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麟这家伙-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栏目最高广告收入的佳绩。
从年初触电,踉踉跄跄地登上荧屏,一跃晋升电视名人之列,杨锦麟的一夜成名好像“ 大跃进”年代的大放卫星,让人有些不可思议。而2003年,各式读报节目滥觞荧屏,成为内地电视台节目创新最直接、最见效的收获——没有读报节目的电视屏幕,没有谈资、缺乏亮点,几乎是不完整的。
“ 转台风波”几乎酿成事件。一度《有报天天读》节目调整,由凤凰中文台移至资讯台,竟引发观众和网民的“ 强烈抗议”,直到节目原样、原时段重新恢复,这场风波才算是平息。
当然,这些是后话。
权威人士称,2003年是凤凰进一步确立其国际性媒体地位的一年;而对杨锦麟来说,这一年,知天命、知遇凤凰、知遇电视荧屏,一杯清茶、一身唐装、一家观点,一不留神就成了“ 电视时代最眼尖的读者”,《有报天天读》成为年度最具创意节目,同时确立了杨锦麟这位电视“ 新人”的媒体地位。他身体力行的读报人论政“ 拔火罐”功能与职责,开创的差异化读报的先河,无意中成为了献给自己五十岁生日最好的礼物。
《杨锦麟这家伙》 第一部分中华读报第一人(1)
第二章“中华读报第一人”——读报点点评
一、“ 花”“ 发”不分,“ 这厮总是将‘幸福’读作‘ 性壶’”
在凤凰,主持人的概念与内地电视台大相径庭。
简单地说,主持人采编播合一正是凤凰所尊崇的。作为凤凰的成功经验之一,管理层对节目的管理,主要任务是只讲述节目样式,往往在把创意交给主持人的时候,其实是拿出了一个宽广的舞台,如何施展就是你的事了。如此巨大的空间,使得实际操作层面各路主持人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上都表现出相当的独特性,具体到《有报天天读》,杨锦麟也是如此。
作为学者、报人、专栏作家,丰富的阅历,经年的积累,采编对杨锦麟来说当然不成问题。然而,没有任何电视、播音专业训练和所谓“ 科班”背景,却要面对镜头侃侃而谈,靠一张嘴吃饭,“ 国语不准,英文走调”一度成为这家伙最大的诟病。踉踉跄跄,摸着石头一路过来,人们终于接受了杨锦麟大气之下的不完整。
杨锦麟的人生经历有着很强的时代印痕。在社会大潮裹胁之下,他的个人际遇颇有几分戏剧色彩,充满了动荡和不确定;而他的每一次转型,积淀成阅历,都丰盈、充实了他的人生,提升着他的自我价值。返乡之后的高考,毕业留校,潜心学问,香港十五年间频繁地变换工作,每一次,杨锦麟总是勇敢面对新的尝试,坦然接受命运的挑战。
人生旅途,相遇凤凰,相遇刘长乐、王纪言两位“ 伯乐”和他们不拘一格的创意,加上凤凰卫视另一位早就瞄准杨锦麟的副总裁钟大年极力推荐,结缘电视,虽然是他几辈子都不曾想到过的事,但缘分的不可言说,恐怕也正在于此。
加盟凤凰卫视,新奶酪的确诱人,同时考验着新人杨锦麟。
杨锦麟非常清楚,内地电视节目主持人或播音员,作为一个行当,按照科班标准,除了要有完美的声音,还要经过严格训练,标准发音是要素之一。他曾经自嘲:“ 按照当下最科学和传统的观念,我大概没有一样符合电视主持人的基本要求。”“ 窃以为,我这种变音国语,臃肿身材,平凡长相,年过半百的对象,在内地任何一家电视台,不仅不可能上岗,即使哭着喊着争取在电视台当个门卫保安也未必有机会,更遑论被推到前台,由着自己的性子干上一番。”
