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三国随章侃 >

第11章

三国随章侃-第11章

小说: 三国随章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确实如此,曹操在兖州,对外攻伐掠地,对内镇压削弱本土势力,刘备在徐州,对外以外交和好为主,对内则以安抚拉拢本土势力为主。

    正是在徐州的所为,刘备日后才得到了众多人的赏识器重,曹操袁绍都待之厚遇,而徐州的本土势力中陈登称之为王霸之才,而糜竺在刘备被吕布击败后仍将妹妹许配并资助,日后一直与刘备奔走各地,要不是刘备在徐州的表现,决不可能出现这样情况。

    但是就如同曹操的霸避免不了被人偷袭,刘备的仁也不能导致偷袭者的出现,偷袭者是同一人,而其协助者也有相似之处。曹操被张邈背叛,而刘备被曹豹背叛。尽管张邈和曹操的交情远非曹豹与刘备可比,但是有几点是相同的:

    一是张邈和曹豹在兖州和徐州都掌握着一支武装,张邈原本就是陈留太守,为一镇诸侯人物,在曹操入主兖州后也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而曹豹是陶谦在世时依仗的丹扬军的领袖代表,刘备入主后虽然有所削弱但是也保持着自己对部分丹扬军的控制,而两人能作为内应便是依靠着自己的独立武装。

    二是张邈曹豹原有的地位和曹操刘备相差无几,甚至高出,张邈在讨伐董卓时地位就已经是陈留太守,一镇诸侯,而曹操当时实力还并不雄厚,还需要张邈的增兵协助,但是日后便成为兖州之主,位在张邈之上。刘备身为平原相时增援徐州,那时曹豹是陶谦的亲信大将,和刘备共同防御曹操,但是在陶谦死后,作为外人的刘备统领徐州,自己却得不到各方支持只能做其下属,甚至还不如刘备的亲信如关张等人。两人心中的忿忿不平可想而知,这也是他们在受到外力引诱下背叛的原因之一。

    三是他们都是在州中主力空虚,又有外在势力支持的情况下才背叛曹操和刘备,假若不是曹操出征徐州,刘备和袁术对峙,或者没有吕布这一外在势力,他们只怕即便再有不满也只会是维持原状而已。

    但是,也有几点是不同的:

    1。张邈对曹操的背叛很大程度是因为对袁绍的担忧,因为袁绍曾令曹操杀张邈,而曹操在兖州徐州的所作所为使他担心曹操会为了得到袁绍支持而杀了自己。而曹豹则担忧的是刘备或者说刘备亲信对自己的威胁,三国志注引英雄记中称张飞和曹豹火并,演义中推导出曹豹和张飞的冲突,可见刘备虽然对徐州内部采取保持原状的做法,但是曹豹还是担忧刘备会削减其权力。

    2。从目前的史料看,张邈背叛曹操除了吕布和兖州本土势力没有其他势力的引诱,倒是受到了袁绍的压力,而曹豹没有得到徐州本土势力的支持,但是很可能得到了袁术的支持。当时刘备与袁术对峙,而吕布在得到徐州后袁术遣使意图与吕布结盟,而曹豹也很有可能得到了袁术与吕布的支持才举兵反叛。

    或许说他们最大的不同是兖州被曹操成功的保住,而徐州从刘备手中失去了吧,之前我们谈过曹操在兖州的成功,现在说说刘备在兖州的失败原因。

    1。徐州和兖州本身的情况不同,徐州人口郡县在遭到曹操打击后已经衰落许多,而且主要物质都集中下邳等地,而这些地区在吕布偷袭成功后已经归吕布所有,而刘备的军队虽然去海西广陵,但是那里的物质不足以支撑军队,不久就沦落到要“自相啖食”(英雄记中所述)的地步了,但是吕布在得到东郡濮阳后,曹操依然可以借助鄄城等地继续与吕布周旋。

