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明义]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刚”,他说明得最多:
金在山中,山不知是宝,宝亦不知是山。何以故?为无性故。
人则有性,取其宝用。得遇金师,錾凿山破,取矿烹炼,遂成精金。随意使用,得免贫苦。四大身中,佛性亦尔。身喻世界,人我喻山。烦恼喻矿,佛性喻金。
智慧喻工匠,精进猛勇喻錾凿。身世界中有人我山,人我山中有烦恼矿。
烦恼矿中有佛性宝,佛性宝中有智慧工匠。
用智慧工匠,凿破人我山,见烦恼矿,以觉悟火烹炼,见自金刚佛性,了然明净。
是故以金刚为喻,因为之名也。
空解不行,有名无体。解义修行,名体具备。不修即凡夫,修即同圣智。故名金刚也。
再来,他解释“般若”:
何名般若?般若是梵语,唐言智慧。
智者不起愚心,慧者有其方便。慧是智体,智是慧用。体若有慧,用智不愚。体若无慧,用愚无智。祇为愚痴未悟,故修智慧以除之也。
再来,“波罗蜜”:
何名波罗蜜?唐言到彼岸。到彼岸者,离生灭义。祇缘世人性无坚固,于一切法上有生灭相,流浪诸趣,未到真如之地,并是此岸。
要具大智慧,于一切法圆满,离生灭相,即是到彼岸也。
亦云心迷则此岸,心悟则彼岸。心邪则此岸,心正则彼岸。
口说心行,即自法身有波罗蜜。口说心不行,即无波罗蜜也。
最后,解释了“经”:
何名为经?经者,径也,是成佛之道路。
凡人欲臻斯路,当内修般若行,以至究竟。
如或但能诵说,心不依行,自心则无经。
实见实行,自心则有经。
故此经如来号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换句话说,六祖的《金刚经口诀》,是提供我们更多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可以随时方便持诵,据以体悟的秘诀。对我而言,《金刚经口诀》最好用的,就是以四个字一组的方式,整理了许多六祖的解释与方法,方便记忆、默诵、体会。
再以我前面提到的例子来说明。
我最早看不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怎么回事。但是可以体会“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句话,因此就拿这句话去练习。但与其说练习,早期不如说是一种体会的反复啄磨。直到等我读了《金刚经口诀》,把“念念精进,不令染着,前念才着,后念即觉,不令接续”深记在心,再进一步总结出“念起即觉,觉已不随”之后,才算是真正有了日常生活中应对“念头”,见招拆招的工具。
所以说,六祖的《金刚经口诀》,是《金刚经》的批注版,也是分解动作版。
根器利如六祖者,可以听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有体悟。根器不如六祖的我们,起码可以利用六祖所提供的口诀,而方便练习、实践。
六祖的口诀,既然只是《金刚经》的批注版与分解动作版,所以六祖自己说:“后之学者,读经有疑,见此解义。疑心释然,更不用诀。”
而我自己的体会是,正因为在“疑心释然”,所以继续使用口诀,更加方便、有力。
有一点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不像《六祖坛经》,六祖的《金刚经口诀》,又名《金刚经解义》,究竟是否六祖所著,固然很多人认为是,因而长久以来也流传甚广,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对《金刚经解义》考证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网上搜寻参阅《惠能与金刚经解义》一文,作者何照清。)
和《金刚经口诀》相似的,坊间还可以看到一本六祖的《金刚经注》。《金刚经注》和《金刚经口诀》有许多类似之处,也是一句句批注,一个个分解动作版。我也一路读了二十年。但是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才注意到《金刚经注》里有前人引后人之言,所谓“张飞战岳飞”的问题,因此可以确认是一部“伪注”,就不收入本书之中了。
●《心经》又是什么?
《心经》全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可以看作是《金刚经》的浓缩版。《金刚经》是长诗的话,《心经》就是短诗。
因为短,可以背下来也当一种口诀使用。
●怎样才能在生活中练习、实践《金刚经》?
