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美丽与哀愁 >

第44章

美丽与哀愁-第44章

小说: 美丽与哀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美龄的美国之行,赢得了个人形象,也赢得了美国对中国这个苦难国家的实质援助。    
    当年的美国《时代》杂志,把她选为那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且几度成为该杂志的封面故事人物。    
    从1927年以来,到蒋介石撤退台湾初期,蒋介石领导的“政府”,应该有许多施政方针都是经过蒋介石和宋美龄密切协商得来的结果,尤其是在“外交”工作上,宋美龄更是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可谓是药中甘草。    
    但是,人毕竟不是神,宋美龄还是有她的局限性,还是有她偏颇的一面,例如,在蒋经国死后,国民党党内核心骨干,在为谁应继承“主席”大统争论不休之时,她在党内元老建议下,连夜写了一封密函,要当时的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李焕,以集体领导的方式,暂时过渡国民党的权力整合期。(也有人质疑,宋美龄的那封信,是她的外甥孔令侃建议她写的。)    
    当然,宋美龄是国民党的元老,她有充分的权力去写这封信,可是,这封信却演变成轩然大波,并且造成时人对她的争议根源之一。    
    据说,当时的“行政院长”俞国华,本来受命在“中常会”中提案支持推举李登辉,不料在那次“中常会”前一天晚上,俞“院长”接到一通来自官邸的电话,要他暂缓提案。这件事情深深困扰着俞国华,并且造成第二天“中常会”上,宋楚瑜当众发言冲撞并且拂袖而去的不快情况。    
    据说,俞国华会后,有一次向“行政院”高层幕僚诉苦时说:“夫人从我年轻时代就培植我,教我怎能拂逆她的意思?我并不是不愿提案,而有那么多位‘中常委’,为什么偏偏一定要我来提案呢?”    
    就宋美龄而言,台湾已经不是她的战场,台湾也不再是值得她留恋的地方,可是,当时的她没有审度时势,她周围的孔家家族,也没有充分掌握客观环境,一念之间,竟陷宋美龄于窘境,加之在野势力对蒋家的深度误解,更加速迫使宋美龄必须离开台湾,远走美国。宋美龄曾经是国人美丽的偶像,可是,时间是残酷的,政治是丑陋的,蒋家如今是一门四寡(除了宋美龄,还有蒋经国、蒋孝文、蒋孝武三位的太太都是寡妇),昔日蒋家辛苦经营的官场派系,如今大部分成了非主流派,否则就是远离权力和是非核心。而一些趋炎附势的人,也不再以蒋家马首是瞻。岁月剥夺了对宋美龄美丽容颜的加冕,亲人如蓬草飘零,膝下空虚给宋美龄留下浓浓的哀愁。终其一生,宋美龄真可说是集“美丽与哀愁”于一身。    
    作者写作全书的内容选材,除了依据目前可见的两岸书刊和国外论著,主要是依据宋美龄昔日的随从(包括秘书、医疗人员、副官等等)口述内容,尽量以不添加作者个人的主观批判为原则。    
    这本书的主要意图,是希望借着揭露宋美龄日常生活和毕生主要经历,让所有的读者朋友,增加一种对宋美龄做客观认识的资料。所以,这本书的重点不在为宋美龄表功,更不在为她显过,褒贬完全在乎读者看了本书之后个人的感受。    
    在本书相关的人物的名称称谓方面,一方面是以口述者本身的习惯称呼为原则,另方面,基于目前两岸文化资讯的大通,这本书设定的读者对象是全球华人或是懂得华文的国际友人,所以,在书内相关人物的称谓上,便采多个面向的称谓法,例如,在书中,蒋介石有时被称呼为“蒋介石”,有时称作“蒋先生”,可是,这无关对蒋的价值判断或是善恶褒贬。叫他先生,也不是对蒋的阿谀,称他“蒋介石”也不是贬损他,本来,蒋介石就是他的名字,这和褒贬无关。    
    台湾有句俗话说得好,鸡蛋壳密密,但还是有气孔。这本书原先设定的目标,并不是朝学术著作的方向写作,所以,必定有很多疏误之处,以作者有限的才学,台湾闭锁的资料搜集环境,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尚祈先进前辈和旧友新知,多多提示指教,作为再版时之参考。    
    本书写作期间,承蒙友人的鼎力协助,谨此一并致谢!    
    《美丽与哀愁》记述了宋美龄风风雨雨的奇特一生。作者真实地记录宋美龄的亲随、左右、 故交的亲历亲闻,告诉人们一个处于政治家族中的神秘女子的生活、情感,她的毕生追求与经历,她的婚姻,以及她与蒋氏家族、她的姐妹之间的真正关系。    
    该书曾在台湾和香港地区出版过,我社受作者王丰先生及香港利文出版社的授权,酌加删略, 在大陆出版简体横排版。由于作者系台湾人,某些观点有失偏颇,请读者甄别。    
        
                         团结出版社编辑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