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兵器大世界--飞机 >

第12章

兵器大世界--飞机-第12章

小说: 兵器大世界--飞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而先将一架飞机“赔”进去了,于是气急败坏地命令日本战斗机集中向陈天民的
飞机轮番攻击。5 架敌机疯了似的围了上来。
    陈天民虽然很年轻,但久经战阵,面对这群疯狂的敌人,他毫不畏惧,英勇奋
战。但终因寡不敌众,飞机被击中了。他本可以跳伞离机,但为了消灭敌机,他驾
着负伤的战鹰开足马力向一架敌机撞去。“轰”的一声巨响,敌机炸成了碎片,他
自己也献出了宝贵生命。
    陈天民烈士舍身杀敌的壮举,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不肯屈服的英雄气概,
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祖国和人民为有这样的英雄儿女而感到骄傲!有人献
诗缅怀这位英烈,“舍身成仁同归于尽,壮烈牺牲鬼神泣。”
    “四·二九”空战共进行了30分钟,中国空军击落敌机 21 架,日本空中强盗
再次遭到惨败。
    5 月31日,仍不甘心失败的日军又派出战斗机36架、轰炸机18架,进袭武汉。
    中国空军掌握敌情后,立即升空隐蔽伺机作战。当敌机进入武汉地区时,中国
飞机立即采用合围攻击的态势,对敌猛烈攻击。日机群只得且战且退,首尾不能相
顾,最后不得不落荒而逃。这场空战持续的时间也是30分钟,日机共被击落12架。
    中国空军在抗日战场上虽然取得了辉煌战果,但一些悲观主义者仍认为抗日不
可能取胜,甚至提出“中国必亡”的谬论。为了警告日本侵略者,鼓舞全国人民的
抗战士气,中国空军决定到日本本上去进行一次“轰炸”。因为这次行动是宣传性
的、示威性的空袭,所以投放的不是炸弹而是百万份传单。
    要到日本去空袭谈何容易!当时中国装备的飞机中航程最远的也不足1000千米。
日本本土戒备森严,战斗机和地面防空部队比比皆是,而中国空军又没有合适的战
斗机护航。因此,用“上刀山,钻火海”来比喻这次空袭任务,是最恰当不过的。
    虽有千难万险,但为了祖国、为了民族的兴亡,英雄们不顾个人的安危,毅然
地接受了这一光荣的作战任务。
    执行这项任务的是中国空军第十四队队长徐焕升和他的僚机飞行员佟彦博。他
们驾驶的是“马丁”B -10型轰炸机。这种飞机的最大时速343 千米,航程900 千
米,为了增大航程,专门对飞机进行了改装。
    1938年5 月19日,汉口机场上空浓云密布。下午3 时23分,2 架“马丁”B -
10飞机呼啸而起,直向东方飞去。在云层中飞行了2 个小时后,降落在宁波机场。
    不是到日本去空投传单吗,怎么在宁波降落呢?
    这是因为,“马丁”式轰炸机的航程只有900 千米,从武汉到不了日本,所以
要在宁波机场补加燃油。
    当晚23时48分,夜幕笼罩的宁波栋江机场上响起了发动机的轰鸣声,2 架“马
丁”式飞机像2 只夜行的雄鹰,展翅腾飞,直上云霄。
    飞机沿着舟山群岛南缘,直向日本九州飞去。当飞机飞临日本的海面时,几艘
日本舰艇突然亮起了探照灯,用高炮和高射机枪胡乱向空中射击。
    “这真不错,还有人放鞭炮欢迎我们呐。”徐焕升风趣地说道。
    5 月20日凌晨2 时45分,飞机飞临日本九州的长崎上空。飞机开始降低飞行高
度,钻出云层。当徐焕升他们看到地面闪烁的灯光时,不禁欣喜若狂。
    “准备投放!”徐焕升果断地发出命令。
    “马丁”式飞机的炸弹舱打开了,弹舱内的“纸弹”天女散花似的飞向地面。
这是花朵,这也是炸弹,它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不可侮!中国的抗战是一定要
胜利的!
    飞机在长崎撒完传单后又折向福冈方向,3 时45分到达福冈上空,再次撒下了
传单。在日本本土撒下传单的总数逾百万张。
    此时,日本防空部门才“大梦初醒”,实行了灯火管制,地面高炮也猛烈开火,
但这时徐焕升他们已经返航,阵阵炮声变成了为中国空军送行的“礼炮”。
    胜利完成任务后,徐焕升双机沿原航线向西返航。8 时45分佟彦博在玉山机场
降落,9 时24分,徐焕升在南昌着陆。两机加油后起飞,11时13分,两机在武汉上
空会合,凯旋的雄鹰降落在汉口机场上。
    各界人士听到这一消息后,无不欣喜万分,纷纷前来慰问远征胜利归来的英雄
们。武汉三镇欢庆胜利的鞭炮声响彻全市,一直延续了三天。
    这次空袭用的虽是“纸片”,但它的“杀伤效果”却比炸弹要大得多。它沉重
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6 年后,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闻名全世界的12名飞行员的照片,徐焕升就
在其中。照片上标明:“徐焕升是先于美军杜立德轰炸日本本土的第一人。”
               敦刻尔克奇迹
    敦刻尔克,法国南部濒临多佛尔海峡的一座古城。从地图上看,它是一个“不
起眼”的小城市,要找到它的确切位置还得花点功夫,但它是一座名满天下的战争
名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联军曾在这里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战略大撤退,被
称之为“敦刻尔克奇迹”。
    20世纪30年代,战争的阴影笼罩着全世界。当时,世界上有两个主要的战争策
源地:一个在欧洲,一个在远东。
    1933年,德国的希特勒上台,立刻露出了称霸世界的豺狼野心。但是英国、法
国和美国出于对苏联的仇恨,不但不对德国的侵略政策进行抵制和对抗,反而推行
了迁就、怂恿的政策,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就更加为所欲为了。
    1935年,意大利人侵埃塞俄比亚。
    1938年,德国侵占了奥地利,并准备进攻捷克斯洛伐克。
    日本在30年代初就侵占了中国东北大片领土,还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