    2。吕布军的实力不同,吕布在到达兖州时,从袁绍处出奔,实力不强,连立足之地也无,全赖兖州本土势力张邈等人的支撑才有其强力,而在徐州,他虽然兵败,但得到刘备允许占据小沛一地可以维持军队,再休养生息一段,其实力和在兖州时不可同日而语。

    3。刘备没有荀、程昱这般能独当一面的谋士,我们在谈论三国时总说刘备在遇到诸葛亮前缺少谋士军师,而谋士军师就体现在这里,曹操留下夏侯,刘备留下张飞,夏侯当时也被吕布偷袭濮阳,还一度被人所擒,但是曹操还有荀这样为一州之镇,能片言退几万大军的军师,还有程昱这样威望极高能安定四方的能臣,刘备却没有这样的人才。

    4。曹操军力要强于刘备,曹操征伐陶谦率部极多,回到兖州又有根据地作为支持,而且徐州兵败,无力无心追袭,刘备本和袁术对峙中,得知消息后退兵,已无可退之地,也无粮草供给,前方有吕布,后方有袁术,几路交战,军队几近溃散。

    5。曹操在对吕布对峙中得到了袁绍的支援,而刘备无人支援反而有袁术这个敌人追击。

    虽然曹操在兖州遭到本土势力的反对,而刘备却得到徐州本土势力的支持,但是事情的结局却是相反,可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义等等在实力现实之前都要让步。正如兖州兵乱时,濮阳大族田家先是协助吕布,吕布失势又投向曹操一方,这些本土势力在军力之前还是只能低头。不过,当政局需要稳定时,还是要这些本土势力的出面。

    刘备兵败后向吕布求和,很可能便是陈登等人的出面调停,而吕布答应收留刘备也是因为刘备能得到本土势力的支持,而徐州当时仍是面临曹操袁术的压力,收留甚得人心的刘备能得到徐州本土势力的支持,如糜竺在刘备兵败后仍资助之,再如刘备在徐州反对曹操时各郡县响应可知刘备得到徐州的人心,假如两虎继续搏杀,只怕一死一伤,而留下刘备对其在徐州的统治有利,这完全是出于政治的考虑。

    徐州的政局动荡后初步稳定下来,尽管其下有太大的暗潮,而南方的江东也出现了一个新格局。

正文 第十五章 江东

    三国随章侃第十五章江东

    (演义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在三国演义中,蜀魏两家是当然的主角,而东吴的地位就有些尴尬了,虽然不能说不重要,但是比起蜀魏两家,就是一个大配角,尤其是在群雄割据的前期,几乎没什么戏份。

    不过,这也是当时的形势,中国在争霸上一直有个说法,就是逐鹿中原,虽然这中原更多的是政权的代名词,但是也一定程度上是地理名词,也就是说,在争霸的舞台上,北方是主角,南方是配角。而北方和南方的关系,南征北伐等等,已经有太多人说过了,(虽然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并非是南弱北强),但是在当时,中原的地位远非南方可比,所以东吴虽作为三国之一,但是在他的开国历程上,受到的关注最小。

    受到的关注小往往也意味着难度不大,而真实的情况也是如此,孙策入主江东,就如虎入羊群,几乎手到擒来,而假如孙策在北方与曹操袁绍刘备吕布群虎争夺中原,则便没那么轻松容易了。而江东的得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得益于当时中原争霸处于最激烈的时刻。

    当时中原群雄争霸,袁绍曹操等人离的太远,又一直在征战之中,无暇顾及江东,等到曹操统一北方,江东已经被孙家经营多年了。而当时唯一离的近的中原大诸侯是袁术,(另一靠的近的便是刘表,只是刘表此时正介入张绣和曹操的对峙,何况要进入江东,还要过袁术一关)但是他的主战场也是在中原;但是,江东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称为他的势力的继承者,毕竟孙家孙坚孙策都曾依附于他,而孙策得以统一江东的那几千兵马也是他给的,而袁术败后,其余众大都归附于孙策门下。

