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兵器大世界--飞机 >

第5章

兵器大世界--飞机-第5章

小说: 兵器大世界--飞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面,这样射击时就可以避免把子弹打在螺旋桨上了。
    另外,英国还研制了气动外形较好的“推进式”飞机。所谓“推进式”飞机,
就是螺旋桨装在飞机后部。这样,飞机向前方射击就不会受到限制,但因为气动阻
力大,飞机的性能稍差一些。
    1916年夏天,法国击落了一架“福克”式战斗机,从而获取了机枪射击协调装
置的秘密,并开始仿制使用。
    从此,德、英、法等国装备了性能上“旗鼓相当”的战斗机。双方使用的单座
战斗机都在机头前方安装两挺水冷式重机枪,这种武器装备形式成为第一次世界大
战末期战斗机的典型火力配备形式。
    除“福克”式战斗机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战斗机还有法国的“斯帕特”
和英国的“骆驼”等。当时最大飞行时速已超过200 千米,升限达7000米以上。
    随着空战的频繁和激烈程度的增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一批战绩卓
著的“王牌飞行员”,其中战绩最好的是德国的冯·里奇特霍芬,他共击落敌机80
架。另外,还有法国的飞行员勒内·丰克,英国的爱德华·马诺克、威廉·毕晓普
等。
    飞机上装备机关枪后,如何在空战中占据有利射击位置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了。通过实战体验,飞行员们发现,在敌机后方进行攻击效果最好,迎头攻击次之,
而在敌机的正侧方实施攻击效果最差。于是飞行员都力图占据最利于攻击的位置,
空战战术研究就应运而生了。
    最初的战斗机飞行性能不高,只能进行平飞和坡度不大的转弯,空战战术比较
简单。谁先发现敌机,谁的飞机性能好,就可绕到对方尾后,在空战中占据优势。
当时的空战以单机作战为主。
    到1915年后,情况有了变化。当时飞机的飞行性能已有较大提高,飞机可做一
些机动动作。当时有一位德国飞行员名叫殷麦曼,他不仅有精湛的飞行技术,而且
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他通过不断试飞,发明了一个非同一般的机动动作。
    这个动作是这样做的:将驾驶杆向后拉,使飞机的机头上仰,直到飞机绕横轴
仰翻成倒飞位置,接着再操纵飞机绕纵轴滚转180 “,飞机又成正飞状态。这个动
作称之为半筋斗翻转,又称殷麦曼机动。
    他利用这个动作取得了多次空战胜利。即先诱使敌机从尾后迫近攻击,然后突
然做个半筋斗翻转动作,使敌方飞机冲到自己前面去,然后再从敌机的后上方实施
攻击。
    英、法空军吃了几次亏后,想出了一种对付方法,即所谓“鱼饵战术”。就是
先派一架飞机在较低高度上飞行,并装成“上钩”的样子,从德国飞机尾后追过来
;而另外一架飞机埋伏在德机做半筋斗翻转的顶点高度附近,当德机开始翻转时,
突然对其发动攻击。这种战术也相当有效。
    尾后攻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普遍采用的战术动作。为了防止飞机尾后被敌人
“咬住”,因而产生了互相掩护的办法。最初是双机互相掩护,后来发展到四机、
八机互相掩护,最后形成早期的“大圆圈”编队战术。即编队中每架飞机都有另一
架飞机掩护后方,多架飞机组成一个大圆圈飞行。当时作战双方的飞机都涂上各种
各样的颜色,空战时几架以至10多架飞机互相掩护,有时形成圆圈队形,有时鱼贯
而飞或组成各种队形,就好像马戏团的演出,所以有人就称之为“空中马戏班”。
            空袭和“俄罗斯大地卫士”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大规模的战略空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38天的空袭,
为多国部队战胜伊拉克奠定了基础。在这次战争中,隐身飞机和精确制导炸弹“出
尽了风头”。
    有的读者可能看到过美国空军摄制的F -117 隐身战斗机空袭伊拉克的录像:
一枚激光制导炸弹瞄准装置的十字线对准了一座钢筋水泥的导弹储藏库大门,几秒
钟后,一枚激光制导炸弹呼啸而下,在大门上穿了一个大洞,接着,第二枚激光制
导炸弹穿“洞”而人,倾刻间黑烟滚滚,库房倒塌。
    这就是现代空袭的“景象”,激光制导炸弹以它的精确性和毁伤能力使人瞠目。
但你可曾想到:世界上最早的空袭武器竟是几个沙袋!
