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指印-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结果使我们思考个性源于先天或后天时,必须更加谨慎。我们必须留意出生前的子宫状况,因为它会影响性情的形成。
人的个性受到基本的遗传特质左右。这些影响在出生时即出现,影响孩子适应世界的方式。但我们必须小心,切勿妄下结论,认定“所有成人的特质都有直接的遗传根源”。因为母亲子宫内的状况,也可能有助于形成看似遗传的特征。
其他值得小心的理由中,最有力、最重要的是:人类会无可避免地慢慢适应环境。来自社会、文化与父母的压力,很可能造成任何生物学家都无法预期的效果。这并非表示,生物学不接受或否认自然形成的压力,而是我们应当对环境的力量有足够的敏感度,才能了解它如何影响我们的先天模式。
生命的涟漪
假设个性为宽广海湾的表面,我们看到海水涨起大浪、掀起涟漪,有些地方波涛汹涌,有些地方风平浪静。站在悬崖的有利位置俯瞰海湾,很容易看到涨潮与漩涡。这正是我们的目标:“人的性格,可以根据一些指明的特质来分类。”观察海水的涨潮与涡流,就像观察好奇心与害羞一样。
有些人一天之内可以大喜大悲。在生命中的某些阶段,这种情形会更为剧烈或较为减轻。如果某种特性并不稳定,又受到遗传的影响,或许它会间歇性地出现。也或许打一开始,就没有强烈的遗传根源,得仰赖外界的刺激,才能表现这种特质。
当微风吹起,海水表面拂出霜雪般的光芒,可能很难看出底下的水流。狂风来袭,海水表面也可能改变流向。变幻无常的天气好比孩子的发展环境,变化一直存在。海水表面随时与风、霜、雪、雨和阳光接触。外界的天气因素是否决定了水流?当然!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精神病学、心理分析、传记、文学与视觉艺术长久以来的目标,就是把父母教养、学校教育、社会与文化对个性的影响拼凑成形。
缺乏照顾对孩子的发展有绝对的影响,丧父或丧母也是一样。战争中成长的儿童,身心遭到莫大的创伤。我们知道人们如何受到左右,如何反抗,也知道社会在影响行为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更知道,波涛太过汹涌时,应该如何安抚、慰藉与干预。
小圆石的威力
希腊传记作家普卢塔克(Plutarch)说过:“为什么向海中倒油,可让海水清澈、平静下来?是不是风碰上滑溜溜的油,使不上力气,无法兴风作浪?”有些天气威猛无比,有些不着痕迹。我们必须了解这些效果,因为天气因素永远存在。
风不仅仅在平静的海面吹拂。海水不断移动,依照海洋底部的轮廓成形。海洋的底部正代表先天遗传的模式与基因,使人类产生不同的倾向。我们站在高耸的悬崖上,看不到海底,却知道它的存在。即使风平浪静,海水依然翻滚旋转。仅满足于研究环境威猛无比的效果,等于忽略了隐藏在底部的自然力量—基因。
一个基因好比海底的一颗小圆石。它不会对表面的海水造成任何值得注意的影响,也不会自行形成漩涡。因此我们不能笃定地说:“在那漩涡下面,一定有颗小小的圆石。”或是认为某些特性(害羞)一定是某个基因所致。基因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很少是一对一的。构成个性的各种特质多半不是单一基因造成。没有一个基因单独导致好奇、悲伤或坚毅不屈的个性。
不过,有些特别的基因会导致许多遗传疾病,如酗酒。这种基因群好比一堆石头,对多种特质构成不容忽视的影响。
基因可能形成某些基本特征。我们出生时,某些独特模式(如参与感和好奇心)使我们的身体适应环境。这个模式有一部分具有一定的弹性,让个性获得表现空间。基因密码也包含在这个弹性范围之内。通过这些研究,我们慢慢明了,基因矩阵的运作如何反应生活的各种状况,也逐渐看见先天禀赋与后天环境的互动情形。
1941年,有个关于日本一对双胞胎兄弟的报道:
两兄弟一出生就被分开,在不同的家庭里长大。互不认识的兄弟俩直到二十出头,还一再同受肺结核(或许对这个年纪的男人来说并不特殊。)与口吃(这倒挺不寻常!)之苦。更不寻常的是,他们在生命的同一阶段走上相互背离的路:一个成了小偷,被逮捕后锒铛入狱;另一个则成为基督教的牧师。
为何会有差异如此大的选择?尤其是处在尊重一致性的日本社会与文化中,这又该怎么说呢?两兄弟都经历过战乱,也都由人领养,然而,其他有类似经验的人,却不见得表现得如此非比寻常。但是,这对兄弟也具有一种内在性格,研究人员称之为“意志薄弱”。他们似乎很自然地受到两种不同却强大的环境力量左右—罪恶与基督教。因此,我们也不能忽视内在与外在两种压力。
经验与机会各有不同,正如遗传而来的脾气各不相同一样。为了更加了解不断演变的性格,我们必须从个人适应世界的状况来思考,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生命。被基因刺激而引发的改变,也会受到环境变化的调整。基因传递新的讯号,制造新的蛋白质、酵素与荷尔蒙,修正过去的结构与功能,激发各种可能的行动。环境或多或少、主动或被动,也不时影响着这个过程。
在这充满动力、不断旋转的房子里,已没有空间容纳我们自己或子女们静止、没有弹性的形象,这也是我们迈出下一步的原因:不仅必须看到个人的性格在刹那间完成,也得看它如何在生命历程中自我创造,并且彰显出来。这正是发展与成熟让人着迷的过程。