此话不假。在内地,许多电视台更多的是把字正腔圆、模样俊美作为挑选主持人的必备条件。照此标准,杨锦麟自然是无缘的。同样,作为一家电视台,敢不敢热卖一个主持人,也是需要勇气的,并非所有的媒体都会这么做。业内业外,都知道刘长乐擅长“ 榨汁”,而且榨得彻底,他同时还根据需要改变、调整着榨汁的方向。凤凰的许多主持人、评论员,身兼数职,好像万金油一样,正是基于凤凰主持人培养的理念。一专多能,虽然大大地增加了主持人的劳动量,但名牌主持对迅速提升节目质量是决定性的。杨锦麟和他的读报节目又是一个最直接有效的例证。
最初的日子,老杨读报,赞美的声音、数不清的模仿克隆,《有报天天读》虽然叫好又叫座,但毛病也数倍地被放大。发音不准、兼带读错是杨锦麟最招人议论的把柄。以正统规范播音,杨锦麟的口音岂止是“ 瑕疵”,简直就是不可饶恕。读报早年,杨锦麟“ 冒冒失失”地开口,更多地源于他对电视的“ 无知”,正所谓无知者无畏。
浓重的闽南口音,杨锦麟总是“ 花”“ 发”不分,“ 飞”“ 灰”不辨,吃饭从他嘴里说出变成“ 吃患”,民族英雄岳飞读成“ 岳灰”,连自己的家乡福建经他一开口也成了“ 胡见”……“ 这厮总是将‘幸福’读作‘性壶’的家伙。”这是凤凰卫视杨锦麟的福建同乡程鹤麟经常挂在嘴边开涮的一句话。
关于杨锦麟口音的笑话还真是一箩箩。
凤凰邮箱里,一度专给杨锦麟纠错的邮件排起了长队,指点纠错的、诲人不倦的,甚至调侃、痛惜,不一而足。别说,杨锦麟的大无畏还真引起了个别观众的“ 极度愤慨”。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电视媒体同行,曾经发来长长的电子邮件,一条条历数杨锦麟读音不准的“ 罪状”,严厉地要求杨锦麟即刻放弃读报,改让帅哥美女上场。老杨这家伙就是脸皮厚,还公然“ 家丑”外扬,把这事情搬到节目上去曝光,他坦然地对着镜头说:“ 这把年纪,找一份工作不容易,你就凑合着听吧。”哈!瞧这家伙!
还有一次,在他作为名人演讲的现场,答问环节,仍有“ 粉丝”在提问最后,特别提请他纠正两个发音,杨锦麟欣然接受,但却保证不了:“ 难免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请大家姑妄听之。”话音未落,已是满堂喝彩。看得出,台下的听众们的确把老杨当成了自己人,一个熟识的朋友,非常亲近的人,虽然优秀,可是也会同自己一样有毛病、有短处。
闻过则改。观众的监督、厚爱,热情纠正,一度使杨老师虚心地动了真格,刻意纠正起自己太不标准的普通话。当杨锦麟拼命地卷起舌头,咬牙切齿地、煞有介事地操起京腔京调,试图发清楚每一个字的音时,结果可想而知——矫枉过正,一不留神,儿化没边过了头,别提多别扭了。
一场颇见声势的“ 正音运动”下来,杨锦麟普通话依然不正,发音依然不准,所谓字正腔圆、标准播音,看来遥不可及,只能是照亮前进方向的航标、灯塔了。这下,已经饱受杨锦麟口音“ 污染”的观众,要么将就凑合,要么全盘接受,照单全收。
在观众心目中,这位一周五天准时来到自己家中的常客老杨,识见精辟,点评到位,让人有一种“ 的确如此”的感觉。
每当午间小憩时分,他像是如约来到家中的一位老朋友,时常出现在自家客厅或饭厅,亲切、自然地读出当天报上刊载的要闻头条,放松地与你分享他的见识、观点,坦诚而富有见地的发表意见,与自己一起分享资讯;而且这家伙敢怒敢言,七情上面,遇事待人也会像自己一样兴奋感动,义愤填膺,拍案而起……流露出真性情、真模样。渐渐地,越来越多的观众似乎与这位给自己读报的家伙达成某种默契,大而化之,就像是对待身边的家人、朋友,谁还会没完没了地挑剔对方的相貌、口音,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呢?也有越来越多的网友们在网上力挺杨锦麟,他们更在乎的是一个字——爽!
