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与哀愁-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官邸堆积的礼物实在太多了,东西一多就不会去珍惜,这是人情之常。我记得,有一位从日本来的亲台人士,在一年蒋介石华诞的前夕,送了一盆非常名贵的盆景到台北,给蒋介石祝寿。那只盆景据说价值数百万元台币,可是,蒋介石在他华诞前后,不过看了那盆盆景几眼,就差人把那盆盆景移走。后来,官邸工作人员觉得这盆景很好看,就把它放在另外的地方,培养一阵子,隔年再拿出来摆设。
蒋介石在世的时代,各界并不是把宋美龄的生日当做很隆重的事情来办,毕竟那时还是以蒋介石为主。但是,宋美龄也不以为忤,毕竟,蒋介石的寿辰就等于是宋美龄的喜事。
某一年,为了庆祝宋美龄的生日,蒋介石特地为士林园艺试验所所培养出来的一种新品种兰花,命名为“美龄兰”,因为宋美龄非常喜爱兰花,因而,她对于美龄兰的命名感到十分高兴。
蒋介石晚年,每年只要是宋美龄的生日,就会要园艺试验所邀集各地的兰花业者,来试验所开一个兰花展览,算是庆祝宋美龄寿诞的活动。
下篇Ⅰ “我将再起”?第六章 官邸脸谱;大内乾坤(1)
6。1 官邸内务人员篇
蒋介石是一个政事和家事分得很清楚的一个人,他对官邸的内务很少过问,几乎全部放给宋美龄去处理掌控。所以,官邸内部的事务,便成为宋美龄一人独掌的局面,因而,官邸内部的主要工作人员,也就成了宋美龄管辖的对象,这些工作人员成为官邸运作的灵魂,更是宋美龄得以操控大内乾坤的关键。
早期,士林官邸工作上的总管是蔡妈,她对宋美龄有很深的影响,而说起这位蔡妈,又有许多故事可以讲。
蔡妈的本名叫蔡祺贞,江苏人,她早在宋美龄嫁给蒋介石的时候,就随着宋美龄从娘家伴嫁到蒋家。传说中,蔡妈对宋美龄有过救命之恩,所以,宋对她信赖有加,大家对这位官邸的长辈都很尊敬,一般官邸人员,都用上海话称呼她“阿姐”。蔡妈一生未婚,等于是把她的一生奉献给了宋美龄和蒋介石一家。
早年,只要宋美龄到那里,蔡妈也就跟到那里。但是,1948年,宋美龄奉蒋介石之命,到美国去向老美求援,要求更多的美援。那时,宋美龄并没有带蔡妈一起去美国。
后来,大陆的局势逆转,共产党很快取得了大陆的政权,蒋介石也在匆忙中撤退来台,蔡妈是跟随蒋介石的随行人员,从上海直接撤退到台湾的。刚到台湾时,蔡妈和蒋介石等人曾经一起待过高雄寿山。来到台北后不久,宋美龄也从美国回到台湾,她才又回到主人身边。从此时一直到60年代中,士林官邸内务方面,都是蔡妈在做实际的掌控工作,而早期关于士林官邸的一些事情,便全是蔡妈一个人在宋美龄耳根旁献策。
有人因而开玩笑地说,士林官邸名义上虽是宋美龄当家做主,可是,实际上拿主意的人却是一个从小姐时代就跟在宋美龄身边的蔡妈。这种说法外人可能觉得有夸大,但,只要对士林官邸略有所知的人,便知晓,宋美龄是一个耳根子很软的人,凡事只要是第一个跟她讲的人,她就相信那个人的说法,其他的人再跟她讲同样的事情,如果说法不同,她就认为不是真言。
基于自己在宋美龄身边工作,蔡妈取得地利之便,只要有关官邸内务的事情,宋美龄几乎一切都相信蔡妈讲的,别人根本插不进话。日久之后,大家自然而然会把蔡妈看做是宋美龄当靠山的人,任谁也不敢惹她,对她更是承旨办事,不敢稍有逾越。
宋美龄和蒋介石为了肯定蔡妈为蒋家做出的贡献,特意在50年代,就为蔡妈“升官”,把她提拔为“总统府”第三局内务科的科员,名为科员,实际上她的权力比士林官邸的内务科科长还要大。因为,她的地位崇高,背后又有宋美龄为她撑腰,所以官邸内外,谁敢不买她的账。
举一个让人意外的事例,就可以知道蔡妈不浪得虚名。
