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杨锦麟这家伙 >

第34章

杨锦麟这家伙-第34章

小说: 杨锦麟这家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事邹小姐对杨锦麟的佩服,先是工作上的投入和痴狂,后来,她给杨老师的评语,重新修订为——“ 重情、爱酒的工作狂”。    
    平时的接触中,凤凰香港总部的内地人说,杨锦麟是香港商业社会里少有的不入流者。譬如逢年过节,杨老师会格外惦记那些离开父母,独自闯世界的年轻人。他会张罗着把凤凰没有成家的年轻人都“ 收容”起来,找地方乐上一乐,这种浓厚的“ 内地人的人情世故”,让几乎所有被邀请到的年轻人感动落泪;而每次出差,他又会大包小包地带回当地特产与同事分享。在地道的香港人看来,杨sir全无香港司空见惯的大牌主持人的架子,亲切平易,经常会和自己开玩笑,与他合作很开心。    
    其实,杨锦麟类似的感人故事,《香港商报》的内地同事们早就亲身体验过了。外派到香港,语言障碍、人际之间的生疏隔膜,足以让人体味到适应环境之艰难,而生活上的诸多不便又是首当其冲。“ 杨兄”亲兄弟般的情谊,则给了这些外来者最记忆深刻的帮助,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    
    初来乍到的日子,香港的寸土寸金让所有外派的同事们“ 大开眼界”,几个大男人要挤在鸟笼般的斗室不说,就连基本生活用品都没有配备,洗衣服成了一大难事。这些外派的年轻人,在深圳,全都有着香港人说来“ 过千尺住房”,家里请着“ 工人”或钟点工,而此刻却要每天自己手洗……杨锦麟几乎是要自己掏腰包,为弟兄们添置一台洗衣机,终于才使得一场“ 洗衣机风波”最终得以圆满解决。每每有同事新派驻香港工作,前辈们总是会津津乐道地谈起此事,“ 多亏了老杨,我们才有洗衣机用”!这段佳话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因而流传甚广。    
    电视读报,因为《有报天天读》吸引了广告投放而喜不胜收,因为陈水扁的“ 一边一国”而声嘶拍案,因为日本右翼人士屡次参拜行径而义愤填膺,因为接二连三的矿难事故而痛心疾首,因为对中国新政行稳而致远充满期待,这些都是观众们所熟悉的杨锦麟的丰富表情。尤其是对社会弱势群体,杨锦麟在敏锐的关注之外,还注入了深深的悲悯之情,这是他在自己的专栏、在电视节目中经常提及的一个话题。    
    贪官的肆无忌惮,昏官的草菅人命,凡此种种,每每遭到他尖锐的抨击,他寄希望于舆论和社会的监督压力能减轻因人为、人祸而带来的损失。2005年,矿难的频繁,令这个话题除了沉重之外无言以对,动辄过百人的瓦斯爆炸、煤层大面积渗水,先后事发在西方和中国的情人节,杨锦麟抑制不住地悲从心来。得知消息的这一天,杨锦麟刻意让助手精心挑选画面和音乐,祭奠亡灵,希望他们安歇在天国。在兴宁的矿难现场采访,雨中的杨锦麟几乎是哽咽着从现场发回一组组的报道,返回的路上,悲凉的心情还很难平复。    
    二、靓女与锦麟兄,两情相悦——杨锦麟表情之二    
    传说,杨锦麟喜欢靓女,专爱“ 吹捧”靓女,而且艳福不浅,和他搭档的多数是靓女。其实,这是两情相悦,殊不知,杨锦麟可是个讨女孩子喜欢的老兄。    
    “ 难得有位锦麟兄,用不标准的国语向华人圈读报,以标准的嶙峋风骨做普通人。”正是后来与杨锦麟“ 称兄道弟”的凤凰一位女同事玛雅的感言。    