正音无功而返,杨锦麟这家伙率性而为的本色依旧,“ 性壶”生活、发挥“ 花飞”读报声声依旧。成了名人吗?怎么可以没有个性、没有个人风格呢!瑕不掩瑜,“ 杨式口音”恰恰成为杨锦麟日后的招牌之一。
电视是一种感觉媒体,受众的忠诚度,往往是跟着感觉在走。主持人是节目的代表者,因为对主持人的信赖、青睐而锁定、追捧节目,观众接受了杨锦麟大气之下的不完美。
二、行走江湖,一张不年轻更不英俊的脸
放眼望去,内地的电视屏幕,俊男靓女加美声,依然占据着绝大部分的江山。虽然近些年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地方台,异军突起了一些“ 另类”主持,像崔永元、李咏、方宏进、刘仪伟、张越、元元、马斌等等,这些面孔的出现,无论从他们的表达方式、主持风格,乃至因人而设计的节目样式,都在改变着内地电视节目主持这一行当的生态,甚至有些人初出道时被当作“ 异数”,带出不少“ 震撼效果”其实也是不为过的。
CCTV名嘴白岩松曾经感慨,中国电视的不成熟以及与此相关的浮躁,主持人过于年轻乃病灶之一。一度依然年轻成了小白最大的焦虑,而“ 渴望年老”是他最大的期盼——虽然他本人当年恰恰是因为电视、因为年轻而一举成为当红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早已晋级名嘴之列的白岩松,在关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 胡思乱想”时,有过这样的见解:“ 节目主持人太多让人知道了其实中国并没有真正的主持人,而主持人太年轻则让人感受到中国电视的不成熟和与此相关的浮躁。”在他看来,中国的电视屏幕上,缺乏一张成熟长大的脸,更鲜见背后的知识、阅历的积累。
白岩松当年也是从耍笔杆子、摆弄文字“ 跳槽”电视的。至今,他仍很看重甚至有几分享受自己曾经四年多的报业经历。对比过往只见其名不见其人和如今的抛头露面,白岩松概括出其中不同的趣旨:夜深人静的时候,品味着好的文字,会给人的思想深处掀起阵阵波澜;而影像落足于人群最喧闹的当口,忽闪起人们喜怒哀乐的情感。幸运的他两样都没有落下,而且都做得不错。
但渐渐地,跻身于和自己一样甚至比自己更稚嫩的面孔中间,白岩松迫切的愿望是“ 渴望年老”。据他的说法,国外很少有三十五岁以下的节目主持人,MTV除外。如若要按照此“ 国际惯例”,说这话时的白岩松甚至连出任主持人的资格都没有,遑论如日中天的知名度了。虽然,小白的一番话道出国内电视节目主持人行业的实情和现状,但听上去多少有点矫情、倚小卖小,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味道。
其实,小白大可不必“ 妄自菲薄”,顺其自然,这道年龄的门坎总是会跨过的。对内地的节目主持人来讲,真正难的是摆正心态、增长阅历。品格的卓越,修养的深厚,真正具有内在气质的主持人,无论年龄,都会受到观众的欢迎。
初涉电视,杨锦麟的心态就是如此。不以己悲,不以“ 老”卑,坦然应对,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成名之后,有记者问杨锦麟,难道当初就没有想到过,节目没人看,读报没人听吗?“ 那又怎么样,大不了就不再上电视,重操旧业就是了!”其实,杨锦麟还有一句到嘴边的没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