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70派私人史 >

第8章

70派私人史-第8章

小说: 70派私人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吻》之类的歌词,一毛一套,觉得有点儿贵。杂志什么的是父母给订的,不算在零花钱之内,当时挺流行的有《少年报》、《中国少年报》、《儿童时代》、《少年文艺》、《故事大王》(好像要三毛六分一本,尽量不订,借别人的)、《好儿童》(大家还记不记得封三的海虹和封底的小兔非非),有小人书的都神气得不行 ,买得起童话书的都快成贵族了,我那时老想那本厚厚的《童话选》,三块一,老没攒够。    
    


第三部分物质生活

    有拿个锅卖秦糖的,鼻涕似的黄糊糊一坨,三根小棍一搅和,成白糊糊痰似的了,吃得还挺香。还有什么香烟糖,粽子糖,面饼,炒米糕。还有转糖人的,转到什么给你什么,我老盯着游龙戏凤,可转来转去顶多转个老鼠偷油。那时的全是色素的橘子水装在一个看上去就有毒的塑料管子里,开一小口滋滋地吸,还好那时的小孩都特纯洁,也没对着那管子的形状乱想。


第三部分娱乐

    那时挺流行拍洋片,我有一套《水浒》,另一小孩有套《三国》,混在一块儿玩,为了关云长和李逵谁厉害争了老半天。还有一种印花纸,沾点唾沫就能印出图案,非唾沫不可,干净的水不管用。    
    


第三部分咱那时的精神食粮

    说完了吃、穿、玩,来谈谈我们那时的精神食粮。 幼儿园时,有《小朋友》、《好娃娃》、《365夜》,太小了,其他的记不住了。最深的印象是中国队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还有电影《少年犯》,救火英雄赖宁。现在的孩子没几个知道赖宁的吧。可我最爱看《少年文艺》、《故事会》、《故事大王》,《少年文艺》里的故事个个好看,都是和我们的生活十分接近的,《故事会》里的故事好像就比较社会化了,应该算成人读物,但都十分吸引人,笑话也都特逗。我妈还给我订了《作文通讯》、《小学生作文》,也都挺好看的。中学时有《中学生数理化》、《英语画刊》。不知什么时候一下子出来很多杂志,就开始什么都看了,《少男少女》、《读者文摘》、《青年文摘 》,进入一个缤纷的世界。再也没有了当年《中国少年报》的油墨芳香,我好像已经上高一了。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看的《少男少女》、《读者文摘》、《青年文摘 》。    
    


第三部分咱那时的电视剧

    家里买电视是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也就是1987年前后。那时山东好像一共才三个台:中央台,山东台,还有一个可能是地方台,我记得不大清了,反正电视台特别少,但感觉那时的节目却很丰富,呵呵,当然是和半导体相比了。先是《霍元甲》,接着是《陈真》、《霍东阁》,还有《再向虎山行》、《十三妹》、《一剪梅》、《冰点》、《昨夜星辰》……    
    小学时代最有名的电视剧是两部——《上海滩》和《射雕英雄传》。《上海滩》播映时万人空巷,一时间好像每个沈阳小伙脖子上都多了一条白围脖,也不管是什么季节了,黑色的风衣也随处可见。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是五年级,我们班最高最能打架的那个也围一条白围脖上学来,据传是他在外校的对象给他织的,嘿嘿,可真是砸倒一片人呀。同学之间也不正经叫名了,都是x哥,阿x什么的,遇上谁名字里有个文或力,嘿,可就抖喽,文哥,阿力,这称呼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一股子豪气。《射雕英雄传》可以说影响了和我一般大的很多人的(至少是一个阶段的)人生。我从那个时候开始接触金庸的作品,从看他的小说到看他的散文、史评、时论。他绝对称得上一个文学家。    
    对于我们这些出生于70年代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那部电视剧更具影响力的了。翁美玲就是黄蓉,谁也替代不了。那时我们一下课,操场就成擂台了,一百多个靖哥哥在那练降龙十八掌,三十多个洪七公拿着根棒子到处乱窜,甚至还有七八个欧阳克摇着扇子去撩蓉儿……    
    班里还出现好几本《九阴真经》,都是用演算本的纸撕下来长条,来回折叠成古书的样子。我还记得头几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等我上了中学,对武打片的兴趣就不那么浓,开始喜欢看《义不容情》、《流氓大亨》一类的港片了。那时的家长和老师大多不许我们看电视,尤其是港台的。其实我们最早的伦理意识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从港台电视剧里学来的。反观现在国产电视剧,模仿港台,打打闹闹的那套学来了,发人深省、启人心扉的倒没有了。    
    