    在文章中,她写道:“ 很少有人给我一见如故的感觉,凤凰卫视的杨锦麟是个例外。我和锦麟兄第一次见面是2003年7月在《凤凰周刊》三周年的庆典上。有人向他介绍,我是玛雅,他立刻大声‘寒暄’起来:‘哦,玛雅,幸会,幸会,你那个《亲历美利坚》写得好,我非常喜欢……”    
    “ 之前我早就‘认识’他——总在电视上看到这位身着唐装、手拿茶碗、说国语极其卖力地从北岳跑调至南江的辛勤读报人,但是他竟然也知道我,却是我没有想到的,一种‘他乡遇故知’的喜悦由此而生。后来几次见面,他都谈到《亲历美利坚》,说把每篇文章都复印下来,寄到美国给他留学的女儿看。”    
    锦麟兄豪情万丈,与人相处热力十足。在他的感染下,俩人的交情迅速“ 升温”。第二次见面时,同样可爱的玛雅已欣然应杨锦麟之允,以锦麟兄相称了。从此,她有了这位兄长。    
    “ 锦麟兄是位够格的兄长,最令我感动之处是他为人仗义,用英文说,he is someone you can count on(他是个你可以指望的人)。我们是真正的君子之交——我和他至今没有单独一起喝过茶,但是当我为难的时候,我会想到他,求助于他,并且相信他会帮助我。而我的这种自信是他用行动证明了的。”    
    玛雅回顾了一次她与凤凰卫视的“ 四川行”,那是一次转危为安的历险,雪中送炭之人正是锦麟兄。专程为“ 推销”《凤凰周刊》而到四川,却在最后一刻发生变故,眼见任务要泡汤,这对玛雅而言,却是当头一棒。    
    在与四川记者的见面会上,玛雅绝望地坐在台下,看凤凰主持人和评论员与听众“ 摆龙门阵”。轮到锦麟兄发言,风趣地谈起他与四川的缘分。说着说着,他突然话锋一转:“ 我也想借这个机会让玛雅小姐和大家认识一下。”他大声说,将全场的目光引向我。“ 《凤凰周刊》的玛雅小姐。我对四川的政治脉动、改革开放的历程的了解,是通过玛雅小姐的一些专访,包括成都附近的一个乡镇直选获得的。我想,我跟四川的联络是通过这种情感、这种缘分得以到今天有这么一个真实的链接……”    
    接下来的几天,在凤凰与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各种活动中,在邓小平家乡广安,在旅游胜地眉山……锦麟兄抓住每个机会,不遗余力地向四川各地的官员介绍我,为《凤凰周刊》做宣传:“ 这位是玛雅,《凤凰周刊》的副主编,留美博士……”    
    锦麟兄如此“ 两肋插刀”,自然令玛雅感动不已。    
    玛雅进而得出结论,而有一种男人(对男人来说,有一种女人),你可以把他当作知心朋友,把快乐和烦恼告诉他,在需要的时候求助于他,却不必顾忌儿女私情,因为你和他永远不会撞出火花。对这位女博士来说,锦麟兄就是这么一个人。    
    对此,台湾的凤凰同事也有同感。丁静雯,那个随杨锦麟七十二小时全程采访台湾“ 立委”选举过程,一路跟拍杨锦麟,实地领略了杨锦麟的无比神勇——连续十七个小时工作,每天只睡三小时,一边进行纪录片的拍摄,一边连线报道,等车的空隙,还能在国民党造势晚会现场的空地上随音乐起舞。在这位台湾小女生眼里,杨锦麟是“ 工作和生活合一的修行者”。    
    拍摄的最后一天,丁静雯忙中出乱,遗忘了杨锦麟的手提袋,使得杨锦麟几乎“ 财证两失”。之前途经上海时,杨锦麟就丢了手机,这回又丢了袋子,可他还能笑着调侃,“ 看来这真是个丢东西的难忘之旅,丁静雯不适合帮别人提皮箱,只适合做大事”,“ 我强烈的感受是,在东西尚未寻获之前,他完全不给我压力”。事后,这位丁小姐一路感叹,“ 只可惜杨锦麟没有生活在台湾,否则以他的电视演出天分,他肯定是个抢尽风头的政治人物”。    
    合作一年,从加拿大回国的周瑛琦说起与杨老师的愉快相处,简明扼要一个字“ 爽”!