    1910年1 月的某一天,一架美国制造的飞机在空中盘旋。突然间,飞行员从飞
机上摔下三个两磅重的沙袋,地面上被砸出了三个“小坑”,这可能就是世界上第
一次“空袭”和它的战果。
    1911年11月1 日,正值意大利和土耳其开战期间,意大利飞行员吉利奥·加沃
蒂,从他驾驶的飞机上向土耳其地面部队投了四枚2 千克的“西佩利”式炸弹,据
说效果相当不错。当时,一名土耳其随军记者曾写过这样一段评论:“这次战争清
楚地表明,空中航行提供了一种可怕的破坏手段。这种新式武器预示着当代战略战
术革命。”
    但是,当时对于飞机实施空袭的作用还是不太重视的。以英国为例,到1914年
(即飞机发明11年以后),英国总共储备的炸弹总量只有26枚9 千克重的“黑尔斯”
炸弹。当时没有几架能带炸弹的飞机,机上也没有挂弹架,只能用手投掷。有的读
者可能看到过早期投弹的照片:一名飞行员手持炸弹,站在颠簸不停的飞机上,准
备向目标投弹,其精确度是可想而知的。
    战略性空袭的真正起源,是德国“齐伯林”飞艇部队对英国的空袭行动。
    1914年,举世震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奥等国为一方,英、法、俄等
国为另一方,卷人了大战的漩涡。
    1915年1 月19日,德国林纳茨上尉指挥的LZ-38“齐伯林”飞艇空袭英格兰东
部地区。临行前,还散发了“公开信”,上面写的是:“英国人:我们已经来过,
以后还要再来。不投降就是死。德国人。”
    同年,5 月31日晚,林纳茨果然来“赴约”了。他指挥的飞艇这次飞临伦敦上
空,艇上人员操纵起炸弹向住宅区和商业区投去。
    顿时浓烟四起,火光熊熊。这次空袭使7 人丧生、30多人受伤,还使一些建筑
物倒塌。而轰炸造成的心理效果更大。当时伦敦的防空力量很弱,无法对付这种
“从天而降”的灾难,市民纷纷逃离市区,形成一片混乱。当时称之为“齐伯林大
恐慌”。
    对德国飞艇的不断人侵,英国人当然不会“置若罔闻”的,他们决意要击毁这
种“空中怪物”,当时英国人对飞艇的结构一无所知,看到它如此“庞大”,想必
结构一定很坚固。所以便派出飞机到飞艇的上空去投炸弹,想用炸弹炸毁飞艇。
    读者可以想到,飞机和飞艇都在空中飞行,而投弹又没有专用设备,如何投得
中呢?即使偶然投中了,飞艇又是椭圆形的,炸弹很快就滑离了,收效不大。当时
人们并没有想到用机枪去对付飞艇。
    事出偶然。一次,英国飞行员利夫·鲁宾逊中尉驾驶飞机在空中巡逻,猛然发
现一架德国的“齐伯林”飞艇正在飞机下方“大摇大摆”地观察英国的地面阵地。
    鲁宾逊一时性起,拼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一按机头,直向飞艇猛扑
过去。
    用什么去打飞艇呢?机上装有两挺机枪,他来不及思索,就扣下了机枪扳机。
    一瞬间,奇迹出现了!一连串机枪子弹一下子钻进了飞艇的“肚子”,飞艇旋
即冒烟起火,庞大的飞艇在一片火焰中迅速坠落到地面。
    这是因为“齐伯林”飞艇中充满了易燃的氢气,只要有一点火星,飞艇就会彻
底烧毁,何况是成串的燃烧弹呢?
