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教育风暴-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怕只有一个人通过这本书真正理解了我的教育思想,并根据这种思想从事教育,哪怕最后只有一个孩子能因为我的思想而受益,那么这本书就已经有价值了,而我也会由此获得深深的满足。”
第一章 天才的诞生
贪玩的丰田根二
几十年从事教育的生涯中,曾经有不少家长来请求我:“铃木先生,您肯定具有一双识别天才的慧眼,因此才培养了如此众多的音乐神童,我们的孩子您能帮着看看,是否具备这方面的天资?”
我对这种要求的答复一般是:“夫人,您这样的要求真是让我觉得为难!”
社会上的很多人一直相信一种观点:认为人的能力来自天赋,好像上天赐予人生命之时,特别眷顾一些人,慷慨地把超常的天分赐予他们;而对其他人却不那么公平,以至于他们天生愚钝。所以那些父母屡屡地提出要求,要我识别他们的孩子是不是幸运儿,或属于不走运的那部分。
这种显然错误的观点,在社会上却颇为盛行。一般人们将之奉为真理,甚至许多著名学者,像高尔顿、隆布罗索等人也认同这种能力天赋的天才观。
一般人很难想像这些学者造成的巨大影响,他们对这种观点深信不疑,而且还将之述诸笔端,演讲,亲身推行,因此这种观点如今蔚为风行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果人们将这种错误的观点尊为真理,并奉行不悖,那么后果简直让人深感惶恐:而有的人因为遭受的失败与挫折,因此断定自己没有成功的天赋,从此把人生带入灰色而困窘的境地里,难以自拔。他们不愿检讨自己为什么会失败,却总是长久地顾影自怜,埋怨上天的不公,自己的命不好,这样,一个本来可以有着锦绣前程的人。从此就在一声声叹息中让宝贵的日子白白逝去,世上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据我看,人的才能绝不是也不可能是天生的。从生理学的角度上看,无论成人或者儿童,无论是日本人或是美国人,无论是白人或是黑人,只要是一个人,那么头脑的构造相差无几人类的脑细胞都是140亿个,无论是谁都是这样,谁也不可能达到150亿个,也没谁是130亿个。
???按照我们的生活经验也可以知道,人刚出生的时候只会哭闹和吃奶,其他的就一概不会,他们什么能力都没有。在一天天长大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学习、模仿,掌握各种能力,这样持续一段时间,他将会成长为真正的人。这也是人类的普遍规律,没有哪个人是出生伊始就会大声说话或唱歌的。既然人人出生时都一样,那么长大成人后,为什么有人成了备受人们羡慕的天才,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拥有辉煌的一生;而有的人却无所作为,虚度一生呢?大多数无所作为的人显然仅仅是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科学的教育,因此与生俱来的潜力没有被有效的开发。换句话说,只是因为后天接受教育的差异,人类才因此出现了普通和优秀的截然不同的区别。
从这方面看,诸如“天才是天生的”、“天才和我绝对不一样,我天生就比别人差”这样的观点,无疑是片面和有害的。因为我曾经培养出成百个小提琴神童,人们总错误地认为,那是因为我独具从普通孩子中间识别天才的慧眼。这实在是无稽之谈,我想邀请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到我的学校稍微去转一转,那么就会看到,我那么多的学生中,当然不乏天赋极高者,但也有些孩子双目失明,或者得过小儿麻痹症,有的孩子甚至无法控制身体的协调。你该不会认为这些孩子有多么高的天分吧?这样一来,可能有人又要说:“这样的孩子你不能培养成神童吗?”
是这样的。不过还是让我们看看那些后来成了神童的孩子,原来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就拿丰田根二来说吧。根二才两岁多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把他带到我家,那时他还是个不懂事的娃娃。他对音乐的兴趣绝对没有玩泥巴的劲头大。如果把泥土和小提琴放在他面前,他肯定不愿去摸琴弦和琴弓的。根二简直像患了多动症,这个孩子非常好动,即使让他安静地在那儿坐5分钟,他都会像屁股上长了刺似的,让他拉琴就更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了。
练了一个星期的琴,根二连最简单的音阶都拉不好,这个孩子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天分。
有一天我有事出门,交代别的孩子跟着7岁的江藤骏练琴。等我办完事回去,看见江藤骏罚根二站到小板凳上,他正在那里放声大哭。看到我回来了,孩子们都来告状,他们说根二一点都不专心练琴,我刚出门,他马上就到院子里玩泥巴、捉蚂蚁去了。大师兄江藤骏去叫他回来,但根二根本不听,当江藤骏去拉他的时候,他干脆耍赖倒在地上打滚。
听了根二的“罪状”,我从凳子上把他抱下来,一边擦拭着他的泪水,一边轻声地说:“根二,你不喜欢拉琴,对吧?”根二却文不对题地回答道:“蚂蚁正在搬家呢。”?“哦,根二现在只是想看蚂蚁搬家,并不是讨厌拉琴,对吧?”
