。荆州一破,刘备没命地逃。孙权眉头紧皱,不知如何是好。
在鲁肃眼中,荆州非夺下来不可,他对孙权说:“荆州和我们相邻,江山险固,沃野万里,百姓富庶,若能占有荆州,就奠定了帝王的基业。”
然而荆州已失,别说从曹操手里夺回来不太容易,更急迫的是,曹操势必乘胜追击,挥军江东,攻击孙权。
鲁肃再度献计,说:“刘表刚去世,两个儿子不和,军中将领不同心,而刘备是枭雄,和曹操有过节,寄居在刘表那里,但刘表嫉妒刘备,未能重用。如果现在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合作,上下一心,我们就和他们和平共处,同结盟好;如果刘备和他们离心离德,我们就另打主意,图谋大事。”
鲁肃毛遂自荐,去荆州探口风,借着吊唁,劝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众,合力对抗曹操。
这个策略联盟的构想,和诸葛亮不谋而合。两位眼光远大的策略家,都想结合次要的敌人,抵抗主要的敌人。诸葛亮和鲁肃心里明白,不能合作,只会让强大的曹操各个击破。惟有合作,才能免于覆灭。当前,两国都没有争霸的本钱,必须等待,等待风云变色,俟机而动。在这之前,孙刘两边谁也得罪不起谁。
接下来的后续发展,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寡击众,击败曹操大敌。
第三部分“多操之敌”的长远布局
赤壁之战后,为了巩固战果,孙权必须拿下江陵(今湖北江陵)。战胜的孙权和战败的曹操,在江陵展开长达一年余的攻防战,双方的主将是周瑜和曹仁、徐晃。当时的江陵仍掌控在曹操手里。你来我往,互有损伤,曹操不堪久战,下令弃守。周瑜把守江陵重镇,可惜壮志未酬就病殁,时年三十六岁。
孙权采纳周瑜的遗言,由鲁肃接替周瑜的遗缺。然而鲁肃上台后却建议孙权“多操之敌”。什么意思?让曹操的敌人多一点,这个点就是刘备。鲁肃主张把好不容易得手的战略据点江陵让给刘备。让刘备分摊抵抗曹操的大任。所谓“借荆州”指的就这件事。
鲁肃是不是大脑出问题了?不是,这又是另一项策略规划,原先的对策并无这一项目。宁可肥了刘备,也不要壮大曹操,因为弱者不团结,如狼似虎般强大的曹操,随时将直扑而来。
曹操在北方听到江陵借给刘备时,正在写字,不禁笔落地上。可想见心里的震惊和不安。
可惜这种长远布局,只有诸葛亮、鲁肃懂,两位策略家有战略的共识,而孙权半懂半不懂,吕蒙、关羽则显然不清楚。鲁肃逝世后,吕蒙接替鲁肃,牵制镇守荆州的关羽,但他坚持袭取荆州,主张和刘备撕破脸。
鲁肃当年也主张打荆州,但当时荆州在刘表手里,并无和刘备策略联盟的问题,和后来吕蒙攻打荆州,完全两回事。
关羽也不懂。他悍然拒绝孙权结亲的示好行动,并把来使羞辱一番,孙权大怒,吕蒙在一旁煽风点火,最后,吕蒙如愿攻破荆州,关羽遇害,刘备忍无可忍,御驾亲征,不幸战前损失张飞这员大将,征战复遭痛击,次年病殁。孙、刘同盟瓦解,也给予曹魏各个击破的好机会。
在《三国演义》里,鲁肃是个滥好人,憨厚老实,但不够聪明,窝窝囊囊,胆怯懦弱的形象,深入民心,实在冤枉。从正史来看,鲁肃的性格高傲,身材魁梧,允文允武,富于谋略,具备全盘战略眼光。鲁肃被罗贯中害惨了。
第三部分隆中对:诸葛亮的策略规划
陈文德先生为诸葛亮立传,以“策略规划家”为名,再贴切不过了。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历史上少见的策略规划,以宏观的视野,拟定前瞻的战略,迄今都是以史为镜的企业人士研究策略的借镜。
分析竞争环境
进行策略规划之前,要考虑三件事:环境、条件和目标。
环境大致可粗分为总体环境和竞争条件。总体环境大家心知肚明,刘备和诸葛亮也清楚。刘备谈话之初说:“汉室倾颓,奸臣窃持国柄,皇上蒙受欺凌。”诸葛亮对答之初说:“董卓入京以来,豪杰并起,掠州夺郡者不可胜数。”已明确描绘出当时的局势。
所有竞争者都面临同样的总体环境,因此,更重要的环境评估,是竞争环境。当时的政治形势是,曹操击溃了吕布、袁术、袁绍等强劲对手,全面掌控北方;而占据江东的孙权,势力也不断发展,实力日益坐大;至于占有荆州的刘表和领有益州的刘璋,虽然地盘稳固,但没什么作为,前途不被看好。
诸葛亮首先分析曹操和孙权两名最强劲的对手:“曹操拥兵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他争锋。而孙权据有江东,已经三代(孙坚、孙策、孙权),地势险要,人民归附,贤才为他尽力。只可与他结盟,不可谋取他。”
曹操、孙权稳稳的雄踞北方和江东,剩下来的荆州和益州,也是好地方。诸葛亮分析道:“荆州地区,北面以汉水、沔水为屏障,南方直达南海郡,东南连接吴郡、会稽郡,西边通巴郡、蜀郡,是用武要地。但刘表没有能力守住,这是上天所赐的机会。”
再说到益州。诸葛亮说:“益州的地势险要,沃野千里,号称天府之国,当年汉高祖便是在此成就霸业。而益州牧刘璋昏庸无能,北受汉中张鲁威胁;虽然百姓富庶,资源丰饶,却不知珍惜善用这有利条件,智士贤才无不希望有个圣明的领导者。”
经由以上分析,很清楚的,竞争对手分为可击与不可击两组。曹操、孙权属于兵法“避实击虚”的实,应当回避,不可攻击;荆州的刘表和益州的刘璋则属于“避实击虚”的虚,应当进取击灭。
第三部分评估条件,确立目标
竞争者环伺,各有一定的实力,那么刘备个人的条件如何?
