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指印-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奥尔加与英格里德是两个月大时即分开的同卵双胞胎,在这段岁月里,两人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英格里德一直到35岁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才知道自己有个姊姊。后来,她们发现两人在18与19岁之间都曾停止月经。由于她们当时都有男朋友,性生活也十分活跃,两人都以为自己怀孕,于是便结婚了。
婚后几个月,她们的月经再度开始。
这种月经中断却未怀孕的情形,或许可以合理地视为生理或情绪上的问题。究竟是哪一种,则需进一步的测验。但是,在不同家庭长大的同卵双胞胎都显现出这问题时,生理因素成为比较可能的原因,尤其她们俩月经中断的时间又是那么接近。
在另一个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睾酮(testosterone)对青春期激昂的侵略性与叛逆性的影响,并在二十多岁时渐渐平息(脑下垂体荷尔蒙也是如此)。这种相对平静的心态,将帮助我们培养、掌握专业的潜能。正如埃里克森列出的基因表象系统(epigenetic system),老化的过程也由基因引发:掉发、近视、性反应逐渐减少、衰老以及其他成熟的现象,皆是生物指标,出现的时机仰赖适当的遗传讯息。
致病基因
某些疾病或发展中断的倾向,也和免疫系统与支配该系统的基因有关。因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疾病,或许也可视为是遗传的免疫系统,以及特别容易感染某种疾病的倾向所致。这过程可能与罹患特定癌症的方式类似,乳腺癌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受到一种致癌基因(oncogene)所刺激,如果压制致癌基因,正常基因也受到压制,致癌基因就会活跃起来。
我们有证据显示,这种名为“抗癌基因”(anti…oncogenes)的预防癌症基因,位于第17号染色体上。虽然这个染色体受到损伤的原因未明,但是,它受损后,其他癌症(如结肠癌与肺癌)就比较容易出现。由此可见,基因比疾病本身更可能形成病症的倾向。
阿尔海默氏病也是出生时就已经设定在基因里,但是要到成年的晚期才会表现出来。它出现的时间与过程,都悲哀地在我们预料之中。心脏病也可能与遗传设定的时间表有关,有些人比其他人倾向于更早发病。
遗传在精神疾病上扮演的角色愈来愈清楚。艾姬兰(Janice Egeland)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虽然还没有把握),在阿米许人(Amish)当中,躁郁症病例多得出奇;无数的领养儿童与双生子女研究(包括染色体图谱)也显示,精神分裂症和遗传基因、大脑的化学特性大大有关。
例如,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人比一般大众更有可能罹患此病,即使病人的兄弟姊妹是由健康的养父母抚养长大,亦不例外。就统计几率来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同卵双胞胎兄弟或姊妹,也非常可能罹患此病,而且发病时间往往和双胞胎兄弟或姊妹不相上下。
依逻辑推断,倘若已知有4 000种疾病与基因有关,那么,长寿应该也是家传的。我们早晚都会因任何理由而死亡,即使只是单纯的老死,那么,我们一生努力避免的一些事,可能也早已决定。任何医生都会建议,若想长寿,最好选择长寿的家庭,这比最先进的医学技术还有效。
修正遗传
成熟的特质出现时,当时的环境因素可能会改变成熟的形态与功能、限制成熟的特质是否出现,甚至决定生物本身是否可以活到足以体验它的时候。比起火车时间表来说,遗传时间表当然不仅仅是一套粗糙的指导方针,它是一份计划,配备了具体的适应性范围,这个适应性等待着来自外界的讯号。
例如,在上个世纪,营养的改善将初经的平均年龄从13岁、14岁降到10岁、11岁。良好的营养与健康似乎可以刺激身体的繁殖周期。如果双胞胎姊妹之一吃的食物比另一人更有营养,她的月经可能会来得较早,但是这对孪生姊妹共享同样的基因,基因特性的表达范围也相同,她们的初经时间想必比两个毫不相干的女孩来得接近。营养再怎么改善,也不可能永无止境地降低初经的年龄。一个营养超级良好的女孩,也很难在7岁就开始行经。遗传时钟里的一切弹性空间,都有内含的极限。
在遗传疾病的表现方面,生活经验也是个重要因素。即使我们几乎无法全然避免或预防遗传疾病,环境仍有可能对遗传特性做有限的修正。
以阿尔海默氏病为例,虽然已经确定是出自遗传,一些研究仍显示,20%的患者过去曾受到某种脑部损伤。意即此病若非其他方式所致,就是因脑部损伤而加快、延缓或改变其呈现方式。阿尔海默氏病患者较同龄的人更为沮丧,是阿尔海默氏病造成了沮丧,还是脑部沮丧的化学特性,促成了阿尔海默氏病的病征出现?
