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第5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卓是个不折不扣的武人,他和洛阳的三方权势没有任何关系,他不隶属于任何一方,他就是武人。
大将军何进最先做出反应,他立即上奏太后,说京畿兵力不足,如果李弘渡河打过来,函谷关可能守不住,还是尽早征召援兵为好。如果太后不想征调援兵,还有一个办法可以让李弘退兵,那就是立即把奸阉赶出皇宫。何太后不答应,她手诏何进说,从古至今,都是由宦官来管理皇宫内的事情,这是本朝祖制,大汉律法所定,怎么能随意废除?现在先帝刚刚去世,皇帝幼小,本宫临朝主政总不能天天与朝中大臣们相对议事吧?这成何体统?
不久,太傅袁隗、司徒丁宫和司空刘弘也联名上奏太后,请求太后把中常侍以及中常侍以下的宦官全部免职,赶出皇宫,另行委派三署郎官代替他们的职务。
太后再次拒绝,但她这次和中官们商议之后,同意何进从各地州郡征调援兵拱卫京师。
何进立即派出八百里快骑,紧急征调河内太守丁原、东郡太守桥瑁、侍御史王匡、侍御史张辽、都尉毋丘毅、都尉鲍信、北军别部司马张扬共七路兵马回援京师。
河内太守丁原领五千兵率先渡过黄河赶到了孟津。驻守孟津的校尉赵融和夏牟奉骠骑将军何苗的军令,拒绝打开关门。赵融对丁原说,丁大人还是从小路到函谷关去吧。丁原大怒,以杀进洛阳铲除奸阉为名,督军猛攻。
第二天,侍御史王匡带着五千兵赶到孟津,双方合力攻击。西园军组建时间短,训练又差,没有战斗力,城楼很快被河内都尉吕布领军攻陷。吕布杀上城楼,连斩赵融和夏牟,攻占了孟津。当天夜里,孟津关隘上火光冲天,照亮了半边天,几十里外的洛阳都能看到。
同一天,董卓率部渡过黄河。
第一卷 立马横枪篇 第十章 风雨如晦 第二十七节
尚书台。
太傅袁隗紧急召集司徒丁宫、司空刘弘和九卿诸卿大臣议事。尚书令卢植把最新的京畿局势做了详细的说明。
“由于前将军董卓和河内太守丁原公开响应车骑大将军李弘南下铲除奸佞,造成京畿形势骤然恶化。”卢植神情严峻地说道,“如今车骑大将军李弘率军南下进入洛阳的理由已经有了,他随时都可以南渡黄河直逼京师,所以现在当务之急是立即想办法阻止李弘进京,尽快化解这场危机,以保证洛阳政局稳定,大汉社稷无忧。”
“现在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李弘进京?”太仆杨彪气愤地说道,“前将军董卓胆大包天,不经天子同意,率军南渡黄河,而河内太守丁原更是无法无天,目无圣上,竟然敢率兵攻打孟津,诛杀两位朝廷大员。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哪里还有解救之策?我看李弘、董卓和丁原三人早有南下进京的预谋,远征大漠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李弘一定在欺骗我们。”
“丁原可以攻占孟津,诛杀大臣,火烧关隘,那其他回京支援的各路兵马呢?他们会不会也和董卓、丁原一样响应车骑大将军?谁能保证北军和西园军将士不会临阵倒戈?”尚书郑泰说道,“我看要想阻止李弘进京,化解洛阳危局,只有顺应大义,立即诛杀奸阉,这是唯一的办法。只要杀了奸阉,所有的事都能迎刃而解。”