《杨锦麟这家伙》 第三部分愚人节在北大

    三、愚人节在北大——杨锦麟表情之三    
    当杨锦麟成为媒体的追访对象,曾不止一次地被人问起自己的“ 业余爱好”,这让杨锦麟很是悲哀,不知道每日的读书、写作是不是可以算作读报之外的“ 业余爱好”,而似乎除此两项之外,自己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爱好。    
    其实,在凤凰的同事或朋友的圈子里,杨锦麟是当之无愧的K歌王。有几层意思,一是杨锦麟从来不惧场,二则他会唱许多大陆的各种革命歌曲,包括俄罗斯的,内地、港台流行歌曲也是张口就来,尤其擅长情歌。唱起来一副投入的样子,犹能打动芳心。    
    2005年4月1日。愚人节。凤凰卫视把自己九周年的生日特别典礼定在了这一天,比3月31日的“ 正日”推迟了一天,看来是有意的,地点也搬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承载了一个多世纪光荣与梦想的最高学府,与刚刚九周岁的新锐媒体,这一天共同携手彰显着辉煌。    
    北京的第一场春雨,偏偏在这一个晚上落下。    
    北京大学百年大礼堂,凤凰卫视老板刘长乐亲率凤凰一群明星主持,与莘莘学子们角色换位,像是一场愚人节游戏——整场节目的主要内容,是由北大学子全权操办的凤凰模仿秀,主持多档的凤凰节目。    
    晚会现场,几位学生模仿的凤凰主持人,从语言、气度还真是像模像样,颇具有些专业水准。虽然“ 退位”被采访对象,身着皮夹克的杨锦麟一登台,不等大屏幕打出图像,许多人一眼就认出了老杨。    
    杨锦麟接受了北大主持人的采访,就“ 凤凰节目主持人白发化理论思考”答记者问。现场的几大金刚,或光头无发,或以白发炫耀,或修饰了白发的阮次山、曹景行、杨锦麟、何亮亮、石齐平等各有发挥。杨锦麟否定了自己的老,并称自己一直是满头乌丝不见白发,希望主持人给予纠正。学生主持人的咄咄逼人,杨锦麟对答如流,临场的快速应对,他的“ 捷才”让他的机敏、幽默和机智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这个人最值得炫耀的就是这一头的黑发,其实我是一头黑发来凤凰的,不幸的是,读了几年报纸,居然读出白发来了,看来是大有作为了。”“ 凤凰的再就业工程,的确锻炼人。本来吗,老而不死谓之贼,到了这把年纪,还能让北大的小薇们记住,所以,要特别献歌,向北大的小薇们致敬。”    
    这无疑是当晚最有创意的一段插曲,赢得了长时间的掌声。但老杨还嫌不够,一首流行曲《小薇》又作为给学生们的厚礼。“ 有个女孩,他的名字叫作小薇”,“ 看那星星多么美丽,摘下一颗亲手送给你……北大的小薇”,台上,杨锦麟情深款款,似模似样,很是讨巧。那一场晚会,凤凰照例地高调现场直播,吸引了不少眼球。而这一天凤凰、北大的网站,还有不少门户网站、论坛,有许多的帖子都在评说这场晚会,杨锦麟的临场“ 花灰”(摹仿杨锦麟的口音)实在令人捧腹——如此可爱的家伙!    
    四、最想代言的广告,卖酒——杨锦麟表情之四    
    杨锦麟的酒风和酒量,德高而望重,可凤凰偏偏就有不服气的,近两年经常和杨锦麟当面叫板的,竟是他的福建同乡程鹤麟。    
    凤凰的同仁说起杨锦麟,大凡女生一律都是带着强烈感情色彩地仰慕、赞叹:难得有位锦麟兄,“ 他不是报人是超人”之类的,而年纪相仿的如曹景行、何亮亮客观持平,赞许之意已在其中。而年轻的同事们居然用话说长江的笔触,说说杨锦麟,董嘉耀竟然是“ 杨锦麟二三事”,陈保聪用了“ 带剑书生”,吕宁思则“ 老杨,英雄啊”!连老板也是锦麟兄长、锦麟兄短,惟独程鹤麟是个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