在蒋介石在世的时期,因为蒋介石是一个习惯早睡早起的人,通常在蒋清早起床以后,官邸厨房早已为他备好早点,放在那儿等蒋介石的副官去端上来给他吃。而官邸厨房为了对蔡妈示好,除了为蒋介石准备一份早点之外,还给蔡妈也准备和蒋介石吃的完全一样的早点,蒋介石吃的有一份木瓜,她的早点也有木瓜;蒋介石吃的精致点心,她的餐盆里也绝对有同样的点心。而且更妙的,蒋介石早上通常只吃半片木瓜,另外的半片木瓜,就是给蔡妈吃。和蒋介石吃同样一个木瓜,这也可以想见蔡妈真是集荣宠于一身。
蔡妈平生最喜欢的就是打牌。无奈,在官邸里面勤务大家都很紧张,有闲的人又未必会打牌,她就有办法在官邸里头吆喝找赌角和她一块打牌,特别是一些当班的内务科人员。如果你陪她打一次牌的话,她就对此人格外亲切,可是,要是有事惹火了她的话,她的脾气可不是三两句话可以打发的人,不管是什么交情或是否为大庭广众,一定会被她骂得浑身一无是处。
只要人挨了她骂,从来也没有人敢顶嘴的;因为,大家都想继续混口饭吃,有谁会去得罪一个天天早上帮宋美龄梳头的人呢?否则一个不留神,她只要一句话,讲到宋美龄耳朵里,此人日子必然不好过,大家都晓得蔡妈讲话举足轻重,宋美龄对其是言听计从。
蔡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只听老夫人的,别人说什么都不干我的事。”这话固然有她对宋美龄忠心的意味在里面,一般官邸工作人员听到类似的话,谁不对她敬畏三分呢?
蔡妈因为是陪嫁丫头的关系,所以终生未嫁,她原本曾经领养过一个男孩,宋美龄知道这个事情后,还特地交待华兴育幼院,收容蔡兴的一切开销全免。
这个男孩一天比一天长大。可是伤脑筋的是,这个小孩不是很喜欢念书,经常弄得蔡妈为此生气不已。后来,蔡妈退休了,准备专心教育这个孩子。可是,大概这位男孩的脾气比较孤僻,和蔡妈之间偶尔难免会有一些摩擦发生,几次下来,蔡妈难免恨铁不成钢,骂得很凶。后来男孩不知从哪儿知道蔡妈并不是他的亲生母亲,二人就脱离了母子关系,这件事,给蔡妈很大的心理打击,为她的晚年生活蒙上一层阴影。
真所谓强中自有强中手,60年代前后,孔令伟——也就是官邸人称“总经理”的孔二小姐,因为宋美龄对她的信任,逐渐超过蔡妈在宋美龄心目中的地位,加上,蔡妈大概平日得罪过一些官邸上下的工作人员,有人去向孔令伟耳朵边讲讲蔡妈的小话,孔令伟听到之后一五一十向宋美龄做了报告,宋美龄听了之后十分气愤,便要孔令伟代替她整顿,于是,蔡妈在士林官邸的威风不再,她的地位从此便一落千丈。然而由于孔令伟的新官上任三把火,许多原本假借官邸或是宋美龄名义,在外头胡作非为的人,因为这次孔令伟的雷厉风行,使得歪风顿挫,一些官邸人员以前的一些风言风语,暂时平静一阵子。
不久,蔡妈知道人老了待哪儿都惹人嫌,宋美龄也不像过去那样信任她,待在官邸已经失去意义,便自动请辞,离开了她服务大半辈子的蒋家。
在士林官邸的晚期,蔡妈经常向人表示,她的经济情况不佳,如何如何之类的话。1968年前后,那时宋美龄的大姐宋霭龄恰巧陪同夫婿孔祥熙在台湾,宋霭龄听说蔡妈经济情况不好,还特意送了她一些美金现金,以示尊重。退休后,蔡妈靠着在士林官邸服务期间积攒的一些钱,在士林官邸旁电台服务处附近,买了一间楼房,一个人就在那儿住了下来。
某日,蔡妈在自己家里突然昏倒,在她昏倒时没有及时发现,当有人去看她时,发现她倒在地上,赶快送到荣民总医院时,蔡妈已经去世。
蔡妈死后,因为在官邸还有她放置私人物品的桌子,宋美龄便命人打开看看里面有没有遗物,结果官邸人员一打开她的桌子抽屉,却赫然发现桌子抽屉里面居然存放了好多钱,这些钱都是放在薪水袋里,某位第一个进她的房间搜索遗物的人,听说便因此发了一笔小财,趁机“借”了一些钱,经过上级的清点,发现这位蔡妈竟然还有好几年前的薪水,连袋口都还没拆封呢!蔡妈生前还一度喊穷哩!