要在生活中练习、实践《金刚经》,首先得对《金刚经》有体会。如前面所说的,对《金刚经》的体会,不必执着于读懂全部经文,只要能清清楚楚地“读下去”,有那么一两句就可以了。
这一两句有所体会的,就是你练习、实践《金刚经》的滩头堡。如果确实能“口诵”加“心行”地实践,这一个滩头堡就会巩固下来。不但会体会到实践的心得,也会回头帮助你对《金刚经》有更多的体会,再从滩头堡往前扩大阵地。
我前面说过,《金刚经》是一本教我们管理“念头”的书。
对于“念头”,人可以分四种。
第一种,是始终不知道“念头”是需要管理的。换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自己始终不知道自己的习惯和个性,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地方。
第二种,知道“念头”需要管理,知道自己的习性有需要调整之处,但是一旦自己不该起的念头起来的时候,却毫无觉察,非得等到随着念头把不该做的事情都做了,才事后懊悔,痛恨自己为什么没有管理好“念头”。可是下次再碰上同样的情况,他又跟着自己痛恨的这个念头跑了,又要到大错铸成,才懊悔不已。然后又再一次次历史重演。
自己知道有习性要改,但始终改不了。
第三种,是懂得看管念头的方法,从十次中看管好一次做起,逐渐能看管好两次、三次,越来越有把握。
第四种,就是真正可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人。
前三种人,只要能持续把自己对《金刚经》的体会“口诵”并“心行”,照着《六祖坛经》和《金刚经口诀》继续前行,则时间或早或晚,或长或短,一定有一天能真正体悟到什么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并实践。
然而,正如《金刚经》所言,所有的说法都只是个说法,所以也不要被“看管念头”这个说法所限制住。“看管念头”,不是说像打兔子洞一样,看哪个念头冒起来,就用力地打压下去,或者总要用力地把它锁在哪个角落。如果用这种方法,一旦因为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也越大而打不下去,锁不住的时候,就麻烦了。
《金刚经》说的方法,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要我们认清这些念头的虚幻不实。既然虚幻不实,就根本不存在,于是这些念头就可以消失了。看管念头,这是最上乘的方法。
或者,像《六祖坛经》所言:“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一看到要让自己烦恼的念头起来了,我们就有觉察;觉察了,就跟它说:“拜拜,我知道你又来了,可是对不起,我不和你一起玩了。”换句话说,我们不想起的念头一起,就像一缕轻烟飘了起来。而我们就轻轻吹口气,把那缕轻烟吹开,而不是看到轻烟就走过去,结果走进浓浓的迷雾,终至伸手不见五指,坠入坑洞陷阱。
这就是﹁念起即觉,觉已不随﹂。用这个方法,就是在轻烟才起之时,就有觉察,然后把它吹散。轻烟反复再来,我们就反复轻轻吹散。如果能一次次如此吹散,也就是在逐渐练习看管自己的念头。也就是所谓的“对境练心”。
在实践《金刚经》来对境练心的时候,一定要搭配“戒”、“定”、“慧”。
“戒”,就是不做让别人痛苦的事。因为别人不痛苦,所以也就不会回头来找你的麻烦,给你制造痛苦。如此,你就可以生活在一个逐渐清净的环境里,也就是减少让自己念头此起彼落、应接不暇的机率,增加自己可以看管念头的机率。
“定”,就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维持一个自己做主的心。检查自己是不是有一个可以做主的心,绝不随念头起舞。
“慧”,就是时刻不忘自己从《金刚经》或《六祖坛经》或《金刚经口诀》中的体会,随时在生活中提醒自己,检验自己,调整自己。
即使牢记“戒”、“定”、“慧”,难免有疏忽、犯错的时候。疏忽、犯错的时候,不要痛哭流涕,但是事过境迁就又故态重萌。
疏忽、犯错之后,诚恳地面对,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决心不要重犯,这才是真正的“忏悔”。“忏”,就是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悔”,就是绝不重犯。
靠着口诀来实行佛法,又知道使用“忏悔”来修正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犯的错误可以越来越少,那就是“修行”。
这样的实践,才是“口说”加“心行”。如果只读《金刚经》而不实践,就算每一句都读懂了,读了亿万遍,也比不上只是依据《金刚经》的四句偈去实践的人。这是《金刚经》里面就说着的。
而《六祖坛经》里,更对这种只说不行的情况,做了以下的比喻:“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
《金刚经》,必须实践。
●实践《金刚经》的时候,有什么关键词?
《金刚经》是对治人的念头,管理人的念头。每个人的念头起伏情况和习惯都不同,所以关键词要自己找。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你需要的关键词是什么。
把《金刚经》、《六祖坛经》、《金刚经口诀》读下去,你一定会找到你需要的关键词。然后时时刻刻用来默诵、实践。
但要小心。看我的例子,我把口诀的关键词用得太勤,太久没有回头读《金刚经》本身,结果就连“应云何住”那句话的提醒,都忘记了。
《金刚经》要实践,也要随时再回头读。
附录:数息打坐法一个测验你对念头掌控力的游戏
打坐方法,成千上万。举其大者,主要两种系统:
一是调身,经由身的柔软、平顺、调和,进而达到心的平静、专注、统一。
一是修心,经由心的平静、专注、统一,进而达到身的柔软、平顺、调和。
数息法,主要属于后者,也就是修心。
数息法,乃禅宗入门之途。
A。环境注意事项:
1。一个通风良好的房间。但不要风太大,以免感冒或寒气入身。
2。每日时间,次数不拘,但早上最好有一次,因为早上的空气好。不利用可惜。
3。不要靠近电话。第一,电话铃响起来的时候可能会吓到你。第二,根本就不要想电话这回事。
B。工具:
1。一个电子式的小闹钟。声音不要太响,以免在坐得很沉时吓到自己。或可用毯子盖住,声音较不会尖锐。只要在时间到的时候提醒自己结束即可。
2。一条薄毯,盖在膝盖上。打坐时,膝盖很容易受到风寒。如果天冷,可用保暖的毯子。
3。如果是在地上盘腿打坐,为了阻隔地上的湿气,先铺一张方垫。为了帮助腰部减轻压力,坐圆蒲团。先把方垫放在地上,再把圆蒲团放在方垫上。盘坐时坐在圆蒲团上,不要坐满,约坐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C。打坐前准备事项:
1。把电子闹钟拨好打坐的时间。
一般来说,开始,不妨从每次十五分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