三顾茅庐时,刘备还很狼狈,投奔荆州的刘表后,一直不受重用,人单势孤、寄人篱下,他求才若渴,盼有一番作为。
诸葛亮眼中,刘备虽然一无所有,没有一席之地,身边只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以及徐庶等少数策士,不像曹操、孙权、刘表、刘璋各有地盘,各有部众,各有人才,但是刘备的个人特质,可以做到“产品差异化”,是竞争的一大本钱。诸葛亮说刘备“既是皇室后裔,信义又早已显扬四海,广交英雄,求贤若渴”。短短几句话,便把刘备在身世、形象、领袖特质、企图心等方面形成的优势点了出来。
最后一项考虑是目标。刘备和诸葛亮对目标的共识,无非“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八个字。
环境、条件和目标考虑清楚了,便要提出策略构想。孔明建议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固守险要,西边和好戎族,南边安抚夷越,对外结交孙权,对内修明政治。一旦局势有变,有利时机出现,便派一名将军统领荆州大军向宛城、洛阳前进,将军(刘备)您亲自率领益州军队席卷关中。”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又称为《草庐对》)。诸葛亮参考各集团势力消长,提出这项大战略,当时他仅有二十七岁。
此后,诸葛孔明辅佐刘备、刘禅,就以《隆中对》为战略蓝图。然而,这分苦心,刘备阵营不尽然完全领会。当刘表病殁,曹操兵锋南下,刘表之子刘琮举州降曹,诸葛亮劝刘备夺取荆州,刘备不忍,直到赤壁战后,才从曹操手中占夺部分荆州,做为据点。
隆中对的罩门
联结孙权这个策略,让刘备走投无路时,死里逃生,占有荆州,继而夺取益州,奠定立国基础,可惜刘备把荆州交给主战派的关羽,关羽和东吴摩擦不断,惹恼孙权,且又轻率北进,让孙权有可乘之机,出兵夺占荆州,擒捉关羽。荆州失守,打乱由荆、益两州钳击中原的战略布局,后来刘备东征,败于夷陵,蜀军元气大伤,刘备忧愤而死,这些行动悖逆隆中对策的联吴主张,从此只能三分鼎立,诸葛亮勉强北伐,也无法撼动曹魏的势力。
三国不能再现,历史不能重演,如果蜀汉能确实依循《隆中对》发展,全力巩固和吴国的关系,我们无法验证但有理由相信,三国史必将改写。无奈事与愿违,这就是策略规划最忌讳的,订定策略之后,各功能性部门的政策不能配合。
策略是各部门的行动指南,组织订定总体策略后,必须向各部门清楚说明,让各部门充分了解、密切配合,由战略决定战术,才不致冲突矛盾。
关羽镇守荆州,这个事业部门显然是《隆中对》的罩门。
第四部分张鲁的投降买卖术
投降有两种:有条件的投降、无条件的投降。前者多少有个讨价还价的空间,处于劣势的一方,开出若干条件,换取投降的协议,不像后者,任杀任剐,只求对方接受投降,不要继续冲突,不要扩大损伤。
若非走投无路、山穷水尽,哪个竞争者愿意退出战局投降,更何况无条件投降?然而,同样是无条件投降,懂得何时投降、如何投降,不仅不赔,反而倒赚,这需要相当大的本事。
据守汉中的张鲁,就有这等本事。
第四部分从鸡肋到世外桃源
汉中,这块曹操得而复失、保管不了的土地,被曹操戏称如鸡肋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土地,却是张鲁安身立命的据点。
张鲁是五斗米道的领袖。东汉末年,民不聊生,民间兴起两个“道”。一个是“太平道”,即后来发兵起事的黄巾,一个是“五斗米道”。这两种宗教组织都为人治病、教人思过、给人喝符水。但五斗米道并没有推翻政府、另立政权的企图,只坐守汉中地区。朝廷自身难保,管他不着,张鲁便在汉中称雄二十年,顶多进贡朝廷一点东西,意思意思。汉中地区仿若世外桃源,收容了不少穷苦百姓。
据说五斗米道的创始人是张鲁的祖父张陵,张陵死后传给儿子张衡,张衡死,传给张鲁。
但又有一说,张修才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张鲁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