“对。”根二承认。
“你看我们这样做行吗你先去看蚂蚁搬家,看完了我们再来练习音阶吧。”
“真的?”根二半信半疑。“真的,去吧。”
从此,我批准根二练一会儿琴之后就可以玩上一阵子,因为只有满足了他贪玩的天性,才能真正专心地练好琴。这样一来,其他的孩子相比,他进度当然就慢多了。但是按我所知道的看,无论谁要是遇到根二这样的学生,多半不会再严格要求他,大约已经放弃他了吧?假如是这样,这个后来有“天才儿童”美誉的丰田根二还能成为天才吗?恐怕连普通的小提琴爱好者的水平都不一定能达到。
不过就是开始遇到这种情况,我依然对他有信心,依然认真地教他,他每一点进步都会受到表扬,根二的父亲对儿子期望甚高,但却恨铁不成钢,记得我曾常常对他说:“对他要有信心,耐心地等着吧,昨天他又掌握了一小段曲子呢。”
这样,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根二终于能拉《小星星变奏曲》了,我带着全班孩子为他鼓掌:“根二,你真行!”
日后根二成了柏林广播交响管弦乐团的第一小提琴手,在音乐上有了很高的造诣,这恐怕连他的父亲当年都没有预料到吧?他们那批学生确实都很出色:
江藤骏,戈迪思音乐学院高才生;
友松洋子,布鲁塞尔音乐学院博士;
小林伍思,读卖交响乐团第一小提琴手;
铃木西太郎,戈迪思交响乐团第一小提琴手;
纠乌根治子,布鲁塞尔音乐学院高才生。
关于这批学生,还有一点我必须特别指出:我的学校是免试接收这些孩子的。或者说,我的学校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只要孩子和家长愿意都可以进来,不需要任何考试。实际上,在全国各地,我们的才能教育分部都是这样,就是全都是免试入学。就是说,我的学生根本不是精挑细选的好苗子,正好相反,随便哪个孩子,无论他的资质是高或者低,只要愿意学习我们都愿意接受。我劝每个家长一定要相信:如果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每个孩子都会很出色的。我的学校免试招生,不看重孩子们的天分的原因,正是因为这样观点:才能并非天生,随便哪个孩子,只要施以正确的教育方法,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都能成才。按照这种观点被教导成长的孩子们越来越多了,他们最后成才的事实,最为明确地证明了“才能并非天生”这个正确的观点。
因此,现在我们可以明确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每一个孩子身上(即使是人们认为是愚钝的孩子)都潜藏着难以估量的、让人吃惊的巨大能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开发,去发掘他们身上的这种潜力。
不要信遗传的鬼话
多年来,人们的思想总是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人们认准了这种僵化的观点:天才是天生的,神童初生时的啼哭仿佛就是一首诗。让他们立刻接受我的天才观确实很难,尤其是我们东方人,对于前世今生、因果报应这类荒谬的东西更是深信不疑。在现代科学出现之后,遗传学说又矫枉过正地被完全接受了,甚至出现了这样荒谬的俗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因素,我时常能听到一些父母埋怨道:“我真不明白,人家的孩子学习为什么那么好,一个个都像是天才似的,我们家孩子的成绩老那么差,太让人烦心了啊。”
我对他们一般都这么回答:“先别责怪孩子,还是先反思一下你自己的教育方式吧。”
家长们听到我这样回答常常会说:“但你要知道,我们已经尽了所有的能力来为孩子创造最好条件了,无论别人家孩子有什么,无论多贵,我们都照样满足孩子。无论别人家孩子学的是美术还是音乐,无论多少钱,我们省吃俭用紧着自己也要让孩子去学。但是你看看,这孩子老是这么差,我们真是太失望了。唉,我想这也不见得和你说的教育方式有关,这绝对是人家孩子的父母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遗传基因好,生下来的孩子当然也聪明。我们呢,唉,费了好大劲才混了个一般大学,唉,怎么说也只能怨自己,这就是命啊!”
这话虽然未免有些夸张,而且还有一部分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但想必也是许多家长心里的想法吧。父母聪明孩子也一定聪明,这种观点确实流行一时,但是我对此一直持强烈的怀疑态度。
还是拿我的学生来说吧。许多学生的父母并不是毕业于名牌大学,但这并不等于他们的孩子就比别人差:小林建次郎的父亲是个卡车司机,老实巴交甚至有些木讷,母亲更是个目不识丁的家庭妇女。假如按照那些家长的观点,小林建次郎的遗传的基因肯定很差,绝不可能在事业上有什么成就。但事实上他不仅在音乐上有着出色的造诣,在美术等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耳闻目睹这样的例子越多,我在思考培养人的能力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更加明确了,同时我持续地开展一些针对性的教育试验,结果更证实了我的观点:
“遗传有它自身的规律,能力也有自身的规律,这两个规律是平行的,在它们之间并不存在我们主观想像的互相影响的关系,因此,天才和遗传没有任何关系,人是在对生存环境的不断适应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慢慢地得到能力的。”
的确,在人的生理上会留下遗传造成各种差别,诸如身高、长相、体质、性格,都会受到影响,这是肯定的;但是存在另一个事实:人类总是在适应后天的生存条件中得到能力的。
这个观点基于这样原因,人脑中有140亿个细胞,自从人出生以后就没有任何作用。对于成年人,除了盲人之外,都能感受到阳光,都能看到色彩纷呈的大千世界;只要听力没有障碍,就能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功能似乎是天生就有的,事实并非这样,初生的婴儿不能产生任何反应。但是出生后由于不断受到各种刺激,大脑才在这些方面开始活动,各种功能因此得到开发。任何人并非生下来就会语言,这个事实毋庸置疑。父母的日语再强,就算是语言学家,他们的孩子出生后,要掌握流利的日语也只能依靠一个字一句话的学习。据说有对美国夫妻收养了一个日本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