“如果杀了奸阉后依旧不能阻止李弘南下的脚步呢?如果李弘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诛杀奸阉而是进京废除少帝呢?”司空刘弘说道,“李弘野心太大,他不会为了诛杀几个奸阉而率部南下,他或许是想趁机掌控国家的权柄。”
“诸位大人,李弘一旦渡河进京,奸阉和大将军势必要誓死反击。那时洛阳必将陷入血腥战火之中,生灵惨遭涂炭,这对大汉国来说是一场可怕的灾难。所以,我们一定要阻止李弘进京,但仅靠军队是拦不住他的。”尚书周毖说道,“我们必须要让李弘知道,他即使率军渡河南下了,也未必能占据洛阳,能废除少帝,能掌控权柄。”
“周大人有何计策?”司徒丁宫问道。
“以下官看,还是尽快和大将军联手,先行诛杀奸阉,以稳定京畿诸军的军心。”周毖说道,“前将军董卓和河内太守丁原尊奉的是少帝,要杀的是奸阉,只要把他们安抚了,京畿的军队就能再次齐心协力阻止车骑大将军南下。奸阉死了,车骑大将军继续南下的理由也就没了,如果那时他还不回撤北疆,他就是我大汉国的叛逆,人人得而诛之。”
“诛杀奸阉?陛下和太后会把奸阉杀了?”光禄勋刘博苦笑道,“难啊。奸阉不死,车骑大将军就不会回撤,这洛阳迟早都要陷入血战。”
大臣们商量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结果。现在不要说诛杀奸阉,就是把奸阉赶出皇宫都难上加难。
袁隗缓缓站起来说道:“我去和大将军谈谈。你们再联名上奏陛下和太后,把李弘进京的危害说重一点,请太后早下决心,尽快免除赵忠张让等中常侍官职。”
司隶校尉袁绍飞速赶到孟津。
河内太守丁原和大将军府侍御史王匡迎出大营之外。袁绍和他们略加寒暄后,笑着说道:“大将军让我来告诉两位,孟津的这把火烧得好,诛杀奸阉之的首功是你们的。”
丁原看看关隘上的浓浓黑烟,捻须笑道:“大将军此计甚妙。奸阉一除,车骑大将军还有什么理由过河?”
袁绍摇摇头,脸显忧色,“情况有点变化。前将军董卓突然举兵响应李弘,他以铲除奸佞为名率部渡河了。”
丁原和王匡两人疑惑地望着袁绍。王匡三十多岁,身材消瘦,白面短须,温文尔雅。他问袁绍道:“董卓渡河不是大将军安排的?”
“不是。”袁绍说道,“大将军不希望董卓渡河,而且一再嘱咐他务必在黄河北岸拦住李弘,但董卓置若罔闻,根本不予理睬。他先是举兵响应李弘诛杀奸阉,然后又南渡黄河,结果造成函谷关以西再无兵力阻击李弘。”
“这么说,李弘真的要杀进洛阳了?”丁原吃惊地问道。
“大将军也有这个担心。”袁绍说道,“由于董卓突然渡河,京畿形势现在有点失控。”
“李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难道他真要横扫洛阳?”王匡惊慌地问道,“其他几路援军何时到京?我们有足够的兵力挡住李弘吗?”
“都尉毋丘毅早些时候已经奉大将军的命令回到了东郡。”袁绍说道,“再过几天,他和东郡太守桥瑁,还有河南尹王允一同进京,只是我们的兵力还不够。你们把这两营西园军整顿一下,明天赶到函谷关。这是大将军的命令,我来孟津就是为了这事。”
两人躬身领命。
“赵融和夏牟的人头在吗?”