    秘密被揭开了,飞艇也就难有“立足之地”了。英国不仅用飞机在空中多次击
落“齐伯林”飞艇,还轰炸了飞艇基地,使德国飞艇受到惨重的损失。
    到1916年10月,“齐伯林”飞艇共进行了51次空袭,投弹近200 吨,只炸死了
550 余人、炸伤了1300余人,而飞艇却损失了80艘。真是得不偿失,因此研制轰炸
机就势在必行了。
    世界上第一架重型轰炸机是俄国的“伊里亚·穆罗麦茨”。这是由西科尔斯基
负责研制的。
    提起这位西科尔斯基,可称得上航空界的一位“奇才”。他于1889年生于俄国
基辅,1972年死于美国。1908年从基辅工艺学院毕业后即开始研制直升机,后又
“改行”,搞固定翼飞机研制,1913年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架重型轰炸机。1919年去
美国,后加人美国籍,并组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西科尔斯公司。他主持研制成功了
一系列水上飞机、水陆两用飞机和民航机。1939年,他又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架实用
直升机VS-300 。目前西科尔斯公司仍然是世界上主要的直升机制造厂商之一。
    现在再回过头来讲第一架重型轰炸机。1912年11月,西科尔斯基设计的四发重
型飞机在俄罗斯波罗的海车辆工厂制成。这架飞机重4545千克,装四台100 马力的
“百眼巨人”式发动机。起先,工人们都称它为“伟大号”。因为当时世界上多数
设计师对能否制造多发动机飞机表示怀疑,这种四发飞机的制成无疑是一个创举,
理所当然地应称为“伟大号”。当时西科尔斯基年仅23岁。
    1913年5 月13日,西科尔斯基亲自驾驶这架飞机首次试飞成功(当时由设计师
本人驾驶飞机试飞比较普遍),官方命名为“俄罗斯勇士号”。
    1913年底,西科尔斯基在“俄罗斯勇士号”基础上进行改进,研制成世界上第
一架重型轰炸机“伊里亚·穆罗麦茨”。这是一架双翼机,装四台220 马力的发动
机,载弹量400 千克(最多可装800 千克),可装八挺机枪,飞行时速达137 千米,
航程540 千克。这在当时无疑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所以以俄罗斯大地卫士伊里
亚·穆罗麦茨的名字命名。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十分欣赏这架飞机,负责生产这架飞机的波罗的海车辆工
厂的厂长被任命为现役少将,并成立了“飞船大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重型轰炸
机部队。成立时间是1914年12月。
    1915年1 月初,“伊里亚·穆罗麦茨”部署到离前线仅40千米的雅布隆纳机场,
其主要任务是实施轰炸突击,破坏敌方防御工事、建筑物、铁路、飞机、机库、地
面部队和辎重,以及侦察照相。
    1915年2 月15日,一架“伊里亚·穆罗麦茨”轰炸机首次轰炸德国本土,投掷
了272 千克的炸弹。这也是用飞机进行的第一次“重型轰炸”。
    从1915年到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俄国退出大战,这种重型轰炸机部队进行了
400 余次轰炸,投弹2000余枚,不仅轰炸效果较好,而且还成功地运用了编队防御
战术,所以只损失了一架飞机。
    “伊里亚·穆罗麦茨”一共生产了70多架,有一部分飞机装有浮筒,成为水上
重型轰炸机。1916年6 月,“伊里亚修罗麦茨”创造了一项世界记录:以14小时38
分的时间飞越了1000千米的距离(因油量不够,中间降落一次)。
    1915年8 月20日,意大利的“卡普罗尼”式三发轰炸机进行了首次远程轰炸。
    德国在“齐柏林”飞艇受到重创后,也着力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