另以心脏病的罹病率为例,大家都知道,适当的食物和运动会降低患病的风险。纵然如此,倘若我们研究心脏病的成因,只看到环境的因素—过多的胆固醇将致病,家族中有遗传性循环系统病史的高风险病人,就绝不可能被察觉出来,他们也得不到适当的建议并加以预防。如果完全忽视遗传的时间控制,我们便只能遵循预防疾病的一般性劝告,无法分辨出有些人必须更加小心,比其他人更应遵守饮食禁忌。
了解生命周期
这使我们更有理由了解遗传的时间控制与环境的互动,这种互动关系会在人的一生中有所改变,那不仅是因为个人的经验与环境有变,也因为基因在特定时间会打开或关上开关。若把人们与生俱来的疾病倾向列入考虑,再研究特定的遗传疾病,也许就可以知道每个人容易罹患的疾病范围。
总体来看,了解成熟的整体生命周期,能帮助我们辨认出一些历久不变的特质、比较稳固或较易改变的特性,以及最稳定与最易改变的特性出现的时机。届时遗传与经验的相对分量将逐渐明朗。
最后再举出几个例子,不仅可以说明成熟的效果,也能指出发展不可避免的模式。
弗朗西丝对体能运动有强烈渴望。事实上,根据她母亲的说法,她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就非常好动。两岁时的她,已经动个不停地探索周遭环境,在还不能判断后果时,便开始运用她极端发达的运动技能。由于她会四处乱跑,但又无法评估危险,她被判定为“有意外倾向”,然而,这也没有让她因此而有所节制。
可是,等她超过某个安全极限后,她会突然觉得不安,并随即哭了起来。每回离母亲太远,远得超过她能忍受的程度—亦即远超过适合她的发展地步,她就会如此。总而言之,此时她在运动能力上的成熟度,超过情感上的发展速度。
儿童分析家马勒称这阶段为“建立和睦关系”(rapprochement),其特色是孩子即使漫步离开母亲身边,仍会不时回头张望或聆听母亲在做什么。以上述那相当显著的例子来看,当弗朗西丝走得太远时,她总是觉得自己迷路了,只剩下孤单一人,于是不知所措、焦急不堪。
碰到这种情况,母亲大可不理她,算是让她为自己太过进步的运动技能付出一点代价。然而,在她的情感发展赶上身体成熟度之前的那几个月里,母亲却尽可能四处紧跟着女儿,好把危险减至最少。这位母亲设法适应女儿的成长,虽然把自己累得半死,却也在特殊时刻为女儿提供了适合个人成熟速度所需的教养。
埃伦是个4岁女孩,她的说话能力远远落后于了解语言的能力。她试图以手势与声音和他人沟通,但是,每当她努力表达自己的需要,父母却误会她的意思时,她就感到大受挫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一年半,她才开始能说出单字。然后突然之间,她的语言沟通力赶上了理解力,进步的状况极佳。
这种不平衡的状况,常常可以在儿童身上看到,老师与父母需要有相当的弹性,对自然的成长速率应有足够的耐心。
不过,仍有很多其他例子,有些孩子发展的程度一直没有赶上成熟度。有趣的是,虽然婴儿的内耳器官在出生前10周就已经是成人的尺寸(眼球则几乎是成人的4/5),但在情感上却根本是全然无助的。身体的成熟可能早于情感的发展,或是恰好相反。一个孩子也许早在能以语言表达反应之前,便已经了解某些字眼及其代表的情感。
成熟的标准
成熟当然也有标准—即一个孩子在特定年龄“应该如何”,当一方面或多方面落后时,就应寻求指导或介入其中。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得自遗传的成熟步调,呼应着自己逐渐浮现的个人特质。教养在生命历程中的某些时期具有较大的影响,某些时期则影响较小。但是敏感的父母、配偶或孩子将会了解,只要假以时日,成长较慢的领域将会与其他方面并驾齐驱,甚至可能超越。我们的任务就是辨认出个人的成长速度与模式,并给予扶助。
劳伦斯的身体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虽然对87岁高龄的老人来说,他的心智能力仍旧活跃,但一些比他年轻的朋友却比他好动,因此他常觉得悲哀与困惑,以致无法运用身体从事一些社交趣事,比如用两手稳稳地握住扑克牌,或是和朋友搭公车上剧院看戏。于是,他女儿教了他妥协的因应办法,把一些不能再做的事,转换成可以做且颇有意义的事,使他有相当的满足感。
劳伦斯的女儿了解父亲,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也知道以自己所知的方式帮助父亲,并了解父亲特别的老化方式。这类知识既具体(某些成熟技能及时间表与基因相关)又有弹性(每个人的内在模式,都将随着生命中的改变自行展开),是任何企图了解自己或他人者的目标。
参与生命
只知道一个人具有某种遗传的天赋特性仍嫌不够,因为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会有些转变。每一个逐渐展开的生命,在成熟与发展两方面的变化,假以时日一定会发生。清楚个人的成长时间表,有助于我们了解应该如何对待每个人、认识每个人展开的模式以及适应他人的时间控制与需要。我们应该和他人保持一致,和谐相处,在必要时助人一臂之力,但不能过度干预,或是在健康发展方面强加诸多判断。
或许身为父母或老师最基本的义务,就是去发现每个孩子需要什么,最终目的是希望孩子长成他自己。然而,英国诗人丁尼生(Tennyson)的作品《追忆》(In Memoriam)却提醒我们:
婴儿初来天地之间,
稚嫩的手掌压着乳房的周围,
但从未想到“这是我”。
随着长大懂事,
并学会说“我”的主格(I)和宾格(me),
才发现“我不是我看到的我,我和我所触碰的东西并无不同”。
因此,他有了独立的心思,
从此可能开始有纯粹的记忆,
束缚他的框框逐渐确立,
使他离群独立。
“个人特质逐渐成长”的说法既适用于成人,也适用于初来天地之间的婴儿。有些“独立心思”的特征,在生命末期会更加明显,有些则几乎消失无踪;有的仅是愈来愈根深蒂固的习惯,有些则代表了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