    所以说,孙策选择的江东,实在是选择了群雄的盲点,而且此时江东也不是铁板一块,当时为各路小的势力所分裂。这里随便说说江东的范围,江东一称由来已久,项羽在乌江自刎时有一句话就是称无颜见江东父老,之后江东父老就成了故乡百姓的代名词。但是在项羽时期,他说的江东就是指他的故乡现在江苏一带,而三国时期所说的江东也就是目前的江浙一带,在当时属于扬州。此地民风剽悍,早在春秋时期便有吴越两强国,后来汉末项羽也是以江东子弟兵为根基灭了秦朝,其江东民风战力极强,地方豪强,一般的流匪盗贼,割据流窜势力众多,外加山越,几乎没有人可以全部控制江东,而其主要几个大的势力就是刘繇,严白虎,王朗。刘繇是朝廷所封的扬州刺史,因为此时扬州北部被袁术占据,刘繇只好跑到了曲阿,依靠张英樊能抵御袁术,这样的扬州刺史自然不能完全控制江东,当时的严白虎便是江东的本土势力,而王朗则和刘繇一样,也是朝廷委派的,当时任会稽太守。

    而孙策入主江东,也不是无的放失,孙家本来就是江东的一方豪强,孙坚少时便是以讨伐会稽的许昌立功得朝廷重用,日后北上,依附于袁术争霸中原,所以说演义中孙策称江东为故土,说孙家在江东三世,这便是孙坚在江东早就打下了基础。而孙策年长后虽然归附于袁术之下,但是在送母回乡其间也倾心结交江淮的各路豪杰。当他征伐江东时,队伍日益壮大,便是得益于他招募的江东本土豪强,这些人大都拥有自己的部曲,如东吴日后的大将周瑜,与孙策会合便带有一支队伍,而且孙策也同时结交接纳如张昭等在江东有影响力的家族势力,所以当他正式与刘繇作战时,其队伍已经急剧壮大,远不是向袁术借的那几千兵马了,而当他击败刘繇后,又有更多原本观望的小势力加入,如董袭等人,此时严白虎和王朗,则是不足为患了。

    但是正如我们所言,三国时期的群雄争霸往往也就是家族势力的抗衡,孙策入主江东,最大的本力还是在于他自身的家族力量,参与征伐江东的除孙策外,是孙策的母舅吴景,还有从兄孙贲,再加上孙策到江东后请出的叔父孙静,正因为有这些家族人员的协助,孙策才能脱离袁术之下,掌控江东。

    三国史上除了刘备离曹操外,就属孙策离袁术这段影响最大了,袁术并非糊涂之人,他从孙坚那时起便用孙家为从属,要用其力,又不可放纵其自主,孙家自孙坚死后,便随袁术,而孙策年长后来袁术处也未尝不是想要回孙家这些子弟兵,但是袁术对孙策则是利用而不放纵,直到打江东才给了机会,(关于孙策送玉玺而得到袁术帮助,颇多人并不认同,我到是认为袁术当时北上南下屡屡受挫,北上不敌曹操,几番战败徐州又被刘备吕布得到,荆州被刘表压制,扬州也被刘繇所阻,所以才想让孙策试试。)而孙策一得到机会,便立刻壮大自己的势力,并借袁术称帝的机会独立,成就东吴日后一业。所以说袁术放孙郎实在是对日后三国的影响甚大的一件大事。

    孙策得到江东,但是和中原诸雄比起来,江东的小霸王实力还相差甚远,他目前还名义上依附袁术之下,需要找机会另找盟友,袁术在他看来,已经是昨日黄花,灭亡是迟早的事,西边荆州刘表也是死仇。而且江东几个大势力虽然平息,但是江东民风剽悍,还是有许多不服孙策的小股势力作乱,还有各路盗贼和山越,都需要平定,此外孙策一路招降纳叛,有许多小势力加入,这些势力的平衡都需要时间来整理,江东,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真正的登上中原争霸的主战场,只是,孙策没想到的是,那一天对于他来说,永远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