最后的清点结束,算算蔡妈一共遗留积蓄有好几十万元新台币,还有一些零星的美金现钞,其他的杂乱物品放置得乱七八糟,可见,蔡妈自己大概都不晓得自己有多少钱没花完。
最后,大概宋美龄对蔡妈的这笔钱也不知如何是好,就把所有的现金,全部作为华兴育幼院的基金,至于她在士林官邸旁买的那幢私人楼房,也将全部产权捐给了华兴育幼院。
从蔡妈事例,可以得到旁证,像蔡妈这样跟随了宋美龄一辈子的下人。就是因为仗恃着有宋美龄在后面撑腰,因而在官邸真是要风有风,要雨有雨。她是最清楚宋美龄底细的人,但是,就因为孔令伟几句离间话,从此被打入冷宫,永无翻身之日。
官邸人情的冷暖,蔡妈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为宋美龄卖命一生,到头来却落得没有子女或是老伴依仗,而且葬身异乡,蔡妈要是地下有知,大概下辈子不会再去为人作嫁了。
下篇Ⅰ “我将再起”?第六章 官邸脸谱;大内乾坤(2)
6。2 官邸文臣武将篇
在宋美龄所有的文臣武将中,有不少曾经红极一时,也有许多是因为红过头了,到头来反而是红得发紫,紫得发黑,少数人甚至惨到入监坐牢,境遇之不同有时真是天渊之别。然而,宋美龄毕竟是随从云集,我们大概只能约略地举几个具有典型特征的人,在这里天宝话当年一番了。
早期蒋介石的“武官”,例如像夏公权、戴杰夫、韩大志、孙鉴林、陈桂华、马安澜、裴毓芬等人,都是当过蒋介石官邸武官的人,这些人有的是位高权重,有的则更是成了“皇亲国戚”。
台湾时期曾担任“武官”的人员,从早期士林官邸到蒋介石死后,陆军武官有高深,海军方面的许承功,是副侍卫长兼任“武官”,此外还有邹坚、邱华谷。空军方面则有彭传梁、宋亨霖、许铭昌、宋弘贵、林佐时等人。我们这里就举几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武官,让大家来看看士林官邸武官,有什么样的事迹。
之一 汪希苓
一宗轰动全球的江南命案,惊动了全世界的媒体舆论,要不是这个政治命案的爆发,一般国人恐怕还没有机缘听见汪希苓的名字。
汪希苓,海军1938年班毕业。汪的真正发迹,应该从王叔铭当“参谋总长”的时代讲起。汪真正进入权力核心,是在1957、1958年,那时,汪在“参谋总长”办公室当少校参谋,和他同时的,还有空军的翁显梁等人,那时,翁是王叔铭的行政参谋,负责所有公文的呈转。
在“总长”办公室期间,汪希苓闲来无事,就抽空读英文,进修语文,为日后出国打下了相当深厚的语言根底。
因为在“总长”办公室的历练,后来上面调汪希苓到意大利当“副武官”。那段时期,汪希苓很希望借机多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