第三部分咱那时的广告

    那时候电视台少,也就中央台和地方省台,电视制作水平挺低,广告也很少,现在想起来还有印象。有个收录机的广告:一个摩登青年(那时候的摩登青年)带着耳迈在那里随着音乐扭动,音乐是:燕舞,燕舞,一起歌来一片情!有一种洗发膏广告(不记得什么时候都该叫洗发水了),一个小女子穿着飘逸的长裙荡秋千,温柔的歌声传来:施美施美,使您更美!佛山牌鼻炎康:大家轮流打喷嚏,然后一个女士说,家有鼻炎康,鼻炎不用慌!肠虫清:一个女同志来问,有制蛲虫的药吗,卖药的老头神秘地一笑:两片!又有几个人来问,有制什 么什么的药吗,老头也是伸出两个手指头,两片!大家都跑过来异口同声地问,都是一种药啊?然后旁白就开始发话,说的什么记不得了;还有,唱:威力,威力洗衣机!然后旁白:威力洗衣机,够威,够力——真不知道什么叫够威够力。更多的省台和地方小台的广告就是蓝色的背景下,伴随着劈里啪啦的打字声,播音员念着什么什么省优部优国优,然后(尤其是地方小台)就开始放港台的的武打片 ; 还有什么,好像还有好多,记不得了。    
    


第三部分咱那时的新年

    小时候的新年,提前两个月就开始天天盼,天天想;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班里新年联欢会的节目,当时多以唱歌为主,于是每天回家都唱一遍,希望正式演出时能正常发挥;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和同学到批发市场买贺卡,当时每个人我都送,好朋友就买贵点的,自己欣赏的小男生就买温馨一点的,关系一般的就买便宜一点的。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琢磨新年那天穿什么衣服;提前三天就开始在家里写贺卡,一般是把写贺卡的工作放在家庭作业之前完成;提前两天就开始买零食,花生瓜子是必不可少的,其实我到现在都不觉得花生瓜子好吃,可是好像联欢会不弄一地瓜子皮就不像是一个热闹的联欢会;提前一天就开始布置教室,当时我是中队长,又能从妈妈的单位里借来好多漂亮的拉花,所以布置教室时就格外积极,爬椅子上桌子的,可我当时十分羡慕能布置黑板内容的同学,他们均是能写会画的, 一会儿工夫就能把黑板变成一幅漂亮的图画,而我的字从小就很烂,只能趁他们不注意之际偷偷在黑板的角上用彩色粉笔画几个星星、气球之类的东西,然后就觉得黑板更漂亮了。 摆桌子算是最累的活了,但是我一边摆一边就在想,第二天一定要挑个好地方坐不能坐在角落里,也不能坐老师边上,最好能挨着谁谁谁和谁谁谁……    
    终于盼到了新年联欢会的那一天,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一个个小朋友穿得花花绿绿的就来了,从刚一入座就开始吃,好像家里过年没吃的似的,刚开始的节目大家都还认真看,认真听,认真鼓掌,但小孩办事就是容易虎头蛇尾,联欢会过半班里就有点像茶馆了,可能也因为吃的东西剩的差不多了,嘴基本上都闲下来了,再说好不容易赶上在教室里说话老师不管,不说白不说呀……最后送贺卡的时候到了,班里就乱成一锅粥了,本来嘛,班里N多个同学,大概30人左右吧,每两个人互送一张,用排列组合一算,这一共是Cn2种送法啊,所以场面挺壮观的,班里人挤人,桌上剩下的橘子,糖果也被挤掉地上了,聪明的小朋友会趁机装兜里两橘子,也不能怪人家贪吃,不装兜里也会被踩烂了,浪费可耻嘛。好不容易送完了,静下来了,大家都回家心切了,老师总是做做最后的总结,给大家一些祝福的话,但老师的最后一句话总是那句: 班干部留下来打扫教室。唉!回家第一件事是把收到的贺卡仔细看一遍,有自己画的,有买的(凡是买的都有淡淡的香味),有带错别字的,还有祝词没写完的,还有写着别人名字的(估计是混乱中送错了人了,呵呵)。看贺卡时心情最好了,单单是那些五颜六色的信封就让人觉得温馨,不像现在的短信息,虽然也有颜色,但不是黑色幽默就是黄色笑话。更不像现在的电子贺卡,虽然也能带去祝福,但再也闻不到淡淡的香味、看不到歪歪扭扭的字了……    
    