第一部分 生命律动之谜第4章 成熟:遗传设计图
你也许能以长柄叉赶走大自然,但它总会回到你身旁。
—沃德豪斯(P。 G。 Wodehouse)
1988年3月14日,伯科(Ira Berkow)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引用了佛罗里达州普兰特市(Plant City)草莓节与希尔斯伯勒县(Hillsborough)展览会的名誉理事帕克(Roy E。Parke)关于珍爱草莓的一番话:
你不希望它们长虫,如果它们真的长虫了,当然就必须喷洒杀霉菌剂。这对任何草莓都会有效……但是,每颗草莓都有自己的责任。它是独立的,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那味道、那颗粒大小、那颜色……种植的农人所能做的,只是尽量在一旁帮忙,给它一点碳酸钾、一点镁和一点水。
你能做的事很多,换句话说,为了帮助生命成长,有许多你绝对要做的事,但大自然自有其路径。草莓也和其他生物一
样—有自己的责任,这不是什么道德上的责任,而是必须依照它本身的内在设计图生活、成长。
试想一个年轻女孩由于成长的速度更快,使得9岁的她看起来就已经相当成熟。从她严肃的脸孔与举止看来,我们简直就可以看到她40岁的模样—固执、坚定且自信。她的青春期也来得早,随之而来的是十分笃定的自我。若拿她与一个较晚熟的男孩相比,他的身体一直到青春期的尾声才开始变化,而且要到二十八九岁时,才可能在同龄人中找到自己的社会定位。
这两个孩子在生理与情感方面的成长情况,不仅和生活经验相关,也跟他们与生俱来的成熟设计图脱不了关系。大家都知道,男孩与女孩成熟的比率大致说来并不相同,而这一对男女的个人情况更是迥然不同。
我们不必对这样的差异感到吃惊。遗传不仅与身体有关,也与心智有关。说得精确一点,我们遗传到的是一组基因。日后一切生理与心理上的成长,都出现于同一个起点:一个受精卵与23对染色体。每对染色体上,均包含一缕缕双螺旋形的DNA。成长的指导方针在胚胎时期即已开始,负责两个眼睛、一张嘴、两只胳膊、两条腿和脊椎的确实位置与功能。这个指导方针会跟着我们一辈子。
体内的指导方针
我们曾经以为,被遗传的特征只有在出生不久时效应最强,那是一段尚未被后天经验污染的纯净时期,然后,随着学习而来的反应,将盖过原有的一切。这种说法似乎很合逻辑:新生儿所显现的是得自祖先的特性,然而,由于我们以为身心增长皆来自养育与学习,促使我们以为一生中的重大改变,乃取决于生活经验—如决定、重创、奇特的际遇、具影响力的老师等。
但是,如今真相已经十分清楚。现代研究指出,这个观念根本错得离谱。我们的经验相加起来并不等于我们本身,反而是遗传的天性(即天生禀赋)不断与经验和学习对话。不仅出生时如此,终其一生皆是如此。个人特质中相当重要的一点:“我们是谁?”往往丧失不见或被遗忘。
自然神论的信徒相信,上帝像个上发条的人,它创造了这个世界。它上紧发条后就放手,让人类自生自灭,或沉或浮。然而,基因密码并非采取这种撒手不管的手段,它不断发出信息,不停地开开关关:或许监看各器官(如心脏)的运作;或是给亨廷顿症打个讯号,让身体在人生中的特定时刻(如青春期或老年期)设法适应;或者让我们以特殊的方式适应世界。人的一生始终笼罩在基因的影响之下。我们的程式设计充满变化,成长就是靠这些变化和结果的呈现,就如法伯(Susan L。Farber)的描述:
乔治与米伦一出生就被分开,由两个不同的家庭领养。
乔治的养父母皆从事报业,他是家中惟一的孩子。这个家庭在国内频频搬迁,大约在乔治小学一年级时才定居纽约。乔治18岁以前,并不知道自己是养子,更不晓得自己是双胞胎之一。
米伦被盐湖城一对年轻夫妻收养,后来又有了一个妹妹,也是收养来的。他念完四年高中,但决定不上大学。米伦对音乐极感兴趣;乔治的职业则是商业艺术。将近18岁时,米伦得知自己有个双胞胎兄弟,兄弟俩19岁时头一次碰面……两人均长相英俊,体格壮硕,相似得连邻居都把他们错看为另一人。
两人都曾赢得拳击冠军,也都对艺术深感兴趣,身体特征更是一模一样,连蛀牙的位置都相同。更教访问员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个性也十分相似,个性测验的结果像得出奇,令大家以为测验有误(其实没有),硬是让其中一人重做一次。
几星期后,兄弟俩互相道别,此后再也没有见过面。乔治后来成为滑翔机飞行员,米伦则成为海岸巡逻员。1943年,两兄弟在前后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双双产生关节强直性脊椎炎(anklosing spondylitis,一种渐进式的脊椎瘫痪症)的病征。疾病发作的情形在两兄弟身上都一样没有规律,两人对治疗的反应也很类似。
从运动技能和艺术兴趣,一直到后来的疾病来袭,这对双胞胎显示出不可思议的雷同。成熟和我们的遗传天性—亦即与生俱来、老天“赋予”的特性紧紧相连。无论成熟的顺序是清楚或重叠,都遵循着每个人体内概略的指导方针,在特定范围下有所表现。
乔治与米伦的经历,反映出一个事实:成长并非从出生到成熟,都顺着一条没有接缝的直线走,一路上可能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