    大战已迫在眉睫,但英、法等国的当权者还利令智昏地想用德国的力量来消灭
苏联。这真叫“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
    举世震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了,但是德国并不像英、法等国当权者所
期望的那样先去进攻苏联,而是掉过头来先打英国和法国。
    1939年9 月1 日凌晨4 时45分,德国开始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这次战争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发动的一次世界范围的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
规模最大的战争。全世界有61个国家、80%以上的人口卷入了这场战争,在 40 多
个国家领土上发生了交战行动。战争是空前残酷的,在战争中有数千万人丧生,造
成的经济损失无法估量。这场战争带来了世界性的大灾难。
    大战一开始,德国就展开了“闪击战”。在侵占了波兰后,又攻占了丹麦、挪
威,控制了波罗的海的咽喉,然后就开始向英、法等国大肆进攻了。
    1940年5 月10日,德国开始实施“黄色计划”。德国出动3500余架飞机“横扫
欧洲大地”,首先遭难的是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
    当时,这三个国家已宣布保持中立,希望能在这充满火药味的欧洲大陆上保持
一片净土绿地。但是战争的腥风血雨仍然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袭击。
    凌晨4 时许,德国的轰炸机突袭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国机场。爆炸声响彻
长空、久久不息,机场上浓烟大火直冲云霄。随即,德国实施了大规模的空降,空
降部队迅速地占领了桥梁、要塞等重要战略基地,肆无忌惮地向中立国不宣而战。
    在德国的“黄色计划”中,荷、比、卢三国只不过是进攻法国的通道而已。进
攻法国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马奇诺防线。
    提起马奇诺防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真可以称得上是一条举世闻名的防
线。它是由当时的法国国防部长马奇诺提议建造的,故称之为马奇诺防线。这是法
国建造在与德国、卢森堡、比利时毗连的边境上的一个异常坚固、空前庞大的工事。
    “马奇诺防线”始建于1929年,前后用了10来年的时间才正式建成。它的正面
长度达400 千米,纵深6 千米~8 千米。它的永备的发射工事有5600多个,其中火
炮工事520 个,机枪工事3000多个。工事由地下坑道连接,设有火炮和机枪暗堡、
人员宿舍、仓库、发电站等,粮食储备量可供全体人员3 个月食用。工事混凝土盖
层厚达3 米,能承受大口径炮弹的攻击。工事内曾驻守50个师的兵力,其规模之大
真可称得上空前绝后。
    在法国的一些军事家看来,有了“马奇诺防线”,法国就固若金汤了。
    但是,它却使法国的作战战略具有消极防守的致命性弱点。
    要知道,防线是固定的,而人却是灵活的。德国军队并没有强攻防线的正面,
而是采取了迂回战术,5 月11日经阿登山脉从北面迂回“马奇诺防线”,横扫法国
北部。这样,这条被吹嘘为“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一下子变成了聋子的耳朵
——摆设。如今,这座号称世界第一的庞大工事,已成为军用物资仓库和供人观赏
的旅游景点。各国军事家们从它的身上吸取的是发人深省的历史教训。
    形势急转直下。
    5 月15日,荷兰军队投降。
    5 月20日,德军先头部队进抵英吉利海峡,切断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的英法
联军与索姆河以南的法军主力的联系。
    5 月26日,近40万英国、法国和比利时军队被围困在敦刻尔克附近的狭小地区
内,陷人绝境。
    当时的英国战时内阁已看清形势的严重性,认为只有立即将军队撤离敦刻尔克、
保持实力,才是上策。于是,政府下令执行代号为“发电机”的撤退计划,任命拉
姆齐海军上将为撤退行动总指挥。陆路已被切断了,只能从海上撤退,于是组织了
一个舰队,动用各种大小舰船861 艘。一场规模空前的撤退行动开始了。
    撤退的条件是异常艰难的,舰艇的数量虽号称800 余艘,但这是把游艇、救生
艇都算进去了。所以,有人把这支舰队称之为“蚊子舰队”。德国空军共派出300 
架轰炸机和500 架战斗机对撤退的船只实施轰炸,先后共击沉舰船200 余艘。当时,
英国只计划用2 天时间救出4 .5 万人。实际上,撤退延续了9 天(5 月27日至6 
月4 日),共撤出人员33.8 万人,所以被称之为“敦刻尔克奇迹”。
    敦刻尔克的决胜关键是空中力量的较量。
    5 月23日,德国空军头于戈林坐专用列车来到艾佛尔的波耳费。他看着新到的
战报,眼看德军的合围圈即将形成,心想:“这块肥肉可不能给陆军独吞了。”
    “马上给我接通元首的电话!”戈林用拳头敲打着圆型橡木桌面叫道。
    一分钟后,骄横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在波耳费附近的“石头城”拿起了电话。
    “元首,请让属下的空军去歼灭敦刻尔克的敌人吧!”戈林直截了当地提出了
请求。
    希特勒心想:“戈林又想抢功了。”但他却爽快地答应了,这是因为他想要保
存装甲部队的实力。
    德国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局长约德却对戈林的做法很不以为然。他毫不掩饰地说
:“这家伙又在吹牛了!”
    戈林为捞到一块“肥肉”而兴致勃勃,他宣称:“这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