第四部分大学生活的九个片段(1)

    文/白兵    
    我叫萧冰。我的大学生活在北京西郊的一座学院度过。起于1993年,终于1997年。以下为我大学生涯的若干片段。    
    小蝶是我的大学同学,北京人。据说他母亲生他时梦见蝴蝶在落花中翩翩起舞,遂起了这个不阴不阳的名字。生有异相,星座书上说有乱桃花运。    
    认识他始于大学新生的演讲比赛,言语甚少。众人城头变幻大王旗般地你方唱罢我登场后,作为总结人,站在讲台上,气宇轩昂,两手往下压,示意大家安静,环顾四周,定格在某位穿无袖服的女同学姓赵名桃红,艳若桃花的脸上,张开朱唇,语惊四座:鄙人只说两句话,这次演讲很好,继续。    
    这两句话在男女生中分别引起了不同的反响。男同学一致认为小蝶哗众取宠,造作得很;而女同学似乎沉浸在言简意赅的意境中不能自拔。尤其被小蝶盯住看得粉脸发烧的女子,更是心猿意马,久久不能平静。当天黄昏,乱云穿过,暗日投影,在校东门医院的角落里,该女子大胆表白。小蝶称许了该女同志追求爱情的信心和决心后,张开双臂,迎接并拥抱了这位勇敢的女同志。该奇女子“嘤”地一声,瘫倒在小蝶排骨一样的怀抱里,造型卓越,仿佛临着海难的泰坦尼克两主角。    
    这一天晚上,小蝶在宿舍众男生的敌视中款款爬到我的上铺,讲述了他和桃红伟大而纯洁的爱情。    
    几日后,小蝶的初吻被桃红强行夺去。小蝶的心像一万个兔子一样怦怦乱跳,问桃红这是传说中的爱情吗?爱情鸟是不是降落在他纯洁的心灵?桃红不置可否,被逼迫无奈,说大家就是玩玩而已,何必认真?    
    这是小蝶在情感路上遭遇的第一次挫折。也是发生在1993年国庆前夕和平东里电影院情人包厢里的真实故事。当时“昨日像那东流水的歌声”此起彼伏。一缕阳光像雾一样地弥漫在这个包间里。    
    这场爱情的邂逅来无影去无踪迹,但是两个人最深入的阶段也不过是深情拥吻。四只罪恶的黑爪在一尺七和一尺九的腰围上方匍匐前进,偶尔越过雷区,也不过是气功中所谓的檀中穴,即,两乳连线的最中间。小蝶为此懊悔,几天无精打采,直到一周后练习气功与诸位道友相得甚欢后才恢复状态。    
    这个故事表明以下观点:第一,青春的爱情不可遏止地到来,没有秩序;第二, 90年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