“本初兄,你要他们的人头干什么?”王匡奇怪地问道。
“我们要抢时间,要趁着还能控制京畿局势的时候逼着天子和太后把奸阉杀了。”袁绍说道,“如果李弘的大军过了黄河,我们就没有机会了。”
时间不长,都尉吕布带着几个亲卫把西园军校尉赵融和夏牟的人头送了过来。
“你就是吕布?”袁绍亲热地握着吕布的手,高兴地说道,“闻名不如一见。”
“大人知道我?”吕布惊喜地问道。袁绍是天下名士,是袁阀下一代的家主,能得到他的赏识,吕布当然非常高兴了。
“我在大将军府的时候,听文远多次提到你。文远说你武功盖世,当日在雁门关一战,曾杀敌无数,当者披靡,我心慕已久啊。这次攻打孟津你又连斩赵融和夏牟,功劳不小。这次回去后,我一定把你举荐给大将军。”
吕布大喜,俯身就要拜谢。袁绍一把拉住他,笑着说道:“文远就在函谷关,你很快就能见到他。”
袁绍告辞丁原和王匡,马不停蹄直奔函谷关。
曹操、淳于琼、张辽、张扬四人把袁绍迎进关内。
袁绍简要说了一下洛阳城内的情况,然后对曹操、淳于琼两人说道:“大将军请两位大人联名写一份诛除奸阉的奏章。”
曹操和淳于琼互相看了一眼,没有做声。淳于琼三十多岁,身高体壮,圆脸长须,坚毅干练。
“孟德,你是不是担心……”
曹操笑笑,挥手让亲卫端上三颗人头。
“这是中军校尉冯芳、助军左校尉赵兴和助军右校尉张定的人头。”曹操说道,“我无法说服他们,只好杀了了事。”
“孟德好快的刀。”袁绍笑道,“大将军说了,这五营西园军还是由你和淳于大人统领,怎么样?这下你没什么担心了吧?”
赵忠、张让、郭胜等数名中常侍望着案几上的五颗人头,心里非常恐惧。
“西园军就这样给何进抢走了。”赵忠恶狠狠地骂了几句,“曹阿瞒那个小混蛋竟敢背叛我们,我要杀了他。”
“还杀什么杀?”郭胜愤怒地说道,“想想如何保住自己的人头吧。”
“还想什么想,先避避风头吧。”张让冷笑道,“这次就是太后也保不住我们了。不过想杀死我们,他们还没那个本事。只要那头吃人的豹子北上大漠,我们就能卷土重来。”
“哼……曹阿瞒,你个小混蛋,等死吧。”
太傅袁隗、大将军何进等大臣联名上奏,再次要求天子和太后立即罢免宫内的中常侍和其他中官。
何太后被逼无奈,召集中官们商议。赵忠和张让等人痛哭流涕,苦苦哀求。段珪更是把头都磕破了,一时间血流如注,惨不忍睹。赵忠说,老臣既然不能在宫中伺候太后,辞官回家养老也无不可,但老臣等人只要走出皇宫,必定要被大将军所害。
何太后于心不忍,写了一份手诏给何进,说何氏家族能有今天,都是因为宫内这帮老中官的帮助和扶持,我们不能无情无义把他们赶尽杀绝。今天迫于形势,本宫可以答应你们罢免中常侍,但考虑宫内所需和祖制,其他中官就不在罢免之列了。
何进上奏说,如今京畿将士纷纷响应车骑大将军,都要求诛杀奸阉,我已经无法控制局势,大乱在即。如果此时李弘高举先帝遗诏,趁机南下入京,那么要死的就不仅仅是宫内的中官,还包括天子和我们整个何氏宗族了。
何太后执意不从,她对何进说,罢免中常侍可以,但你必须要保证他们性命,至于其他中官必须要留在宫内听用。她让何进和太傅大人商量一下,先把能答应李弘的条件都答应了,然后再看看李弘有何打算。
何进和袁隗等大臣觉得不能把天子和太后逼得太狠,现在奸阉已经失去西园军这个倚仗,迟早都要被赶出皇宫,当务之急还是想办法让李弘撤军。
将作大匠朱俊带着圣旨赶到了风陵渡。
朝廷考虑到并州屯田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北疆的安危,所以决定在河套以南的屯田区设屯田校尉,在常山中山两郡的屯田区设典农都尉。此两府和河东的典农中郎将府,晋阳的护田中郎府隶属车骑大将军府统辖,朝廷不再干涉北疆的屯田事务。
由于北疆边郡屡遭蛮胡侵袭,需要驻军戍守,所以朝廷同意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五郡由驻军校尉兼领太守职。太原和上党两郡按照当时招抚黄巾军的议定仍旧由黄巾军自行任命太守。其余州郡的太守人选由车骑大将军府举荐,朝廷同意后再行任命。
建三十万边军朝廷还是坚决不同意,但朝廷认为李弘可以把北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